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4

发布时间:2018-09-17 11:33: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13T27单选

2014T34(2)简析

2015T33单选

2016T27单选

3系统优化的方法,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形式仍以选择题为主,联系的客观性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偶有主观题。难度中等。

3预测及指导:建议多关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题材,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1 联系及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________________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联系和________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有机整体。

4.联系________。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即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5.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我们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6.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

易错归纳

1.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注意,不能写成与其他一切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与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冲突。

4无论是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重难点突破】

1(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能只注重事物之间而不重视事物内部的联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要特别注重三个任何:一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联系。二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三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只有第一个任何是对的。后两个任何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理解。记住:有联系不否认,没有联系不强加。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是客观的:一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是人为事物联系建立后的结果不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联系的多样性与联系的条件是相通的,由于不同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各不相同,才构成了事物之间的不同的联系。

6.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7.规律的客观性与联系的客观性区别

从含义而言,规律就是一个联系,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限制语: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论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属于辩证法内容。

8.联系多样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及矛盾特殊性区别

从限制语上看:联系多样性属于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唯物论的观点,矛盾特殊性属于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从侧重角度看:

联系多样性强调随着联系的变化而变化,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侧重于从事物的固有属性出发。矛盾的特殊性侧重于,从事物间的区别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例精讲·

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答案】 B

2(2015·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

学启示是(  )

2题图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寓意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强调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漫画反映了做事情孤立地看问题,没有看到运土这一活动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A。材料主要凸显了孤立地看待事物,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涉及发展与矛盾的观点,排除BCD

【答案】 A

·对点训练·

1(2015·全国新课标卷I)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__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__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__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__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________ ________,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________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易错归纳

1.整体大于部分,但是整体功能并非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优化、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功能上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即构成整体的部分在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没有的新的整体的功能。

第二种情况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即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况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即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重难点突破】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相互

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

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相互

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方法论 ,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强调整体的理论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3.强调部分的理论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例精讲·

1(2016·江苏高考)如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1题图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寓意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联系观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统帅的地位,要求人们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的目标。漫画反映了做事情只注重部分,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B

【答案】 B

2(2016·南京三模)潮汐车道是一种可变车道,指在路面上选择一条特殊车道,每天早晚高峰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调整行车方向,满足大流量方向的通行需求,是缓解交通潮汐现象的一种有效方法。潮汐车道设置体现的哲学思维有(  )

①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②部分功能决定整体性能

③系统优化要着眼于部分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联系观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强调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统帅的地位,要求人们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的目标。

【答案】 B

·对点训练·

1(2016·镇江一模)农业如果仅从某一环节来看,效益是不高的,但如果把生产加工销售连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就可以提高效益,这启示我们(  )

A.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发挥着统率作用

C.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

D.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2.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全局稳;农民小康则全国小康。这说明(  )

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考点3 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________的关系。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重难点突破】

1.把握系统优化方法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2)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3)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各种优化的方案。例如,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利用系统优化方法的典范。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典例精讲·

1(2016·常州一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意改变原有联系

C.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系统优化的知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有时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不能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B项错误。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选D

【答案】 D

2(2016·南京二模)“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认为,一支结构合理的团队应该由智多星、外交家、审议员、协调者、鞭策者、凝聚者、执行者、完成者、专业师九种角色组成。利用个人的行为优势创造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以极大地提升团队绩效。这告诉我们(  )

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看问题

②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分析问题要把握联系多样性

④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系统优化、联系观点。完美的团队需要各个执行者协同操作,共同完成,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优化性,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

·对点训练·

1(2016·苏锡常镇三模)联合国成立初期经济拮据,美国一商人将曼哈顿的一片土地送给联合国建立了总部。各成员国纷纷从该商人手中购买联合国总部周边的土地建立常设机构,周边土地价格飞速上涨,带旺整块土地的开发。从哲学上看,该商人的聪明之处在于(  )

①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④认识到得与失是矛盾的基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如今,顶层设计已成为中国新任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要考虑事物的各要素,明确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

②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实现整体最优目标的合理方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9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其设计建造技术先进,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这体现了以下哲学道理(  )

①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④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16531世界无烟日,主题为为平装(标准化包装)做好准备。平装是减少烟草需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降低烟草制品吸引力,限制将烟草包装作为烟草广告和促销的一种方式加以使用,对误导性包装和标签实施限制,并增进健康警语的有效性。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6821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中夺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女排精神获得习总书记的着重表扬。鸟欲高飞先振翅没有平时训练出来的扎实基本功,仅仅依靠精神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正是平时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艰苦训练,赛场上每分必争的坚持才造就了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上的最终登顶。这启示我们(  )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②树立全局观念,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习近平指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生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一论断符合(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2016920日,可信云大会大数据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大数据分析的关键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不可分的联系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运用发展的眼光,就能有效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人们做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6.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援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做到五个始终:一是始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健全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和实施对口支援规划,统筹推进经济支援、干部支援、人才支援、教育支援、科技支援、企业支援,抓紧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二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把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区和农牧民倾斜,改善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设,使西藏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始终坚持国家支持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坚持对口帮扶与互利合作相促进,积极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四是始终加强对口支援干部工作,促进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有关地区和单位积极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在对口支援工作实践中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增强本领,

使他们为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作用、作出贡献:五是始终注重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深刻把握对口支援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工作水平,更好发挥对口支援工作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简要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站立历史潮头 发出时代强音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次访问是中国面向亚太和拉美一次重大外交行动。亚太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拉美是我国隔洋相望、心灵相通的邻居习近平主席出席APEC会议旨在共谋亚太发展大计,共商亚太合作愿景,奏响亚太共同繁荣协奏曲。访问拉美3国注重提升双边关系,引领中拉整体合作,唱响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主旋律。习近平主席此访统筹国内国际大势,总揽外交整体布局,用合作桥梁联结起互利共赢的中国梦、拉美梦、亚太梦,继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实践,谱写全方位外交的新篇章。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密集出席数十场外交活动,双多边并举,政经文相济,行程丰富,亮点纷呈,成果斐然。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此访有力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和中拉关系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格局演变影响深远。

  如何理解联系的观点?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题型示例一·

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强调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用行动向世界宣示,亚太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同时,亚太要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这从哲学上可以看出(  )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总是在实践中被推翻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

④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中美两国就新型大国关系的新表述定位体现了两国根据客观现状及时作出关系调整,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入选;②③表述错误;中美两国冲突对抗的机率下降了,也显示中美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入选。

【答案】 C

·题型示例二·

从陆权论、海权论到今天的空权论、太空战学说,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活动领域一步步拓展,对战略优势的争夺不断推向科技的最前沿领域。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今天的中国应树立这样的国土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有意识的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有意识的主观创造性活动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利益

③人们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可以依据事物现有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以新国土意识为素材,考查联系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应树立这样的国土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人们可以有意识的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③正确,②④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 B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仍以选择题为主,偶有主观题。

3预测及指导:建议多关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等题材,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1 发展的实质

1. ____________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________,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要求我们要用____________

易错归纳

1.只有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不能把发展等同于运动、变化,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2旧事物改变形式,不能称之为发展。发展必须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重难点突破】

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2.准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与运动、变化相比较。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都不能反映出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认为发展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能表明事物前进性和方向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典例精讲·

1.发展具有普遍性,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发展观的是(  )

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

②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酸雨增多

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④电脑算命取代传统算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事物是普遍发展及发展的实质。选项体现了自然界是不断的发展,符合发展的普遍性。选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体现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符合题意入选。选项体现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原理,没有体现发展、选项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也是没有体现发展、排除。选B

【答案】 B

2.“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等诗句,无不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诗词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的知识。A是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表明的是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D表明的是事物运动的途径。只有C表明了发展的实质。

【答案】 C

·对点训练·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规律可以被人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

示是(  )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考点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的发展前途是________,道路是________;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2.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强大生命力和____________的事物。

易错归纳

1.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展。

2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重难点突破】

1.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2.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相互统一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表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这是由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2)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它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典例精讲·

1(2016·上海高考)从对的守护到对的关注,观众从看客变为学习者,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研究课题设置、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开放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从辩证法角度预见,博物馆功能转变的发展过程是(  )

A.道路平坦 B.举步维艰

C.曲折前进 D.前途光明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识。博物馆的发展存在诸多难题,体现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并不等于就不能发展,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还是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答案】 C

2(2016·苏北四市一模)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绝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能笑、会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C.自信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D.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知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告诉我们不能失掉,否则绝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这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勇气和信心,B项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都夸大自信和心态的作用。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对点训练·

1(2016·扬州市一模)“凡事过去,皆为序章。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2016·南通三模)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虽然此项技术要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新突破还面临许多问题,但依然是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科技新趋势。材料告诉我们(  )

A.虚拟现实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3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变化。

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质变又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积极做好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_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

易错归纳

1.质变不等同于发展。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中易忽略的材料表达形式:适度原则针对的是量变;优化结构是为了促成质变。

3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量变的总和不是质变。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重难点突破】

1.认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辩证

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形。量变与质变发生的原因相同,二者都是事物自身矛盾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的结果。

3.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4)发展的状态是量变、质变的统一。

(5)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6)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7)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发展是扬弃,是对旧事物辩证的否定。

·典例精讲·

(2016·北京高考)“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

A.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大小不能由主观体验来决定,A项不选;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个体的肯定只是人生价值中的次要部分,B项不选;奔跑无数次的重复,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而后平凡可以变得卓越,这体现了在量的积累中实现了质变。材料中没有提及意志问题。

【答案】 C

·对点训练·

1(2016·苏锡常镇三模)某餐馆规定脏盘子要洗四遍。一位新来的打工者发现只洗三遍也很干净,因为效率高,老板奖励了他。其他店员纷纷效仿,有人甚至只洗一遍。店里的餐具越来越脏,慢慢地没有顾客登门了。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科学管理有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6·南京二模)20157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 400光年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这是回答宇宙中我们是否孤独这一问题人类迈出的又一小步。“你我永远无法前往,但是我们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总有希望抵达那里。”这说明(  )

A.事物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尊重规律,总能够发现事物的真相

D.坚定信念,就能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善于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

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

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在人的细胞中,一般的代谢活动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都能造成DNA损伤,导致每个细胞每天多达五十万处的分子损害,这些损害给DNA分子造成结构上的破坏,由此可大大地改变细胞阅读信息和基因编码的方式。因此,DNA修复必须经常运行,从而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

①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离不开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客观事物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③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由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④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宋代张乘崖为崇阳县令,曾有小吏自库中窃钱一枚,乘崖欲责罚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乘崖授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斩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吏没有认识到量变是必然会引起质变的

②县令坚持了适度原则,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县令坚持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了防微杜渐

④县令与小吏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④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不利的情况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数度逆袭,最终摘得金牌。材料表明(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逆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6.关于201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对于经济风险,要严控增量,逐步加以化解;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工作思路。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会议要求的哲学依据。

聚焦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脱贫攻坚硬任务,唯有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不负人民期待,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释放出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强烈信号。

  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提示:新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提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因此,要注意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题型示例一·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要求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脚踏实地,埋头实干,重视质的飞跃

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量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入选;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错误;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全局观念,入选;事物的发展飞跃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说法错误。

【答案】 B

·题型示例二·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地抓好扶贫重点工作落实,为全面完成扶贫脱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锲而不舍地抓好扶贫重点工作落实,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是其哲学依据。抓好扶贫重点工作的落实,体现了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是其哲学依据。②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11T30单选

2012T32单选

2016T29单选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2015T28单选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2012T35(1)简析

2016T34简析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016T34简析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4T29单选,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形式仍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但还是需要特别关注主观题的考查。

3预测及指导:建议多关注矛盾的相关知识点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题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1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 ________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________是矛盾;发展的________是矛盾。

2.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立之,矛盾就是 ________

易错归纳

1.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不可简单归纳为优点和缺点。

2没有不可解决的矛盾,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具体矛盾。

3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这里讲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斗争。但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不能把它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它和政治用语中的那种特殊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

4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非矛盾的双方。

5哲学上的矛盾不同于逻辑关系上的矛盾。

【重难点突破】

1.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两者有本质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第二,地位不同,“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其次,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第一,对立离不开统一,没有统一也就无所谓对立。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斗争”的倾向。“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是谈不上“排斥”的。第二,统一离不开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依存”离不开对立,矛盾的双方,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无论是“相互依存”还是“相互转化”,都以对立面的存在为条件,是与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是向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2.不能认为矛盾就是斗争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这里讲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斗争。但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不能把它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它和政治用语中的那种特殊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但是认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出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才是发展。

4.人不能制造矛盾。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典例精讲·

1(2015·海南高考)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名人名言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答案】 B

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体现了(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基本知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不存在谁是重点。题中观点没有表达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答案】 B

·对点训练·

1(2016·常州一模)网聊、微博、微信、看片、打游戏……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全。在公交车上,候车亭里,聚餐时,甚至会议室中,随时都可见到低头族,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产生手机依赖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A.承认矛盾,任其自然发展

B.适度使用,防止矛盾转化

C.抛弃手机,杜绝危害产生

D.创新科技,消除人机矛盾

2(2016·苏北四市三模)在建构童年的精神世界中,悲伤与苦痛是一个重要而又必要的精神元素,和阳光、快乐等元素一道构筑了人们精神成长的台阶。下列选项与此观点蕴含哲理相同的有(  )

①瑕瑜互见,长短并存

②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2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是________的,矛盾的斗争性是________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________,斗争性________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易错归纳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对立即斗争性,是指差别和对立,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矛盾除了差别和对立之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故不能说矛盾就是差异。

4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但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如果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重难点突破】

1.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联系 ,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双方为什么会转化,怎样转化?

(1)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矛盾的时候,必须把对立面看作是生动的、可变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东西,而不能把它们当作凝固的、僵化的东西。

(2)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果构不成矛盾的双方,不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转化桥梁就搭不起来,也就谈不上转化。

(3)但是,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内部条件,也可以表现为事物的外部条件。这个条件应有利于矛盾双方的斗争,通过斗争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否则转化就不能实现。

·典例精讲·

1(2015·重庆高考)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强调了义和利的对立强调了垃圾和资源的相互转化;强调了卑鄙和高尚的对立;强调了抗日战争和和平生活的统一。

【答案】 C

2(2016·南通市一模)生物学家发现,在鱼群中,拥有奇特颜色的孔雀鱼被捕食者吃掉的几率较低,数量会不断增多,其颜色就成了常见色,这时被捕食的几率大增。这表明(  )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C.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观点。奇特的颜色,最后变成常见的颜色,这说明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是都与题意无关。故选B

【答案】 B

·对点训练·

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

①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的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考点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________,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____。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________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________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________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________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________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________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5.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易错归纳

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些是人们尚未认识或不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无矛盾的社会。

2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每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3一切事物都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但并不是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

(1)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但是认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有事物的发展是错误的。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出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其中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才是发展。

4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物之间数量上的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典例精讲·

1(2016·新课标Ⅱ)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名人名言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特殊性和群众观点。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哲学上讲就是指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考查③④都是错误选项。

【答案】 A

2(2016·江苏高考)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辩证的否定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通读材料和选项后,首先确定的说法错误,因为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D,确定一定正确,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正确答案是A

【答案】 A

·对点训练·

1(2016·江苏高考)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2(2016·南通三模)钠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压。钾是钠的克星,钾促进钠从尿液排出,从而对抗钠的升压作用。低钠盐,以碘盐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要预防、治疗高血压,没肾病的人可食用低钠盐,但有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人例外。这启示我们(  )

①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②不同事物中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4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__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___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__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____________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抓重点, ________________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不忽视次要矛盾。坚持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4.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方面处于________,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____________。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即矛盾的次要方面。

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分清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易错归纳

1.主要矛盾并不是要首先解决的矛盾,而是要集中力量解决的矛盾。有时次要矛盾反而要先解决,这样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有自己的双方。

2不能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有自己的双方。

3一个复杂事物在一定时期,主要矛盾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不止一个。

4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但不起主导作用。

(1)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对比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规定该事物的性质中,能起主导作用。

(2)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对比上处于劣势,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规定事物性质中不起主要作用。

(3)但是不能说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两方面地位的相互转化。这时,事物就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这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

【重难点突破】

1.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事物发展

过程中,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事物内部 ,

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外延,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比较结果是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许多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一矛盾双方相互比较的结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方法论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联系 ,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与均衡论;矛盾的主次方面从属于主次矛盾,主次矛盾里面都包含主次两个方面,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联系 ,二者都是讲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各自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二者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典例精讲·

1(2016·新课标Ⅰ)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④适合题意。是不科学的;不适合题目的主旨。

【答案】 B

2(2015·浙江高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辩证关系。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与全面改革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同时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求,同时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遭受挫折,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②选项观点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排除。

【答案】 B

3(2016·扬州一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扶贫攻坚是鲜明的时代主题,精准扶贫是大势所趋。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的硬仗,首要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主要体现了(  )

A.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

C.抓重点,着重抓主要矛盾

D.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次矛盾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首要。强调关键作用。

【答案】 C

·对点训练·

1(2016·无锡一模)2015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为浙江五水共治点赞,称赞工作抓到了点子上。从哲学上看,工作抓到了点子上是指(  )

A.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辩证否定观

D.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2016·苏州一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1019—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体现了对中英关系的重视。纵观中英关系发展大趋势,中英在竞争和较量的风雨中走向协调和合作势在必行,矛盾和分歧不会改变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大方向。这是因为(  )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考点5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__________,又要看到____________;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把握____________

2.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________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________。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易错归纳

1.我们所说的两点论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2我们所说的重点论不能仅是主要矛盾,还包括矛盾的主要方面。

【重难点突破】

正确区分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中的两点论

(1)前者是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后者是认识复杂事物发展的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前者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者的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典例精讲·

1.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及两点论的观点。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性,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谈到实践和创新,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6·苏北四市三模)我们在肯定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

这表明(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重点论两点论的观点。积极作用和风险,既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也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对点训练·

1.近年来,我国节约和清洁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节能减排既需要国家意志,更需要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低碳达人。这表明(  )

①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②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2015·江苏高考)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点6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____________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____________,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________。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________,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易错归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重难点突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联系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典例精讲·

1(2016·新课标Ⅰ)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

不懂得(  )

1题图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漫画中的《学习先进经验》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2(2016·苏北四市三模)下图漫画《精准扶贫》告诉我们(  )

2题图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漫画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漫画说明的是从原来的大水漫灌滴灌的精准扶贫,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项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D错误。  【答案】 C

·对点训练·

1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都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些共同点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这表明(  )

①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②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④共性大于个性,个性统一于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管道堵塞问题制约滴管等节水灌溉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痕量灌溉,采用双层控水结构,直接将水或营养液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能注意降低流量以满足作物水肥最佳需求,避免了水肥地表挥发和地下渗漏,不仅解决了管道堵塞问题,还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对外推荐,建议将其推广应用。这启示我们(  )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有主次之分,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有利于复杂事物中问题的解决

④矛盾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分清主流和支流有利于明确事物的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G20峰会上,中方把贸易和投资摆上重要议程,并认为这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我

们应该(  )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认真对待贸易和投资

②重视对外经济发展,不忽视外部矛盾

③把住开放型经济的命脉,反对均衡论

④重视局部,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毛泽东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

C.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D.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据《扬子晚报》2016922日报道,大陆A股从来不缺奇葩,若再加上疯狂的楼市,则更是让人目瞪口呆。921日一早,不少股民的朋友圈被“*ST宁通B”刷屏,相关话题是上市公司靠卖两套北京学区房保壳,12年狂赚16。位于南京的这家上市公司,已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现在靠卖两套房来扭亏为盈能否“保壳”?除了关心个股“命运”,股民们还忍不住感叹:究竟是楼市“疯狂”,还是A奇葩?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这强调了(  )

A.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的联系都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

D.要从细节出发,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

5.如图中漫画启示我们(  )

5题图

①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②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③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

④坚持质变比量变更重要的原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6201512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需求是经济生活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狭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因素或力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供给侧”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它主要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四大要素构成。“需求侧”通常由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构成。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催生供给,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供给需求的关系。

关注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

美国东部时间20151130(北京时间1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201610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正式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第一个被纳入SDR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人民币加入SDR可以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坚挺,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跨境投资、在海外购买资源、技术和劳务等。从个人消费层面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愿意接受人民币,未来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将更加便捷,出国旅游和购物时频繁使用人民币并非遥不可及。人民币加入SDR还有助于拓宽国内居民的海外投资渠道。

不少分析认为,为人民币加入SDR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央行曾力保人民币强势;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美元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汇率也在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

人民币加入SDR后,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师刘健恒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为了承担起这些责任,刘健恒认为应进一步加快资本帐开放,加快在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更好的平衡资金流向问题,使资金在流进流出方面更加顺畅。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与统一?

提示: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题型示例一·

尽管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会使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但人民币加入SDR可以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未来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将更加便捷,方便企业和消费者,更有利于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把握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材料中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但可以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更有利于稳定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故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 D

·题型示例二·

古训有之: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下列诗句与之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①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④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古训寓意

【试题分析】 本题以古训为切入点,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天下的灾难祸,最难解决的是表面看来太平无事,其实有无法预料的隐患。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③④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与题意蕴含哲理一致。故选D

【答案】 D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课考查形式主要以探究题为主,但不能忽略选择题。

3预测及指导:建议多关注辩证否定观、创新的社会作用等题材,培养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1 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____________。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________

4.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________

5.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易错归纳

1.外力的否定不是辩证的否定(例:风吹倒树),全盘否定不是辩证的否定。

2扬弃不是抛弃。扬弃是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

【重难点突破】

1.正确认识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当否定方面上升为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因此辩证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

(3)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是事物发展中连续与非连续的对立统一。

(5)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3.正确理解否定与质变的关系。

否定和质变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和揭示,说明事物是怎样发展的,一事物如何变为他事物,新事物是怎样代替旧事物的。但否定不等同于质变。

否定和质变是有区别的,表现为:第一,它们各自表达的事物发展过程的方面不同。质变是与量变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质变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途径和形式。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概念,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即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定的环节。它表明新事物与旧事物既存在质的不同,又存在着联系,是一种“扬弃”的关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第二,质变主要体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的渐进性的中断,即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否定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典例精讲·

1.《荀子·劝学》中有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

D.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名句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的否定观。事物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B项表述错误。事物的否定是既否定又肯定。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C项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D项错误。

【答案】 A

2(2015·浙江高考)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了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的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的否定观、意识的特点。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现行GDP核算体系与绿色GDP核算体系,人类选择后者,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绿色GDP核算体系与现行GDP核算体系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发展,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事物之间联系的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谈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排除。

【答案】 D

·对点训练·

1(2016·苏北四市一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哲学上看,孔子的这

句话(  )

①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认为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④主张事物发展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6·南京市三模)“空杯心态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清空自己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从哲学角度看,保持空杯心态意味着(  )

A.自我发展要不断扬弃

B.自我发展由心态决定

C.环境决定着个人发展

D.告别过往才能够发展

考点2 创新的社会作用

1.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2.创新推动____________的发展;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________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__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易错归纳

创新不仅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重难点突破】

1.创新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从辩证法的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成规陈说,敢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

(3)从认识论角度: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图示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道理。

3.创新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典例精讲·

1(2016·上海高考)创新驱动发展要依靠知识创新,而知识产权在保护、促进知识创新中起重要作用。用好知识产权这个重要杠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这说明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  )

A.根据 B.条件 C.源泉 D.结果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创新的作用。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B符合题意;国内外现实的客观实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依据,A不选;社会实践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泉,C不选;保护知识产权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与条件,不是结果,D不选。

【答案】 B

2(2015·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审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角度是认识的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可以考虑认识工具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归根到底由实践决定的。其次审读材料,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大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考虑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答案】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对点训练·

1.中美合拍片《功夫熊猫3》在汲取外来文化中适应本土的成分后,通过拆散、重组、移植基因的方式,达到传承本土文化的初心,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启示我们(  )

A.创新能推动人类思维的变革

B.创新能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C.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创新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的过程

考点3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________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________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归纳

1.所谓肯定的理解,是指要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即对现存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的肯定。

2所谓否定的理解,就是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变化,着眼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所孕育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新事物的产生和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去理解。也就是说,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迟早要被否定的。简单讲,就是现存事物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必然要灭亡。

【重难点突破】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理解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1)革命批判精神的含义

所谓革命的批判性,就是批判旧事物、旧世界,创造新事物、新世界。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批判性思维提倡的是质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是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2)理论依据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②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③此时的事物就必须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辩证法从本质上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基本内涵

①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5)方法论要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典例精讲·

1(2015·上海高考)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顾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名人观点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材料中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答案】 C

2.新时代环境下,传统手工艺人开始探索新的题材、技法,开始考量产业化的路径、手段,同前看来,大凡生命力比较强的传统技艺项目,都是在继承传统、追求创新和推进产业化兰者之间平衡得比较好的。这些项目的传承人往往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愿意接受、尝试新鲜事物,能够把握创新和市场的内在联系。传统手工艺人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要坚持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解释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些项目的传承人往往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愿意接受、尝试新鲜事物,能够把握创新和市场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创新的观点,即我们要树立辩证否定观,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体现了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选A强调了生产关系的改革,与材料无关;错误, 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答案】 A

·对点训练·

1.自2004年与德国合作至今,中国高铁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自主核心制造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并成功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地。而与发达国家有着30多年合作历史的中国汽车工业总体仍处在跟踪发展中。这种反差启示我们,推动中国从制造业的大国向强国转变,关键要(  )

A.加强对外联系,发展开放型经济

B.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强化改革意识,破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

D.立足产业发展全局,注重系统内部优化

2.如图漫画立竿见影”(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启示是(  )

2题图

A.要更加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B.要脚踏实地使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C.要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以增强实践效果

D.要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4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________,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____________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相协调。

易错归纳

哲学上的两个对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最终从属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不能说哲学上的两对子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重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它全面、联系、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典例精讲·

1.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名言名句。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BD不符合题意,都没有揭示材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故选C

【答案】 C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 ②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联系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再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故选②④;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答案】 C

·对点训练·

1.漫画反映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1题图

A.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B.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聊天、交友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娱乐方式,但随着网络犯罪的不断增加,许多家长严禁自己的孩子学电脑。这种做法(  )

A.是因噎废食、片面的做法

B.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重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只虫卵逐渐长成一只笨拙的毛毛虫;毛毛虫慢慢变硬,成为不会动的蛹;成虫成熟后,从蛹中破壳而出,当展开翅膀时,它终于可以自由地飞了。从蝴蝶成长所要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

                   

①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通过自我否定彻底脱离原有的自我

②运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③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突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一种毁灭,从内部突破是一种升华。这告诉我们(  )

A.外部否定阻碍着事物的发展

B.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

C.外部否定和内部否定是发展的两种状态

D.自我否定是实现发展的充分条件

3.如图,读书是有益的,但人却不可因为而框住手脚。我们应懂得(  )

3题图

①与认识相比,实践是第一位的

②认识不过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解放思想要打烂一切现存的东西

④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鱼缸和鱼缸上的蔬菜种植管道,构成了鱼菜共生的平台,这项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在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得到展示。把水产养殖和生态种植,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了科学的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成为一种现实。这一技术成果说明(  )

①人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加以利用

②意识能突破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摆脱规律的制约

④创新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和思维的发展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5.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强调,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这表明(  )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

④量变对于事物发展全过程来说更为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6.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聚焦第八届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圆桌会议

2015117日第八届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圆桌会议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成功举办。大会紧密围绕着创新创业展开,从创业经验、互联网+的思维、金融扶持、培育人才以及港口开发战略等方面展开,内容紧凑、紧接地气,互动频繁。

2008年首届圆桌会议在浦东成功举办以来,之后分别在无锡、杭州、常州、海安、海宁等地举办,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举办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凝聚长三角各高科技园区的力量,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所具有的知识优势和国际交流的经验,促进长三角的经济转型发展。该会议正在成为长三角地区引进人才、吸引项目、鼓励创新的综合性大平台,为广大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梦想提供基础支撑,创新也成为长三角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创新作用

提示: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题型示例一·

李克强指出,30多年来,我们不断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让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去拼搏、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让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激发了市场和创新的活力。这说明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打破常规,同时也

说明(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质

【试题分析】 材料强调的是深化改革及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题型示例二·

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这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测量目标】 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说明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试题分析】 本题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为背景,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题中强调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说明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同时说明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创新并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①观点错误;题中强调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强调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④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 B


单元小结

1.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之间的关系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以及内部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矛盾,联系内容是矛盾。而事物的矛盾又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2.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反对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

4.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7)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9)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反作用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政治考试命题时经常采用的方式。具体包括如下原理:

(1)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2)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

(3)矛盾观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4)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若题目限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分析问题,答题时注意对应的知识范围。

漫画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漫画题据有丰富的内涵、灵活的信息载体形式、对时事的强烈干预的特点。设问的形式多样,从选择题到主观题都曾出现,漫画素材命题存在较大的选择可能性。漫画素材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扩大,从哲学知识扩展到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等所有模块。

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

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看漫画,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读懂寓意(即审题),这是解答漫画选择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审题步骤:

第一,审漫画标题。一般漫画都有自己的标题,这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

第二,审漫画主旨。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上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第三,审漫画语言。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第四,审漫画寓意。如果说直观意义反映的只是漫画的表面现象,那么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寓意,这就是漫画所要揭示的真正主题。能否挖掘出漫画的寓意,是审题的关键。

2.联系教材

一般来说,试题中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往往是我们在教材中学习过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结合漫画进行全面分析,看看漫画的寓意与教材中的哪些观点、原理相吻合,找准切合点。

3.准确作答

要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结合漫画寓意,对选项逐个分析,然后决定取舍。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观点正确的,还是选观点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文化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答题模板

巧解漫画题,应牢记下列口诀:画面要看全,褒讽意在先,深入抓题旨,联系课本选。

学以致用

                   

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__态、____态和__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直径107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选填”)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__(选填”)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活塞到一定的程度时,液体乙醚消失的现象称为__汽化__;向里推活塞,一会儿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的现象称为__液化__1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汽化__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液化__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____热。(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3.请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热现象,皮肤涂上酒精后觉得凉快是因为酒精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从人体吸热;夏天吃冰棒时看见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__水蒸气__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致,在海拔高的地方烧开水不到100就已沸腾,原因是水的沸点随__气压__减小而降低。14.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开着空调的屋里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_液化____汽化__15.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__汽化__(填物态变称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__放热__(选填吸热放热”)16.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敏一边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一边从水温91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见记录表格),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1)在此过程中,小敏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选填”)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记录可知,在4 min7 min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没有变化,但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吸热__(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99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低于__(选填高于”“等于低于”)1标准大气压。17.镇江某药厂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某一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9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C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B.用小火加热使其沸腾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90 D.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C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60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不会__(选填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60__℃,只有当__醋全部汽化_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第五章 物态变化本章复习1.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  A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北方冬季最冷的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某工厂要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请根据下表所给数据为以下几种温度计选用液体: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1)能测出铅(熔点为328 )、锡(熔点为232 )熔点的温度计应选__水银__(2)能测出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_甲苯__(3)家用的寒暑表应选__酒精__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5.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冰融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6.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C )①吃冰棒解热;烧开水时冒白气夏天湿衣服晾干;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8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B.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C.激光具有能量D.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5 km/s9.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C )A.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千里冰封”10.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C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 B.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D.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选填”)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冰珠,这是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12.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__液化__后储存在打火机里;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碎片,会感觉碎片较____(选填”),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汽化__时要__吸收__大量的热1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1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 A.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了15 min D.在BC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1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选填”)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0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6__ min(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但要继续____热。17.小云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自下而上__(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水银温度计__(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小水滴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水蒸气”)(3)实验中,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石棉网的余热仍高于水的沸点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f55a8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b.html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