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续写200字

发布时间:2021-0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敬畏自然 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 行有所止(人民论坛) 陈家兴
人民日报 》( 20130715 04 版)
1950年代,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罪魁祸首是日本一家氮肥公司,其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汞,在大海中富集,再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出现毒烟雾,原因是当时河谷上空的逆温层使诸多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大烟囱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累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则废水,一则废气,是20世纪有记载的最早工业排放致害事件,其后类似事件层出不穷。
为什么人类总是不“长记性”?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对自然不敬畏。不敬畏自然,便多以征服为荣,多以改造为勇,多以攫取为应当,多以破坏为必然。然而,从历史看,自然从未被征服,只是让人学会了顺从。有些时候,我们伤害过自然并未被报复,那也仅是因为自然在能够承受伤害时便宽容了我们。但不要忘了,伤害的次数和程度都将被累积,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它就将以我们不可承受的方式返还。
然而,就该不该敬畏自然的问题,每逢一些大的事件时,就会出现激烈的争论。一端认为人类对自然必须无所作为,才能免受大自然的惩罚;一端认为无需敬畏大自然,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有人甚至将之上升为哲学问题,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该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环境为本?这样的争论乃至“形而
上”到哲学,实质都是走了极端。其实,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个角度。
明代学者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谓一语道破人的特性。人不知敬畏,则天不怕、地不怕,结局往往就是自作自受、自取灭亡。有敬畏心,则必守道而多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对于自然来说,人们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否则,对自然为所欲为,行无所止,不知生态环境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更不知自然将给予人类怎样的惩罚。
在相当意义上讲,大自然对人类的教训,实质都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大自然只不过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了人类而已。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一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
长于斯的人无处可逃。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命,敬畏人民。真正懂得了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行为才不会肆无忌惮。 越是科技进步,越不要低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越不要高估了自然的自净力。越是发展快速,越要懂得敬畏自然,越要自觉尊重和保护自然。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对自然心存敬畏,规约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能平安度过“环境风险陷阱”,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篇二:《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林素君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
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续写200}.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敬畏自然续写200}.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 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林素君
教学叙事与反思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在导学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p2)。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
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三:《敬畏自然__课后题》
一、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答: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答: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四、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说说表达效果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答: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3、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答: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4、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答: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篇四:《敬畏自然》
原文地址:《敬畏自然》课堂实录作者:骏马奔腾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教学能手评选一等奖 于咏梅 执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众):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的消息吧!你们是否留心过他们成功登顶后的感言?一起读一下这两条登顶感言 (课件展示) 我们把珠峰踩在脚下 五星红旗飞扬于世界之巅 (《人民网》2003522日)
珠峰接纳了我们,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登山运动员林涛2009522日)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句话说话者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1: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两种关系
2:人对待珠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句踩在脚下是征服珠峰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众):豪迈
师:我们用豪迈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敬畏自然续写200}. (生齐读)
师:“珠峰接纳了我们”,表明了人们对珠峰的敬畏之情,那么,短短六年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严春友的文章《敬畏自然》课前布置了预习,要求同学们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 请一名学生读屏幕上的词语 (课件展示) 读一读 写一写
蓬蒿(hāo)狼藉(jí) 咫(zhǐ)尺 鲲(kūn)鹏 精巧绝伦(lún) 不自量力 美味佳肴(yáo) 相形见绌(chù) (一生读)
(学生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师:学习一篇新文章要快速抓住文章内容,那么,怎样快速抓住文章内容呢? 1: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
师:准确!抓住中心句其实就是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内容请几名同学说一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2: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3: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类;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
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4: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续写200}. 师:这几位同学找的非常准确,这就为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知并整理作者的观点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一生读)
1:因为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2:因为人的智慧只是大海中的水滴
3: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师:作者认为人类要“敬畏自然”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速读课文210段,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速读,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合作探究的结果?注意汇报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
1:作者认为人要敬畏自然,主要是因为„„ (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 人类与自然相比: 比智慧:相形见绌 说作用:认识工具 论关系:宇宙处处有弟兄
师:在此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这里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其他部分是我们的弟兄,与我们是平等的,所以敬畏他们,就是 敬畏我们自己
2:人和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结晶,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爱护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师:我们这两位同学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道理你们是否被他们两人说服,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了呢? (生点头称是)
师:那我们就怀着敬畏之情再读作者的观点 (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举个例子,比如可以从词语入手:“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在这个句子里,“窃笑”用得就很传神,我们试着改成“嘲笑”、“冷笑”,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敬畏自然续写200}. 1:窃笑是偷偷地笑,写出了自然像母亲一样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情状 2:嘲笑和冷笑都是公开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品析语言还可以从句子入手,我们看这个句子 (课件展示)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一生读)
师:我们从句子入手品析语言,可以从修辞、句式、情感、内容等方面来说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宇宙创造了人,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
师:我们品析语言还可以从段落入手比如说文中的第8段,我们可以变式来读 (课件展示朗读角色分工情况,师生合作诵读) 师: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生: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女生:那永恒的运动、 男生:那演化的过程,
师生: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师: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女生:这个宇宙
男生:到处都隐藏着生命, 女生: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 男生: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师生: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师:同学们读出什么味道来了? 1:我感受到宇宙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2:我感受到宇宙的生命都很友好
3:我觉得这一段句式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作者用了很多反问 师:你真是个有慧眼的孩子整个这一段作者都用了反问句,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们可以先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生改反问句为陈述句,诵读比较) 1.宇宙是有生命的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3.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你能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5.你能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师:有什么不同吗?
1:我觉得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 2:加重了语言的力量

3:从情感上说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
4:改的时候应该把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
师:你的意思是说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课文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的语言,按照老师教给你的方法,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 (生品读课文,师巡视)
1:我喜欢“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句子,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智慧的
师: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很好
2:“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这个句子句式整齐,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师:你是从句式的角度来说的
3:“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个句子,作者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责问的语气告诫人们,如果不保护自然,肆意开采,就会破坏地质结构,最终危害我们自己
师:谈得很深刻我们能不能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呢?可以参考老师的提 (课件展示) 仿写句子: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 不会是
1: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呢? 2: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人类的棺木呢? 3:谁能断言那些排向大海的污水不会是人类的血液呢? 4:谁能断言那浓烟滚滚的工厂不会是人类自己的墓地呢?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敏锐,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一首现代诗的创作,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我们的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
师:现在,你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了呢?这篇文章自1998年发表以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写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来看几篇 (课件展示)
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人与自然要对话
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求人与自然的合一,不要成为敌人,而是成为朋友在东方,要求“天人合一”,理论上是这样,但没有做到
若干年来,我有一个想法:人类自从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之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然后再伸手向大自然要衣,要食,要住,要行 (生阅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这几个观点 (课件展示) 严春友:敬畏自然 何祚庥:征服自然

季羡林:天人合一
师:这些都是专家学者的观点,那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继续探究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关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环保问题,还要在今后几课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希望同学们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浏览了许多论坛,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是其中几篇文章的出处和几个论坛的网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继续探究! (课件展示略) 自主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读一读,并将它们连词成句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读一读,并试着仿写一段话
师: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下课!
篇五:3敬畏自然》
3敬畏自然
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 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 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 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人 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79fb08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a3.html

《敬畏自然续写2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