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之写海盐传统文化的作文

发布时间:2019-02-12 15:13: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写海盐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美丽的海盐博物馆】

美丽的海盐博物馆

星期日的下午,我和爸爸约好去海盐博物馆游观,尽管风吹的很大,但是我还是很乐意。

一路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观赏美丽的路景。我们大约走了30分钟的路程,终于到了海盐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海盐博物馆五个大字。海盐博物馆的前面有个广场,比我们的学校球场要大好几倍,我们欣赏了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后,就来到了博物馆的大厅,一进去就看到一艏古代运盐的木船,船大而古老,身长二米有余,我们还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我们接着观看了第一展厅,里面有盐分子的解说图,各地区产的盐,还有古人在生产盐块的塑像。塑像妙趣横生,有人在晒盐,有人在煮盐,有人在卤盐……随后我们又来到第二展厅,内面的东西更丰富了,有关于海盐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有关于元朝农民为盐起义的浮雕场景,还有很多关于海盐的文物,如古代煮盐的锅、鼎,我忍不住又拍了几张照片,回来后慢慢欣赏。

出了第二展厅,我们来到了风景区,那里有好多古木屋铺子,模仿古代一条街,屋檐旁边挂着酒旗、茶旗……屋边有柳树、花草、小河等景物衬托,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塑像,真是美丽极了,仿佛又回到了古人生产海盐的画面。正当我细细回味时,保安说下班了,请下次再来吧,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

这次游玩,我内心充满了快乐,海盐博物馆不愧是盐城的一颗美丽的明珠!

【篇二:传统文化(园地五)

园地五习作参考:班别: 姓名:

一、佛山传统文化:

1)陶瓷之都

都说石湾是陶瓷之都。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南风古灶,去玩陶,赏陶,访陶。

进了南风古灶,处处可见一件件陶艺品。有着双龙戏珠的瓶瓶罐罐,记录着自己梦想的一块块瓷砖??无不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无不体现出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穿过一条条古典小巷,拍下一张张古典照片,我们到了山公微塑坊。

??????师傅!是师傅,快快去访问!??您好,嗯,我想问一下,你这个作品运用的材料是什么?”“小记者呀,好好好,我就一一回答你们,区伯钊师傅说开了,这个作品叫八仙过海,是由山公微塑,陶土,瓷土做成的,??”“??哪个山?哦??公呢??”我们马上拿起笔,记下最重要的笔记,只听见写字的哒哒声,和区师傅的说话声。

石湾拥有那么多的陶瓷文化历史,真不愧是陶瓷之都,南风古灶完整保存了历史古老的千年龙窑,拥有世界最大的玩陶中心,真不愧是珠三角的璀璨明珠!

石湾,我为你骄傲!

2)石湾公仔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在众多的工艺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石湾公仔。石湾陶瓷艺术始于唐宋、盛于清朝,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奇葩。

我在陶瓷工艺厂看到了一个鸭子群,他们全身长着灰黑的羽毛,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那灰白的嘴扁扁的,上面还有两个芝麻大小的鼻孔。眼睛呈椭圆形,黄豆般大小。其中有一只鸭子昂起头,好像在说:我好饿!我好饿!太阳光照过来,每只鸭子都像珍珠似的发亮。

啊!石湾公仔你真了不起!你吸引着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你点缀着中国旅游业。石湾公仔,你真不愧是我们佛山的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3)佛山剪纸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证,证实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1100年。由于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国各地剪纸存在不同的风格,而广东佛山剪纸就是其中的一种。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朝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并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别有铜衬、纸衬、纸写、铜写、银写、等几大类。剪纸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不同的剪纸表现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动物等。

要想学好剪纸,先要学好它的基本功:绘画,等绘画过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最简单的用剪刀来剪。剪纸艺术中的基本符号有小圆孔、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绘画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练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尝试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们禅城区三年前就开始开设了剪纸这门地方学科,因此学校的同学和老师的剪纸都非常出色。《圣诞琴声》、《收获》、《花舞》等作品都是我们学校的师生精心创作出来的,在多次剪纸比赛中获奖。

我爱佛山剪纸

4)祖庙——佛山古建筑的骄傲

佛山祖庙座落在繁华的祖庙路上,它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物。

来到祖庙,第一眼就看见了一座红色的牌坊,牌坊上用木雕刻着两个大字——祖庙,这个两大字涂上了金漆,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牌坊下有三扇门,听爸爸说,大官走中间那扇大门,百姓走两旁的小门。走过大门,就会看到双龙壁,双龙壁上刻着两条龙在戏珠,雕刻家把它们雕得栩栩如生。

走过双龙壁,来到了灵应祠。灵应祠的大门上贴着两副对联。灵应祠的屋檐上用木雕雕刻着十四组故事。走进灵应祠,灵应祠的两边摆放着一个个天神的塑像。天神们手持兵器,神情严肃。像是在守护着这座灵应祠。祠的正中间放着北帝的铜像,他没带官帽,身穿龙袍,赤着脚。看起来非常慈祥。每到春节,人们都会进灵应祠烧香拜北帝,祈求好运。

走出灵应祠大门,就来到了锦香池。锦香池里放着一尊龟蛇合体石雕。传说只要用硬币掷中龟头就会无忧无愁,掷中龟手的话今年就会发大财。走过锦香池,来到了万福台,万福台在以前是给演员唱戏的,在台上是演员演的地方,在万福台的下面是老百姓看戏的地方。

佛山祖庙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游客去观光游赏,欢迎你有机会来细细游赏。

二、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1)中华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有许多活动:贴春联、放鞭炮、大扫除、包饺子??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贴春联和放鞭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呢?因为很久以前,传说兽住在海底,它凶猛无比,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每到除夕晚上,兽就上岸来吃牲畜,伤害人类,所以,大家不得不逃上山去避难。

有一年除夕,兽又闯进村子里,它发现村东北头的老奶奶家门前贴着大红纸,它顿时浑身发冷,以为门前放了一把火,怪叫一声,村子里立刻响起了炸响声,兽大惊失色,立刻逃跑了。从此再也不敢上岸。原来,兽最怕的是红色、火光和爆炸声。

从此,每到除夕,家家都贴春联,放鞭炮和挂灯笼驱赶兽。驱赶邪恶和秽气,也期望来年有个好兆头。这些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最隆重的中华传统节日-------春节。

2)元宵习俗

元宵时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就是海盐滚灯了: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那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短短的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那么的璀璨啊!

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是颇负盛名的,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展示 了灯的另一景观。当然,桐乡乌镇的走灯颇负习俗的,男女老少沿街

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从心中许下新一年的愿望,真让人温馨啊。

,最好看的是《白蛇传》和《三国演义》了,马灯队每到一家,倍受着欢迎。我拿着灯,又一次次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每到晚上,我就会想起灯,想起灯下的文明。

怎么样!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可是后来他们发现投入江里的米饭全被鱼吃了。于是,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种长长的叶子里包成四个角的形状,鱼见了以为是菱角,因为菱角有尖尖的刺,鱼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现在,人们一到端午节就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婆也会把长长的、青青的艾条挂在家门口。我最爱吃的就是大肉粽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绍兴服务区卖的诸老大粽子,味道非常鲜美,让我回味无穷。

4)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因为每年的这一天到处都充满欢庆和团圆的气氛,街上张灯结彩,人来人往,处处都笼罩在一片欢乐之中。

在每年的这天我们全家人会一起到外面吃团圆饭。爷爷会给我挟美味可口的菜肴,奶奶会给我一个带有祝福的红包,爸爸会送我一只造型独特的小灯笼。享受完一顿充满欢笑声的团圆饭之后,妈妈会拿出精心准备的月饼。有莲蓉月饼、巧克力月饼、水果月饼,还有我最喜欢的冰皮月饼。看着那些香喷喷的月饼,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给爷爷挟了一块他最喜欢的苹果味月饼。爷爷一边吃一边乐呵呵地说: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听到爷爷这么说,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饭回到家后,我和同学三五成群在楼下花园玩起了小灯笼,还做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像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传足球等等。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节啊!

5)中华传统文化——春节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不过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贴着倒福,对联。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穿上节日盛装,脸上个个都带着笑容,走亲串邻去拜年,一片详和的景象。大家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恭喜恭喜。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

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 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三、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要是用国画的方式写生,会比用简笔画写生逼真。因为国画有染、点、描等技法,可以使画上的物体变得栩栩如生。《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上的人物、街道、牲口都很逼真,而这幅名画就是以国画形式画成的。

我上幼儿园时就对国画感兴趣,于是报名参加了国画兴趣班,跟着吕老师学习国画。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我惊喜地发现,国画原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我高兴极了,我为自己会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而自豪!

我学国画时,是从辣椒开始画起的。每当我们练好某一件东西时,老师会让我们画一张作品,在作品上写上我们的名字,然后把作品拍下来,然后再教我们画新的。比如说,小猫呀,葡萄啦.......我现在已经学到画金鱼了,是不是学得很快呢?

我觉得学国画不仅是学了一门课程,而且还丰富了课余生活。

我真喜欢国画!你也一样吧?

风筝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在纸鸢上装上竹哨,风吹竹哨,便会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声音,很好听,因此有了风筝的称呼。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放风筝这项活动,我也不例外。

风筝有各种样子的,有金鱼样子的,有美人鱼样子的,有蜻蜓样子的??我家有一个蝴蝶样子的风筝,非常漂亮。它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放飞起来,像真的蝴蝶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舞,好看极了,我特别喜欢这个风筝。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季华园放风筝。来到那里,我们找了一片草地,开始放风筝。草地厚厚的、软软的,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踩上去舒服极了。一个人牵着线,另一个人托着风筝,开始往前跑去。风筝放起来了!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从我们身边经过的人看了,赞叹地说:放得真高呀!我们的心里可骄傲了。从早晨玩到中午,我们还是停不下来,牵着风筝在草地上欢呼、奔跑,正是古诗中所说的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太美了,放风筝太好玩了!我爱风筝!

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的种类丰富多彩,有传统的节日、棋类文化、十二生肖、剪纸、对联……

我最喜欢十二生肖了。十二生肖代表十二种小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免、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而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我很喜欢猫捉老鼠的故事。

有一天,上帝想找十二个动物做人的属性,就让每一个动物明天来一个地方,先到的十二个动物做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本来是好朋友,但猫经常睡懒觉,而老鼠从来不晚起,猫着急地对老鼠说:鼠弟弟,我经常睡懒觉,你起得早,你起来可不要不管我啊!老鼠一口答应:好的。可到了第二天,老鼠就把猫忘了,自已去当十二生肖了,而猫没当上,从此以后,猫见到老鼠就抓,老鼠见了猫就躲。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

家乡的传统文化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两个吧!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吗?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孔子与我们宿州吧!在我们这里有一座天门寺,那里有两处古迹,一处是晒书台,另一处就是洗砚池了。传说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天下,传授他的知识,有一天 ,孔子走到了天门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孔子急忙带着他的学生们进天门寺 躲雨,可是他们的书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湿了,这弄的孔子和他学生们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发现 寺庙有一块很大的石板,于是叫学生把书放在大石板上晒,可是晒好以后书的有 一些地方看不见了,于是孔子和学生们又描了一遍,这时一个学生发现一个水池,叫大家来洗砚,从此这个石板人们叫晒书台,洗砚的地方叫作洗砚池。

其实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古迹比如说涉故台、虞姬墓、黄藏峪等等,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播下去。

民间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魂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神的剪纸文化。

例如:十二生肖剪纸中的子鼠。它的脑袋圆圆的;鼻子尖尖的;还长满了许多胡子;身子活像一颗大瓜子;它的尾巴弯弯的,很像英文中的“s”;眼睛黑黑的、小小的,好像小黑豆;手和脚像书法中的一点;两只耳朵竖起来,直直的,好像是怕别人发现它上桌偷油吃。

民间艺术剪纸,是它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与灿烂。它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篇三:嘉兴人文】

嘉兴又名禾城

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

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嘉兴史上用的名称也比较多,春秋叫檇李,秦称由拳,三国叫禾兴,后改嘉兴。

后晋时期在嘉兴置秀州,北宋又改嘉禾,最后还是叫嘉兴县嘉兴一带盛产稻米,也就是禾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中原地区农业发展受损严重,全国指着嘉禾县一带的粮食呢史上有太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主要是太湖下游的苏嘉沪小片以及杭嘉湖平原,而嘉兴始终在这些地区中心,叫个禾城也不为过另一种说法

兴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春秋时期,古称槜李,为吴越争霸战场,未有城池。嘉兴建城于三国吴国黄龙元年,当年因为此地禾苗长势喜人,于是建城于此地叫为禾兴,后又叫为嘉禾。但不久后因为吴国太子叫孙和,为了避讳再改为嘉兴。这是嘉兴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历史的时候。当然,之后又有不少变更,如秀州。建国后又叫回嘉兴,但上述这些古称包括禾城,都成为了嘉兴的别称而流传下来。

嘉兴著名文化景区:

嘉兴梅湾历史文化街区、月河历史文化街区 嘉兴西塘 水乡乌镇

历史人物:

汪胡桢故居:湖滨小筑走出水利专家

现代水利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汪胡桢,1897年出生在嘉兴府秀水县南门帆落浜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在嘉兴求学。中学毕业后,汪胡桢考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水利专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4年,汪胡桢回国后赴母校任教。1927年,汪胡桢与东南大学教授陆志鸿一起,对嘉兴城墙作了测量与拆除,在原有城基上开辟了环城马路。1928年,汪胡桢参与对嘉兴市政建设的规划与整理。同年,在梅湾街东区帆落浜,修建小楼奉养母亲。1937年,抗战爆发,小楼遭毁。1948年,原地重建现有故居,名湖滨小筑

19521月,汪胡桢主持设计并组织施工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佛子岭水库。在交通困难、施工机械缺乏、技术上有许多未解难题的情况下,整个工程仅耗时3年便全部完工。汪胡桢因此被水利界誉为中国连拱坝之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

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沈钧儒(1875—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

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县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三毛之父

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海宁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 张宗祥(1882—1965)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

宁人。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

陆维钊(1899——1980),嘉兴平湖人,书画艺术家。幼承家学,随祖父陆少云习书画,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文史部。1925年应聘在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助教,为王国维的助手。曾先后在松江女中、杭州女中、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教学之余,协助叶恭绰编纂《全清词》。抗战胜利后,平湖县政府邀请他任县参议员,因深恶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坚辞不就。后定居杭州,直至解放,先后在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执教。1960年调浙江美术学院任中国画系教授。1963年,受院长潘天寿委托,主持创办书法篆刻科,任科主任,学科一切教学计划均出自其手,填补了我国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空白。1979年文化部决定,浙江美术学院在全国招收书法篆刻研究生,他任指导小组组长。陆维钊非常重视育人,经常教诲学生要人品第一”“书为心画。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关术家协会理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后曾出典江南省试。三十一年(1692)归里,专事著述。朱彝尊作文、考据都擅长;诗歌工整雅健,与当时王士南北齐名。他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以他为代表的浙派(一称浙西派)

和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并峙称雄。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学者、诗人、书法家。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他是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是他的学生。

朱生豪(191222——19441226日),原名朱文森,嘉兴人,诗人,翻译家。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诗文著作有后人辑集的《梅道人遗墨》及《梅花庵稿》传世。以善画山水和墨竹著称。在元代绘画中能自成一派。兼长水墨竹石,取法文同,又受高克恭影响。喜用秃笔重墨,笔锋劲利沉着,气势浑厚豪迈,自成一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91afef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cf.html

《传统文化作文之写海盐传统文化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