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中谜-- - 论秦可卿的出身未必寒微

发布时间:2013-04-21 07:4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谜中谜

——论秦可卿的出身未必寒微

郑发萍

要: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压轴之钗秦可卿是曹公笔下“十二金钗”中唯一一个有始有终的人物。但其身世却扑朔迷离。第一,书中称她是“营缮郎秦业”的养女,但这便是书中最大的一个疑点。就她这样的身份怎么会和宁府长孙结为夫妻呢?第二,作者对她的卧室描写中,运用众多历史人物作隐衬,其目的很明显:“秦可卿”——卧室的主人,绝非出生于“营缮郎”这样的小户人家。第三,全书对秦可卿出身最明显的暗示莫过于她的葬礼了,她死后不仅享用了“义忠亲王”的棺木,并且受到包括北静郡王在内众多贵族的祭奠,甚至还惊动了皇上。这一切无不暗示着秦可卿的出身绝非书中明言的“营缮郎秦业”的抱养女儿,而是出身于贵族,身份相当高贵,甚至带有皇族血统。

关键词: 秦可卿 出身 高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给中国古典小说树立了一座只可仰望的高峰,成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光辉的典范,但也因众多因素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大的一部谜书。其谜小而言之,如:其中之时间问题,难以梳理清楚,兄弟姐妹之排序不明之处甚多。大而言之,曹雪芹原著中各主角命运结果到底如何,甚至其全书是否曾经完稿等,仍令今日之读者求索不已。而书中各主角之命运结果,如:黛玉如何死的;宝玉八十回以后命运怎样等,因为曹公原稿佚失而成谜,终非我辈能力之所及而能弥而全之,硬猜倒很无趣。但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压轴之钗的“可卿”是曹公原稿笔下“十二金钗”中唯一一个有始有终的人物,从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死去,其生命历程在曹雪芹原稿中有了完整的演绎。但就这样一个“完人”却仍然有着炫目的神秘色彩,使人不得不沉淫其中,毕穷其之谜才可爽心悦目。

一、出身描写的可疑

红楼梦在第八回中曾提到她的情况:“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迈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应素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于贾荣为妻。”

书中说“秦业与贾家有些瓜葛”,并将抱养之女“可卿”嫁与贾府的长房长重孙。这便是书中有关“可卿”的疑点之一。虽说书中曾说“可卿”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但这并不能成为她嫁给贾府长房长重孙的决定性因素。试看《红楼梦》中的“贾、王、薛、史”四家姻亲,一家不是显赫一时而正因为如此,他们四家才能做为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同时也说明像贾府的门第在联姻上是非常注重门当户对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联姻上为家族取得最大的利益。且秦可卿的丈夫贾蓉是宁府长孙,也是宁府未来的唯一继承人。这是因为宁府人丁不旺造成的,贾敬传位于贾珍后离家修道,没有其他子嗣;贾珍虽然妻妾众多,但儿子也只有贾蓉一个,真可谓三世单传。这种情况下,贾家在贾蓉的婚事上不能不慎重考虑,择其有利者而纳之。但秦可卿之父秦业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营缮郎,这样的联姻不但是对“门当户对”潜规则的一种破坏,也是对家族利益的一种损害和牺牲。而贾府为什么会在贾蓉的婚事上容忍这样的损害,做出这样的牺牲,的确很让人生疑。另一方面,秦可卿之父秦业并非他的亲生父亲,秦可卿不过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弃婴,身份不明不白,连父母是谁都弄不清楚。难道像贾府这样贵族阶层在联姻时会对这个不了解或者知道却不闻不问这着实让人不得不生疑。更有甚者,秦可卿进入贾府这种“上上下下都是一双福贵眼睛”的门第,以她的这种出身,难免会感到自卑,受到最起码也是潜意识的歧视。这一点连同样出身贵族的黛玉也非常小心,“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难道像秦可卿这样出身卑微低下的女子会很快融入其中吗?就是真要融入也恐非易事,但她不但融入了贾府而且上上下下对她都极宠爱悦服,甚至成了贾母心中“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难道真是秦可卿的美丽聪颖和“极妥当,生得袅娜纤巧”带来的吗?一个养生堂的弃婴,何以能在贾母心中成为“第一个得意之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神奇的谜,也是书中描写的最为古怪的地方之一。

二、秦可卿卧室描写所透出的信息

对秦可卿的古怪描写不仅限于上面所说到的,而且还体现在对她卧室的描写中。读《红楼梦》中对其中几个主角的卧室描写,可以得出其描写是在写实中揉合一些浪漫的情调,稍有夸张渲染,但总体上还是相当平实,与全书的风格是统一的,但第五回通过宝玉之眼描写秦氏卧室时却出现了全书的一次例外: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门迎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若将这段描写拿出来和全书其他对卧室的描写单独比较,却显得逊色很多。就以曹雪芹写作功力而言,甚至可以说是败笔,但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呢?除了前人所论的暗示秦可卿的淫荡,有讥讽之意。这里好像还有另一层次的暗示。且看,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太真、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些历史人物固然属于所谓的“风流人物”,但同时这些人也是血统中最为高贵的一流。那么曹雪芹在这里用与全书卧室描写迥然不同的笔触来展现秦可卿的卧室布置,且用这么多历史人物映衬,应有深意——暗示秦可卿出身高贵,其出身绝非真如第五回所说的是从养生堂抱养的弃婴。

三、秦可卿葬礼的暗示

《红楼梦》中暗示秦可卿出身高贵的地方,除上文提到的有两处描写的地方之外,在秦可卿死后的葬礼描写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先看其所用棺材。秦可卿死后,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皆不中用”,最后用薛蟠送来的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出在横滨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腐——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那副樯木板“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用薛蟠的话说“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出卖去”。为此贾政劝贾珍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但贾珍不听执意用了薛蟠送来的樯木板。这一细节好像作者有意揭示贾珍对秦可卿的特殊感情,并暴露了贾府极度的奢靡,但细细一品,却还有另一层深意:“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却偏偏被门第低微父母身份不明抱养于养生堂的秦可卿公然享用——这里的暗示更加明显,秦可卿非“常人”;她的出身不但不低微,而是与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一般尊贵。“义忠亲王老千岁”不用说是皇族,那么秦可卿也有可能带有皇族血统。这一点在前来贾府祭奠秦可卿的人物身份上也有明显的暗示:秦氏死后,“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内相戴权,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此后坐了大轿,打伞鸣锣,请来上祭”。这很古怪,戴权此来应是代表皇上的,但秦可卿只不过是贾府的一个重孙媳妇,何德何能能惊动皇上?秦氏出殡时,“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的。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等公侯亲自来送殡,还有更多有头有面人物蜂拥而至,这仅仅是礼仪惯例吗?并不见得,在第十回中,“缮国公诰命之故”,其地位较秦可卿高好多,但贾府只是王、邢二夫人去“打祭送殡”而已,贾赦、贾政等人绝对不去。更让人惊奇的是,秦可卿不仅得到了东平王府、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的路祭,北静郡王还亲自出马,并且一出再出,“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奠,命麾下各官在此伺侯,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变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那北静郡王为何如此厚爱秦可卿呢?“入朝”事毕后直奔葬礼,这与之前戴权从皇宫坐了大轿,打伞鸣锣,径往贾府,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再对比看一下贾敬的葬礼。贾敬是宁国府的最高家长,他服食金丹殡天时,但他的葬礼却远比不了其孙媳秦可卿排场,当时贾府并未势败,因元春的荫庇,正更兴隆,不知为何却大有草草了结之态,尽管出殡那天也还“丧仪焜耀,宾客如云,置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却不见有北静王水溶的一隙身影。世交之谊,为何施之于一个重孙媳妇如此之浓,施之于一个长房家长却如此之淡?这便成为秦可卿出身高贵的又一个佐证,能得到北静郡王的特别厚待,秦可卿的地位也绝不低于北静郡王。这与之前秦可卿公然享用“非常人享用”之棺木,与“义忠亲王老千岁”一般尊贵,结合对比一看,秦可卿的皇族血统便无可疑,她真的身为皇族。

四、曹雪芹删掉“淫丧天香楼”一节内容的真实原因

那书中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描写呢?这便要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过程来探讨了,众所周知,曹雪芹原来所写的第十三回,回目中标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又听了与他关系密切的脂砚斋的劝告,删掉很大一段文字,便成了现在通行本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那他到底删掉了多少字呢?有脂批曰:“此回只十叶,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删去四五叶也”按照古代书籍的常规,“删去四五叶”换算过来至少删掉了二千多字。曹雪芹在写作过程中其实是特别吝啬笔墨的,写“宝黛初相会”这一全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只用了不到一千字。按照这种情况,那么这两千多字怕不会只描写秦可卿和贾珍在天香楼之情事,怕还另有内容。那应是什么内容呢?我觉得可能最大的是有关秦可卿出身的内容了。这只要看一下曹雪芹在书中对秦可卿的描写,便能得出。作者为了把秦可卿的死说成不是如判词中所说的吊死而是病死,不得不在前几会书中含混时间过渡,又不得不写她死讯传开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却又似乎一切正常,没有了关于秦可卿真实身份的秘密,但却又不能丝毫不交代她的来历。于是在第八回末尾加了一段从养生堂抱来之说,看似明确却愈加让人含糊的文字,于是便成了一个“补丁”,故作狡狯,成云断山岭之势,弄得愈来愈奇,也更加让人迷惑。为什么曹雪芹要这样写呢?那只有一个原因: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中所交代的有关秦可卿出身的内容,因脂砚斋的劝告而被删掉,从而对本回情节伤了筋动了骨,已写成的书稿也不得不再加整理,以求补上由于重大删除而形成的“窟窿”,才不得已而为之。但这对曹雪芹这样的天才,也并非易事,才会造成上面所说到的看似明确,实则含糊的“补丁”文字。于此我们便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脂砚斋要曹雪芹删去这一段呢?一般认为,脂砚斋是因秦可卿死后托梦之事而让曹雪芹删去这一回有关秦可卿和贾珍乱伦之描写。脂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难道真是脂砚斋让曹雪芹删去“四五叶”合两千多字的原因吗?我看未必。《红楼梦》中有对贾琏与鲍二家的、灯姑娘偷情的描写,也写到了贾瑞的种种丑态,却未见到脂砚斋劝曹雪芹删掉;且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上吊而死已画进册子,写好判词了,他还要劝,这恐怕不仅仅是由于对情事的描写过于暴露吧。对此,我们先看一下《红楼梦》成书的历史年代,恐怕对这就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这一时期正是清朝文化重压政策——文字狱的泛滥时期,而且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已是获罪之家之人。史料记载曹雪芹父祖两辈极受康熙宠爱,任江宁织造,其实是皇帝的耳目。康熙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住在曹家,作为太子的胤礽随行,而胤礽是众皇子中和曹家关系最密的一位。但胤礽最终却在帝位之争中败北,曹家和胤礽关系密切是雍正上台后抄曹家治其罪的根本原因。刘心武先生考证出秦可卿的原型是胤礽一个很早就寄养到曹家,“坏事”——即和胤祯争夺帝位失败后隐匿了真实身份(谎称是从养生堂里抱养)的女儿。这也和本文有相通互证之处——秦可卿出身高贵,甚至有皇族血统。而那胤礽之女也恰好具备这些条件。且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已在文中标出“毫不干涉时世”,但也并不是丝毫不涉,比如给秦可卿买棺木时写道“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便已有影射朝政之嫌,但片言只语,尚好蒙混,倘是一段明显的文字,那就很难躲过致密的文网了,所以为不惹麻烦计,还是删去为妙。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绝非曹雪芹的自传与家史,书里的贾家当然不能与曹家画等号,但我们又都知道,这部书绝非作者自身生活经验的纯粹想象之作、寓言之作。《红楼梦》虽然不能说是一部曹家的盛衰荣枯的纪实史,但其中又实在熔铸了太多的作者“实实经过”的曹家的往事。如此看来,刘心武先生的考证确有道理。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书中作为贾府重孙媳妇的秦可卿会有太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贾母心中“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作为宁府长房家长的贾敬了。

至此秦可卿的出身便可以大胆推测了:她出身不但不寒微而且相当高贵,甚至带有皇族血统。也许真如刘心武先生考证出的其原型是胤礽一个很早就寄养到曹家,“坏事”——即和胤祯争夺帝位失败后隐匿了真实身份(谎称是从养生堂里抱养)的女儿。只是因曹雪芹出于政治原因,将这一涉及当时时政的文字删去之后,才造成秦可卿的身世迷离;而书中其他地方的暗示也不十分醒目,才会使读书之人受到迷惑,认为她真是出身于营缮郎秦业家的抱养之弃婴。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10月版

2《红楼望月——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 刘心武著 书海出版社 20054月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9f14cc58f5f61fb7366684.html

《谜中谜-- - 论秦可卿的出身未必寒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