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

发布时间:2020-05-29 09:0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廉颇者,之良将也。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伐齐,大破之,取阳

廉颇是国的优秀将领。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

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齐国打得大败,夺取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名。

  蔺相如者,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国人。做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

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

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

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

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

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夫强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走燕,燕畏,

相如对我说:‘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现在您却是从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国,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

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

于是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

曰:“秦强而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

相如说:“秦国强大,国弱小,不能不答应。”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国不答

“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

应,理屈的是国;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

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

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城池给了国,就让它留在秦国;城池不给国,我一定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于是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出发,到秦国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

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

抵偿给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

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王,

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王,

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

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

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好

于是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

于是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

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王

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今天就与和氏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国。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

共传宝也,王恐,不敢不献。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

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

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

璧于。

把宝玉送回国。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在典,引见国使者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

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故令人持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国去了

璧归,间至矣。且秦强而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立奉璧来。今以秦之

再说秦国强,国弱,大王派一个使者到国去,国马上就把宝玉送来。现在以秦国的

强而先割十五都予,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

强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给国,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

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

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得发出惊呼的声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就说:“现在杀死相如,还是得不到宝玉

得璧也,而绝秦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反而断绝了秦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国去。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相如既归,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蔺相如回国以后,王认为他是个能干的官员,出使到外国而未受到诸侯的欺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亦终不予秦璧。

这以后)秦国也没有把那些城池给国,国也到底没有给秦国那块的氏璧。

其后秦伐,拔石城。明年复攻,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王,欲与王

后来,秦国攻打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国,杀了两万人。秦国派使者告诉王,说愿意与王联欢

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

西河以外的渑池相会。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国软弱胆小。”

弱且怯也。”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

王于是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廉颇送到边境上,跟王告别说:“大王这一去,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

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回来,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来,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王答应了他。

遂与秦王会渑池。

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王好音,请秦瑟。”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听说王爱好音乐,请王弹弹瑟吧。”王弹瑟。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

“某年月日,秦王与王会饮,令王鼓瑟。”蔺相如前曰:“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王会饮,命令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捧着盆缻(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

秦王生气了,不答应。于是相如捧着盆缻上前,趁势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

相如曰:“五步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说:“在这五步之,我可要把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

相如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御史书曰:

相如瞪起两眼大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招呼国的御史写下

“某年月日,秦王为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王击缻。”秦国的群臣说:“请献出国的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为王寿。”

蔺相如也说:“请献出秦国的为王祝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占国的上风。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结束后,回到本国,(王)因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曰:“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

廉颇说:“我当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

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

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

于是他的门下客人都对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家人前来投靠您,就是因为爱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那么厉害。连一个平常人也觉得羞愧,何况您还身为将相呢!

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

我们实在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回家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

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相如说:“象秦王那样威风,而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叱责过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

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鄙贱的人,不晓得将军宽厚到这个地步啊!”

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文学常识 

纪传体《史记》 国别体《战国策》 编年体《资治通鉴》

1、《史记》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  

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   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7、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zhēn)板。        

8、特以诈详.为予城:同“佯”,假装。  

9、设九宾.:同“傧”。 

10、盆缻.:同“缶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1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王书(派)  

2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3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1 引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2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3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

1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2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

1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2 而君幸于王(宠幸)  

⑹以

1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2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3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4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7)必      

其势必.不敢留君      一定            

王必无人      如果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请以为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怀,怀揣着)   

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臣语曰(,告诉)   

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在朝堂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矣(间,表示""的方式,从小路)   

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乃前曰(,,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完璧归(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归璧与(归:使……归)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而绝秦之欢(欢,友好关系)  

宁许以负秦曲 (,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也, ……也)   

廉颇者,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国的良将。)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蔺相如者,人也  

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我为将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而君幸于王 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王宠幸)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字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被动   

使不辱于诸侯 字表被动   

c.倒装句:  

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  

6:相如既归,王以(之)为贤大夫

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    形容极端愤怒。

渑池之会(渑池之功)   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负荆请罪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指责。

刎颈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布衣之交    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重点虚词 

1、而 

A表并列:①夫强而燕弱  ②秦强而弱 

B表递进:①而君幸于王 

C反而:  ①而束君归矣 

D表转折: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②而绝秦之欢   

③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④而位居我上  ⑤而君畏匿之  ⑥而相如廷叱之 

E表假设:①秦以城求璧而不许   ②予璧而秦不予城                    

F表承接:①城入而璧留秦  ②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毕礼而归之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G表修饰: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君子曰:学 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蓝; 冰,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

之, 寒于水。 绳, 輮以为轮,

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

规。 虽有槁暴(pù), 不复挺者,

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

使之 然也。 受绳 直,金

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利,君子 省乎己, 过矣。

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 矣, 须臾之所学也; 跂而 矣,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 招, 加长也,而 远; 顺风而呼,

(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

加疾也,而 闻者 彰。 舆马 者, 利足也, 致千里;

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舟楫者, 能水也, 河。 君子 异也,

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

于物也。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 成山, 风雨 兴焉; 积水 渊, 蛟龙 生焉;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

德, 而神明自得, 焉。 不积 步,

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

千里; 流, 海。 骐骥一跃, 步;

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

驽马 驾, 不舍。 之,

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

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 可镂。 利,

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筋骨之强, 食埃土, 泉, 用心一也。

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

而二螯, 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 也。

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字义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

  45.滫:污水

  46.劝:鼓励。

  4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8.彰:清楚,明显。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使动,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形,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名)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状,每日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介宾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国猗氏(今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西汉时因避汉宣帝询讳,因“荀”与“”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卿。战国末期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鸿门宴》

沛公 军 霸上,未 得 与 项羽 相见。沛公 左司马 曹无伤 使 人 言 于 项羽 曰:

沛公驻军于霸上,没能和项羽见面。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 欲 王 关中,使 子婴 为 相,珍宝 尽 有 之。”项羽 大怒 曰:“旦日 飨士 卒,

“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们,

为 击破 沛公 军!”当 是时,项羽 兵 四十 万,在 新丰 鸿门;沛公 兵 十万,在霸上。

替我攻破沛公的军队!”正当这个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士兵,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十万士兵,驻扎在霸上。

增 说 项羽 曰:“沛公 居 时,贪 于 财货,好 美姬。今 入关,财物 无所取,

增劝说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函谷关以东的时候,贪于财物,喜欢美女。现在进入函谷关,在财物方面没有索取,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 望 其气,皆 为 龙虎,成 五彩,此 天子气 也。急击 勿 失!”

在妇女方面没有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很不小。我让人望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样子,呈现出五种色彩,这是天子的云气。赶紧攻击他不要失去时机!”

 本节重要知识点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4.为(wèi)击破:省略句。“为(吾)击破”。为,替。当是时:在  时。是,译为“这”。 5.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是省略句,“沛公居(于)”;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 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标志:“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 急击(之)勿失(之)”。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容不一样。

楚 左 项伯 者, 项羽 季父 也,素 善 留侯 良。 良 是时 从 沛公,

楚军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良交好。良在这时候跟从沛公,

项伯 乃 夜驰 之 沛公 军,私 见 良,具 告 以 事,欲 呼 良 与 俱 去,

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良,把事情全部告诉良,想叫良跟他一同离开,

曰:“毋 从 俱 死 也。”良 曰:“臣 为 韩王 送 沛公,沛公 今事 有急,亡 去

说:“不要跟着他一起死啊。”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有急事,独自逃跑离开他是

不 义,不 可 不 语。”

不仁义的,不能够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 

1.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季父,叔父。伯仲叔季。 2. 素:平时。    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和交好。    从:跟从,跟随。 3. 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活用做状语,连夜。  之:动词,到。 

4. 具告以事:是省略句,“具告(之)以事”;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以事具告(之)”。 5.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  毋从俱死也:省略句,“毋从(之)俱死也”。 6.亡:逃跑。   去:离开。  不可不语:省略句,“不可不语(之)

良 乃 入,具 告 沛公。沛公 大 惊,曰:“为 之 奈 何?”

良于是进去,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

良 曰:“谁 为 大王 为 此 计 者?”曰:“鲰生 说 我 曰:‘距 关,毋 诸 侯,

良说:“谁替大王出的这条计策?”沛公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

秦 地 可 尽 王 也。’ 故 听 之。” 良 曰:“料 大王 士 卒 足 以 当 项王 乎?”

就可以占领秦国的全境称王了。’所以听从了他的话。”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

沛公 默然,曰:“固 不 如 也。且 为 之 奈何?”良 曰:“请 往 谓 项伯,言

沛公沉默不语的样子,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将要怎么办呢?”良说:“请(让我 )去告诉项伯,说

沛公 不 敢 背 项王 也。”沛公 曰:“君 安 与 项伯 有 故?”良 曰:“秦 时 与 臣 游,

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您怎么会跟项伯有交情呢?”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

项伯 杀 人,臣 活 之;今 事 有 急,故 幸 来 告 良。”沛公 曰:“孰 与 君少长?”

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如今有紧急的事情,所以特地来告诉我。”沛公说:“(项伯)和您谁大谁小?

良曰:“长 于 臣。”沛公 曰:“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 

1.乃:就。  具:详细地。  为(wéi)之奈何:怎么办呢?为,动词,对付。 

2.谁为(wèi)大王:为,介词,替。   为(wéi)此计:为,动词,献出。  一词多义现象。 3.距关:距,通“拒”,把守。  毋诸侯:,通“纳”,接纳,让„„进来。 

4.料:估计。  当:抵挡。  默然:然,的样子。  固,本来。  如:比得上。不如,比不上。 

5.安:怎么。  有故:有交情。   秦时:名词做状语,在秦朝时。  游:交游,交往。   6.活之:使动用法,使„„活,译为“救活”。 故:所以。 幸:幸亏,幸而。 7.孰与:与„„相比,谁更„„,固定结构。 

8.长于臣: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臣 长”。 于,比。 

9. 吾得兄事之:得,应当。 兄,名词活用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良 出,

良出去,

要 项伯。项伯 即 入 见 沛公。沛公 奉 卮 酒 为 寿,约 为 婚姻,曰:“吾 入 关,

邀请项伯。项伯于是进来会见沛公。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约定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函谷关,

秋 毫 不 敢 有 所 近, 籍 吏 民, 封 府 库, 而 待 将军。 所以 遣 将 守关者,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和平民,查封官府和财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备 他 盗 之 出入 与 非常 也。日 夜 望 将军 至,岂 敢 反 乎!愿 伯 具 言

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详细地说明

臣 之 不 敢 倍 德 也。” 项伯 许 诺,谓 沛公 曰:“旦 日 不 可 不 蚤 自

我不敢忘恩负义。” 项伯答应了, 告诉沛公说:“明天不能不早些

来 谢 项王。” 沛公 曰:“诺。” 于是 项伯 复 夜 去,至 军 中,具 以 沛公 言

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的。” 于是项伯又在夜里离开了,到达军营里, 把沛公的话全部

报 项王, 因 言 曰:“ 沛公 不 先 破 关中, 公 岂 敢 入 乎? 今 人 有 大

报告给项王。趁机说:“沛公如果不先攻破关中地区的话,您怎么敢进来呢?如今别人有很大的

功 而 击 之,不义 也。不 如 因 善 遇 之。”项 王 许 诺。

功劳却攻击他,这是不仁义的啊。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本节重要知识点 

1.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即:就。为寿:祝酒,祝寿,祝福。 2.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 

3.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所长的细毛,常用其比喻意义,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近: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靠近,沾染。 4. 籍吏民:籍,名词做动词,登记。 

5. 所以„„者:固定结构,之所以„„的原因。通常和“也”字构成判断句式。 

6.备他盗之出入:之,主谓间,取独。出入,偏义副词,义在“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 7. 日夜:名词做状语,日日夜夜。    臣之不敢倍德也:之,主谓间,取独。倍,通“背”。 8.蚤:通“早”。  谢项王:向项王谢罪。  复夜去:夜,名词做状语,连夜。  去,离开。   9. 因言曰:因,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沛公 旦 日 从 百 余 骑 来 见 项王, 至 鸿门, 谢 曰: “臣 与 将军

沛公第二天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王,到达鸿门,道歉说:“我与将军您

戮 力 而 攻 秦, 将 军 战 河 北,臣 战 河 南 ,然 不 自 意 能 先 入关

合力攻打秦, 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

破 秦, 得 复 见 将军 于 此。 今 者 有 小人 之 言, 令 将军 与 臣 有 郤。”

攻破秦军,能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 让将军跟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项王 曰: “此 沛公 左 司马 曹无伤 言 之;不 然, 籍 何 以 至 此?” 项 王

项王说:“这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到达这种地步呢?”项王

即 日 因 留 沛公 与 饮。项王、项伯 东 向 坐,亚父 南向 坐----亚父 者,增也。

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是增;

沛公 北向 坐,良 西向 侍。

沛公面向北坐, 良面向西陪坐。

本节重要知识点 

1.旦日:第二天。  从百余骑(jì):从,使动,使跟随。可译为“率领”。  谢:谢罪。 2. 将军战,臣战: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句:“将军(于)战,臣(于)战” 3. 意:料想。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短语后置句,“得于此复见将军”。得,能够。复,又。 4. :通“隙”,仇隙,隔阂。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判断句。标志:“此”。 5. 不然,不这样。  何以:怎么会。  即日:当天。  因:就。   

留沛公与饮:省略句,“留沛公与(之)饮”。 

6. 东向坐:面向东坐。后面的“南向”“ 北向”“ 西向”,都是如此。 7.亚父者,增也:标准的判断句。标志:“者„„也”

增 数 目 项王, 举 所佩 玉玦 以示 之 者 三,

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佩戴的玉示意项王,

项王 默 然 不 应。增 起,出,召 项庄, 谓 曰:“君 王 为 人 不 忍。若 入

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增站起来,出来。召唤项庄, 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

前 为 寿,寿 毕,请 以 剑 舞, 因 击 沛公 于 坐,杀 之。不 者,若 属 皆

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后,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攻击沛公, 杀死他。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

且 为 所 虏。”庄则 入 为 寿。寿 毕,曰:“君 王 与 沛公 饮,军 中 无 以 为

要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祝酒。祝完酒之后,说:“君王和沛公一起饮酒, 军营之中没有用来

乐,请 以 剑 舞。” 项王 曰:“诺。”项庄 拔 剑 起 舞,项伯 亦 拔 剑 起 舞,

娱乐的东西,请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的。”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

常 以 身 翼 蔽 沛公,庄 不 得 击。

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攻击沛公。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增数目项王:数,shuò,多次。目,名词做动词,用眼睛示意,使眼色。 

2.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以,来,表目的。示,向„„示意。三,数词做状语,多次。倒装句。 3. 若入前为寿:若,你。前,名词做动词,上前。     

因击沛公:因,趁机。  若属:你们这些人。属,一类人。 

4.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固定结构。  请以剑舞:请,请求允许。  以:用。 

5. 以身翼蔽:以,用。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开翅膀那样。蔽,掩护。不得:不能。得,能够

于 是 良 至 军 门 见 樊哙。 樊哙 曰:“今 日 之 事 何 如?”良曰:“甚急!

于是良到军营的门口去见樊哙。 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良说:“非常危急!

今 者 项庄 拔 剑 舞,其 意 常 在 沛公 也。”哙 曰:“此 迫 矣!臣 请 入,

如今项庄拔剑起舞, 他的意图一直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请求进去,

与 之 同 命。” 哙 即 带 剑 拥 盾 入 军 门。交 戟 之 卫 士 欲 止 不 ,

跟沛公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 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

樊哙 侧 其 盾 以 撞, 卫 士 仆 地,哙 遂 入,披 帷 西 向 立, 瞋 目 视

樊哙侧着他的盾牌一撞,卫兵们倒在地上。樊哙于是进去,揭开帷幕面向西站定, 瞪着眼睛看

项王, 头 发 上 指,目 眦 尽 裂。项王 按 剑 而 跽 曰:“客 何 为 者?”

项王, 头发向上指着, 眼眶都裂开了。 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

良 曰: “沛公 之 参 乘 樊哙 者 也。” 项 王 曰:“壮 士, 赐 之 卮 酒。”

良说:“这是沛公的警卫樊哙。” 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杯酒。”

则 与 斗 卮 酒。哙 拜 谢,起,立 而 饮 之。项王 曰:“赐 之 彘 肩。”则 与 一 生 彘 肩。

于是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起身,站着喝完了。项王说:“赐给他猪腿。”于是给了他一根生猪腿。

樊哙 覆 其 盾 于 地,加 彘 肩 上,拔 剑 切 而 啖 之。项 王 曰:“壮 士!

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 把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王说:“壮士!

能 复 饮 乎?”樊哙 曰:“臣 死 且 不 避,卮 酒 安 足 辞!夫 秦 王 有 虎

还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秦王有虎

狼 之 心,杀 人 如 不 能 举,刑 人 如 恐 不 胜,天 下 皆 叛 之。怀王 与

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就像害怕不能杀尽一样,对人用刑就像害怕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们都背叛了他。怀王和

诸 将 约 曰:‘先 破 秦 入 者 王 之。’今 沛公 先 破 秦 入 ,毫 毛

各路将领约定说:‘首先攻破秦国进入的做关中王。’ 现在沛公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像毫毛一样细小的

不 敢 有 所 近,封 闭 宫 室,还 军 霸上,以 待 大王 来。故 遣 将 守关者,

东西都不敢靠近, 查封关闭皇宫, 回来驻军于霸上,而等待大王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备 他 盗 出入 与 非 常 也。劳 苦 而 功 高 如 此,未 有 封 侯 之 赏,

是为了防止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 没有给他封侯的奖赏,

而听 细 说,欲 诛 有 功 之 人。 此 亡 秦 之 续 耳, 窃 为 大王 不 取也!”

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经灭亡的秦国的后继者啊。私下里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

项王 未 有 以 应,曰:“坐。”樊哙 从 良 坐。坐 须臾,沛公 起 如厕,因招樊哙出。

项王没有用来回答的话,说:“坐下。”樊哙跟从良坐下。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去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何如:怎么样。固定结构。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脱胎于此段的成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3. 欲止不:止,使动,使止,阻止。,通“纳”,接纳,让进去。 

省略句,“欲止(之)不(之)”。 

4. 披帷:披,掀开。  西向:面向西。 目:瞪眼。  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直身子。而,表修饰。 5. 客何为者:何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wéi)何”,为,做。何,什么。 

前置原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6.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标示:“者也”。 

7. 则与斗(dǒu)卮酒:与,动词,给。斗卮,一大杯。省略句,“则与(之)斗卮酒”。 8. 拜谢:行拜礼,感谢。  立而饮之:站着把酒喝了。立,动词做状语,站着。而,表修饰。 9. 则与一生彘肩:省略句,“则与(之)一生彘肩”。(是要试探樊哙) 10. 拔剑切而啖之:而,表承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先切下来,再吃。 11. 死且不避:且,尚且。   卮酒安足辞:安,哪里。足,值得。 12. 有虎狼之心:虎狼,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13.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惟恐。刑,名词做动词,处罚。举,胜:尽。   皆:都。 14. 故:特意。    劳苦而功高:而,表并列。   而听细说:而,表转折,却。细说:谗言。 15. 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标志:“此”。 窃:私意,私下。谦辞。表示个人意见。 16. 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固定结构。与上文“无以”相对7. 樊哙从良坐:从,跟随,译为“挨着”。 须臾:一会儿。  如厕:如,动词,到,往。 18.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沛公 已 出,项王 使 都 尉 平 召 沛公。沛公 曰:“今 者 出,未 辞 也,

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

为 之 奈 何?”樊哙 曰:“大 行 不 顾 细 谨, 大 礼 不 辞 小 让。如 今

怎么办呢?” 樊哙说:“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现在

人 方 为 刀 俎,我 为 鱼 肉,何 辞 为?”于 是 遂 去。乃 令 良 留 谢。

别人正是刀和菜板, 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于是就离开了。 就让良留下来辞谢。

良 问 曰:“大 王 来 何 操?”曰:“我 持 白 璧 一 双,欲 献 项王, 玉 斗

良问道:“大王带着什么来的?” 说:“我拿着一双白璧, 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

一 双,欲 与 亚 父。会 其 怒,不 敢 献。公 为 我 献 之。” 良 曰:“谨 诺。”

想献给亚父。 恰好他们生气,不敢献礼。 您替我献给他们吧。”良说:“遵命。”

当 是 时,项王 军 在 鸿 门 下 ,沛公 军 在 霸上,相 去 四十 里。沛公 则 置

正当这时候,项王的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

车 骑,脱 身 独 骑,与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 等 四 人 持 剑 盾 步 走,

车马、随从,独自骑马, 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跑,

从郦 山 下,道 芷 阳 间 行。沛公 谓 良 曰:“从 此 道 至 吾 军,不 过 二

从骊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 沛公对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的军营,不超过二

十 里 耳。度 我 至 军 中,公 乃 入。”

十里。 估计我到了军营中以后,你才进去。”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今者:者,时间词后,助词,无义。另有“昔者”。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脱胎于此段的经典名言。 

3.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脱胎于此段的经典名言。方,正。为:好比是。 4. 何辞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句:“辞何”。为,疑问语气词,译为“呢”。 5.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操何”,带了什么(礼物)。 

6. 会其怒:会,恰巧,正逢。   当是时:在这时。  相去:相距。  置:丢下。 7. 道芷阳间行:道,名词做动词,取道。  间:抄小路。 8.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乃,才。

沛公 已 去,间 至 军 中。良 入 谢,曰:“沛公 不 胜 杯杓,不 能 辞。谨 使 臣

沛公已经离开,从小路到达军营之中。良进去辞谢,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特地派

良 奉 白 璧 一双,再 拜 献 大王 足下,玉斗 一双,再 拜 奉 大 将军 足下。”

我捧着一双白璧,拜两次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两次献给大将军。”

项王 曰:“沛公 安在?”良 曰:“闻 大 王 有 意 督 过 之,脱身 独去,已 至 军矣。”

项王说:“沛公在哪儿?” 良说:“听说大王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离开,(现在)已

项王 则 受 璧,置 之 坐 上。亚父 受 玉斗,置 之 地,拔 剑 撞 而 破 之,曰:“唉!

经到达军营中了。”项王就收下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受了玉斗,放在了地上,拔出剑把它撞碎,说:“唉!

竖子 不 足 与 谋。夺 项王 天下 者 必 沛公 也。吾 属 今 为 之 虏 矣!”

这小子不值得跟他 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就会成为他的俘虏!”

沛公 至 军,立 诛 杀 曹无伤。

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曹无伤。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离开。 间,从小路。 

2. 奉白璧一双:数量短语后置,“一双白璧”。  再: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足下:尊称。 3. 沛公安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安”,安,哪里。 4. 督过:责备。过,责备。同义复用。之,代词,指邦。 

5. 置之坐上:坐,通“座”。 撞而破之:而,表承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破,使动,使破。 6. 不足与谋:省略句,“不足与(之)谋”。 

7.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8. 吾属:我们这些人。  为之虏:被他俘虏。  立:立刻。

一词多义:

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②沛公起如厕(往,到„„)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②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①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举起)  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②哙拜谢(感谢)  

2 乃令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1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1 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1 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2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1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1 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1 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1 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wéi,做,干,动词)  

2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⑥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为) 

⑧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⑨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因:  

1 因言曰:„„(趁机) 

2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3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4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1 具告以事(介词,把) 

2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3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4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①长于臣(介词,比)  

3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4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鸿门宴》  

  

①珍宝尽有之——音节助词,不译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古今异义: 

沛公居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臣战(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省,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现在别人,指邦。 今义:现在的人 

 沛公以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原因) 

成语凝集: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也不动或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句子翻译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2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良。 

楚军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 与留侯良交好 

3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良说:“谁给大王提出闭关这条计策的? 

4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或“不接纳诸侯的军队”),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5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有危之事,所以幸亏来告诉我。 

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8不如因善遇之。 

不如趁机好好款待他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发生。 

10将军战,臣战,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

11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嫌隙 

1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留沛公和他一道喝酒。 

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击倒沛公,杀掉他 

1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被他俘虏! 

15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君王跟沛公一块喝酒,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剑吧

16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这样的话,我凭什么到这种程度呢? 

17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客人是干什么的? 

1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连死尚且不畏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1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对人施加刑罚只怕不能用尽酷刑 

20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发生。 

21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不过是继续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私下 认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22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起身到厕所去,趁机打手势把樊哙也叫了出去 

2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郦山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跑。 

2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则是鱼和肉,告辞什么呢? 

25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里?” 

26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被他俘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2794c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f6.html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对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