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品德心理是一个人按照社会要求和发展准则行为行动稳定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成为性格的固定要求才能算是品德。良好品德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2、关注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矛盾冲突。在中学阶段,初中生品德具有矛盾冲突性,高中生品德基本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结构初步成熟,但仍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
1)家庭环境与培养良好品德。家庭成员关系氛围作风对学生的品德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各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对每个孩子影响极大,对其思想品德,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甚至是远大理想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果家长能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上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家长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使其养成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因此,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家长要在家庭中加强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对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科学的认识;家庭中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关键是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家长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2)学校集体与培养良好品德班集体信念情感意志师德师风班级舆论等因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一系列影响。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如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师德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教师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做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应躬身共做,要求学生守的规矩,自己应躬身共守。“为人师表”是对教师垂范作用的概括,教师应充分发挥师德的表率作用,运用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当好学生的楷模
又如通过学校、班级中的榜样影响学生。教师可通过学校、班级中的榜样影响学生。教师在管理中,应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可以将教师所讲的道德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
3)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众传媒,二是社会风气。
首先是大众传媒。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识形态有十分显著的可逆性,所以意识形态领域健康与否是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网络既可以为孩子们打开通向世界的窗户,有时,它又是孩子们的敌人。江西南昌一名高中学生,上网成瘾,连续逃课上网两个月,在玩网络游戏时,因紧张激动在网吧倒地猝死。
其次,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近年来,贪图享乐、不肯吃苦、读书无用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学生中肆意流行,学校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3、认识影响良好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主要因素。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品德需求,明确提出品德要求,呼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态度一致。

如当今中学生品德要求有如下:
1)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学生要培养自身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做一个自信自尊的中国人。
2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
3)具有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
4)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5)有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中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bc7ecb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c.html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