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发布时间:2019-12-09 18:36: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游记》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魔小说,大家可能会想《西游记》故事作为娱乐享受还可以,能跟教育扯上关系吗?其实只要我们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去破译这部小说的隐含信息,就会发现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会发现《西游记》的原型故事聚焦了许多教育学意义上的深刻话题。

其实在取经的故事背后隐含着某些更深刻、更普遍的象征意义,下面我就谈谈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一、从师傅看师生关系

    孙悟空一生有几个师傅呢?我认为有三个,菩提祖师、如来佛、唐僧。首先说菩提祖师,他是孙悟空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老师,他了解孙悟空的个性,生性顽皮、好表现,但极其聪明伶俐、有悟性。他用戒尺敲悟空头皮三下,石猴就领悟其中玄机,三更夜去师傅处求教。菩提祖师每次都是对他进行单独的课外辅导,这叫做因人而异。所以悟空去菩提祖师的感情非常深,最后几乎是哭着离开的。这就好像我们有些学生对小学的老师感情一直很深是一个道理。那么菩提祖师为什么又逼着悟空离开呢,仅仅是因悟空的一次故意卖弄吗?其实不然,菩提祖师知道自己是启蒙老师,办的是幼儿园,最多是小学吧,孙悟空的卖弄让他明白孙悟空长大了,得换个成长环境了。

    再看如来,如来佛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他是一位有威信,在学生面前有那么两下子的老师,学生不得不服他,所以在他的手掌心不敢调皮。这样的老师呢,学生怕他,但不一定喜欢他。但如来确实有学问,有本领,所以调皮的学生一般不敢随便调皮,这样的老师神通广大,学生不敢跟他斗的。高压之下班级纪律还是可以的,但缺少一些人情味。

    唐僧呢,唐僧是极其富有中国传统教师的特色:威严、沉稳、严厉,还爱生气,无幽默感,总想让学生听话,还有些偏袒爱打小报告的猪八戒。但他却是孙悟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有他的教育方式,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劝导对经常犯错的学生还真有疗效,他盯班盯得很紧。虽然刚开始学生不喜欢他,但最后,在老师的长期教化之下学生还是明白了老师的一番苦心。孙悟空虽然被赶回家多次,但只要一听到师傅有难立马赶回去搭救,甚至舍命相救。唐僧作为老师做到这个份上,也够自豪的了。所以,老师的苦心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力量才会大。

    当然在三个老师中,我还是比较欣赏菩提祖师,亲其身,信其道嘛。当然我从不认为哪种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他两位的教育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二、从情节看个性成长

    《西游记》故事有一百回,我们只说其一。大闹天宫是故事中一个重要情节,其实我看此时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初中生。这个故事暗示着逐渐长大的孩子和成人社会产生的冲突。孙悟空为什么要到天上去,为什么要大闹蟠桃会呢?要到天上去,因为他不愿再与那些猴子为伍,太没劲了,太弱智了是吧。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他已不愿再隶属于原来的儿童集体,又很想被成人社会接受。所以你看中学生抽烟的、打牌、谈恋爱的、不服管教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但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并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他还不懂社会规则。所以成人社会不认可他,他们往往不按牌理出牌啊,与众神仙勾肩搭背、直呼玉皇大帝的名字,见面也不下跪行礼,玉皇大帝那是谁啊,那是师长,这不是不尊敬师长吗,本来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破坏掉了,那怎么行呢。

    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是由童年走向青年的边缘人。他的社会地位非常尴尬,成人社会不认可他,所以蟠桃会没请他,而回到花果山与那些小朋友玩又没品味

     所以大闹天宫是师生矛盾冲突无法解决的极端反映,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孙悟空因严重违纪被压五行山下。

    当然,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我们教师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可能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容忍,也就不会产生师生公然对抗的结果。

    三、从妖怪看家庭教育

    现在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让人头痛,总觉得要是这几个人从班上消失,那就天下太平了。可惜这不现实。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大多跟家庭教育有关。

首先来谈红孩儿,红孩儿要捉了唐僧去蒸去煮,当孙悟空与他攀亲时,红孩儿反以为孙悟空装大,讨自己便宜,不由分说冲着他孙叔叔发了一通火。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独生子女缺少教养的例子。调查其家庭,父亲牛魔王是个大老板,整天在外面忙于应酬,母亲铁扇公主,疼是疼儿子,可是那么调皮的孩子竟放任其在外面胡闹,结果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其实就是进了工读学校。这下铁扇公主才急了,母子分离,长年累月不能见上一面。可她不怪自己没有履行家长监护、教育的义务,反倒怪与红孩儿一起打架的孙悟空:如果不是你们我孩子不会这样。

    还有泾河龙王的儿子,泾河龙王因为与算卦的先生打赌,坏了天庭的规矩被判了死刑。所以泾河龙王的儿子就成了孤儿,被寄养在舅舅西海龙王那儿,可舅舅也忙(你想一个龙王那得管多少事儿),结果他也要吃唐僧。他才不会为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生命呢。这也是这些孩子的一个共同点: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其他如各路神仙菩萨的童子、坐骑也曾下界为妖,这都是一些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儿童。

    不过这些问题儿童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我看不是。

    红孩儿抓了唐僧请父母来吃,泾河龙王的孤儿不忘舅舅的养育之恩,抓了唐僧,也发请柬请舅舅来共享。他们有孝心、不忘恩就是他们的闪光点啊。孙悟空不就是了解到他们的这些优点才化解了矛盾吗?所以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我想应该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结局的。

    当然,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教育话题还有很多。

    我们常认为一时找不到教育经典名著读,有了教育名著又不愿读,可如果我们用教育的眼光去读书,那么很多书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启迪之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ab59b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32.html

《《西游记》给我们的教育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