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史

发布时间:2018-09-17 06:0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战争史

AL—2

绪论

一、 学习目的与学习对象

1、 目的

A、 以古鉴今

B、 弘扬正义战争

2、 学习对象——战争,主要是战例

二、 战争史的分期

1、 先秦

2、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3、 隋唐五代十国

4、 宋辽夏金元

5、 明清

三、 战争分类

1、 按进行战争的不同阶级

2、 按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

3、 对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4、 按战争在时空中的运动状况

5、 使用兵器的不同

6、 战争的根本性质

四、 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概况

1、 原始社会——战争的起源

A、 远古时期

a、 干戈不用,城池不设

b、 斧隧之战——血亲复仇

B、 上古时期——掠夺性战争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2、 中古时期

A、 甘之战

a、 青铜武器

b、 专业军队

c、 原始编制

d、 车站为主,车马联合

B、 鸣条之战

C、 牧野之战

D、 春秋战国时期

3、 秦至隋唐五代

A、 以钢铁兵器为主

B、 水战成为战争的一个重要形式

C、 军制进一步发展

4、 宋辽夏金元明清——冷兵器逐渐让位于火器

五、 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 战争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已植根于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土壤里,受各种条件与因素制约

A、 社会经济条件是制约中国战争发展变化的客观前提

a、 中国战争史的发展历程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的演变过程

b、 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武器和人以及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对军队组织形式有着直接影响

c、 富国是强兵的前提

B、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特殊的政治,这决定了中国战争史发展必受具体政治条件的制约

a、 政权的高度专政,导致军权的高度集中

b、 中原王朝长期实行的民族外交政策,对战略原则的制定和战争基本立场的确立所产生的影响,是政治驾驭军事的又一表现

C、 思想文化传统也是影响中国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战止战

2、 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共同抵御外侮,是历史战争的主流

A、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战争多是反对分裂,谋求与巩固统一

B、 民族间战争客观上推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C、 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统一一定会战胜分裂,这是数千年战争史反复揭示和证明的历史规律

先秦时期

一、 主要特点

1、 一战而决胜负

2、 由步战为主到车战为主,再到步战为主

二、 武器装备的发展

1、 西周

A、 远射兵器

B、 格斗兵器

C、 卫身短兵器

D、 护体兵器

2、 春秋

A、 战车——楼车、巢车(主将坐车)

B、 ——521年,齐国乌枝鸣(剑)

三、 军事训练方式的演变

1、 商周时期——利用农闲时期进行军事训练

2、 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制度

A、 军队人员成份的变化

B、 武器装备的发展

C、 兵种发展的变化,兵种协同作战的需要

四、 作战方式与作战观念的变化

1、 春秋中期以前

A、 作战成横列大排面呆板形式

B、 作战中崇尚“军礼”

2、 春秋中期以后

A、 战争活动开始摆脱军礼的束缚,崇尚谋略

B、 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增多

C、 重视对城池的攻守,成为各国战略活动的中心

五、 吴楚柏举之战

1、 吴楚对江淮的争夺

A、 吴太伯断发纹身

B、 寿梦称王

C、 晋景公助吴

D、 吴楚之间的几次战争

a、 584年,州来之战

b、 570年,鸠兹之战

c、 560年,庸浦之战

d、 549年,舒鸠之战

e、 519年,鸡父之战

2、 阖闾的自立与革新

A、 剪除吴王僚的亲信,巩固国内地位

B、 疲楚误楚

3、 柏举之战

A、 契机——楚攻蔡,蔡求救于吴;唐不满于楚,叛之

B、 经过——506年,两破强楚,入郢

C、 战后格局变化——申包胥赴秦求援,历七日而不食,哀公动之,出师援楚,楚以图存

D、 评价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 军制的演变过程

1、 秦汉确立中央集权的军事领导体制

A、 玺、符、节等信物而贯彻实行

B、 居重驭轻,削减地方军权,加强中央军权

2、 三国确立世兵制,中央最高统帅辖区都督,郡县分级领兵

A、 魏国是世兵制

B、 蜀国是番休制

C、 错役制

3、 北周确立了府兵制

二、 战争的特点

1、 战争的类型丰富,但统一战争仍占主流

2、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3、 驾驭战争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 晋灭吴之战——279年到280

1、 战前双方准备

2、 晋朝的作战部署以及部署和吴的对策

3、 战略战术

4、 评价

A、 战前态势以及双方准备

a、 巴蜀大练水军

b、 羊牯攻心战略

B、 战略战术决策

a、 六路并进,多点进攻

b、 协同作战成功

c、 吴国被动防御

四、 淝水之战——383

1、 战前双方态势以及准备

A、 前秦统一北方

B、 前秦训练水师,仅仅一年时间就决定攻晋

C、 分左、前、中、右四军攻晋

D、 晋组北府兵,分东西两条防线

2、 战争的经过

A、 前秦兵进神速,直取江淮

B、 东晋力保淮南,依托长江,以精兵8万扼守江淮要地,以桓冲以精兵10万守中游,阻止上游前秦的水军,屏障建邺

C、 刘牢之奇袭洛涧,大破秦军

D、 符融攻取寿阳,兵围蛱石

E、 东晋在淝水击败前秦中路军

F、 前秦主将苻坚败北,前秦瓦解

3、 评价

A、 战机不对

B、 各路进展不一

C、 洛涧之战符融无作为

D、 决战之机错过

E、 用人失策

隋唐之际与五代十国

一、 隋唐之际战争概况

1、

A、 隋灭陈之战

B、 隋伐高丽之战

C、 隋末农民之战

2、

A、 唐统一之战,617年到624

B、 唐伐高丽之战,灭百济、高丽

C、 755——763年平安史之乱之战

D、 唐末农民之战

3、 五代十国

A、 梁唐柏乡之战

B、 后周北汉高平之战

二、 军队制度的演变过程

1、 隋沿袭与发展了府兵制

A、 废除鲜卑旧姓

B、 纳乡兵入府兵,扩大府兵范围

C、 编府兵入民籍,行兵民合一

2、 唐初沿袭隋之府兵制并略加改革

A、 增设折冲府

B、 内重外轻

C、 行募兵之策以弥兵员之不足

3、 唐中后期募兵制的确立

A、 兵由国养,兵民分家

B、 招募具有一定能力的人

C、 自愿投军

D、 无地区限制

E、 军队的职业化

三、 隋灭陈之战

1、 战略决策的制定——由先南后北到北战南和,先北后南的转变

2、 战争准备

A、 大造战船,训练水师

B、 加强前线指挥,沟通南北交通

C、 多方误敌

D、 发布檄文,揭露后主罪状二十条

3、 战争过程

A、 上游——分割围歼,断敌入援之路

B、 下游——分进合击,直趋建康

4、 经验总结

A、 根据实际制定可行之战略原则

B、 根据实战需要进行战争准备

C、 因为杰出将领指挥,故用兵正确;陈主任佞臣,指挥不当

D、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四、 慎战评析

1、 慎战非不战

2、 战术上之操作,具体指导

宋辽夏金元

一、 战争特点——民族战争占主要地位,农民战争退居次要

二、 作战方式的特点

1、 冷热兵器共用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成为主要战法

2、 远距离作战较为普遍

3、 攻城战再次占据主要地位

三、 北宋的军事

1、 规范化

A、 形成了完整的军制体系

a、 遇灾招兵

b、 刺字制

c、 规定兵种

B、 呈现标准化趋势——禁军的招募

C、 具有条令化特点

2、 集权化

A、 军队领导体制

a、 皇帝掌全权,由枢密院、三衙、率(帅)军组成,尚有兵部

b、 以文制武,重文轻武

B、 兵无专主之更戍制度,内外更制

C、 阵图以制外将

D、 弊端

a、 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b、 军士整体素质的下降

c、 激化了官兵之间的矛盾

d、 冗兵耗食之社会问题

四、 蒙古族的军制

1、 汗国军制

A、 蒙古军

B、 汉军

C、 探马赤军

D、 怯薛军——大汗之近卫军

E、 ——军户制,其他——全民皆兵

F、 奥鲁制——管理除汉军以外各军家属之机构,后发展为总管后勤之机构

G、 解决两大难题

a、 军权的适当集中与分散

b、 兵力的适当集中与分散

2、 元代军制

A、 军队体系

a、 中央禁卫军

a) 怯薛军

b) 新建侍卫军队

b、 地方镇戍部队

a) 探马赤军

b) 汉军

c) 新附军

c、 乾讨虏军

d、 侍卫军统归枢密院

B、 领导体制——枢密院与宗王出镇制相结合

C、 兵役制度

a、 民兵制与军户制

b、 奥鲁官权力的增大

五、 蒙金之战——1211年到1234

1、 周密谋划,首战必胜

2、 迂回包围,集中要害

3、 诱敌出城,智取攻夺

4、 围困城池,消灭援军

5、 力主机动,避免攻坚

明清之际

一、 火器短暂的飞越发展以及以后的曲折历程

1、 明前期的火器飞跃发展

A、 创造性

a、 水底龙王炮

b、 神火飞鸦

c、 石炮

B、 全面性

C、 开放性

D、 影响

a、 军队编成与武器装备的变化——神机、三千、五千,称为京营禁军

b、 作战战法和对指挥员素质要求的变化

c、 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宁远之战

2、 清火器之曲折发展

二、 明朝抗倭斗争

1、 明前期政治腐败,无法杜绝倭寇入侵

2、 抗倭斗争的胜利

A、 从卫所制到营任制

a、 因防设卫

b、 以屯养卫

c、 军户世袭

B、 戚家军

C、 台州大捷

三、 清军入关以及统一战争

1、 清入关非“异族入侵”

2、 战争之残酷性

3、 战争之主流是统一战争,有效地防止了国家的分裂

四、 清朝前期的军事制度

1、 努尔哈赤创八旗制

A、 初创于牛录制

B、 五牛录=1甲喇,五甲喇=1固山

C、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2、 八旗军与绿营军

五、 明末农民起义战争

11627——1640年,避实击虚,以走致敌

21641——1643年,集中力量歼灭进剿之敌,据河洛以取天下

31643——1644年,先据关中,挥师北京

4、成败经验以及教训

A、 适时转变战略构想

B、 灵活多变之策略

C、 战法的多变

D、 未能处理好敌友关系

六、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进兵台湾

1、 郑成功收复台湾

A1641年,荷夷全占台湾

B1650年,郭怀一起义

C、战争准备

a、 筹集粮饷

b、 训练水师

D、 荷夷之兵力部署

E、 战争经过

a、 巧渡鹿儿门,智取赤嵌楼

b、 长期围困台湾城,巴达维亚援军到达,被郑成功击败

F、 胜利原因

a、 正确的战略决策

b、 出其不意的作战指导

c、 及时掌握敌情,做好充分登陆准备

d、 隐蔽作战企图,大胆利用恶劣天气

e、 正确选择渡海航线与登陆场

f、 集中兵力,围点打援

g、 重视后勤保障

2、 康熙进兵台湾

A、 因剿寓抚,攻占金、厦

B、 坚持招抚,展界诸岛

C、 1681年,郑经病逝,郑克爽继立

D、 激战澎湖,进兵台湾

七、 中国统一战争的共同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7a13d5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0.html

《中国古代战争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