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美丽的晋祠

发布时间:2018-10-21 10:25: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7.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

马池小学 夏喆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句子,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

2、学习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呢?能介绍一下吗?(生自由说)青岛八大关。

2:故宫。

3:从化温泉。

4:山西云岗石窟。

5:西安的大雁塔。

6:杭州的西湖。

7:长城。

8:甘肃的酒泉。

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

9:宜兴。

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11:南翔古猗园。

12:北京的颐和园。

13:普陀山的寺庙。

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

[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16:太湖。

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18:陕西的兵马俑。

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

20:承德的避暑山庄。

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

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3:庐山的大天池。

24:洛阳的白马寺。

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

25:浙江省。

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28:广东肇庆星湖。

29:广西阳朔。

30:长白山天池。

31:济南的大明湖。

32:扬州的瘦西湖。

33:北京的天坛。

34:甘肃的敦煌。

35:上海名胜豫园。

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37:绍兴的东湖。

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39:西双版纳。

40:四川的乐山大佛。

41:宜兴的张公洞。

42:庐山的花径。

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

43:能。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2、你们了解的名胜古迹还真不少。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四十年前曾就唱着“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处风景名胜。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翁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晋祠的来历(PPT展示)。学生欣赏图片,师解释: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写下了《美丽的晋祠》这一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到这被誉为山西“小江南”的古建园林里看一看吧。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美丽的晋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并找找哪句话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用横线画出来。

全班交流,指名读:晋词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其他段落都围绕这句话展开描写。

5、再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观察顺序——由高到低)有感情的读这句话。

6、这晋祠究竟如何美丽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这份“美丽”吧。

二、 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1、指名读第2自然段,问:这里的山美在哪里?作者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来描写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汇报,交流。

A、“这里的山、巍巍的山,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两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一个“拥”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间的地理关系,突现出晋祠在群山的怀抱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

B、“春日黄花,经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作者语言精炼,采用对偶句将山花烂漫、群芳争艳的绚丽风光与草木瘦劲秀挺,天空云淡风轻的秋景图进行了形象的对照,使人产生无限联想,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使人身临其境,难怪作者会说拾级登山让人——心旷神怡)。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山美”。

4、指名读第3自然段,问: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后总,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护下给人的感受。)

5、在祠中的诸多树木中,作者的目光被三棵老树吸引了,它们是——(周柏、唐槐、左扭柏)

6、让我们来欣赏两棵古老苍劲的老树吧,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老树的句子?(指名读)能说说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吗?

(从“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可以体会出古老苍劲)

7、两棵树的形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生配合读:

一棵顶上挑着(生接)几根青青的疏枝。一个“挑”字,一个“疏”字,让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感受)。这就是周柏的疏朗之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这样称赞它:“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

另一棵一簇簇——(生接)柔条,绿叶如盖,一个“柔”字,一个“盖”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唐槐的浓密之美。

8、能用你的朗读来展现它们不同的风姿吗?(指导朗读)

9、再来看看那棵造型奇特的左扭柏吧!谁来读呢?(指名读)

听到同学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听老师读: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上)云霄,它的树皮的纹理一齐向左边(转)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掉)下了一根绳。

你发现老师读的与作者所写的不同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感受,指名说)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10.小游戏:请一位同学随着作者的描述来“拧一拧”这左扭柏。(出示一枝花和一根细铁丝代替古树,其他学生边读文中的句子指名学生来做一个左扭柏,让学生们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师总结:作者的语言细致而准确,观察的角度多样,把说明对象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后,再齐读)

11、再看看其他的树木吧!(指名读)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无一而足。”

你的眼前还出现了哪些古树?(鼓励学生发挥想像,相机理解“偃如老妪负水”、“挺如壮士托天”)

12、漫步晋祠中,满日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生接读)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13、在研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23自然段在文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先说明事物的特点,最后一句话写自己的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分述的结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我在此基础上小结: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引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叫它“文艺性说明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自学第4自然段

晋祠不仅山美、树美,水也美。这里的水都来自难老泉。关于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晋祠》。本文的作者就像一名高明的导游,一路娓娓而叙,侃侃而谈,带着我们在晋祠这幅优美的图画中驻足观景,留恋忘返。有和老师一样有旅游爱好的同学,咱么有空也去看看吧。

第二课时

1、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水多、清、静、柔的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

A、水“多”

①“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是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水的类别多,连用几个比喻,对仗工整地写出水的姿态各异,美不胜收。)

②“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倒影在水中隐约晃动,几百间建筑都是如此,水真多呀!一个“漂”字还可以说明晋祠的水流势不大,波平浪静。

B、水“清”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绝:指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区别于“冉冉不绝”的“绝”:断的意思)

C、水“静”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既能从听觉角度写出水的长流不绝,又能运用“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方法,通过写“叮叮咚咚”的声响突出晋祠的水的静)。

D、水“柔”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会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流势不大”、“微波”直接写其柔,草蔓拉长成丝而不断,密密层层“铺在河底”,悬在岸边,侧面写其柔;水“织成一条条大飘带”,飘带被风一吹,就会飘拂不停,用一个精当的比喻,更显水“柔”。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也是为了突出晋祠的水如碧玉般温润柔美的特点。

3、同学们,让我们再次体会晋祠的水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吧!齐读第4自然段。

四、略读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园中小品”以及“名人题永”特点的词语,并作标记。

2、学生汇报、交流

作者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列举石雕小和尚石雕大虎的例子,说明园中小品极具匠心的特点。在表达上,于说明之中穿插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写小和尚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

3、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石雕小和尚”的句子,女生读“石雕老虎”的句子。园中小品如此独具匠心,难怪历代文人墨客要留下自己的墨宝,生齐读“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五、小结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1、将说明与描写结合在一起,在描写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印象。在说明中插入描写,以描写来作更加具体的说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文章的结构特点:①从全文看是总分式结构,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为总起,后面分为四段具体说明、描写了晋祠山、树、水及园中小品、名人题咏的特点,行文线索清晰,结构严谨。②从第二部分来看,采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并列的构段方式,对晋祠内景观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

六、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吴伯萧的《难老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634e66a5ef7ba0d4b733b29.html

《17.美丽的晋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