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报告2

发布时间:2011-04-17 17:24: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课题以湖北省安徽省若干乡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思考探讨并加深了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认识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说明

怀宁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东临安庆市区,西与潜山县、太湖县相连,北隔大沙河与桐城市相望。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687502万人,劳动人口40665915个镇、5个乡。外出务工人员约6.5万人,许多家庭出现了夫妻共同外出务工的现象。全县留守儿童总数为32333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39.1%。其中,雷埠乡总人口2.2万人,外出人口约7000人,全乡中、小学生约3500人,留守学生约220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2%。江镇镇总人口3.8万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约1.5万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有1.35万人;全镇在校初中学生1718人,父母双方外出留守学生1458人,占85%,在校小学生2967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1780人,占60%。这些留守孩子90%以上留在家中有爷爷、奶奶或亲友照看,他们成长状况令人担忧。与普通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与沟通,相当一部分孩子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的性格,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地处大别山南麓、江 汉平原北部。东与武汉市黄陂区接壤,西接云梦县、安陆市,南邻孝南区,北靠大悟县、广水市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跨东经113°45′114°15′,北纬31°02′31°46′。东西宽37公里,南北长45公里,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人口60万。该县作为一个劳务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近10万人,有留守儿童3.6万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局、妇联、团委以及各学校在认清形势的情况下积极展开相关工作,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但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和谐;创新

Abstract

"Children Left Behind" means either one or both parents to leave home migrant workers (mostly migrant workers), while the remaining children in the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hey generally with their father or mother of one, or loved ones with generations ago, as well as parents and other relatives and friends living together.

Children left behind is a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Left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at a crucial period they can not enjoy Fumu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Value Ideas guidance and help grow Zhong lack of parental care and emotional on the Guan Zhu, easily Chansheng know, the value of the deviation and personality, abnorm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Lack of education, the role of parental care and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failings of the overall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causing adverse effects.

The research topics in Hubei and Anhui in the country behind children as subjects, easy to understand analysis, research, thinking,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discusse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issues.

Key wordsChildren Left; education; harmony; innovation

众所周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和对策,他们最有发言权。

为此,湖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调查人员开展了“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活动。调研人员成功完成了此次调研,详细了解该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对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报告。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为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深入学习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展以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了解省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使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光发亮,展现自我。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建设新农村中来,深入开展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提升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基层工作经验,展现当代青年的良好形象和湖北大学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让社会了解大学生,让大学生回报社会,让教与学、学与行得到充分的结合和体现,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湖北省和安徽省虽然也是建设发展中不错的省,但在乡村中普遍依然存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因而我们选择到这两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关注“留守儿童”暑期实践的活动。

(二)调查内容

1、具体内容:

1)开展留守儿童教学活动

对该乡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支教活动。

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陪同留守儿童开家长会

活动目的:通过亲情扶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的关怀和帮助,把温暖送到留守儿童的身边。

2)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

具体形式:

一对一辅导

一对多辅导

活动目的:通过心理辅导,让他们懂事、坚强,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让留守的孩子们有健康的心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调查活动

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的隔代亲戚(委托监护人)、村委会、邻居等。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的事例挖掘留守儿童在生活的中所处的现状,反映目前留守儿童在离开父母后的生活困境。

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本身、留守儿童的隔代亲戚(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的老师、村委会等。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并结合典型的事例揭露出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本身、留守儿童的隔代亲戚(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的老师、留守儿童的同班同学等。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心情健康状况,揭示 “留守”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事调查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本人、留守儿童的日记、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的老师等。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心事,探索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摸清社会应该从那些方面帮助留守儿童。

(三)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了解清楚湖北和安徽的乡村的实际情况,弄清各个目的地的方位,并排出具体行程。

2、由团队负责人精心挑选,根据“优势互补”原则,选拔好活动参加人员,团队中有组织管理能力强、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学,有做事踏实,任劳任怨的同学,有擅长与资料整理编辑的同学,有对当地情况了解的同学,团队虽小却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3、在团队出发前,团队集体学习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知识,进行团队内部的交流,让每一位队员都有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加强团队内部的交流活动,增进队员之间的了解,以便实践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4、从省农办或相关单位获取相关资料,科普宣传资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资料。

(四)活动预期

1、我们带去的:

1)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当地的孩子们开阔视野,让他们看到窗外美好的世界;

2)让当地的孩子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和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引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以及未来的规划;

3)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并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形成一个团结、有凝聚力的整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共同克服种种困难。

2、我们收获的:

1)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现在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2)在奉献之中收获快乐,并在活动的策划,组织,联系,后期总结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3)意识到现在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于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激发每一位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实践结束之后将我们的活动形成完备的报告,把这种感悟和认识传达给周围的同学,唤起同学们的关注,进而唤起全社会的关注。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请当地的留守儿童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为9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23道题,其中22道是选择题,1道问答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49:51。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29%10岁以上占71%

2、访谈法:通过我们队员在集市以及村民家里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1、父母的工作问题。在被调查者中,“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的占77%,“父亲出去打工”的占17%,“母亲出去打工”的占4%;“在县城内打工”的占13%“跨县、跨市打工”的占27%,“跨省打工”的占59%。

2、监管照顾问题。在被调查者中,“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58%的被调查者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21%的被调查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6%的被调查者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5%的被调查者则“自己住”。

3、心理态度问题。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心理状态不佳。在被调查者中,“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其中,“很担心”的占33%,“有点担心”的占46%,“不担心”的占19%;“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我很棒,我做的很好”的占33%,“我做的很一般”的占54%,“我做的比很多人差”的占11%,其余2%的被调查者则称“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4、学习问题。对于“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听老师话,十分刻苦”的占21%,“听老师话,比较刻苦”的占45%,“一般,不爱听老师话”的占28%,“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的占6%。“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经常复习”的占31%,“很少复习,没时间”的占19%,“偶尔复习,想不起来”的占36%,“很少复习,不喜欢”的占13%

5、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回答“很多”的占41%,“不是很多”的占47%,“很少”的占11%,“没有”的占1%。对于“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这一问题,回答“喜欢,害怕”的占15%,“喜欢,不害怕”的占37%,“不喜欢,害怕”的占9%,“不喜欢,不害怕”的占39%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留守儿童如果监护管理规范有效和教育方式得当,确实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思想素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可以培养他们果断的判断力,锻炼他们独立生活能力,遇事可以自主思考避免依赖,学会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调查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为亲情关怀缺失、心理问题骤增、学习兴趣减退、道德意识淡漠、法制意识淡化、安全隐患增多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然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性和全局性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包括政府、学校和社会等的视线。

1、课程学习方面

1)学习成绩不佳。调查发现,不少留守儿童由于思念父母、家庭温暖不够、体制不好等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成绩基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2)学习动机不足。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教育监督落后和父母的期望值较低等都是他们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2、生理状况方面

1)留守儿童一般寄居在亲戚家、祖父母代养或者在学校住宿。由于,亲戚情况与家里情况一般相似,不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并存在一定得歧视现象,他们得不到很好的营养补足。

2)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较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宿舍非常紧张,多人共挤一间容量有限的宿舍。学校的食堂卫生和饭菜的安全性同样存在很多隐患。

3、心理状况方面

1)心理自卑。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他们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与其他同龄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

2)心理逆反。他们缺少关怀并且受到一定的歧视,人际沟通渠道和情绪发泄情绪不够畅通,当他们感到郁闷压抑的时候,难免会选择较为负面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3)个性自私任性。父母由于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只能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要求较为顺从,以此来弥补孩子。祖辈在教育监管过程中较为溺爱孙辈,一味的顺从和娇宠造成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的心理现象。

4、思想道德品质方面

1)道德观念缺失。“金钱+ 物质”成为“打工一族”的父母用来最直接的弥补孩子的方式,孩子对金钱没有全面的认识,容易养成好逸恶劳和功利享乐等思想,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等读书无用、学习无用思想。认为打工赚钱较快,不积极主动的继续学习深造,得不到更高更好的教育。

2)道德行为失常。近年来,出现不少留守儿童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出现留守儿童组成的盗窃团队等。“留守儿童”和“不良少年”甚至画上了等号,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失常,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能力较低。

5、安全知识方面

1)人身安全意识薄弱,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和教育,监管人的文化程度往往较低,生活条件往往较差,“有病不能医”的现象导致留守儿童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终生的遗憾。

2)自行到江河游泳而溺水而亡的现象并不少见,受到人身伤害时安全意识淡薄。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范,法律意识淡薄,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轻生之路。

四、对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由于留守儿童在教育、情感、物质等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生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情况令人堪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如下:

1、公共政策和社会环境方面

1)公共政策流于形式。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所指定的一系列政策,有不少流于形式,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落实。由于缺乏与实际困难相结合,政府的政策仅停留在口号、标语等形式上。例如:政府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经费的不足、模式的单一和思想的束缚,留守儿童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当有限的。难以入学、受人歧视、氛围不佳和开支过大等原因,他们有些人又不得不回到原来所在的乡村学校。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跟典型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的户籍制度相挂钩,这样流动儿童就没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2)社会环境封闭保守。黑网吧、色情卡拉OK、赌博场所等各种不良场所在农村屡见不鲜。留守儿童处在如此混乱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落后低俗思想的影响。农村缺少面向孩子的健康规范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人文环境的恶劣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

2、学校教育方面

1)教育经费不足,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教育、课余活动教育等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虽然国家鼓励到山区去支教,响应号召的人数还是相当有限的,资源的缺乏、平台的束缚和生活条件的低下等导致了教师的数目较少且不稳定,不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德育工作落后,心理辅导欠缺。无论是农村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其教育水平都是相当有限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有限、方法有限,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简简单单的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仅是开展单调古板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不能有效联系现阶段孩子的生活实际。大多数乡村教师没有受过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

3、家庭教育方面

1)监管教育不力。代为监管的亲戚往往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指引和素质教育,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则易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他们思维古板、思想落后,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容易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消失。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状况按监护人的不同有以下五种监护类型: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属(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监护,同辈监护(由留守儿童中年龄较大哥哥姐姐担当监护人的角色)、自我监护。这些监护方式均不属于 “亲子教育完整”类型,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亲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单亲扶养人大多是母亲。由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家务和农活的全部负担在她们的身上,劳累、心烦和文化水平较低等现实情况都局限了对孩子的教育。

五、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建议

1、力保公共政策务实有效,营造社会优良环境

1)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法律政策。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的子女和城市的子女教育、医疗、身份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国家应该赋予所有人真正的平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贯彻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为其营造安全的生活教育环境。

2)健全保障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保障政策上有所倾斜,为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资助、卫生和免费法律服务。开通“亲情热线”,经常与外出家长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与充实、真情与温暖。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自愿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是民间协会等。应积极开展综合协助留守儿童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一些上学、看病、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3)改善人文环境,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西方腐朽文化对留守儿童的侵蚀。举办关注“留守”儿童家教知识讲座,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和责任感。如:举办代理监护人家教知识讲座、隔代教育知识讲座、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等主题活动。

2、扩宽学校发展渠道,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1)用爱启迪,增进情感。老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他们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真正能深入学生的心坎。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不仅可以采用老师帮助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帮的形式。由特定的老师专门负责所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情况,不留任何管理上的漏洞。把留守儿童若干人分为互助组,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助鼓励。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多鼓励留守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施寄宿制度,建立档案制度。寄宿制学校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可以在这里找到和他一样的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为伴,消除歧视和自卑感,弥补家的温暖。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包括学生的爱好特长,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学习习惯,思想品行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档案建立地越完备,教育就越有效。

3)设置特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学校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安全、道德、心理等几个方面课程,更有利于使留守儿童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式,开展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课程,利于其以后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减少产生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机率。

3、强化家庭教育力度,制定有效监管策略

1)加强亲子教育,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了解。通过电话、通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营造一种乐观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提出的是,不仅仅注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重视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2)克服困难,改善条件。尽量留下一方在家里照顾孩子,身为人父母应努力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能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和自己一起生活,有利于与孩子增进感情、扩展孩子的眼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3)选好监护人,确保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家长必须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一是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这样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确保父母外出后孩子能被有效照管。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结束语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他们希望家庭团圆,他们呼唤真诚的关怀。

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2ed704eff9aef8941e061e.html

《关于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