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及其防护

发布时间:2018-06-20 10:37: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核武器及其防护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核武器的特点及其破坏因素,掌握遇到核袭击时的防护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核袭击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

教学难点:

     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防毒衣、防毒面具、口罩、毛巾、防风墨镜、围巾等。

教学过程:

入(观看视频)

     194586,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其威力相当大,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核武器及其防护》。

一、核武器简介

1、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2)核武器的特点: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2、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它的含义是指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1当量 = 1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3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⑴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

    2、冲击波

    ⑴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

    ⑴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

    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

    ⑴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

    5、放射性沾染

   1)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

三、核袭击的防护行动

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那么,什么样的防护动作才是迅速、准确、有效的呢?

  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

(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

     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

     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

     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

     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

     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

     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

     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三口(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起来。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关闭门窗,贴上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

    接到人防指挥部门的命令撤离沾染区时,人员应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扎紧三口,携带好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沿指定路线撤离沾染区。行进中,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后面的人员;要尽量避开草丛、瓦砾层厚和积尘多的墙根、洼沟;沾染区内坚决不许:(1吃食物。(2喝水和饮料。(3吸烟。(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乘车撤离沾染区时,除作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前进。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如需要上下车时,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

    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消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通常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人员始终要站在上风处,以免被扬起的灰尘再次沾染。

人员身体受到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

  4、消除被沾染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方法

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未包装好的粮食,可把沾染层铲掉;对谷类、豆类等,可用扬筛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消除;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类的消除应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的粮食、蔬菜、饮水等,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

    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

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办法实施。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核武器,知道了核武器的破坏威力。要牢牢掌握核武器的防护知识。

作业布置:熟练核袭击的防护行动

板书设计:

核武器及其防护

一、核武器简介

1、核武器

2、核武器的威力

3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三、核袭击的防护行动

  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b7b6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html

《核武器及其防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