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之七 课内现代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04-18 11:0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复习之七 课内现代文阅读答案

语段(一)

1、不矛盾。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厂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2、春、夏、秋季节的景色。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3、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

4、略

5、融入了作者儿时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充满着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

语段(二)

1、因为“我”早该起床却还赖在床上,出乎妈妈的意料,所以她很吃惊。

2、不可以。爸爸的命令应该听,但“我”还是不挪窝,“居然”一词表达了“出乎意料”的意思;而“仍然”没有这个意思。

3、爸爸是个严厉而慈爱的人。表现严厉的有:打“我”,逼“我”起床上学,表现慈爱的有:事后特意送花夹袄到学校,看着“我”穿上,还给了两个铜板。

4、略

语段(三)

1、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即将告别家园时依依不舍、痛苦难耐的心境。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贪玩、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成熟懂事了。

2、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4、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伟大。

5、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6、最后一课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所以作者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语段(四)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4、精神食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

语段(五)

1、行动

2、生活简朴、勤奋创作

3雄辩过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4热情奔放、容易冲动、和蔼可亲、博学多识

5、客观叙写:A C E   主观感受:B D F

语段(六)

1、甲文:春夜航船看戏。乙文:月下看戏归航途中的情景。

2、去时心情很急切,回时很轻松欢悦

3、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

4、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这种写作手法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衬托船行的迅速和“我”的急切心情。

5、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看戏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6、突出航行之快,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及流露了“我”对戏的留恋之情。

语段 ()

1、赞美了黄土高原养育了有无穷无尽力量的劳动人民。

2、有力 疾速 大起大落 生命的活力

3、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

4、(1)说明因为生命的存在所以那么活跃强盛。

(2) 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5、两次使用,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且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安塞腰鼓”的雄壮美。

语段(八)

1、很有气势,很有力度地说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从体态、着装、动作等方面展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精湛技艺。

2、描写了卡拉玛变幻多姿的舞蹈。

3 脸部表情、肢体动作、衣裙饰品。

4、卡拉玛的舞蹈是用心灵在跳的,身心浑然一体,这是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非技巧之舞,所以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语段(九)

1、第一个到达南极。

2、因为斯科特一伙人在竞争中失败了,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体现了人物的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3、体现了斯科特一伙人在竞争中失败的极度沮丧、悲哀的心里。

4、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并不这样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语段 ()

1、“这样”指暴风雪的袭击和死神的到来

“它”指心中的海市蜃楼

2、比喻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祖国、亲人和朋友了。使用这一比喻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带来了心灵上的冲击。

3、“垒了一个石墓……十字架”“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4、这是一种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走出封闭的家园,认识了美丽的地球,使人类走向了进步。

语段 (十一)

1、既

2、强调斑羚们秩序井然和在危境中的从容、镇定。

3、与上文呼应,美丽的彩虹象征着斑羚们用生命搭起的求生之路。

4、含蓄的写出了镰刀头羊壮美的死亡。显示了它顾全大局、机智、沉着、无私的献身精神高傲的本色,也许是对人类的蔑视和无声的抗议。

语段 (十二)

1.丑小鸭遭遇的不幸和苦难有: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喜欢他,女佣人踢他,猎人差点打死他,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差点被严冬冻死。在这些打击面前,他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

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3.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且渺小,另一方面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

4.“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5.环境描写句:“紫丁香在他……很愉快”。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丑小鸭愉快的心情、幸福的感受。

6.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自己理想。

语段 (十三)

①……表示话没说完

②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③“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④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⑤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⑥略(要有辩证的思维,从“成长”的两面性上来谈。)

语段 (十四)

语段 (十五)

1.国民要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民族生命进程中崎岖险阻的道路。(或“艰难险阻的历史道路,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2.艰难曲折(意思对即可) 

3.突出(或“强调”)乐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或“战胜困难的乐趣”“跟困难作斗争的乐趣”“乐于挑战艰险的精神”等) 

4.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壮烈的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等) 

5.(略)(言之成理则可,认识深刻,见解独特更好)

语段 (十六)

1.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2.“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3.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这是不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呢?

4.描写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角度:视觉、嗅觉、听觉。

5.略

语段 (十七)

1.“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2.《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3.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语段 (十八)

1.比喻  形象地描写了天空黑暗下来时的情景。

2.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发出她的清光。

3.暖色  寒色  长音阶(大音阶)  短音阶(小音阶)

4.晚饭后,天空太阳下去,月亮出来时的感觉。

5.描写

语段 (十九)

1.中国竹画不用绝颜料的原因
2.连接上下两部分的内容,在该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B
4.郑板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胸有成竹

语段 (二十)

1.表情、动作。  

2.排比,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相通的。 

4.飞动的“美”,身体、神态、服饰。  

5.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6.“我们看到她忽而……铮铮的弦响。”  

7.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

语段 (二十一)

1.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无处可逃
4.“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
“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语段 (二十二)

1.人类又一次进入太空,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这次行动失败了,人类的进取行为成为了一场悲剧。

2.“我们”指里根自己和所有知道了这场悲剧的美国人民,“他们”指那些曾经参予开发美国西部的人们,“你们”指所有关注历史、关注美国的美国人民。这样转换人称可以将历史与现实拉到一起,激起人们对英雄们进行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启发与教益。

3.指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遇到“挑战者”号失事这样的挫折牺牲,但这也无法阻挡住人类求知的脚步。

4.将开发美国西部的拓荒者的开拓进取与当前的宇航事业作类比,说明发展宇航事业同样需要前仆后继、开拓进取的精神。

5.美国人民在得知“挑战者”号失事后悲痛无比,但是他们并没有沉酒于悲痛,而是决定沿着开拓者的足迹,继续人类的探索事业

语段 (二十三)

1.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2.拟人、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的同情。

3.那些披着鞍鞯劳动的马,尽管受尽奴役,但剽悍豪迈的天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这些摆阔绰、壮观瞻的马所有的天性都丧失了,他们受到的是精神上的侮辱。“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锦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语段(二十四)

1 那只花白猫不活泼,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2 它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 是因为没了解清楚,便妄下判断,冤打了猫。猫最后的亡失与我的冤打有关系。
4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5d535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f.html

《复习之七 课内现代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