清明节的意义文化

发布时间:2019-02-25 05:15: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明节的意义文化

【篇一: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取向】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取向

作者:赵秀忠 供稿:颜玉婷

清明节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月节多个节日的融合。2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使这个节日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不断融入时代嬗变的文化元素,从而使我们今天的这个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就我的理解,清明节起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一是追思亲人,缅怀先祖。清明时节,人们来到已逝亲人、先人先祖陵园、坟墓前,祭奠亡灵,慎终追远,表示对亲人的不尽哀思和深深怀念,感怀祖先的功德恩泽,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祭奠缅怀的同时也是和已逝亲人、先祖的心灵对话,也是激励自己珍惜有生之年,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以传承祖辈、父辈的功德、事业,让家族香火永续,让家族的辉煌相传。这实际上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中国有着绵长的农耕文明,儒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思想结晶。儒家文化讲究家国一体,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齐家开始。社会细胞――家庭和谐、兴旺了,众多社会细胞构成的国家也就和谐了,也就有了希望。因此清明看起来是家庭的事,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也是社会的事,是事关民族、国家的大事。

由此拓展,随着时代的脚步,社会发展到今天,清明节又有了时代的新内涵、新价值,因此,清明节也由缅怀先祖发展到缅怀革命先烈。共和国的国民在这个节日,不仅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先祖,也会

想起和怀念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发展献出生命的无数革命先烈,感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追寻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源由,进而激励我们为了巩固和发展先烈开创的事业,为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付出每个人切实的行动。

二是叩问生命价值,提升生命意义。当站在已逝亲人坟墓前时,自然会浮现出亲人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会感叹人生苦短,生命短暂,会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者长已矣,生者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今生。追思亡灵,缅怀先人,其实也是生者与死者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是生者通过追思死者在世时的荣辱浮沉,来省思尚还健在者的生命意义。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因而中国人更重视现实,更重视追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从何处来?复向何处去?这是人类永恒的生命叩问。因此人们重视出生,同样也把死很当一回事。清明时节上坟烧纸,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是通过祭奠来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来提醒人们珍惜生命,让人在世时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是亲近自然,和谐天人。先人的墓园坟茔在村边,在郊野。清明时节,风和日暖,春天原野清新而明媚,家庭成员相伴相随走出家门,与天地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人们祭奠先人的同时也自然地进行了踏青、春游活动,人们走向墓园坟茔的过程也是亲近自然的过程。人们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沐浴着上天恩赐的明媚阳光,脚踏着生机无限的厚重泥土,会感到此时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和亲近。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天人合一,清明节的习俗就是天人合一思

想在节庆活动上的安排和设置。看似随意的扫墓和踏青就这样自然无痕地融合在了一起,就这样深深地渗透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人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四是强身健体,裨益身心。清明时节,生命勃发,万物复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只是意念上的春天到来,不到清明,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还不算到来。清明时节,杨柳依依,草青花红,蛰伏的生命真正享受了春天的温暖,人们的手脚舒展开了。人们上坟烧纸的同时,也是活动筋骨的时机。清明可以说是锻炼身体、悦心健体的好时节,尤其是来到大自然中,在温暖的阳光下和清新的空气中锻炼身体,那更是心旷神怡,裨益身心。

五是植树造林,栽花植草。民间俗有清明插柳、戴柳的风习。记得小时候,父母带领我们到祖父坟前上坟时会在坟地里栽下松柏和柳树,然后会与同样来上坟的别人家的玩伴们攀上柳树折下柳枝盘成柳条帽戴在头上,或拧转柳枝,做成柳笛,吹响特有的乡间音乐。那时只是享受童趣却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含意。后来才知道插柳、戴柳的风俗竟是为了纪念在火中倚柳而死的晋国先贤介子推母子!由此便引申出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后来又由此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这实际上正好契合了清明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清明时节是适合植树的季节,尤其是在北方,植树节真应该安排在清明节。

六是倡导廉政,政治清明。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近,所以不少地方也把清明节叫寒食节。大家都知道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先贤介子推。介子推当年跟随重耳流亡,曾割股煮肉给重耳吃。重耳归国作了

晋文公后,遍赏有功之臣,却遗忘了介子推。等晋文公想起时,介子推已经和母亲到了绵山。晋文公想让介公下山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肯烧死也不下山作官。介子推忠君爱国,危难时敢于担当,居功不贪功,功成不受赏的高风亮节堪为当官者之楷模,因而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尊崇。今日为官者在介子推面前应当汗颜。想今日之为官者,在任不思俸禄皆百姓所奉献,不思担当社会责任,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而只想着自己的仕途升迁,只想着捞取钱财,甚至坑民害民,贪污腐败。因此有必要在清明节倡导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学习了解介子推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担当社会责任、居功不受禄的美德,倡扬廉政文化,以实现官场清明、政治清明。

【篇二:论清明节的传统内涵与文化传承】

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意义

:在阐述清明节与其习俗定义和清明祭祖由来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清明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承载着丰富、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明节 传统文化 传承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符号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清明节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它维系着民间家庭、房族及亲属的和睦相处,支撑着国家政治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探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方略,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需要。

一、清明及其清明节的含义

清明节,既是气候变化标志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一个民间传统祭祀的文化节日。顾名思义,所谓清明,即明洁的意思。自古以来,以土葬为标识的墓地坟堆,经风吹雨打,坟堆不免土壤流失和植物凋残。值春暖花开,万物萌发,清新明洁之时,为祖坟墓地除草植树、清扫修整或在坟头加土的活动谓之扫墓。在坟头拜台前摆放祭品祀供,并点烛、焚香、烧纸谓之上坟

二、清明祭祖文化的由来及历史背景

1.骊姬之乱引流亡。史料记载,骊姬备受晋献公的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周惠王二十一年间加害太子申生。骊姬害死申生,又施诡计诬陷重耳和夷吾。为免遭杀害,重耳逃亡到翟国,夷吾逃到梁国。献公的其他公子,在骊姬等人的谗言下相继被逐,于是立奚齐为太子。

2.重耳回晋做国君。周襄王十五年,晋惠公死,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由于晋国人心思变,都盼望重耳回来,周襄王十六年,重耳借助秦穆公之力返回晋国。随即派人杀了晋怀公,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是为晋文公。

3.火逼介子作谏臣。重耳执政后,大封功臣,却忘了对他忠贞不移的介子推。待人提醒,重耳羞愧莫及,多次派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避而不见,待亲自登门去请时,方知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为逼出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遍绵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上山查看,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

4.祭奠介子出清明。介子推葬礼结束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周襄王十五年,晋文公上山哀悼介子推,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并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由此而产生了清明节的祭祀习俗。

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1.清明祭祖是节气与节俗的融合升华。清明的祭祀习俗主要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与清明节气综合升华为清明节,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基本消失,清明节气则承载了扫墓与踏青的文化意义。

2.清明祭祖是儒家忠孝礼仪文化的优良传统。祭祀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缅怀亡人,祭奠先人,启发后人的一种美德行为。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祀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故清明时节对祖先的祭亡以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续展开的优良传统。

3.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感恩心愿。清明祭祀是一种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的愿望仪式。人们之所以缅怀先人,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

4.清明祭祖是儒家道德观念教化的传承形式。清明祭祖活动是无形的心理感受与有形的礼仪行为。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礼仪的,是道德意义的真实,是表里如一的心境透视。

5.清明祭祖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展现。清明敬宗祭祖和缅怀先贤,是当今构建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清明节的道德观念也将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情感沟通的纽带,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源泉,也必将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强劲动力。

四、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传承

1.洗涤清明祭祖中的糟粕污垢。在为先人敬上一柱香,献上一束花,以表感恩追思之余,清明祭祀应该提倡节俭环保祭奠仪式,改变攀比奢华的祭奠心态,剔除伤风败俗的低级趣味,回归精神上的敬祖、尽孝、和谐、传承等优良传统的清明节内涵。

2.摒弃清明祭祖中的庸俗陋习。清明节放假祭祖固然可取,它是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以德治国价值的认可,但亦存在隐患。采取多种多样而简节的祭祀模式,彻底摒弃野外祭祀用火陋习,可以更好地让教子贤孙们利用清明节假期间进行远足、登山、踏青等亲近自然活动充分感受和张扬清明时节催护新生的文化。

3.弘扬清明祭祖的和谐氛围。清明节,人们给祖先扫墓和供祭品与儒家的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相吻合。清明节列入国家公休节假日,提升了清明节这一传统的价值,是儒家思想复兴的一种国教的体现,反映了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之际,传统美德与价值观能成为社会秩序之锚。

4.传承先人治国的惠民理念。治国方略是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儒家学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执政惠民与马列主义的宗旨异形同功,目标都是构建政治和谐,而这种政治和谐又是以强大的前人与今人所建立的和谐代际关系为根基。

5.发扬报效祖国的赤子精神。报效祖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优良传统。继承已逝先人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发扬效忠祖国的敬业精神,是促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和有效途径。

6.加强清明文化的遗产保护。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捆绑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的

有效捷径。

五、总

清明节对于个人来说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只是祭祖,也不仅是扫墓,更多的是通过这个节日唤起我们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体现感恩祖先,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确保民族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时代越是变化,清明节越要寄托我们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越要起到延续中华年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越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参考文献:

[l]韩养,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篇三:清明的心理含义和文化含义】

清明的心理含义和文化含义

/ 朱长超

清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从民间建立节气算起,清明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国家正式定为全民性节日开始算,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美好的节日,一个有着深刻的心理含义和丰厚的文化含义的节日。

今天,我们重新恢复清明节的地位,具有深厚的意义。这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民族品格的光大和重塑。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清明内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它所包含的优良而丰富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精神遗产。

清明,是个美丽而深情的节日,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理想,浓缩着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追求。它是民族品格的体现,也是民族品格培养的学校。

清明的心理意义

清明能绵延千年而不绝,一定有其深厚的心理的原因。清明具有的意义正好与民族的心理需求相协调,它才能经历千年的岁月。清明节具有深刻的心理含义。

第二,清明反映了民族的感恩心理。中国人民是个知道感恩图报的民族,主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古代还有衔草结环,生死相报的故事。而人生最大的恩情来自父母,父母又受祖父母生养之恩。因此,父母之恩,先人之恩,天高地厚。文天祥曾说,人穷由思本,人贫则思父母。我们的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深情的土地上,对祖先的崇拜,对先辈的感恩,深深地渗透在民族的心灵深处和文化无意识中。清明对祖先陵茔的祭扫,表达着人们对先辈的怀念和感恩。

第三,清明也反映了追求和谐的心理。清明时节,一家人相聚一堂,共同祭扫祖先,一起踏清游玩,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唐朝诗人韦应物在清明时节写诗说: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作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诗人因不能在清明的前一天的寒食节与兄弟们相会而怅然若失,这从反面表明中国古人清明重视亲情的精神。清明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祭拜祖先,思念亲人,获得了亲情的温暖,使亲情得到升华。清明时节要插柳栽枣,踏青赏花,吃青团,荡秋千,要在河里洗澡,除去污垢。孔子有一年就在清明前后到泗水河畔远足、沐浴,然后高高兴兴地边唱歌边回家。清明表现了对家庭和睦、自然和谐的追求。

第四,清明更反映了我们民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心理。清明中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产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清明节春游踏足,荡秋千,放风筝,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以强健体魄,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

清明节所蕴含的这些心理与中华民族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息所产生的心理非常合拍。因此,清明节成为这些心理的一种表达的途径,成为一种心理寄托的载体,它能在千百年间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此。

清明的文化内涵

清明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清明中的文化精华,继承和发扬清明中所包含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成为我们一代人的精神养料,对于提高精神文明是有所帮助的。我们纪念清明,就是要努力挖掘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积极的文化内涵,并将它们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清明的文化内涵很丰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内涵。

清明是在经过一个严冬的萧瑟之后,万物开始复苏的时光,春光和煦,坚冰融化,池鱼追逐嬉戏,鸟类啼唱求偶,筑巢做窝。清明时节,万物欣欣向荣,大地郁郁葱绿。因为墓地多在郊外,清明将扫墓和郊游结合在一起。人们扫墓踏青,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和春风中,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感谢大自然的恩惠。总之,清明时节,人到郊外,纪念先祖,感恩自然,浴沐春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充满着协调和友好。清明节在今天,启示我们要珍惜自然,爱护自然,美化自然,以优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二,社会和谐的政治理想。

清明不仅是指自然的清明,也是指政治的清明。清明清明,其名字意义深刻。它不仅是指春天万物生长,草木发芽,树叶青葱,河水清澈,大气清朗,也是指政治清明,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假货盛行,没有官员腐败,执政者清正廉洁,整个社会安详平和,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历来是古代人们的美好理想。这种理想就反映在清明的内涵里。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学生们的志向,其中有个学生说,他的理想是在清明时节的春天里与三五个同学、七八个童子一起到郊外踏青,然后在泗水里洗个澡,回家的路上一起唱着淳厚的民歌。这就是他的理想。孔子高兴地说,他自己的理想也是这样的。这正是一种社会和谐、安定美好的景象。介子推曾与晋文公共患难,后重耳复国,介子推不愿为官,表示希望他政治清明,他就心满意足。重耳放火烧山,想逼他下山当官,结果将介子推烧死。于是下令寒食。后来寒食节演变成清明节。可见,清明节中包含着社会和谐的政治理想。这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理想,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第三,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

这是一种积极美好的思想。这种人的和谐有两方面的内容。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感恩和思念,是对自己血缘的寻根,是对自己家族关系的定位。表达感恩,祈求保佑,感谢祖先,感谢自然,祈求丰年,消灾求富,以实现内心的和谐。清明的文化内涵中有一种人类普遍情结在里头,这种情结就是感恩和思念之情。这种感恩和思念,既是对自然的,也是对祖先的。没有大自然的慷慨赠予,就没有人类的衣食之源;没有列祖列宗的传承,我们也不知自身来自何处。因此,清明的郊游踏青,清明的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恩德,是表达对大自然、对先辈的感恩之情。清明前的寒食节,要全家人吃冷食,其内在的情结是要用冷食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感恩。由于清明有感恩思念的情结在里头。因此,清明时节人的心理状态,既有春天百草生长阳光和煦的喜悦,又有祖先长眠地下的悲伤和思念。这两种情结糅合在一起难舍难分。唐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惹人愁思的景象,就反映了清明时节人们普遍的情绪。通过郊游踏青、扫墓祭祖来抒发内心的思念之情,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它促进人身心和谐。

清明中所包含的这种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今天,我们探讨清明节的文化意蕴,就是要挖掘、继承和发扬清明节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财富,使之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d96da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d3.html

《清明节的意义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