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分析

发布时间:2011-08-08 13:00: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分析

: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银行发展历程,境外发展,传统业务,”走出去金融产品的的简略介绍分析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发展情况,并针对花旗银行与中国银行的对比揭示中国银行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银行;海外业务;花旗银行

一、 中国银行简介

(一)发展历程

1912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1917, 中国银行在香港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行,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迈出海外经营的步伐。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

(二)境外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截至2009 年末,境内外机构共有10,961 家,其中境外机构973 家,分布在香港、澳门以及29 个国家,其中, 营业性机构684 家,非营业性机构289 家。中国银行海外及附属机构员工总数为26,633 人(含设在境内的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员工9,108 人)。其中,本地员工26,146 人,占98.17%

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结构

二、 主要海外业务及发展情况

(一)中国银行传统业务

中国银行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二)中国银行“走出去”业务

“走出去”金融产品包括中银全球现金管理、跨境人民币结算、特色贷款产品、国际结算类产品、贸易融资类产品、供应链产品、保函类产品、外汇资金类产品、投资银行类产品、保险及其它产品。

(三)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发展迅速,但因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境外机构(包括港澳台地区)利润直线下降。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外币资产、海外业务占比较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和美元降息等挑战的压力更大。

表一 2005-2009年中国银行港澳台地区机构以及境外机构发展情况(百万元人民币)

三、 以花旗为例进行优劣势分析

(一)银行基本情况

1.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创立于民国时期1912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先后行使国家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仍被指定为外汇外贸专业银行,1994年转为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银行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并通过旗下境外控股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保险、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租赁等业务。截至2008年末,中国银行总资产达10176亿美元,按核心资本计,在《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十。

2.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最初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纽约,1865年从州特许银行升级为国家特许银行,改名为纽约国家城市银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1955年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成立纽约第一国家城市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1967年在特拉华州注册第一国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作为其母公司,开始从事证券、保险投资管理等非银行业务,1974年更名为花旗公司(Citicorp)1998年,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合并,组成了目前的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t。截至2008年末,花旗集团总资产为19385亿美元,按核心资本计,居《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第三位。

(二)国际化程度

中国银行截至2008年末,海外资产2685亿美元,占全行资产的20%;海外分支机构806家,占全球机构数量的8%,共分布境外2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近5年的海外盈利年均值为18.98亿美元。中国银行是中国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花旗银行于1902年在伦敦设立海外第一家分行,截至2008年末,海外资产8800亿美元,占集团资产的39%;海外分支机构4541家,占全球机构数量的54%,共分布在境外98个国家和地区;花旗集团近5年的海外盈利年均值为61.53亿美元。花旗集团是美国银行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从以上两家银行国际化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相比中国银行,花旗集团的海外扩张起始时间更早,海外规模更大、程度更深、盈利更多,全球海外分布国家和地区更多。

2 两家银行截至2008年国际化规模

2 两家银行近5年海外资产规模增长曲线(单位:10亿美元)

(三)国际化成效与经营能力

两家银行都基本实现各自的国际化目标。中国银行在海外建立的庞大的代理行关系、高效联网的清算系统,以及在世界部分区域设立的分行,在香港成立的几家子公司基本满足了国内对国际金融业务的需求,通过在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达到了学习先进经验、熟悉国际规则的目的。花旗银行在全球享有的盛誉,及获得的丰厚利润回报充分证明了花旗银行战略布局的成功。

在国际化经营能力上,中国银行与花旗银行存在差距。首先在战略选择上,中国银行仍处于国际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国内机会仍是重中之重,在外尚基本处于学习阶段,尚无充分角逐全球市场的规划;其次,在国际地位上,中国银行只是追随者,花旗银行已经是知名度很高的市场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这从两家银行的海外机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中国银行806家海外分支机构中,有633家在港澳地区,占到78%,在分布国家方面,28个国家中,亚太地区有14个,占到50%,而花旗银行美洲地区外的海外机构占比接近40%,美洲外国家则达到74%,可见花旗银行更具有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另外花旗银行在海外提供的业务品种比中国银行更丰富,全球用户享受到的服务更个性化。从近5年来海外资产ROA看,2006年以前,花旗银行收益率高于中国银行,只是近两年,在亚洲新兴市场发展迅速情况下,花旗集团的总体收益率低于中国银行。

(四)劣势分析

1.战略规划差

海外业务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手段,且因人而异,对自身比较竞争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 战略重点不突出。

2.整体联动效应差。

我行虽有形式上的全球化机构网络,但实质上长期处于“海内外两张皮, 海外行张张度”的分散发展状态。

3.技术手段差。

海外机构科技手段和应用水平严重滞后,大多数行在提供金融服务和对外营销中缺乏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一些海外行甚至还处于手工操作的状态,当地监管当局已对此提出整改要求。总行和海外行之间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科技投入不足,开发力量薄弱,统一规划的高水平开发不够,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又比比皆是,管理理念难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和客户的需要。

4.风险内控管理差。

整体看,我行尚未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评估和及时监控 个别行风险意识淡薄,内控机制薄弱,风险隐患比较究出。一些海外机构内部作寨和外部诈骗案件时有发生,造成巨额资盎损失。海外机构整体不良资产长期在高位徘徊,个别行不良资产状况比国内行还严重 催收工作不力,催收队伍不集中,考核不严,责任不清,催收效果普遍不明显。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些海外行一级法人意识淡薄,存在着自行其是、违规越扳、与客户走得太近、放任自流等现象。

(五)优势分析

然而,相对于中国国内其他银行,中国银行还是存在极大的优势的。

1.卓越的信誉保证。

中国银行是国家最早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在国际上拥有了广泛的市场。它曾被香港《亚洲货币)杂志评为20042005年度外汇业务中国最佳银行;2005年再次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及“中国最佳外汇银行”,这也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此杂志两个重要奖项的银行。

2.遍布全球的网络。

中国银行在国内、国外都有很丰富的营业网点。截至08年末,中行境内外机构共有10789家。其中,中国内地机构9983家,港澳及境外机构806家。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在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通过遍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00多家国内分支机构和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600多家的海外分行、子公司和代表处,向企业提供包括海外代付业务、转开信用证及保函业务、全球授信额度项下担保业务等多种产品在内的全球性的贸易金融服务,并将这种无国界的服务体系构筑成为其最突出的竞争优势。

3.丰富的融资产品。

中国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推出了很多丰富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不仅涉及到传统的托收、保理等业务.同时还开发了现代的信用证及福费廷等业务。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

益加快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注意把握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强营销、大力拓展市场,取得了传统业务稳步发展、优势业务快速增长、创新产品领军市场的良好成绩。其中,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随需应变”、提供全面贸易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4.畅通的清算渠道。

中国银行拥有世界主要货币的清算渠道,在世界各大主要货币的国家都建立了清算中心,清算地位得天独厚,比如:它建立了美元清算中心一纽约分行;港币清算中心一中银香港;欧元清算中心一法兰克福分行(这也是目前国内银行业唯一欧元清算中心);日元清算中心一东京分行,这些都为中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很畅通的渠道。

5.领先的专业水平和可靠的客户群。

中国银行是国内最早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在国际贸易业务上,中国银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拥有大批精通国结业务的专业人士,处理业务的水平和能力在国内银行界首屈一指,不论是以业务规模还是作业素质,中国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都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家以贸易融资见长的银行。

6.有效的避险机制。

中国银行是国内金融机构中最早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机构,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国际业务由于交易距离远,交易对手陌生。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中国银行凭借其丰富的避险手段不仅规避了自己开展国际业务的风险,同时也吸引了广大的希望规避风险的客户。

四、 相关建议

(一)明确市场定位

跨国银行是以国际业务为主并采取跨国经营方式的银行。中国银行资本雄厚,现已经具备了国际性银行发展潜力和必要条件,可定位于海外的多元化市场,集团经营重心逐渐向海外转移.先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形成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基础类产品和服务,初步创建中国银行的优势品牌。

(二)建立外资银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银行的海外战略伙伴主要力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但该集团在经济发达的北美和一些新兴市场影响力较弱,所以中行应当寻找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战略伙伴,通过双方共同实现特定的业务发展目标,来提高国际化速度和降低海外金融市场风险,特别是中间业务部分。

(三)加强人员和技术培训

为解决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现象,中国银行一方面可以以优厚待遇从外资银行或海外高等学府引进专业人员.同时也可以依托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子公司.建立起金融专业培训中心凭借两地的国际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清算系统以及语言文化上的中西合璧,既能有效缩短进修培训人员的适宜环境过程.又能很好地接触国际金融市场和业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四)积极进行跨国并购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金融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与跨国金融机构相抗衡,中国银行采取并购的方式是最快最有效的选择。这是因为海外并购相对投入较少,但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还可以继续利用被收购银行原有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技术人才、关系网络和业务渠道等资源,利于避开东道国有关政策限制.迅速进入新市场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黎菲:“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经营管理》,2008年第26期。

2. 薛军:“中国金融的海外悬念”,《产经分析》,2004年第11期。

3. 刘伟:“银行跨国并购的效应预期及中国银行国际化战略”,《商业研究》,2006年第10期。

4. 王泽高:“中国银行、花旗银行国际化比较”,《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3

5. 中国银行2004-2009年年报

6. 花旗银行2005-2008年年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5896966bec0975f465e21b.html

《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