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动物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5-27 20:5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单元

我喜爱的小动物

   ——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学情分析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多少动人的故事就在我们与动物之间发生。可不少学生在介绍小动物时,语言枯燥乏味,小动物的特点不够鲜明。这次作文训练要告诉学生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

训练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及生活习性。

训练难点抓住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理论构建)

【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题目一: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题目来源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40页。通过本单元课文的阅读,初步接触了动物世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次作文训练,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这幅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欧阳修的亲家吴正肃来了。吴正肃看见桌上的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么知道画的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十分诧异。吴正肃指着画上的牡丹,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接着他又指着牡丹下的猫说:“再看猫眼吧,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好画,真是好画。”欧阳修点头同意说,“画家观察仔细,画出了正午牡丹和猫的特点。”欧阳修说完,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客厅里,早晚欣赏。

画画如此,写作文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动物的特点,形象描绘。那么,如何写好说明动物的文章呢?

(二)观察了解,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搜集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第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行为、习性等,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其次,要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的特征。

1.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蚂蚁)

  2.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里常把泡沫吐。(螃蟹)

  3.远看是颗星,近看象灯笼,到底是什么,原来是只虫。(萤火虫)

  4.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

  5.小时穿黑衣,大时换白袍,造一间小屋,在里面睡觉。(蚕)

  (三)借鉴课文,学会介绍。

1. 结合所学课文,说说如何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

《松鼠》:

先总写: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接着分写:漂亮——外形:面容、肢体、尾巴、体态、吃相。

驯良——习性: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物。

乖巧——动作:跑、躲、逃、爬、搭。

最后补充说明其他习性——生殖、换毛、梳理。

用途——肉、尾巴、皮  

《松树金龟子》:

松树金龟子的特点——能唱歌。 

外形——仪表堂堂(颜色、光泽、流苏

动作——啃、钩、咬、飞

习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树;能唱歌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特点——可爱和珍贵。

外形——体态、毛色、长相、神态。

动作——喜欢嬉戏、善于表演。

习性——环境、习性、活动范围、繁殖情况。

2. 通过对三课内容的比较,我们发现:介绍一个动物,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外形特点、动作特征(如猴子总爱抓耳挠腮,跳来跳去;鸭子走路总是左右摇摆)、生活习性与种属特征(如老鼠习惯于夜晚活动;狗有灵敏的嗅觉与听觉;兔子则有非凡的奔跑能力)、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利与弊、敌与友、亲与疏、作用与用途等)。

(四)方法指导,生动说明。

1.介绍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通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

2. 分析例文,总结方法。



牛属于哺乳动物。它是一种驯良、勤勉、脚踏实地的动物。我是非常喜欢牛的。【开门见山,概括特点,总领全文。】

牛是一种外表威武的动物。它身躯高大魁伟,浑身充满力量,处处个性分明。头上的两只犄角非常锋利,像是用来防身的两把尖刀;耳朵毛茸茸的,鼻子油光光的;眼睛铜铃一般,给人一种威严而刚毅的印象。【运用比喻。】它的脖子虽然很粗,但很灵活。它的肚子很大,看上去鼓鼓的,一次可以吃下几筐草,吃完后,肚子就更大更圆了。它粗壮的大腿像小柱子一样,肌肉鼓鼓的。牛蹄子是分成两瓣的,走起路来一踩就是一个小坑,小坑的表层还闪着亮滑滑的光。那条粗大的尾巴,甩来甩去的,使人想上前摸一摸,但是又怕被它抽一下。【观察仔细,按照从头至尾的顺序描绘外形特点。采用细节描写,动态描写。】

虽然看上去威武,但是它的性格却很温顺,十分通人性。只要人骑在它的背上,它就会很懂事似的,不晃动身子,不嚷不跳,走得慢悠悠的。牛从不挑食。它最爱吃的美味佳肴就是青草。只要把它放在河边草地上,它就会把嘴挨到地面,伸出舌头,一卷一夹,上下嘴唇横向一搓一搓的,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起,它会停下来发出“哞”的惬意声,尾巴还会欢快地甩动着。【注重前后的动作顺序,动词用得准确,在描写中作具体说明。】放牛是一个比较自在的事,因为牛是不会乱跑的;牛背上的牧童,肯定有时间奏出婉转的曲子,那场面,真是一道恬淡美丽的田园风景。

牛耕田是比较劳累的。肩胛骨上架着一副架子,前腿使劲向下踩,后腿用力向前蹬,拉犁的绳子绷得紧紧的。肩上的木头架子很磨人。农闲时,会发现牛的两肩有点泛白,上面没有什么毛,其实那是很深很厚的老茧。牛一天要耕三四亩地,每前进一步,都要作很大的努力,工作量是很大的。还有蚊虫的叮咬、鞭子的抽打,牛的耐性真是了得。最艰难的是夏天,为了使水田平整一些,还要将田耙一耙,牛的付出就更大了。牛很重,陷在泥水里,行走很不方便,可还要拉上耙,耙上还站着一个人。牛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日子。【抓住精神细节,说明牛的本质特点——勤劳。】

是呀,牛是人类忠实尽职的伙伴,它勤于耕作,很少索取。而奶牛更以洁白、醇美的乳汁滋养着千百万人。鲁迅先生形容牛的伟大时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又赋诗曰“俯首甘为孺子牛”。因此,人们常用“老黄牛”“拓荒牛”来比喻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人。【引用诗句,说明思想意义。】

牛的全身都是宝。牛肉含大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佳肴。牛皮是制皮革的好材料。此外,牛骨可制骨胶,牛毛可制成毛刷,牛角可做成精美的雕刻品。哦,对了,我每天必喝的牛奶也是牛奉献出的……【补充说明牛的用途。】

1)文章是如何抓住牛的什么特点来说明的?

开篇就指出牛的三个特点驯良、勤勉、脚踏实地,然后逐一说明。说明驯良时,先着力写它的外表,再从让人骑、不挑食、不乱跑等方面介绍;接着说明勤勉,描写牛肩上泛白的老茧,描绘牛夏天耙田的情景;最后用鲁迅的名句强化牛的特点。另外补充说明牛的用途。

2)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顺序安排结构?依次说明了什么内容?

先总(特点)后分(外形、动作、习性、品质、用途)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准确、明白、生动、形象等。举例()

3.方法总结

1)抓住动物的特点介绍动物,主要有哪些方法?

①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对这些外形进行细致的勾勒刻画,可以使读者如同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②总分结合法。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松鼠》一文即是采用这种方法来结构全篇的。

③特征说明法。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 

④拟人描述法。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的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

⑤动物自述法。即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文章中的“我”即是所要介绍的动物,在介绍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总之,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清楚地说出小动物的特点;

②要合理地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③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学习了如何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形象地来介绍动物,但可以说,就“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待学习更多的方法。学无止尽,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老师期待着你们更好的习作。

第二课时(大胆表达)

一、写作训练: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不少于100字。 

写作要求:①文体:说明文,以说明为主,综合描写抒情;②范围:只写最喜欢的一种动物;③重点:抓住动物特点,语言生动形象。

作文完成后,交评改小组(每组4人)互评互改。每组推荐一篇最优作文在班上交流。

二、作文评改方法及优点如下: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次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最后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f05f9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2e.html

《抓住动物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