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

发布时间:2020-05-18 10:56: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

第一章 风景写生

第二章 静物写生

第三章 人物写生

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

第一章 风景写生

授课时间:第三学期、第五学期、第七学期

授课班级:水彩画专业二、三、四年级

课时:240课时

一、教学目的

风景写生课是水彩画专业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内在的个性发挥,它使学生面对大自然直接对景写生,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不足,从而体现风景写生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水彩风景写生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风景写生知识,室外静物在不同光线下色彩变化规律,基本掌握水彩画工具、材料,性能和作画步骤,基本掌握色调及多种类型的水彩画表现技法,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规律和绘画语言,并对画面进行较完整的艺术处理。

二、作业要求:

1、 掌握选景、构图及风景写生的作画方法步骤。

2、 掌握室外风景写生中的色调和色彩两大关系及一般水彩画表现技法。

3、 掌握风景写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

4、 强调学生对画面色彩感觉、感受及表达、强化学生的个性特点。

5、 主客观相结合,把握好画面的艺术处理,防止表面模仿。

三、教学重点:

1、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即:对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认识)

3、组织画面的能力,即观察、感受、表达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提炼、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室外光色变化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在实际写生中理解、运用色彩规律分析画面。

2、启发学生在学习风景画时,不仅要掌握技法而且要培养自己在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的内涵的能力,表现一幅画特有的气氛和情调。

3、取景、构图和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理解联系实际,从一点一滴入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观摩、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六、教具

水彩画颜料、画笔、画纸、调色盒、盛水器、画夹、画凳、毛巾、范画、画册等。

七、作业安排:

本课程前后分三个学期授课,第三学期安排以山、水、树、天空、地面、河流、农舍、建筑等不同课题风景写生作业36幅,其中记忆与默写作业6幅。尺寸:16开/8开。课外作业,临摹名家作品9幅,80课时。

第五学期安排,以不同光线不同色调,不同课题风景写生作业36幅、尺寸:16开/8开。课外作业临摹名家作品9幅。80课时。

第七学期安排不同技法表现,不同艺术追求风景写生练习36幅,尺寸:16开/8开。80课时。

每学期安排创作风景一幅、尺寸:4开/8开。课外时间完成。

八、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本课程为下乡写生课、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写生。

复习旧知识:针对要讲授的知识,复习以往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习,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讲授新课程: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取景、构图和景物的选择

1、选景、大自然是美的。但也并不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画,都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正是由于客观的大千世界、广阔而庞杂 ,如像金沙、混杂一样,我们必需经过筛选和淘洗,选景的过程就是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一般来说,选景要注重选择近、中、远层次分明,黑、白、灰调色较为明显,主体物较突出,富于节奏感,色调倾向较为明显的景色。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以及练习的目的来选景,不要贪多求全。如地面景物很好,就选画地面景物为主,少画一些天空;如果天空云朵优美动人,也可以描绘天空,少画地面。即使是选择景物一角,只要表现自然生动而富有情趣,同样也能给人美的感染。选景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 从学生自身审美角度去选取景物

2 从逆光、侧光、正面光等不同光线和阴天、晴天、一年一晚,及各种气侯多变的条件下选景。

3 在取景时预先估计到构图均衡统一的问题。

④在表现景物深远的空间感方面,取景时宜适当选择近、中、远三景的画面。

⑤取景着眼于对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画面上的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软与硬、高与低、远与近、强与弱等都属于对比范围。

⑥取景还需选择较好或较典型的角度去描绘。

风景写生开始阶段很重要,选景时,首先熟悉周围环境,最好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选景,免得提一大堆画具到处转。

2、构图

构图问题,涉及到画者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修养,反映其概括取舍和组织画面的能力,是风景写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风景画构图主要是取与舍和画面均衡关系,主题要明确。主题一般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和透视线交汇处。透视线和地平线的高低,对一幅画主要是描绘什么起很大的作用。大面积的天空容易产生空间感,使人感到天高云淡、心情舒畅。略带俯视的构图是西方风景画常用的手法,这样的构图以中远景为主,而抬高地平线,这样景物充实、生活环境反映上体实在。下面几个构图要点在实践练习中要把握好。

①构图要突出重点,不要在构图时企图把看到的一切罗列到画面上来。这样会使主题不突出、零散、吃力不讨好,由于画面东西太多而画不完,显得粗糙、呆板。

②作建筑风景画时一定要在画初稿时注意透视的准确。待上了颜色之后,再修改就困难了。首先是要确定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倘若你想省略掉地面上的一些东西就把地平线放低些;要省去天空部分就把地平线放高些。确定地平线后,建筑物所有主要部位都要根据透视规律,尽可能画得选型准确。

③在构图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取舍。首先要突出主体、同时有些破坏画面效果的细节可以删去,有些主要配景上的物体(如树、山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

在写生中,学习时多画些小素描和小色彩稿练习。构图的最高要求为简洁、生动、画面均衡、突出主题。

第二节:风景画的写生特点

1、概念:以自然景物(包括建筑)为描绘的对像的绘画。

2、风景画的主要艺术特点是:研究气氛、情调和意境。

气氛:指一幅画应具备一定的季节、时间、气侯、地域的光线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组合规律。

情调:是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表达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情绪。

意境:对于风景画来说,是审美的更高层次,“以情写景,情景交融”,画家对所描绘的景色总会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意境就是这种景与情的有机结合。

与静物、人物写生相比,风景写生有以下的特点:

1、视野广阔:室内空间范围是有限的,由室内走到室外,大自然是那样无边无际,使人视野豁然开朗。

2、内容繁杂:大自然中的景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3、光色多变:由于太阳光源与其他光源对地面照射角度和距离不同气侯的变化季节的更迭等等,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而光色、景物就产生了不同的气氛和情调。

4、层次深远:由于景物存在的空间的不同,就有了前后层次和深远的问题。在平面的画幅上表现它是风景写生中又一特点。

第三节:室外光色变化一般规律

1、 因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时间是依据太阳光与地球形成的角度位置而定的,由于光源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着景物的光色。因此有早晨、中午、傍晚、夜等较明显的差别。

2、 因季节不同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一年四季,由于太阳距地球有远有近,光照有长短、强弱的差别,植物有周期性的生长规律。

3、因天气影响而产生的光色变化。

阴、晴、雨、雾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的天气有其各自的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情绪感染和联想。如雨天,雨天的光色特点和阴天类似,云层高低而浓,加上雨帘,使得景物更加模糊,只有地面积水处及建筑的受光面因雨水对光的反射而发亮。天空灰暗,但接近远景部分的天空反而倒比较亮。雨天,是画家喜爱描绘的题材,色调虽然灰而不艳,但那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朦胧景色,给人以水色淋漓,以色空蒙的美感。画雨景,不要拘泥于画一条条的雨丝,而应表现其光色特点和气氛。这种景色用水彩画来表现更为适宜。

气候的变化,也不仅上述几种,如彩虹、积霜、狂风………等,这些光色变化大都瞬间即逝,一般多凭藉观察和记忆来表现。

第四节:空间距离的表现

空间距离是根据形体透视原理和空气色彩的透视变化,表现出景物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风景画视野广阔,近景与远景距离的空间无法比拟,远远超过了视觉的广度。空间距离的表现在风景画中是至关重要的。

1、要处理好景物形体的透视关系:

必须按焦点透视法则来处理形的透视。透视画不准,必然会影响空间距离的表达。

2、理解色彩透视规律:

由于物体与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色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由此可以概括出生活环境中色彩强弱变化的规律:

1 距离点越近,色彩感越强,反之则弱。

2 原色比间色强,暖色比冷色强。

3 色彩对比大的强,对比小的弱。

3、利用主次、浓淡和虚实加强空间感。

景物远近及主次在视觉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因而构图上常把主体物安排在视域中心范围内作重点刻划,其它部分则适当概括。在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将主要与次要、虚与实结合起来处理,将有助于空间距离的表现。

第五节 色调与意境

风景写生是接触各种复杂的外光作业,对观察、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很有好处,也是学习水彩画技法的重要课题。技法始终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在风景画中,十分讲求色调和气氛,这与形成一定的意境是密切相关的。

掌握色调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从冷暖色性上观察处理:

在构图的时候,画者对眼前的景物首先有一个色调的判断。画者一开始就要抓住这种主调,并有意识地加强画面的色调效果,以便更好的为主题服务。

2、从色彩纯度上去观察处理:

景物的色调从纯度上去看,有时是十分鲜明的调子,有时则是灰色调。我们要加强或减弱这种对比关系。灰色调处理得不好就很闷,其原因主要是纯度变化不够;鲜明的调子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色相不统一,若有一定的灰色在里面起作用,使色彩稳定在特定的色调中会使画面更为鲜明,更有变化。

3、从色彩对比来观察处理:

色彩的明暗对比,如果对比的地方太多,就显得零乱、不统一,甚至影响主题的表达。在风景画中,除分清近、中、远三景的层次面外,天空、地面(水面)景物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假若天空与地面在明暗、色度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那么景物就象悬在空中一样。甚至正看倒看都可以,连天地都分不出来,这种失误是不该发生的。

第六节 风景画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树

画树,首先要体会它的生长之势,每棵树的姿态面貌是不相同的。树有很多种类特征也各有差异。它是由树叶、树枝、树根有机地组成的。树叶生成在树枝上,由无数叶片汇集在一起,它的基本形状象一把“伞”,因此,树枝不能随意画过“伞面”。树会是从树干分出来的,枝叶围绕在树干的前后、左右,画的时候不能仅画一个平面,只看到左右分开的树叶,忽视了前后的枝叶。树的干、枝、叶都有疏密粗细,上下不同的节奏感。树干可以说是一系列高低透视不同的圆筒形连实体。因此,要注意它的透视变化,同时要画出它的体感,并注意到树上枝叶的投影,才能画得生动。树根与地面的关系,也应变得清楚。不能象插在地面上那样生硬。

二、建筑物

画建筑物主要注意两点:

①是形的安定,没有倒坍,歪斜的感觉。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看建筑物的结构和透视上是否画的正确。

②分块、分面的明确性,建筑物光暗界限很清楚,轮廓分明。画的时候,要从主要明暗面对比入手,避免为窗户、屋面上的瓦垅等细节所搅乱。抓住主要的,然后处理局部和细节。

三、天空

天空在风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表现季节、阴晴、天气等特征。它的明暗色度的变化,影响着大地上的各种物体,而形成一种气氛,支配着整个画面的色调。

画天空应注意它的色彩冷暖性,同画蓝天空,若普蓝成分多了,便有阴沉的感受。阴天、雨天的天空是灰色的,也要辨别一下是冷灰,还是暖灰。为表现天空深远的感觉,高处与接近地平线的低处色调变化也是很微妙的。在一般情况下,天空与远景应趁湿画好,使水分衔接自然、避免生硬。

四、水面倒影

水是透明的液体,反射、折射、透射力很强,水面在静止的时候,犹如一面镜子,倒影很清楚,它的色调与天空的调子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差别。

静止的水,倒影十分清楚,画倒影时,其明暗色度对比,略比实景差一些,不那么强烈倒影的轮廓亦比较模糊。

动的水面,要观察它动的规律,才能很好的掌握它。由于角度不同,甚至将倒影分割开来了,拉长了,用笔要依据波浪的特征,画出倒影的特征,活泼而多变化,才能充分表现水的动荡不停的感受。

五、路面及大块平地

路面及大块平地若处理不好,不仅没有平远感觉,反而象竖起来的一堵墙一样,很不理想。画的时候,应将近处与远处,左面与右面的明暗色度比较一下,找出差别。

画路面与大面积的平地要随时与天空的明暗色调作比较,避免类同,可利用树木或建筑物的投影来充实,或安排一些车辆,点景人物等,使单调的东西不感觉单调。

六、点景人物

风景画中所谓“点景人物”,是以景物为主,适当地、合理地安排一些人物活动,以增加气氛、效果。不适当、不合理的、不要随便乱加。

画点景人物注意人物与其它景物的大小比例和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人物着重简练的笔法、画出它的动态,不要将点景人物刻画得十分仔细。

总之,点景人物要精心考虑,不亦到处乱加。风景画中的点景人物用色很讲究,一幅比较沉闷的画面,如果有几个穿漂亮服装的点景人物出现,顿时画面响亮起来。画时不仅要注意动态,还要适当注意疏密关系。风景画中点景人物一般安排在中景或远景。

第七节:风景写生的艺术处理方法

室外风景写生其优点是真实地观察分析景物各种特征与色彩、把握特定的环境与色光及特定的时空中的景象,增加对大自然的感受,从中得到启示,丰富学生们形象积累、深化感情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师造化的过程。其缺点是很可能出现自然主义倾向,巨细不遗,依样画葫芦,而疏于概括取舍和艺术处理。所以在风景写生练习的后阶段,穿插讲授一些风景写生中的艺术处理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画面的艺术处理能力。

1、风景写生画面的调整加工处理

在室外进行水彩画风景写生,毕竟受到时间、气候、环境、技法熟练程度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使每张作业达到预想效果或完整完美的地步,因此回到室内进行适当的整理加工是必要的。室内可以较为从容地进行思考,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限制,将画面效果向理想的境地处理。在处理时,色彩关系是调整的重要方面,如明确色调的类型,概括地加强整体倾向,以改变某些不和谐的局部琐碎变化,或因时间变化因素带来的光色关系捉模不定的结果。如补充许多来不及描绘的局部与细节,又可根据整体需要减弱某些刻画过头的形体,又可根据整体需要减弱某些刻画过头的形体,甚至删除个别多余的对象,如繁杂的树林与不协调的建筑等,或添加少许有用的对象,如点景人物、动物等。整理加工所采用的技法,要与原来画面保持均衡和谐。

再一种是根据原作重新作画,是一种特殊的整理与加工方式。实际上它已带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可以完善构图,变色变调,精雕细刻,但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直接感受去画,并尽量保留原作上的精彩部分与生动之处。

2、风景写生画面的艺术语言处理

客观世界的自然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一幅水彩风景写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绘,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表现手法,选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展开多层次的表现。与全因素照片式的再现,这类写生画面的效果往往更具特色。如印象派画家在平凡的教堂、杨树、草垛、流动河水中,画出绚丽多彩的光色之诗。我们水彩画风景写生也能像他们一样对同一对象、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的不同瞬间表现出色调变幻的精妙微差,而不一定要对形体一味细致刻画。水彩画风景写生也可以像巴比松画派或列维坦的画那样具备更强烈的作品意识。在讲究的构图中形与色结合紧密,并在抒情的氛围中体现出某种主题性意义。对类型较为单一的景物作专题性描绘,也是极具形式感的表现方法。如水彩画家周刚的《晥南民居》、《农舍》、黄作林的《秋色无声》周向一的《黄金时代》、孙浩《世纪风景》、张宇衡《皖南秋雨》等作品。我们的风景写生也可以以建筑,以区农舍、树木、黄土高原、草原为实践探索研究的课题大胆创造有意味的形式、开创个人面貌。再如苏联费拉基米尔风景画派和中国水彩画家初剑《姑苏楼》、《金秋》、周建宏的《小镇风雨》

以平面性色块构成有装饰意味的形式,这种风格完全可以在写生中大胆运用,把画面处理的丰富多样、淋漓尽致。还可以用写意的手法去表现水彩风景画,林风眼中西融合的沉重炽烈、吴冠中早期作品中自然流露的清新明快,都是值得借鉴与研究的。当然写意手法并非只是简单地移植中国写意的某些笔法、墨法、而是在水彩画语言艺术中,巧妙地融入某些实中有虚的处理方法。水彩画写生中,可以对形、对色、对技法有选择地侧重与偏好,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完整感,但却从另一个层面上带来了生动与丰富感。对造型因素的分离、对完整性的解构,是摆脱平稳的贫乏感,求得蜕变新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图式,在形式语言的层面上丰富水彩风景画的表现力。

3、风景写生画面的情调与意境处理

风景写生的艺术处理与静物、人物相比更为强调情感的表达,更为讲究意境的体现。

水彩画景物的选择,构图的形式语言运用、色彩的概括与夸张处理、笔法与水和彩的运用,都可以为情感抒发具体有效的成份。如凡高画的麦地、教堂、夜空中暗示出一种炽热的生命意识象征。其中,色彩因素与情感表达的联系尤其密切,重点是根据立意与感受进行适度的夸张甚至变色,使色彩的表情作用得到更有力地显示。如将整体色调概括为同类色相,使人的视觉得到单纯平静的情绪体验,将对比超过常见情景的程度,或给景物涂上违背常理的色相;可将灰色调画得明丽欢快,冷色调不那么沉静或暖色调不那么热烈,使得到奇异的情趣感染。意境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有别于一般所说的画面情调的表达,是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它源于古代文人画家使绘画侧重客观物象的描摹转向注重主观精神表现“畅神”、“怡情”的思想,讲究以情构境、托物铭志、它的构成以空间境象为基础,通过对景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高度。

水彩画风景写生承负起太多的艺术境界,思想内涵或文化精神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将可以从巴比松画派、印象画派、英国水彩风景画、东从魁夷的风景及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获取丰富的情调与意境的处理手法。

教学总结、观摩:

在课程进行期间,每10天进行一次教学小结、根据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有的 地进行小结,以利于下一段教学顺利地进行。课程结束时随同专业课作业进行观摩。观摩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总结经验,退定成绩、找出不足,以利教学的提高。

第二章 静物写生

授课时间:三年级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水彩画专业三年级

课 时:96学时

一、教学目的

静物,是非常有趣的写生题材。静物写生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活,借物寄情,表达一定主题思想,引起人们的联想,陶冶人们的情操。通过静物写生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水彩画工具材料性能,基本特点及写生的意义和基本知识等从而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使其掌握将主观情感,思想以及艺术技巧趣味的探索与追求融汇到静物写生的全过程。

二、作业要求

熟悉并尝试使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从而了解其性能作用。积极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静物写生的认识,由单纯习作练习,逐渐走上艺术创作的成熟阶段。

三、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熟悉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性能作用。了解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及特点等。②能够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及性能作用。启发学生在学习静物画时,不仅要掌握技法而且要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融会到静物写生的全过程。

四、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坚持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具:

水彩纸、水彩笔、颜料、调色盒、画板、水胶带、水桶、范画、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静物写生的特点及基本知识

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静物画的起源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起源: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初叶,此后至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荷兰小画派发展了它,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

其次: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静物写生

再次:向学生介绍作为水彩画练习来说,应注意的问题。

一、始终强调重视培养和训练初学者的色彩感觉。

二、始终强调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最后,人的色彩感觉不能排除秉赋的因素所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通过了解静物写生的特点及基本知识,可以对下一步的静物写生做好前提准备,但要真正认识和画好静物画,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

第二节: 静物写生的步骤

正确的作画步骤程序是顺利完成画面并使其达到预期艺术效果的保障,对一气呵成的水彩画更显得重要。

一、 组合静物

画静物首先要学会组合静物,要注意生活的合理性、趣味性、物体位置的布置、造型及色彩相互搭配的结构关系等。

二、 立意

对摆好的静物首先要观察立意,形成某种构思与联想,不要急于动手就画,以免因手忙脚乱处于被动状态。

三、 构图与轮廓

四、 着色:

水彩静物的着色方法有两种即干画法与湿画法,前者需要由浅入深,从大面到细部全面铺开逐层叠画,要求每遍颜色的透明度很高,而后者则需一气呵成,准确果断。最好的方法是干湿相互交替运用。着色中具体进程原则应该是先浅后深,先湿后干,但也不能绝对。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所画程度要恰到好处,留有补笔,调整的余地。

第三节:静物写生中室内色光的变化规律

室内光线较之室外光线一般说来要弱,但稳定得多, 因而比较易于控制和把握。室内写生因采光方向、角度的不同有侧、顶、逆、平光之分,再加上环境色彩的影响,所以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物象的色彩有在和变化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 色彩冷暖变化规律

1、 物象亮面色彩冷暖及色相,受光源色的冷暖与色相的影响。

2、 物象暗面的色彩冷暖及色相受环境色的冷暖与色相影响。

3、 物象的中间部分是以固有色的冷暖和色相为主,同时受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

4、 高光本身的色彩,主要看光源的强弱而定。

5、 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彩冷暖及色相基本与暗部相同。

6、 反光部分与暗部基本相同。

(二)色彩强弱的变化规律

1、 物体离光源近,受光面明度高

2、 距视点近的物体感觉强,远的感觉则弱。

3、 明度距离大体相同的物品,暖色系色强,冷色系色弱。

4、 多种物品放在一起,色相冷暖对比越大越强。

第四节:静物写生中背景的处理

  背景是作为陪衬为静物主体服务的,因此表现背景时,要认真研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防止将二者等同或割裂开来对待。

衬布作为静物的背景,往往是由水平面和垂直面组成,这两部分因前后空间的距离加之光源远近和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变化。因此既要表现出这些细微的差别,又不能画得过实,否则对处理空间距离是不利的。

画衬布,一般多用湿画法,丝绸褶纹有时可用干画法。要与画实物交叉进行,画出一个总体的色调。然后,再分割进行深入刻画,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直至最后完成。

第五节:静物写生的训练方法

 水彩静物写生的训练,总的来讲其目的是培养初学者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和以水彩技法表现对象的能力。因此应从总体来安排不同阶段的练习,并有所侧重地对每一个阶段提出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关于掌握水彩工具,性能及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的练习。

(二)关于认识运用色彩能力的练习

(三)关于静物质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

(四)关于培养对空间感的认识和表现的练习

第六节 静物写生的探索与追求

静物写生,既是色彩造型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又是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掌握造型艺术规律,丰富表现技巧的重要手段,所以写生时,既需要以客观景物作为依据,又需要注入主观的创作意识,增加画面的艺术魅力,两者既不可少,又不可分割。所以在静物写生中,要善于从客观感受的基础上,深入地酝酿处理与追求每一幅画的情趣、意境和艺术趣味。

(一)追求深入丰富的艺术趣味

画水彩画必须要经历由简到繁、由繁到简不断循环的学习过程。学时的“简”是指学习从整体入手,掌握物体最基本的形体塑造能力。为日后进行高层次概括、提炼的“简”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追求随意性的艺术趣味

追求随意性的表现趣味,必须建立在熟练地驾驭水彩画工具性能和较扎实的色彩造型基本功,以及一定的文学艺术理论修养的基础上,缺乏这些基础而追求随意性作品就会显得空泛苍白和粗制滥造。

(三)追求平面性的艺术趣味

在水彩静物写生中,抛开景物的明暗光影调子和繁杂的细部变化,将物体概括为二个色调或二度空间的平面来表现,为水彩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增添新意。

(四)追求明暗光影的艺术趣味

物体产生明暗变化,既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又是物理现象。在绘画作品中,对明暗光影的组织、处理与发现,是最细腻和最周密的创作过程。因为,不同明暗光影的组合与对比,传递着丰富的艺术语汇,不仅体现物体的形体感、空间感、质感、量感、以及主次、虚实关系,同时,也是渲染画面意境、情感,趣味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表现手段。

因此,在写生中,既要以自然明暗光影变化为依据,又不要为自然所左右,要学会在自然中组合自然,或是超乎自然,服从于造型艺术的表现规律和创作主观意图,使画面体积感更强、层次更丰富、立体更突出、空间更准确、情感更鲜明、意境更深远。

(五)追求肌理、笔触的艺术趣味

水彩画由于工具材料的局限性,较之其它画种更注重笔触、技法、肌理的探索与追求。常常在作画过程中,依据创作意图和画面意境的需要,选用适宜的笔触和一种或几种特殊技法来表现。

(六)追求静物与风景相结合的艺术趣味

将静物摆在自然风景空间中,无疑会使静物摆在自然风景空间容量变得更宽、更深、也更增加静物画的内涵和诗情画意。同时,还拓宽了静物画的题材风格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是在组织时必须建立以静物为主体,风景处理处于背景地位的主次关系上,切不可喧宾夺主。

(七)追求画面形式感的艺术趣味

追求画面上的构图形式,是静物画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对画面构图形式的组织与经营,也就成了每件作品成败优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写生中切不可是简单的,原封不动地以再现和复制景物为满足。要把经营画面构图,追求形式趣味,当作磨练自己的艺术才华,修养的课堂。

(八)追求画面意境的艺术趣味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追求画面意境,需要画家将生活美和艺术美,完满的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在作画的自始自终,深入地进行概括、提炼、浓缩的表现与处理,才会更使作品的意境不断升华。

(九)追求装饰性的艺术趣味

追求装饰的表现趣味,一直在世界各国的造型艺术中广为流传。不论是古代艺术,或是现代艺术;也不论是东方艺术,或是西方艺术,都同样也迷恋于装饰性表现手法的追求和探索。

(十)汲取民间与传统绘画艺术趣味

无论从传统绘画,或是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都同样会使我们的表现手法由对自然的摹写转向对精神与心灵的开拓,使作品的形式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和不规定性,这将是每个画家毕生的追求。

七、作业安排:

1、不同质地静物组合写生2幅,32学时。尺寸:半开。

2、不同质地、不同光源下的静物组合速写4幅、32学时、尺寸:4开。

3、较复杂的静物组合写生1幅、16学时。尺寸:半开。

4、创作静物1幅。16学时、尺寸:4开/半开,16学时。

八、教学总结、观摩:

在课程进行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小结、根据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结,以利下段教学顺利地进行。课程结束时进行观摩。观摩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总结经验,退定成绩,找出不足,以利教学的提高,在观摩中师生共同相互交流体会心得,相互探讨,既要对问题针对性强,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以利今后的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b7e5a2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0.html

《(完整版)水彩专业水彩画课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