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亲情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0: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亲情

黄睿文

摘要

亲情是人性中善的化身,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大多赞美亲情的神圣与伟大,却很少有人能象作家张爱玲那样敢于轰毁长期以来文学中所建构的美好的亲情关系。在她的笔下就连亲子关系都逃不了人与人之间本质上的自私、虚伪与冷酷。文学史上只有对父亲的审视,却不少有母亲的解构;有对人性的思考却几乎没有人能象张爱玲挖掘的那样深刻。她把对人性审视的角度转向了世人所崇尚的亲情。通过对亲情的解构来探求人性善与恶的激荡,以达到对人性做深入思辩的目的。 本文将从“撕破父慈母爱的神话”,“展露亲情背后的冷漠与薄情”,“错位的亲情”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张爱玲笔下的亲情,以及这亲情背后留给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 亲情;人性; 薄情

绪论

张爱玲,一个为后人留下永不寂寞作品的天才女作家,她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她的短暂却发出璀璨光芒的创造生涯,给后人留下无限回味与启发。

张爱玲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曾在香港求学,她用她的文字演绎着上海与香港两座城市的起伏变化,这两座城市成就了她,她也用她的目光记录着她所能看见的一切,她的目光总是以女性的视觉观察着世界,目光冷峻却总能直抵人的本性,使得隐藏在浮华世界的人情冷暖展露无遗,也正因为此,好多人都开始研究起她的作品,他们各自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展开研究,一些从她作品人物,语言特色,写作结构的研究作品纷纷出来。

本文将从张爱玲笔下的亲情为论述对象,展示张爱玲对亲情的独特视角,展露亲情背后的冷漠与薄情,撕破父慈母爱的神话,诠释阴暗面的亲情。

正文

从古至今,提起亲情都是被人称颂的,还记得孟母为了孟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而选择三次搬家,孟郊的游子吟里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些都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从古至今提起母爱都是伟大的,都是被人所称赞的,似乎母爱一定不会夹杂着利益与算计,更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说到父爱那爱也一定被人赞扬的虽然没有母爱搬细腻也一定有大海那样深沉,傅雷家书,一封封书信寄托着这位父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无言却总能打动人心。亲人本是自己的港湾,然而张爱玲的笔下亲情却大变了模样,她撕破了父慈母爱的神话,展露了亲情背后的冷漠与薄情,揭开了苍凉背后的世界,她眼中的亲情早已被剥开了糖的外衣,或许苦涩却也是亲情真实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就浅谈一下张爱玲笔下的亲情。

1、《怨女》撕破父慈母爱的神话。

怨女是张爱玲笔下又一经典形象,曹七巧,一个“彻底的人物”,最彻底的承受了旧时代妇女的不幸,最彻底的集中了旧时代妇女的心理重负,也最彻底的将一些不幸与重负报复给她所能报复的所有人,这当然也包括她的子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怨女》中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风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嫁到大户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与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纵然她在夫死公亡后分得一份遗产,但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

儿子长白,一个曹七巧生命里唯一一个生命里他不怕他想要她钱的男人,可是又因为是她的儿子,他这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后来她连半个人也保留不住了,他娶了亲,于是她开始干涉儿子的婚姻,折磨儿媳,询问儿子儿媳私房密事,她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又是喃喃咒骂,她不甘,她嫉妒,她报复。曹七巧因为“高攀”姜家,在姜家得不到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别人给予的尊重、认同和赞许。她说过:“自从嫁到姜家来,上上下下谁不是势力的,狗眼看人低,明里暗里我不知受了他们多少气。”对于这些,势单力薄的七巧不可能站起来和他们斗争,只能变得更加放肆,说粗鲁的话,抽大烟,变着方式去反抗—“你们认为我不能做,我偏要做给你们看!”人格尊严上的缺失曹七巧可以采取这些举动去反抗和弥补,情欲上的不满足曹七巧却无处发泄。她想勾引姜家三少爷姜季泽,姜季泽却不想惹上她这个大麻烦,对她的诉苦和勾引都置之不理。丈夫死后,年纪轻轻的七巧就得替丈夫守寡。七巧被剥夺了正常的情爱生活,她的心理因情欲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十足地变态,她忌妒并仇恨别人的幸福,想法子报复别人,以破坏别人幸为乐事,她嘲笑儿媳,他让儿子一夜一夜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对于女儿长安也没能逃离她的魔掌,她不顾众人反对为女儿缠小脚,只因一时兴起,不顾女儿长安的面子,只因遗失物品就要找校长理论,女儿不得不希望退学来挽留面子,她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她认为她这牺牲是美丽的,苍凉的手势。有时她也觉得牺牲有点不值得,暗自懊悔着,然而也来不及挽回了。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和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母亲。每逢她单叉着胯子,岔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的揪住对面的人说道:“一家人有一家人的苦处!”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七巧,她讨厌母亲却变成了母亲模样,她想过挣扎,她想过脱离,母亲的魔爪,她和童世舫相爱,她真切的爱着童世舫,她甚至想着和她步入婚姻的美妙场景,但她最终还是失败了,而这个破坏者却是本该尊敬爱护的母亲曹七巧。三十年前,曹七巧戴着她那黄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的儿女恨毒了她,但又如何呢,这个被命运生活折磨了变态的女人,又如何能像正常女人一样给儿女爱呢,她可恨又这样可怜,她打破了父慈母孝的神话表面上她是令人厌恶的,可是深层却看到了她人性的无限悲哀与苍凉。

2、《倾城之恋》展露亲情背后的冷漠和薄情

倾城之恋  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 倾城之恋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提起这个故事人们常常想到白流苏和范柳原不纯粹的爱情,然而之所以不纯粹也和他们淡薄的冷漠的亲情有关。白流苏结婚被打跑回娘家,娘家人一开始热心接受,但随着时间一长,原先留给白流苏的钱用完后便开始嫌弃厌恶,还记得四奶奶站在三爷身后对流苏说的话:“自己的骨肉,照说不该提钱的事。提起钱来,这话就长了!我早就跟老四说过,我说:老四你们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姑奶奶的钱呐,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看娘家都要被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三爷道:“四奶奶说的有理。我们那个时候要是没让她入股子,绝不至于弄得一败涂地!”简短的对话道出亲情冷暖,本该给温暖的娘家却如此淡漠现实,当初有钱的时候不觉得是累赘,等钱用光了反倒怪起自己是败家子,或许世间所称赞的亲情都是在正常情况下的亲情,从未受到过现实的考验,或许亲情真的经不起考验,我不否认有患难的亲情,然而在现实面前,又有多少亲情经得起考验,我们总避免去面对亲情的冷酷,但张爱玲却永远直面现实,或许是残酷的,却真正是亲情存在的另一个模样。流苏气的浑身发颤,她曾经以为娘家住的都曾是自己最亲近兄弟姐妹,莫不知自己落魄后所面对的亲人早已不在可爱,变得狰狞可怕,于是她也变成了自己曾不屑的算计爱情的女子,她不得不为自己找个出路,然后那个时代,这个出路无非是找个有钱的丈夫,负担自己的衣食住行,供自己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有没有爱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人诟病白流苏的算计与不纯粹,然而又有谁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她考虑过,谁有敢说在那样的环境下不会做出和她相同的选择?另一主角范柳原,南洋巨商之子,家财万贯。这位花花公子不务正业,专门拈花惹草,勾引女性,谈所谓“恋爱”。其实是“恋”而不“爱”,到手之后便抛开,再去找新的女友。他看上白流苏,也不过因为她面目姣好,舞步轻盈。他不惜一掷千金,托友人徐先生、徐太太邀她由沪赴港,以便满足自己这样的人本该唾弃的,然而会看范柳原的一生,虽然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却也能看到其童年的辛酸与不易,从英国回来继承父亲的遗产,因为母亲是华侨交际花,族人对她都抱有敌视的态度,对她其实并不认可,张爱玲没有明说却从一些细节中道出他青年的痛楚,他穿马甲的时候那麻利搬运工的样子,无疑看出他从前的艰难生活,真情对他早已成了奢侈品,在最需要爱的时候爱被透支,一个真情匮乏的人又如何会对她人付出真情呢,或许早已看开,爱不过是交易,人们总加以粉饰,其实谁爱谁不图点什么呢?或是钱或是情,范柳原只不过将交易推到极致而显得太赤裸裸,以至于人们都无法直视与接受罢了,现实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被原本该被治愈的亲情中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他们开始怀疑人性的真善美,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相信,更何况一个短暂相遇的外人呢,所以她们互相试探猜忌,可怜又如此可恨,那有如何呢?怪就怪这浮华的世界,真情可贵,就算是亲情也如那闪亮的宝石,那样珍贵。张爱玲又一次透过她的笔展示了亲情的背后的冷漠与薄情,后人常说她的作品犀利又略显刻薄,然而这难道不也是真实的生活吗?真实的亲情吗?张爱玲将我带到了亲情的另一面,阴暗,算计,却正因为此构成了完整的亲情。

三《心经》错位的亲情

《心经》最早发表于19438月柯灵主编的《万象》月刊上,时年23岁的张爱玲奇装眩人、才气放恣,跋扈地自恋着。次年她呼喊着“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地出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传奇》,《心经》亦收入其中。

《心经》是个怎样的故事呢?一个年轻女孩和她父亲相爱的故事,这无疑是个悲剧,然而在张爱玲的笔下这错位的爱情却在她的笔下缓缓上演,天真偏执的少女小寒肆意的勾引着自己的父亲,慢慢的离间最终扼杀了父母间的爱情。最后他的父亲借着小寒的同学绫卿逃离了这段畸形的爱情。这个故事内容多少有点惊世骇俗,但联系张爱玲的一贯行事作风,却又合情合理。张爱玲曾说:女孩子有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去诱惑自己的父亲。而且,许多研究者认为,张爱玲的心理多少存在着一些恋父情结。众所周知,张爱玲出身大家,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堕落的败家子,时常毒打张爱玲,甚至扬言要杀死他,从而导致了张爱玲离家出走,父女两人从此不再联系。阴郁的童年造成了张爱玲父爱的缺失,可张爱玲在后来的数篇文章里却一再地用温情的笔调提起父亲,或许她是想用文字来弥补这个遗憾。由此看来,《心经》的写成是圆了张爱玲的一个梦。

心经》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尾,几乎每个人的语气都带着些凉薄。故事的开头,小寒的第一句话就为许峰仪和绫卿埋下了伏笔。小寒出于对父亲的爱,屡屡在对话中提起父亲,开篇第一句便提到许峰仪记得绫卿的电话号码。而后通过同学对小寒“爸爸长爸爸短”的怀疑点出了小寒和父亲的亲昵,峰仪又说出小寒和绫卿有点象之后,更显得后来峰仪选择绫卿的顺理成章。自此,峰仪这边都做好了铺垫——他爱小寒,因此选择与小寒相象的绫卿如此错位的爱情。很难想象在这错位爱情下母亲的角色如何诠释,无疑注定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当小寒心灰意冷的时候,母亲上场了,那个在张爱玲笔下神秘的人物, 在小寒和父亲闹翻的时候,在小寒要去绫卿家阻止一切的时候,许太太一反常态地以坚强果断的形象上场了。原来她一直清醒地装迷糊,对许峰仪放任自流,对小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不得不直面现实的时候,她灰心丧气地继续放任自流:“不让他们去,又怎样?你爸爸不爱我,又不能够爱你——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他爱绫卿。他眼见得就要四十了。人活在世上,不过短短的几年。爱,也不过短短的几年。由他们去罢!”许太太不过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在丈夫面前低眉顺眼,一味地屈服,对现实毫无抵抗能力,自认为一向是个“不要紧的人”。但是她始终对女儿是深爱的,在事情无可挽回之际,她果断地替女儿打算好了将来,挽救她的青春。在许太太的世界里,丈夫是天,而女儿,是中心。 相比父亲畸形的爱,母亲才是爱她的,终究还是同为女人的母亲能够陪伴在自己左右。然而一切都晚了,是自己一手将父母的爱情扼杀,是自己一手葬送了父亲对母亲的爱,错位的亲情毁了她的家庭,毁了原本该温暖美好的家。

这便是张爱玲所理解的亲情,没有温情,有的只是那高高在上的笔尖,她似饱经沧桑的老者用犀利的眼光审视着天天围绕在我们身旁的亲情。或许有人不解她的刻薄,然而撕毁幻想留下真实又有什么不好呢?毕竟亲情也是立体的,你凭什么只接受其中赞美而不接受其中阴暗呢?或许真因为看到了亲情的阴暗,方能真正体味亲情的可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dcdfce4b73f242326c5f8d.html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亲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