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过年习俗

发布时间:2018-07-02 11:4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徽过年习俗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吃饭前要放鞭炮、贴春联、祭祖。祭祖仪式相当讲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须有鸡有鱼。 3)吃饭之前,长辈要用红纸包钱给每个孩子,称为压岁钱。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瓜子、花生、糖果边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天明,这就是守岁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开门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称接门神。家人团拜,互相祝贺,吃枣、栗、茶叶、鸡蛋、长寿面,然后出门向其他长辈们拜年。 5)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这天一般不劳动,因而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三十中午之前是办年货的最后半天,午饭前贴春联,我最爱这个了,拎着浆糊跑前跑后。午饭一般比较丰富的,吃了就叫过年了。晚上,全家在一起包饺子,一般包的都比较多,有时在饺子里放上洗干净的硬币,吃到的人会有好运,放在芦苇编的锅盖上,初一//三早上一般都要吃的,除夕晚餐当然也是饺子了,当然还有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呵呵!初一清早去扫墓,接着是走亲亲呵。

初一//三里不能将家里的垃圾扫出去,也不能梳头,晚上,小孩可以打灯笼,放烟花等等

三十中午之前是办年货的最后半天,午饭前贴春联,午饭一般比较丰富的,之后全家在一起包饺子,一般包的都比较多,初一//三早上一般都要吃的,除夕晚餐当然也是饺子了,当然还有压岁钱呵呵!初一清早去扫墓,接着是走亲亲呵

着是农村的习俗,好多年都是这样呵!

  阜阳的老百姓,把春节视为过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农村里自家养的猪该杀了,家家都开始置办年货。孩子们学校放假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打雪仗,捉迷藏。到了晚上,男孩子口袋里装着鞭炮,时不时放上一个。女孩子提着各色灯笼满街跑,有大红的宫灯、粉色的莲花灯、白色的兔子灯、金黄的鲤鱼灯……灯笼像夏天的流萤一样,到处闪烁。

    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有的垛香高达六层,可以烧个十天半月。香烟袅袅,布满了天空,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祭灶最主要的贡品是糖瓜子。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瓜子吃,就可以粘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三道四。贴在灶台上灶王爷的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祭灶过了,大人要把糖瓜子拿来做点心了。一般的做法是先把糖瓜子在锅里炒化,做成糖稀。然后倒在预先铺好的炒面上趁热摊开,再撒上一层炒好的豆面,放上一些糖桂花,或炒热的芝麻,擀成薄饼,卷起来,再用刀切成小段,像花卷馍一样,最后用准备好的小方块纸一个一个包好,就算做成了,阜阳人称之为面糖。如果在炒好的糖稀里分别放进芝麻、花生米、炒米,拌匀,压实,再切成块,就可以做成芝麻糖、花生糖、炒米糖等。

    孩子们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还可以穿新衣服,拿到压岁钱。大人们在忙过年,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唱儿歌:祭罢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锅。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秫秸编的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在笼里馏一馏。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蒸馍花,五颜六色的花插在白馍上,显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办年还要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还有走乡串户的专门炸馓子的师傅。炸馓子的师傅把袖子挽得高高的,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那些天,家家户户都能闻到蒸馍的香味和炸馓子的油香气,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阜阳人过年的菜肴主要是蒸菜。蒸菜一般有米粉肉、扒猪头、蒸腊肉、蒸咸鱼、狮子头等。另外,接待客人还少不了一样家常菜,就是把回锅肉、粉丝、馓子、炸丸子、豆芽、豆腐一起烩成的杂烩汤。吃饭时每人盛上一大碗,大家一手拿馍,一手端汤,热气扑面,既实惠,又可口。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一样都不能少。春联请有学问的先生写的,各种书体的对联琳琅满目。年画是木板印刷的,色彩艳丽,对比鲜明,满溢着喜气。一般堂屋里贴的是三星高照、八仙过海,新房里贴的是连年有余、和合二仙,闺房里贴的是四美图,孩子们的屋里贴的是老鼠迎亲、三英战吕布等等,不一而足。

    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餐桌上显得特别温馨、暖和。女主人还会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进一个铜钱,如果谁吃到了,就表明他新年会走好运、发财。吃了年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祭拜祖先;然后长辈端坐上席,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年时头是一定要叩的,叫辞岁。长辈拿出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赏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斗纸牌、推牌九、打麻将等。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就要放开门炮,期盼着新的一年能过上好日子。传说开门迎年越早,越能走好运,所以家家都争着午夜一过就放开门炮。一般人家从祭祖开始放鞭炮,然后吃年夜饭、辞岁、送年,到开门、迎新,总共要放六挂鞭炮。因为家家都放,所以这一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绝于耳。有的人家门前还挂起彩灯,街上灯火通明。这是人们一年中最快乐的一个夜晚。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服新鞋。吃过早饭,大人带着孩子出去拜年。拜年的时候一般要提四盒点心,点心装在厚纸包的果盒里,果盒是长方形的,用棉纸绳捆扎,上面还包上一块正方形的大红纸,红纸上印着洒金的福字。这种互相拜年的活动要持续到年初四。

    从除夕开始,街道和四里八乡的演艺社就轮番在街头表演社火,有舞龙、舞狮的,耍钢叉、玩花棍的,走旱船、跑黑驴的,踩高跷、抬肘阁的,热闹非常。演艺时每过一个店铺,商家就要燃放鞭炮,以示欢迎。老板还要送上红包,表示慰劳。演员们看到有红包,舞得更加起劲,甚至拿出绝活,引来人们的掌声。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一时锣鼓喧天,万头攒动。鞭炮声震耳欲聋,喝彩声此起彼伏,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69b405783e0912a2162aa4.html

《安徽过年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