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

发布时间:2014-10-07 23:0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为什么要学习

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王福庆,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为什么要学习的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兴。

  那么什么是学习?

  《辞海》上讲:“学习”这个词来于《礼记月令》的“鹰乃学习”。所谓学,效也,就是效仿的意思;习,指鸟频频起飞是。学习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小鸟反复学飞。

  一提到学习,很多人会想到学生上学,但实际上,学习的概念远比这要宽泛得多。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他(或她)要学着吃、学着喝、学着走路、还要呀呀学语,这无疑是一种学习;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银行的ATM机前徘徊,请别人教给他如何从自动取款机中取出存款,这也是一种学习;一对甜蜜的恋人决定结婚,他们到民政局去办理结婚证明,工作人员递过来一本《婚姻法》,说:先学习学习吧……你看,学习这种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而且与人相伴终生。

  学习是一个过程,就像一个人要长大,就要吃饭一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前人的历史,前人的成就,前人的情感,前人的困惑;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体会,懂得了分析,懂得了思索;我们学知识,我们学做人;在学习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学习,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解决的就是学习中的思想问题。这时因为思想的不同学习的态度就不同,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的成绩就不同。

  这是一个人人熟知的经典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盖的房子和他以前的活儿简直不能比。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人在做事时,有两种不能。一种是技术上的不能,另一种是态度上的不能。技术上的不能,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来改善,而态度上的不能,则注定了你必将失败。所以态度上的不能才是致命的,而大多数人的不能,追根溯源,正是态度上的不能。

  我们看一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好,那是因为他学习不够努力;他之所以不够努力,是因为他不喜欢学习,认为学习没有用;如果他继续保有这种思想,结果就是将来没有文化知识,也就很难有一个好的人生前途。如果他想改变学习不好的这种状况,他就必须努力学习;而要有持续不断努力学习的劲头,他首先就得改变思想,改变那种不愿意学习的思想,改变学习没有用的思想。只有认为学习值得了,他才会有学习的劲头,才会从根本上爱上学习。所以人的一切改变,都是从改变思想,改变态度开始的。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现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人生。”这句话是至理明言。改变行为的关键是转变态度,而要转变态度的关键就是提高思想认识。

  当我们处于学习顺境时,一般情况下,充实感或者成就感会推动我们更加努力。但是,学习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在学习上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思想态度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具有消极思想的同学在感到学习任务有困难时,很快便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能顺利把学习任务完成,对于在与同学的竞争中获胜缺乏信心,并由于对自己的失望产生对学习活动的厌烦情绪。他们感到无助而沮丧,从而降低了努力程度,也打乱了学习的计划,从而造成了学习上更大的困难和成绩的进一步滑坡。

  而具有积极思想的同学则正好相反,当感到学习任务困难时,他们并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反而更加努力,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当他们在成绩上出现滑坡时,他们更倾向于分析自己的失误,而不是过多沉浸于挫折带来的沮丧当中,从而能汲取教训,更快地走出低谷。两种不同的心态使同学的成绩也明显不同。著名的足球教练米卢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可谓一语中的。

  所以我们说你将成为怎样的学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优秀生和后进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业不一样,听课不一样,思考习惯不一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生,你就要像个优秀生的样子去做。每天变好一点点。你要下决心改变自己,你如果每天变好点点,以后,你就会变得很好,你如果每天变差一点点,几年以后,你就会变得很差。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改变自己要从思想开始,要想改变思想就必须知道为什么学习。

  下面,我们就谈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

  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4岁的少年,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看完节目后,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 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

  现在会经常听到父母教孩子时会说:好好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好好学,以后当个大官。因为儒家历来是以学而优则仕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好了将来好当官管理国家。这眼前的就是上个好大学,为什么要上好大学呢?找个好工作。这是最实际的。可是小孩子有多少知道找个好工作和读书之间的关系呢?他们是没有这个经历的。因此大的道理是说不清的,小的道理也是说不清的。那么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了,每天回来了。每天为什么学习呢?我认为他们是说不出什么道理来的。因此学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到底我们为什么学习,我感觉应该是以下三点。

  一、为生存学习

  

  我们都知道,人从刚生下来最先接触的就是学习,从简单的学习叫妈妈,叫爸爸,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吃饭用筷子也要学习,我们每一项生活能力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不仅仅是人生存所必须的,学习也是任何高等一点的动物生存所必须的。从翱翔云天的鹰,到孤行林间的虎,都要从他们的父母哪里、长者哪里学习到生存的技巧。学习是与脑袋相联系的,只有没有脑袋的低等动物,才完全依靠本能来生存。与动物相比人最无能,动物一出生几分钟后就可以找东西吃,而人一年多都不可能自己找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人与动物相比,人的生长期非常长,有的动物几个月就长大了,而人需要十七八年才长大成人。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如果我们没有较好的奔跑能力、攀爬能力、投掷能力、负重能力、游泳能力、平衡能力、劳动能力,辨识能力等,我们的生命将会非常脆弱,我们的生活将会非常艰难,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几乎全部来源于学习。

  人之所以高级,比世界上一切动物都聪明,更重要的一条,也就是学习,试问如果一个小孩长期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不学习,他是不会说话、会写字的。当然就更谈不上智商。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在印度,一些人把孩子放在野外无人照看,结果被狼叼走,其中竟然也有被狼妈妈当作自己的孩子哺育,这个孩子就跟着狼群长大,跟狼一样活动。在被人发现救出之后,10岁左右的小孩,只会像狼一样嚎叫、爬行,智力等同婴儿,而且经过几年精心教育,也不能掌握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狼性’不改。这充分证明,人虽有天性,但还是要靠后天的学习。什么叫“白痴”?那就是不能学习和不愿学习的人。

  所以学习首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从牙牙学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在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努力,有的人只上了小学,有的人只上了中学,也有的人上了大学,还有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人都是在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努力,都是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在学习,都是不停地给自己更多的生存本领,因为,只有有了生存的本领,才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这并不是说只上了小学或者中学的朋友就没有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其实他们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还在不停的学习,只不过学习的地点成课堂转入了社会,难道不是吗?试想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他还能够有生存的地位和空间一定是很小的,不是一般的小而是非常的小。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们对学习的认识逐渐加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位中学生跟随家长买地板,店主用小刀在地板上划出深度不同的划痕,说划痕浅的地板质量好。这位中学生刚刚学完了控制变量法,从而指出了店主两次划痕的用力大小不一定是一样的。父亲高兴说:“儿子,你可给老爸省钱了,看来学习真有用。”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却说明了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的应用。

  所以没有人可以不通过学习而生存。尤其是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就更需要学习。当今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是变化快,一日千里;二是变化多,千变万化。一个现代人必须了解时代、把握时代,只有真正把握了时代的走向,你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互联网时代。

  从铁器时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用了将近3000年;从蒸气机时代到计算机时代(1943年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人类用了200多年;从计算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人类仅用了26年。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969年,这一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为准军事目的而建立了阿帕网(ARPA网),工作人员将4台主机联接起来,形成了4个网点——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网络之父”的联接。自此,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从空间无限看来,和宇宙具有相似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互联网的特点是虚拟,空间无限,野蛮生长,没有次序,混乱,草根,基本毫无可控之言。但互联网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人类集体意识借助网络自我生长的变化过程。因为正在过程和变化中,所以,身在其中的人们无法察觉整个变化发展的脉络。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类的交际需要成本,人类的思想、意识通过书本等载体呈现,也需要成本,所以我们能看见的只是精英文化。互联网后,人类在网上的交际成本几乎为零,思想载体的成本也几乎为零。仅仅这两个特点,就将会改变100多年来在西方成熟的商业理论和规则,当今一切正处在变化和生成中,这是一种真正伟大的变革时代。“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映射,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具体的范围和区域,这个世界似乎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却又如空气一样无形无迹,而又不可或缺。电脑、键盘和屏幕间,互联网的世界无处不在。在这个世界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经成为现实,在这个世界中,时间和空间失去了制约力,世界变成了平坦的。这个世界犹如夏日骄阳一般的明朗、充满激情、梦想、活力和生命力。

  可以说,互联网实现了人类的一次精神飞跃和解放。在网络世界中,人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思想将成为人类在互联网世界行走的双足:思想有多远,人就可以走多远;思想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宽广。正如阿姆斯特朗,这个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在脱离开地球引力的月球上放弃了“行走”,而是选择了自由的“跳跃”——人类思想的边际,才是这个世界的尽头。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改变。网络不仅给你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你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以前需要在大堆的书本里去查找资料,现在,只有你在搜索引擎里,敲入几个字,你所需要的资料只要几秒钟就能找到了;以前要从电视、报刊、收音机这些传播媒体上得知一些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等,现在,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就可以得知最新的新闻;以前,相隔两地的朋友们要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保持联系,现在,朋友们都用E-mail保持联系,还可以在用QQMSNUC等等聊天;以前,想知道最新推出了什么新款的衣服,得到牺牲一天的时间去逛街,又累又不一定有结果,现在想看有什么时尚新款的品牌衣服,只要到“品牌之家chinapp.com”上面鼠标动动就有自己想知道的答案了;以前,看电影得到电影院里去看,现在,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你想看的电影了;以前,喜欢外地的某些东西,得要托那里的朋友帮买了寄来,现在,在网上就可以购物,在网上直接支付,就可以买到你所喜欢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已处身于一个离不开网络的世界:购物、旅行、工作、乘车、就医、培训等等,在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互联网的应用无所不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就象二十一世纪末的一次闪电,它来势迅猛但却引发了整个世界的狂热追棒,所有的传媒都在呼喊,互联网是二十一世纪改变人们生活的革命性工具之一,它也因此被誉为与电灯、蒸汽机和汽车齐明的伟大发明。

  网络的广泛应用,也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用人少了,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了。没有知识生存是很艰难的。现在的社会,你只要有工作,你就能生存。而找工作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品行、知识和能力。如果你不信,你看看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在社会上能找到什么工作,工资情况是否能让你满意,所能找到的工作全部都是重体力活。

  诸葛亮曾经吟唱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尤其是当大家都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如果不学习,要不了多少年,就不晓得东南西北了。现在是工作,生活多元化、复杂化,部门与部门、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以前当锻工,只会抡大锤,看火色就行了,没有文化知识关系不大,现在当铁工用的是自动汽锤,或是万吨水压机,这就不仅要懂机械原理,还要懂电、懂化学、懂数学、懂程序自动控制。再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车工要车一个正方形的零件,在一块铁板上哪样做最节省材料?如果你没有头脑,很可能会把一块铁板活活浪费掉,但如果你有过硬的数学知识,你就不仅胸有成竹,而且车出来的东西既符合要求又节省材料。……这些都要学习。

  现在的社会,你只要有工作,你就能生存。而找工作的前提就是你必须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品行、知识和能力。所有的学生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努力地学习。“不学”则“无术”,一无所长则一无所用,要生存自然就困难了。

  早在几年以前,人们照相都还是要使用的胶卷,柯达,富士,乐凯等那些当时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不都是辉煌耀眼吗?然而,当数码相机的出现,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都不复存在了。社会在进步,产品在更新,现有的技术水平一定会被更高更新的产品所代替,不发展就一定逃脱不了被淘汰的结局,所以说,只有学习,只有进步,才能够使自己永不落后,才能使自己永远具有生存的空间。

  从以物易物到如今的电子汇兑,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不学习就只会让自己没有更多的过程空间,想要生存的人其实都是在不停的学习进步之中,只是学习的进步与自己生存的环境不同而已。

  一个成功的商人,懂得好几门外语,那么他的空间就会比不懂得外语的人要大得多,他可以自己直接进行对外贸易,不需要有人帮他协调,更不用担心其商业秘密被他人所知,不难看出,这就是学习的成就,这就是学习带给他的生存空间。

  中央电视台以前报到过一则新闻:一位60岁的老人,退休以后不仅学会了滑冰,而且还学会了汽车驾驶,并且还学习外语。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像这位老人一样,都有这种好学的精神,我想我们不仅自己有更大的上层发展空间,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也会有更大的推进之功,适应我们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现在的竞争真的是很激烈,简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有一个单位招聘公务员,只招一个,却来了70多个,第一轮笔试刷下去60多个,还剩了15个,在15个里最后选一个。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高校每年扩招,一下子多冒出了六百多万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工作,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而人与人的竞争主要是能力的竞争,而能力的基础就是知识。

  所以,我们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努力地学习。“不学”则“无术”,一无所长则一无所用,在当今竞争这样激烈的社会里,生存自然就困难了。你想想,如果你不读书,你以后可以做什么工作呢?除了一些苦力活,你几乎什么也做不了,那么,会有谁要嫁(或娶)你这个一无是处、没有一长之处的人呢?如果你不学习,就跟不上社会,跟不上社会,就是一个对世界、对祖国没有帮助的人,也不会有人喜欢你,那么你活在世界上,也是没有用的。你再看看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哪一个像是能成为国家栋梁的人,再看看他们的父母,是不是十分苦恼、十分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惭愧,甚至连家长会上也不敢露面啊?

  咱们在往近了说。如果你不学习或者学习成绩很差,你的家长是不是会常常训斥你呢,假如你留级了,你的家长又会为你一年的学费而烦恼,而你,又白白浪费了一年时光,当你以前的同学毕业后,或许,你还在想着如何逃离家长、老师对你批评。反过来, 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好了,以后就会有不小的成就,至少以后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能够结婚生子,幸福地过着清淡而有温馨的生活。

  如果,你以后当上了白领,你想想,是什么原因,是他人比你差吗?是老板喜欢你吗?不!不是!那是因为你的才智过人,你有能力,你有智慧,那他人为什么不能担任这个职务呢?难道是老板不喜欢他吗?不!不是!那是因为你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打好以后生活的基础。

  如果,你的知识渊博,你必定会有一翻大成就,那时候,你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满堂儿女,和一个处处动人的老婆,你可以去国外旅游,你可以吃山珍海味。令所有的人都对你有所崇拜、有所尊敬。

  马克思也曾讲过:“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所以,我说:在新世纪,不学习的人,是植物人;不充电的脑袋,是木瓜。

  任何道理都是这样,谁明白的早,谁准备的早,谁就占主动。

  在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面写着这样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有句名言叫“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巨子将其在位时取得的辉煌业绩归结于“惧者生存”四个字,足见安德鲁的忧患意识。

  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也正是因为洞察到变革的必要,韦尔奇提出了企业也要居安思危的观点。

  百事可乐公司的负责人韦瑟鲁普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理论,他经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让员工体会到危机真的会来临,“末日”似乎不远,以此激发员工不断积极向上的斗志,并要求公司的年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近几年百事可乐快速追赶并超过可口可乐的业绩充分说明“末日理论”的实用性。

  比尔盖茨同样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也可能正因为微软的这种高度警惕性,它能随机应变地顺利度过反垄断案的难关。那场突如其来的反垄断案使微软的股价大幅下降,比尔盖茨的财富缩水了近2/3,但难能可贵的是微软能够随机应变,终于度过了难关。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任何企业、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是实用的。

  所以为了生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学习别无选择。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这就是生存的需要。

  

  二、为发展而学习

  

  发展是现在最时髦的词语,整个世界都在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那么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进步,发展就是突破。说通俗点就是一天更比一天强。精彩的北京奥运会让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惊心动魄让人们看到了竞争的美丽,也让人们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体育比赛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缩影,社会就是一个大竞技场,没有实力,你或者不能占有世界舞台的一席之地,或者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让人遗憾和心痛的。当我看到夺冠者手拿金牌,或者满脸灿烂,或者喜极而泣时,我完全理解“成功是幸福的源泉”这句话的含义了。另外,我还有一个发现,那就是,胜利者的笑容特别美丽。他们真正是“笑傲江湖”啊!在记者采访这些“王者”和“英雄”时他们几乎都要说,他们为次付出很多很多。这付出主要就是学习。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们不努力学习,不刻苦训练,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更不可能得到成功。奥运会冠军如此,我们平常人更是如此,尤其是现在我们在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这是一个突飞猛进的世界,向前是时代的潮流,容不得你停滞不前。大家都应经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发展吗?我在发展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断进步、快速发展。什么是“向上”?知识的不断积累叫“向上”,能力的不断增强叫“向上”,修养的不断提高叫“向上”,学问的不断提升叫“向上”。总之,“向上”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靠的就是“好好学习”。毛主席这句话是条件关系,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今天的学习,决定明天的发展,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并且,学习的程度和层次一般就决定这个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

  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人要想发展就必须学习。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是美国人,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爱迪生将他毕生的精力都用在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上。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谁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而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高科技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既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就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具备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就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社会发展到今天,文明的进步不会把人冻死、饿死,我们社会有一个最低保障线,简称“低保”,但这样的生活会非常艰难。

  一次课上,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

  “汽车进了加油站最想做什么?”

  “加油!”许多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但是很快,他们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到了不满,于是七嘴八舌补充道:

  “休息!”

  “吃东西!”

  “找人聊天!”

  甚至还有同学想到:“去上厕所!”

  老师有些失望,“其实,车开进了加油站,最想的是赶快开出加油站,重新上路!因为车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前方,它会一直奔向旅程的终点……”

  原本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同学们开始思考……

  其实,讲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想让大家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人生就是要不断加油,加油就是学习。可想而知如果你不学习,就象没有油的汽车,根本就谈不上发展。

  我再谈一下中学时代的学业对人生发展的影响。

  中学时代的学业对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最突出的是对人对人生价值的影响。通常一个学业好的人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一个学业不良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罪犯或者无业游民。为什么?因为学业好,就可以有一个健全思维的头脑,知道那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说学业其实是对人生命的第二次再造。现在有些学生认为学无所用,还不如打打篮球痛快,这是多么非常大的错误。打篮球固然有用,但再有用对于人的塑造和影响都比不上学业。因为学业是以锻造思维为使命,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核心。尤其在多元的现代社会,没有强有力的思维能力,便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波逐流。

  一般来说,学业的起源就在人生最最美好的中学阶段,因为中学阶段人心还没有长成,还不知道衰老是何物,还不知道社会究竟是什么样,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会有怎样的能耐。一句话,一切还等待着老师和自己的塑造。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最最美好的年华。就像花朵,如果错过了花期,是再也不会开的。所以古人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在少年时代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接受教育,学习基本的将来人生要用的东西。你不能想象阿基米德定律都没有学过,你将来能够进造船厂去造船吧?那样你造出的船可能风一吹就跟着跑了。

  我们作为中学生毕业后从事劳动必须掌握不断复杂化的技术和工艺流程,为此,必须懂其原理,而要做到这样非有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的自然知识不可;为了使自己能自觉的参加生产管理中的组织、经济工作,还必须懂得社会生活的规律和法律,为此,就得认真学习历史、哲学、经济学、地理;而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必然要进入同他人互相依存的复杂体系中,就必须有语文、外语、哲学的知识基础,去进而进行必要的心理、伦理、新知识及法律知识的初级准备。

  一般而言,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英才,所以我们在中学阶段势必每样学科都要认真加以学习,如果有一两样甚至三样学科跛腿,长大后势必影响你的人生。这是一定的。我们说老师对人的影响,父母对人的影响,其实在我看来,都不如学业对人的影响大。

  有同学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学了数理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说:“其实学校教的大多数知识,同学们最终都将会忘却的,不仅仅是数理化知识,其它的知识将来不用也都一样会忘记的。”

  这个同学接着问我:“既然能忘记,那我们老师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教,我们同学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的学习它呢?

  我回答道:“当我们将学过的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是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名言。所谓的“剩下来的东西”,就是理想追求和自学能力,这才是我们同学在学校里要努力学习与培养的。在未来社会里,由于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恰恰是中学形成的”

  微软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自学得到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现在我们许多同学总是抱怨学校客观环境、班级、同学、老师不好,却很少有想过自己是否已经充分的努力奋斗过没有,是否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潜力了没有。有谚语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因为对环境、老师等客观因素的抱怨,而放弃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在中学,特别是高中同学,应该有意识的努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不仅仅还是一再的跟着老师走。今天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终生学习的道理,如果不具备自学的能力,不掌握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无法在工作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在中学时代,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知识时不仅只是要求“记住”知识,还更应该要求自己“理解”知识、掌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培养自己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的能力。若干年后,知识可能会忘记,但这种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必将让你受益终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应有坐标,而你在社会中的坐标也就决定了你的未来生活的水平质量和对家庭、社会的贡献的大小。

三、为志向学习

  

  当代汉语对“志向”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未来的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决心。

  人的才智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其志向大小关系密切。中国有句古话“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充分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在《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连续剧中,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也就后来的毛泽东的老丈人的是这样阐述立志问题的: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己身之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束约,你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能夺志也。人无志,则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则心自纯净。”

  杨昌济的话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意成。俗话也说,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人生匆匆,想在人生之中有多建树,首先要确定一个志向,并且要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为实现志向而不懈努力。

  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人之才华,亦有超人之志向。

  诸葛亮在写给他外甥的一封信中说过:“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说,做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志气,如果意志不坚强,心胸不开阔,整天忙于身边的生活琐事,受个人感情的支配和束缚,长期在庸俗的气氛中过日子,那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志向是指路明灯,没有志向就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巴斯德正是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段话。他从小就立下远大方向,经过长期勤奋工作,第一个确切知道了细菌可以使物质腐败的道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防疫法。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自古至今,许多名人、伟人之所以成功,流芳百世,并人类文明做出有益的贡献,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远大的志向是尽人皆知的重要原因。

  孔子能成为中国一代宗师和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有了大志向。毛泽东少年时代就读于湘乡县东山小学时,特别喜欢读一本名叫《世界英雄豪杰传》的书,对书中的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等人物极感兴趣。他在书上多处圈点,并写了许多批语 。为了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毛泽东还特意为自己取了“子任”的别名。立志拯民水火。最后,他成了领袖。

  著名化学家李比希读小学时,校长曾向他提问,问他长大后准备干什么。他高声回答:“我想当一名化学家。”全班同学听后都笑了起来。但他立下志向后就百折不挠地努力奋斗,后来终于成为一名化学家,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他成了化学家。

  一个人要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人生活动富有价值和意义,就必须立定志向,有了志气,有了明确的理想抱负,就能产生目标追求,就会给人以激励、鼓舞、导向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持久的,会使人充满激情和活力,成为一个人一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达到成功的不竭动力,会升华人生的境界。

  船行一路风,人活一口气,欲成大事,必先立大志。这口“气”,这个“志”,就是志气、志向。这个志向就是人对自己发展、成就的取向设计和追求,是自觉自愿的内心发动和规定,是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种精神支撑力。

  为什么说“志向”是自觉自愿的内心发动呢?很简单因为人有了立志就有奋斗的目标。

  人人都想有自己的一片宽阔的人生舞台。但你应首先清楚,你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一个人活得没有志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目标就好象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往何处去。而所谓的目标,就是你对自己未来成就的期望,确信自己能达到的一种高度。目标为我们带来期盼,刺激我们奋勇向上。即使遭遇挫折,仍能坚定信念奋勇向前。

  有个年轻人去采访朱利斯法兰克博士。法兰克博士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

  法兰克博士说道:"二次大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求生意念。"

  年轻人非常专注地听着法兰克博士诉说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恍惚地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

  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问的问题是,"法兰克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是什么?"年轻人问。

  "目标的力量。"

  "目标?"

  "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目标创造出目的和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

    《天演论》的作者小赫胥黎有一次在某个国际会场演讲完毕,必须赶到另一个会场作演讲,而两个会场之间距离很远。小赫胥黎一看手表,发现时间快到了,立刻冲出会场,跳上一辆出租车,连声说”快,快,快”。出租车司机一踩油门,风驰电掣般地窜了出去。几秒钟后,小赫胥黎突然哈哈大笑,轻轻一拍司机的肩膀说:”老兄,你知道我们去哪里啊?

    我们可能会去笑那位司机,连去哪里都不知道,没有目标,车开得再快又有什么用?然而世界上太多忙忙碌碌的人也像这位司机一样,夜以继日地机械重复着每天的活动。早上起床、穿衣、吃饭、上班、下班、脱衣、睡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从不问自己一声到底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这些。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就像大海里漂游的小船,不知道要去哪里,当风往东吹,它便往东走,当风往西吹,它便往西走,这样永远都在原地徘徊。

  一个有目标的人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打算五年内要盖一幢房子,那么他平时看到石头、砖头、木材就会注意收集和积累,在不知不觉中盖房子所需要的材料就准备好了,到时间房子就能盖起来。而一个没有打算盖房子的人,遇到石头等东西会视而不见,更不会有意去收集。那么当人家盖房子时,他就只有羡慕的份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会给人生科学地定目标非常重要。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当你明确了人生目标,你便找到了人生的主流,也就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我们的潜力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你就会明白:做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情是不重要的;什么样的知识是你必须掌握的,什么样的知识你不掌握也没关系。

  清晰的目标能协助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致于走许多冤枉路,就好像赛跑选手一样,他们都是朝着终点进发,目标就是第一个冲线。

   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能使我们集中意志力,并清楚地知道要怎样做才可获得要追求的成果。

  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你一个能看得见的射击靶,让你能“看见”自己的未来,并激起你向未来靠近的冲动;它会给你信心,给你力量,让你的能量聚焦,对你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你的努力,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会一步步缩短。即使是实现一个特别微小的目标,在你的心中也会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会激励你制定新的目标,获取新的成就。对于许多人而言,不断地制定目标,不断地实现目标,就好像是和人生进行一场比赛,每实现一个目标,你就会对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份信心,在你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把控命运的方向感。随着这些目标的实现,你的思维方式、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就会日益改变。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变化十分有意思。那3%的人,25年来几乎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些短期目标不断实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都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调查者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但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由此看来,设定目标是你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将决定你在未来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就是你的世界的天空,你究竟能飞多高,取决于你所设定人生目标的高度。

  革命前辈李大创同志曾这样讲过:“青年啊,你们临开始行动之前,应该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

  我得出的结论是:做人一定要志向,志向就是目标。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功!

  1937 年,在浩浩荡荡的钱塘江上,一座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巍然屹立在江上。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能造现代化大桥的神话彻底破产了。主持和设计修建这座钱塘江大桥的,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

  他是怎样走上造桥之路呢?这要从茅以升的童年时说起了。1896 年,茅以升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寒士”家庭里,他从小在南京长大。父亲茅乃登当时在江南官书编译局任编辑,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当以升七八岁时就把他送进了新学堂——南京思益学堂念书。上新学堂,要比过去在私塾读《四书》有意思多了,茅以升如饥似渴地学习算术、国文、历史、地理等新课程,幻想着长大后当个数学家、工程师⋯⋯可是,童年时遇到的一件事,却使他与造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 1906 年端午节的事了。每年端午节,在南京市的秦淮河上,总要举行热闹的划龙船比赛。这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茅以升就同小伙伴们约好,第二天去秦淮河看龙船比赛。不料端午节清晨,他胃病犯了,疼得额头直冒虚汗,妈妈说什么也不让他去。茅以升只好呆在家里,可他的心早飞到秦淮河上去了。他盼望着小伙伴们早些回来向自己介绍赛龙船的盛况。傍晚,一位小伙伴看完赛龙船,气喘吁吁地来到茅以升的床前:“不好了,秦淮河出事了!看赛龙船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茅以升细一打听,才知道这天在文德桥上,挤满了黑压压的观众,因为人太多,把桥挤塌了,不少人落下水去,思益学堂有个同学就差点淹死在那里。“幸亏你没去,要是去了,说不定也掉到河里去了!”这位小伙伴庆幸地说。这不幸的消息,在茅以升心里激起千层巨浪,他的眼前出现了文德桥下人们落水呼救的惨景。10 岁的茅以升两眼含满了泪花,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决不像文德桥这样!”父样在一旁听后,走过来称赞他说:“好啊,小小年纪就有不凡之志!”

  从此,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他跟大人外出,只要见到桥,总要注意观察桥面、桥桩,久久不肯离去。他在读诗文时,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介绍,就立即摘抄在本子上,见到有桥的画面就剪贴起来。有一天,爷爷茅谦给茅以升讲“神笔”的故事:古代有一位白发老人,他有一支神奇的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上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中游;用它画楼呢,高楼就平地而起;⋯⋯“用它画桥呢?”茅以升打断了爷爷的话,急切地问。“桥就能飞架在江河上!”爷爷笑着回答。

  “爷爷,上哪儿能找到这支神笔?”茅以升仰着小脸,睁大眼睛问。他想如果自己要有这支神笔,要造桥就不难了。哈哈,许多人都渴望得到这支神笔,可谁也没得到过它,因为不知道它的‘秘诀’!”爷爷说。茅以升缠着爷爷,央求他公开神笔的“秘诀”。爷爷用毛笔在孙子的手心里写了“勤奋”二字,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神笔的‘秘诀’。掌握了它,什么样的高楼大厦,铁路桥梁,都会在你的笔下出现⋯⋯

    这以后,“勤奋”二字深深地铭刻在茅以升幼小的心灵里,把它看作是自己渴望得到的神笔。他下苦功背诵古诗、古文,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上千字的古文。一天,爷爷用毛笔抄写《东都赋》,茅以升站在旁边暗诵,等爷爷抄完后,他竟能从头到尾背诵出来。爷爷惊喜地说:“好!熟能生巧,巧能出快!”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背诵圆周率的精确数值,“3.14159⋯⋯”能把π值小数点后面的一百位数都熟练地背写下来,经久不忘。

   11 岁那年,勤奋好学的茅以升小学还没毕业,就考进了南京“江南中等商业学堂”。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但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5 岁那年,茅以升从江南中等学堂毕业。为了实现造大桥的理想,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唐山路矿学堂,并选学了桥梁专业课。1912 年秋天,孙中山先生视察唐山路矿学堂,茅以升聆听了孙中山鼓舞人心的演说:中国要富强,离不开交通运输,仅交通开发一项就要修十万英里铁路,一百万英里公路。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筑路、造桥,承担起历史重任!从此茅以升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1916 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在唐山路矿学堂毕业了;不久又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官费研究生;为了实现童年时的理想,他远渡重洋,赴美学习。

   茅以升童年时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还撰写了桥梁方面的许多著作,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桥人才。

   是什么使茅以升成为桥梁专家?是志向,是目标。

   大家不妨去翻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传记,将会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他们学习的劲头,顽强奋斗的精神,往往与中学时代立下的崇高志向有关。

  大家都知道,钱三强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与钱三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在上中学时,读了孙中山著的《建国方略》之后,决定学习科学,为振兴中华出力。他原来学的是法语,为了能上用英语讲课的北京大学预科,仅用一个学期就攻下了英语关。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了留法公费生,去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攻读核物理学,在核裂变方面有重大的发现。1948年钱三强回国时,他的老师小居里夫妇(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在他的鉴定书上写道:“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近十年来,在我们指导的这一代科学人员中,钱三强是最优秀者!”从上面举的例子中不难看出,科学家们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劲头,来自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正确动机。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就会经久不衰。

   再讲一讲198212月被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博士学位的王建磐博士的事例。他在中学时,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他在回忆中学生活时说:“在学习中,我看到各种教科书中充满了外国人的名字,如牛顿、伽利略、苗卡尔、欧几里德、法拉第等等。这些人当然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可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名字难得见到?难道中国人笨吗?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窒息了人们的思想,近代又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在西方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落后了。我多么希望能在各种教科书中见到中国人的名字闻。偶然在某一本科学书上,发现用中国人名命名的定理、定律、公式,我都感到特别高兴……有一次,在美国人员柯勃逊写的《抽象代数学》中看到一个华罗庚定理,我兴奋得睡不着觉,这是用真正的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现在,在各种国际比赛中,每当中国运动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的时候,青年朋友们是欣喜若狂!当时我也是这样一种心情。我想,我既然能用一年半时间学完六年课程.不能就此停步,应继续学下去,争取将来为祖国科学的发展作一些贡献,为中华民族争得一点荣誉。我暗下决心,从此,自学成了我的自觉行动。”

  可见,当一个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人民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自觉的阶段,学习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提不起劲来的现象就不容易出现了。人生其实很简单,定好大目标,瞄准大目标,每天奔着目标迈进一点点,不为过去而后悔,不为未来而恐惧,勤奋努力,一定终成大树。

  一般来讲,目标越大,动力就越大,如果你的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能吻合,那将焕发无穷的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年少的周恩来总理立下的远大抱负,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毕生。他是中华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他的魅力人格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说起这句话,还有一个感人的往事:1910年,他随伯父周贻庚离开苏北淮安老家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岗书院学习,后转到奉天官立东官模范小学就读。当天下火车时伯父就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叮嘱他:“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告诉他:“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记着伯父的这句话,在自己年幼的心灵里不惊自问:“为什么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去?……”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去了,他偏要看个究竟。这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很少有中国人。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小孩子嘛,就喜欢热闹的。他俩跑过去看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着,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原来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气得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的手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 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就走进巡警局,啪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的心情非常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望去,沉思着,一遍又一遍……。一天,学校校长给他们上课,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赚钱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清清楚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连校长都震惊起来,他没想到在这十几个学生中,竟然有这么大的志气的孩子。此后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

  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周恩来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生活费,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为了奖励和鼓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成为当时南开中学唯一的免费生。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在以后的岁月里,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忘我的工作,他为中国真正的崛起,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永远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他191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七房桥的小村庄里,家境贫寒,七岁发蒙,靠多方资助才勉强完成中学学业,1931年只身来到上海,在外滩看到公园的一块牌子,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他觉得中国人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这帮可恨的侵略者,无耻的强盗,你们在中国土地上称王称霸,不就是凭着手里的飞机大炮吗?从此他产生了弃文学理的念头(科学救国思想),他文科成绩很好被清华录取,学校要他到文科学习,他坚决要求去理科,理科系主任吴有训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为中国人出气,在反复多次仍坚持进理科,学校只好尊重其志愿,头几个月理科考试成绩不及格,但他有决心赶上,经过刻苦努力学习,成绩逐步上升,最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就凭着这股立志救国的信念, 1942年时,他就发表了关于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许多论文。使他成为了世界上一位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 钱伟长教授本是个文史方面的人才,由于立志要以科技救国,通过刻苦努力,终于在科学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

   同学们,听我一句话: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我再谈一下知识改变命运的问题。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他们的情况无法改变,这就是命运。但实际上,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冥冥之中,是什么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们看到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高尔基说:“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雨果说:“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食粮。”我说:“知识改变命运。”

   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

   华人首富,香港经济超人李嘉诚,他的人生经历,就是知识不断提升改变的过程,在其人生创业的初期,曾做过推销员,茶楼伙计,但既使是这样的人生环境下,他也没有忘记学习,尤其是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他时刻准备着为将来人生的转变创造条件奠定了基础,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拥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买不起英语教材,为此,他便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为学习创造条件。他当时做药材推销,在每一种药品的介绍说明中都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他便利用这种天然的中英文两种文字的对照优势,狠狠地吸取知识。上帝在关门的时候,他一定在另一个地方为您打开了一扇窗。李嘉城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由于他这种具有战略眼光的知识储备为他将来在和外商的激烈竞争中,始终没有败下阵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终在香港及世界商业界中占据了一席阵地。

  也许你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美国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地理知识,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尼西亚海啸灾难中,聪明伶俐的蒂莉对地理有着特殊的爱好,圣诞节的两个星期前还在学校里专门研究了“巨浪”,堪称一个小专家。当时,穿着泳装的蒂莉发现在大海的远处突然涌现出了一波白色的巨浪,将蓝天和大海明显地隔成了两半。观察力敏锐的蒂莉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掌握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惊涛骇浪,很有可能会在顷刻之间把整个海滩给吞没。于是,焦急万分的蒂莉就让她的爸爸妈妈动员沙滩上的游客们赶快撤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当疯狂逃命的100多名游客们刚刚抵达安全的地方时,海啸的白色巨浪已经排山倒海般奔涌而至,转眼间就把原先热闹非凡的海滩吞没。拜蒂莉所赐麦拷海滩最终成为了泰国普吉少数几个在海啸中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海滩,这足以证明知识的重要。因为是知识使100多名游客死里逃生,进而改变了这些人一生的命运啊!

  想必你肯定也知道霍金吧!他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在他人生的花季,突然得了脊髓灰质炎,全身瘫痪,只剩下一个手指头可以动弹。但是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博览群书,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名著。是知识改变了霍金的命运。是知识使爱迪生从低能到天才,当然也是知识改变了爱迪生的命运!可见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很重要。

  是啊,知识改变命运。大连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工瀛文丰买菜时,见一位名叫郭荣庆的打工仔正在痴迷地看《资本论》,连喊几声他都没听见。就是这个靠蹬三轮、卖菜、打小工而勉强维持生活的打工仔,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并不是编造的都市传奇,而是一个又一个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从运输个体户到三星级酒店老板;从打工仔到织品厂老板;从打工妹到大型果园开发经营者……他们依靠知识与智慧,依靠勤奋与努力,最终走向了成功。

  当今社会最注重什么?人才!因为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成为人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反之,我们就很难被社会认可,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人才的基础是什么?就是知识。知识对于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古往今来,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数不胜数。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安徒生。幼年的安徒生如那可怜的丑小鸭——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流落他乡、倍受歧视。安与命运,他一辈子将默默无闻。但成年后的安徒生“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他毅然决定给孩子们写童话,最终使自己成了人人敬仰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成了人们眼中的白天鹅。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最终向他敞开了怀抱!是什么使安徒生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最有力的回答应该是:他广泛的阅读,使他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加上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勤奋努力,使他最终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另一个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张海迪。众所周知,张海迪是在医院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的,她未能和我们 一样进入学校学习。可是,她并不向命运低头和屈服。从不放弃任何一 个学习的机会,因为她深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她的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她成功了,她成功地站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时,她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即使,我们100次倒下了,也要101次站起来”是啊!我们没有理由倒下,只有理由站起来,套一句俗话说;“你也许很委屈,也许不服,但是,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我最欣赏高尔基的一段名言:“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高尔基有着苦难的童年,但知识的力量使他比谁都坚强,是知识改变了高尔基的命运。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他舅舅的故事:“上学时,舅舅一直成绩名列前茅,外公及家人对他寄予莫大的厚望。但谁知求学时代苦苦追寻的大学梦,在文化大革命前“左”的路线下破灭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舅舅只好抱撼回到老家。自小体力单薄的他,无奈只好回老家种田,后来谋得一份民办老师的差事。但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舅舅的意志及对知识的渴望,舅舅闲时始终没离开过书本,笔耕不辍。看到前途茫茫,舅舅有时不免叹气,真是生不逢时,外公就安慰他说:即使没柴砍,也要磨快柴刀,这样有柴砍的时候就能马上拿出来用了。

  没想这话得到了应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消息传来,舅舅心里那个高兴,他说当时真是有大诗人杜甫笔下“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味道,同时夹杂着紧张。从消息传来到开考,时间还没一个月。舅舅来县城复习了十一天,天天看书到半夜,极度困倦地睡去后,又屡次从梦中惊醒,他说心底里压抑了十多年的对大学的渴望,以及捉摸不定的未来,让他难以入眠。要知道,那时,舅舅已经是30岁的人了,离开学校整整十一周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人生有多少的岁月再经得起蹉跎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舅舅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他收到了杭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消息传来,四里八乡都轰动了。

   舅舅的命运因此改变,他的同学们很多成为了法律、经济、管理专家,有的走上了地厅级以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了大企业家,舅舅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的命运因为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人才的珍惜而改变。

   现在舅舅已经退休,子女也学业事业有成,一家生活的非常幸福。回首那段岁月,舅舅感慨万千,说人只要不断努力,生活绝不会亏待于你。现在他的子女们有的在宁波,有的在美国,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最后跟我说:“舅舅的亲身经历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 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上海烟草与当时众多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技术老化、管理粗放的种种困难和问题。然而,他们抓住机遇,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企业的装备、工艺、技术、管理力争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从1993年组建至今,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今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预计实现工商税利309亿元,其中利润118亿元;净资产达到523亿元。上海烟草翻天覆地的巨变,凝聚着人的智慧,集聚着知识的力量。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同样可以改变世界的命运。工业革命让弹丸之地的英国崛起,到处扩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同理,中国历来不重视科技知识,认为那些发明创作是淫技,结果我们国家从1840年到1949,经历了将近100年的屈辱。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是知识的人民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以韧性,是人民用知识建设了中国,塑造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是知识赋予了我们伟大复兴的动力。

   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整个人类的命运又靠什么改变呢?

   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是一个实践再实践的过程。远古时代,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火的使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人类掌握了关于火的知识,把它传给了子孙后代,使人类的发展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蒸汽机、火车、轮船、飞机、火药等等的出现也离不开知识;当今的“信息高速公路”更离不开知识。

   民族的发展、人类事业的建设,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学会用知识的利剑,来劈、来创造,来改变一切!我们就能改变来自命运的挑战!

  “知识改变命运”最初是李嘉诚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相信这是他对自己的成功经验最精辟的总结。他还制作了一系列知识改变命运的电视短片,将这个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未来无疑将会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抓住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中,知识一直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不会忽视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传言,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就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我们祖先早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具备了朴素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传言中的所谓“命”、“运”、“风水”实际上都是无法捉摸、不可掌控的东西,而“阴德”-----做好事的回报,同样是无法预期的。这五个条件中,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读书”。所以,认真努力地学习是我们改变自己命运唯一的方法,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人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道理。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陈章良先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采访时就强调:进入大学读书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他以后的成功都源于此。陈章良先生出生在福建沿海一个偏僻的渔村里,9岁才上小学,但26岁时他成了中国国家“863”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专家,35岁担任北大副校长,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家协会最年轻的常委。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的财富和支撑就是土地;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就是资源,谁拥有资源、能源,谁就拥有了财富;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财富还是一个永远不会贬值、不会丧失的财富。在农业时代,如果一个人拥有价值200万的土地,当地价下滑,他的财产就会减少,而一旦把土地卖掉,它就不再属于你了;在工业时代,你的工厂、设备都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而大幅贬值。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你的头脑、你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决不会因为曾经赚过200万之后就变得不值钱,而是恰恰相反,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知识是我们获得最大财富的根本条件,是现代成功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获取知识能力呢?

   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学习。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东西。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不学习,一个人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不学习,人类就不可能有今天达到的一切进步。学习的作用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古至今,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都号召人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和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科学方法。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生学习,才会终生进步。终身学习,讲的就是人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经常学习。

   伟大的人物,都是伟大的学习者。学习成就人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信息丰富、知识更新,每一个人只有坚持终生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而对有所追求、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学习尤为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不能胜任工作,就无法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一个团队不学习,就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不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学习已经成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成为我们社会的最好时尚。人们常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既十分不易,又十分荣幸,那么,就一定要倍加珍惜,活出丰富,活出精彩。而孜孜不倦的学习,使人提高,使人醒脑,使人健康,使人高尚,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能,第一本源,其它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是的,学习使人获得知识,知识奠定人的智慧,智慧让人走向成功。

   我们说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

  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所以,我们学习、读书是得到知识的最佳方法。

   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就这样断言,事过境迁,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人类的命运,知识改变组织的命运,知识改变企业的命运,知识改变个人的命运。确实,在现代社会,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知识在个人命运和与个人命运相联系的事业转折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甚至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犹太人说:没有知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仍到大沙漠里去,这时只要有一支经商队经过,我又会变成百万富翁。”我们来分析一些这句话,一个人从“一个子儿都不剩”到“变成百万富翁”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只要你拥有知识,你想要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变成百万富翁一点儿也不难。因为你拥有知识,而知识可以瞬间改变你的命运。所以,知识是我们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的、终身享用不尽的、谁都无法剥夺的财富。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是可以失而复得的,只有知识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是我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枚金币,有了这枚金币,我们就可以用它去获取其他所有的东西。所以,知识高于一切,有了知识,我们就可以在困境中假期通向光明彼岸的桥梁,我们也可以用它排除人生中的万难,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我们的命运!

   如果现在你还没有财富、地位和权力,就去寻觅知识吧,让知识来为你的美好人生添砖加瓦!

   所以在求知的征途上,我们不能停息,也没有理由停息。在这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时代,无论你置身于何等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有知识,掌握技能,就被人尊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以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多做贡献。

  同学,假如你对自己负责任,那么,请不要放弃你的学业;假如,你在埋怨命运的不公,那么,你更不能放弃追求知识的理由。同学,你还要放弃吗?以什么样的理由呢?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要记住,知识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当我们拥有知识,我们才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站得住脚。

  当我们拥有知识,我们才能不惧怕任何挑战和竟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领,知识是我们一生用不完的财富。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幸运者,但毫无疑问,也是各种挑战的承担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激烈竞争的浪潮中,谁主沉浮?现实回答我们: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德才兼备,更是一个有高素质、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想要在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想要使自己普通的生活更有品质,知识是重中之重。

   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小而言之,它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使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平平凡凡,直到出人头地,显显赫赫。大而言之,则是改变了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了。这是一个实践与再实践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而火的使用,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掌握了关于火的知识, 把它传给子孙后代,使人类的发展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漫长的岁月里,知识就如同一条小溪在慢慢流动,滋润着大地。而后,集成河流,汇成海洋,把人类发展一步步推向另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蒸汽机、火车、轮船的出现,也离不开知识;当今的“火炬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更离不开知识。可以说,人类事业的大厦,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知识凭着自身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诚然,成功并没有捷径,但知识至少是不走弯路的有利向导。

  如果我们再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一个新理论的诞生,一点知识的积累和扩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人类在利用知识改变命运,完善自身的同时,不应当忘记那些勇士——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加俐略为真理而遭受迫害,马寅初为真理而被错误批判……但他们,都用自己的血肉与灵魂,堆积起知识殿堂的神圣与庄严。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里,这是你无法选择的命运,但这并不一定就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只要你能够唤醒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你就会明确你努力的方向,确定你的目标,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已成为自己命运的成功者。

   如果你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大城市里,当然你是幸运的,如果你满足于现状,这你就错了。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努力读书,努力增长知识,这是改变我们命运的唯一出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空袋子难以直立,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国家的人如果没有知识,这个国家必将被竞争激烈的时代所淘汰;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我们要刻苦学知识,练本领,增能力,用智慧来改善我们自己和我们民族的命运。

  知识,像鸟而儿的翅膀,少了它将不能飞翔;知识,像鱼儿的尾巴,少了它将不能游动。人不能没有知识,只有有了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那么,今天的我们,在座的各位,赶紧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学习,用知识创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续写中华的辉煌吧。

  既然知识如此重要,那还等什么?说干就干,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知识来提升自己,用知识来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用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

   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的美好明天,为了伟大祖国的灿烂前程,在知识飞速更新的现在,我们必须要自我加压,不断学习,超越自我,迎接挑战。

   请大家牢记:学习赋予能力,知识改变命运。

   刚才我们谈了为什么学习的的问题,大家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学习是点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古人对学习的描述不胜枚举,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迪。

   学习是人生发展的基础,知识是创造金钱的能源。放弃学习、必定放弃人生。基础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中国有句俗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起跑领先一小步,人生领先一大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如何在同辈之间冒出头?其方法就是要比别人多学一点点功夫,这一点点工夫常常就会在关键时刻,让你比别人多一些机会。在任何行业只要能够想到比别人领先一步,就能够抢占先机,在你的行业处于竞争优势。

   在一个树林里,有一棵很大的树,其他的树看到这棵大树这么雄伟、这么挺拔,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地说:大树你为什么能长这么强啊?大树笑了笑说: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地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也绝对没有一棵大树的根不深入地底!众所周知,根基是大树吸取营养的源泉,如果没有根,那么就不会有大树。如果根基不牢,大树就会被风吹走,甚至连根拨起。为了寻找更多的营养,大树只有不断地努力把根伸向地底。这样才能不断地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吸收养分,使自己的根基壮大、牢固,才能经得起岁月和时间的考验,才能成长自己。

   中学时代就是我们人生的根基。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大树,是我们的目标。

   大树,是我们的动力。

   大树,是我们的希望。

   你若想长成大树,就必须努力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cf318d4afe04a1b071dee0.html

《为什么要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