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思考

发布时间:2013-06-19 16:5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6卷第4期凯里学院学报Vo.l26No.420088JournalofKailiUniversityAug.2008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思考江兴龙14吴正彪2张明珍31.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办公室贵州荔波5584002.黔南南州民族研究所贵州都匀5580003.福泉市水利局贵州福泉5505004.贵州省荔波县森林植物研究所贵州荔波558400摘要:在阐述清明节与其习俗定义和清明祭祖由来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并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和有效保护的角度入手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键词:清明节传统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292008040075072007年国务院第198号公告将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等民间传统文化节日纳入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这一英明之举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演进水平的缩影和象征。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符号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清明节不仅是东方国度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血脉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它维系着民间家庭、房族及亲属的和睦相处支撑着国家政治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五千年绵延不断正是清明这一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基此在清明节首次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今天对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探讨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承方略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需要。一、清明及其清明节的含义清明节既是气候变化标志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一个民间传统祭祀的文化节日。顾名思义所谓清明即明洁的意思。这一天太阳黄经为1566气温转暖天气清澈明朗草木萌动发芽万物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岁时百问�69: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时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祭墓习俗源于西周而清明成为祭祖的传统节日则源于东周的介子推墓祭至唐代已成为祭制旧唐书玄宗纪�69:寒食上墓宜编五礼永为恒式。宋代朝廷规定:寒食至清明之日各地均须祭扫陵墓是日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恩时之敬。自古以来以土葬为标识的墓地坟堆经风吹雨打坟堆不免土壤流失和植物凋残。值春暖花开万物萌发清新明洁之时为祖坟墓地除草植树、清扫修整或在坟头加土的活动谓之扫墓。在坟头拜台前摆放祭品祀供并点烛、焚香、烧纸谓之上坟。二、清明祭祖文化的由来及历史背景1.骊姬之乱引流亡。史料记载晋献公与齐姜生太子申生及秦穆公夫人。后来又在戎娶大戎狐姬生重耳公元前697-628年。娶小戎子生夷吾即晋惠公。周惠王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今山西晋城西南骊戎男把骊姬姊妹送给晋献公回国后骊姬生奚齐她的妹妹生卓子1149-151。骊姬备受晋献公的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间加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上吊自尽。骊姬害死申生又施诡计诬陷重耳和夷吾。为免遭杀害重耳逃亡到翟国夷吾逃到梁国。献公的其他公子在骊姬等人的谗言下相继被逐于是立奚齐为太子。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荀息等人拥立奚齐为君。重耳的老师里克和大臣丕郑力图使重耳回国继位于是联合申生、重耳、夷吾的旧部杀死奚齐。荀息等人又立卓子为君也被里克等在朝廷上杀死荀息亦自杀。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逃之梁国的夷吾在周襄王、齐桓公、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是为晋惠收稿日期:2008-05-04作者简介:江兴龙1964-男贵州福泉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荔波管理局副局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植物驯化与民族经济。公。2.重耳回晋做国君。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死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刚即位便令勿从之人即不准跟随重耳1160-161。否则不赦免罪过。由于晋国人心思变都盼望重耳回来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借助秦穆公之力返回晋国。随即派人杀了晋怀公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是为晋文公。成为春秋著名的五霸之一。从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到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外流亡了191250-251。流亡期间重耳饱受风霜、磨难和屈辱跟随他的臣子大多陆续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个叫做介子推公元前-636年。传说有一天他们在山中迷了路肚子饿晕过去的重耳绝望地叹到: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随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时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君主就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送给重耳吃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事后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泪水23.火逼介子作谏臣。重耳执政后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移的介子推。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羞愧莫及多次派人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避而不见待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时方知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寻也未找到有人献计不如放火烧山从三面烧绵山逼出介子推。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介子推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于是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遍绵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上山查看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在搬动尸体时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是乎在保护树洞里的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衣襟上面写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2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及其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4.祭奠介子出清明。介子推葬礼结束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介子推庙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回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悲哉足下。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介子推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感觉看见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受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并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由此而产生了清明节的祭祀习俗。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1.清明祭祖是节气与节俗的融合升华。清明的祭祀习俗主要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唐代之前寒食与上巳节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上巳节的内在文化关联。清明则是一个节气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顾寒气和抑郁心情。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节、上巳节和清明节气在时间排序上紧密联系入宋之后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禧的节俗也被合并到清明。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与清明节气综合升华为清明节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基本消失清明节气则承载了扫墓与踏青的文化意义。2.清明祭祖是儒家忠孝礼仪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宗法文明传承史的国家。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和躯壳相分离躯壳可以腐烂消失而灵魂却会永生不朽。尤其是苗族先民普遍崇拜祖先认为灵魂不灭人活着的时候就有魂魄死后魂魄便脱离躯壳而存在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使子孙得到祖先的庇佑。宋代五溪地区苗族每次祭祖杀牛多至百十头3。明代时杀牛祭祖之风盛行每年都要举行3。清代杀牛祭祖仍盛。民国期间黔东南苗族的祭鼓社旧译吃牯脏盛行且场面隆重。今天月亮山麓的苗族仍然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主宰人有灵魂灵魂不死祖宗虽死犹活时刻注视着活人的一切并干预活人的福祸安危。4为了得到自己去逝父母、祖辈、历代列祖的保佑往往宰杀牲畜作供品十分虔诚地去向神亡行礼。古人把向神主行礼的社会礼仪活动称为祭76凯里学院学报第26卷祀。祭祀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缅怀亡人祭奠先人启发后人的一种美德行为。祭祀属于吉礼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首。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这就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规定礼数侍奉他们死了要按规定的礼数办理丧事按规定的礼数祭奠他们。左传成公十三年�69: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说祭祀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被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4天至7天的假期。宋代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我们知道国史和民族文明史的传承是靠个人和家庭的传续来完成的。无个人和家庭这一社会基本细胞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的、抽象的和无人情味的。因此每年清明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脐带才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今人的姓字籍无处不标明身份的符号。故清明时节对祖先的祭亡以礼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和续展开新的优良传统。3.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寻根谒祖的感恩心愿。清明祭祀是一种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的愿望仪式。人们之所以缅怀先人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祭之以礼的寻根追远的谒祖活动是因为天下亡人皆有本源公民各有祖先民族亦有始祖。个体之祖先赖于血缘所系民族之祖显于象征血缘。虽处在全球一体化的交融时代我是谁的心灵追问的寻根意识仍不可避免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黄沾我的中国心�69这首歌道出了海外华人华侨认祖寻根的心声。无论是国民党主席连战破冰之旅的西安黄帝陵和南京中山陵祭拜还是亲民党主席宋楚喻搭桥之旅的西安黄帝陵和湖南拜祖之行或是每年农历三月三河南新郑市登具茨山朝拜轩辕黄帝的活动都是本源寻根意识与愿望的展现。连战的两岸同根同祖和宋楚喻的两岸一家亲道出了两岸人民的本源与血缘。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后值200845日台湾当局两蒋园区开放一天的时刻前往慈湖、头寮向两位已故总统鞠躬致意瞻仰中眼眶泛红暗中拭泪并表示就职后每年都将赴两蒋陵寝谒陵。马英九缅怀两蒋的活动无不是一种对亡人感恩心愿的表达仪式。已逝毛泽东的祭母文�69与蝶花恋�69无不充分反映了伟人对其母亲深厚的敬仰与哀思怀念及其对爱妻杨开慧烈士忠魂的追忆与缅怀。今天毛主席纪念堂前呈现的万人簇拥、长龙结队地瞻仰毛泽东遗体无不是国人对新中国成立的追忆及对毛泽东的感恩与崇敬。由此可知公祭人文初祖也好瞻仰伟人贤士也好或是回家扫墓上坟也罢都是海内外华夏赤子的心愿。4.清明祭祖是儒家道德观念教化的传承形式。清明祭祖活动是无形的心理感受与有形的礼仪行为。我们对祖先的祭祀并非相信灵魂不死而是一种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礼仪之举。这种情感不仅是发自个体的感恩与缅怀而在于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继承先人遗志发扬光大其精神的积极举措更具有民德归愿的教化意义。以对儒家始祖圣人孔子的祭奠为例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已丑日孔子逝世葬于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北面的泗水旁3千弟子服丧3年守丧3年结束相互告别要离去的时候难舍圣人之恩而哭起来各人又竭尽哀悼有的再次留下如子赣住在墓旁守墓6年才离开。鲁国地区世代相传按年节奉祀孔子墓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举乡馀、大射等礼仪活动。汉高祖路过鲁地用太牢礼祭祀孔子。诸侯卿到鲁地常常先拜谒孔庙然后执掌政事。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说:诗经�69中有这样的话:amp道德像高山一样使人敬仰行为像大路一样供人遵循。�66虽然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向往。我读孔子的书便想见他的为人。到鲁地瞻仰仲尼庙堂及其中的车了、服饰和礼器儒生们按时在孔家学习礼仪我俳徊流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以至于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十分荣宠死后便消声匿迹。孔子是一个普通百姓他的形象流传十几代学者一直推崇他。从天子王侯起中国谈论诗�69、书�69、礼�69、乐�69、易�69、春秋�69等经书的都把孔子的思想作为判决是非的标准他可以称得上是最伟大的圣人了1273-274今天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孔子依然每天受到成千上万的人真诚的敬仰和拜祭。谁都清楚祭墓的酒馔、香烛纸一滴何曾到酒泉但我们都相信亲人先祖领受了我们的情意和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礼仪的是道德意义的真实是表里如一的心境透视。5.清明祭祖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展现。清明节俗是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它不仅体现在祭祖敬宗的感恩还体现在对已774期江兴龙吴正彪张明珍: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思考故友人、革命烈士的缅怀情宜。祭祖扫墓和感恩功德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69中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5105还有礼记祭法�69: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伟人和圣人的这些功德教导是今人敬孝、感恩、处事的准则。这些仁德礼仪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的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今天我们通过祭祀活动营造祭祖敬宗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正是儒家弟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69的精神所在。也只有以和为美以和为善以和为贵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欣欣向荣。毋庸质疑清明敬宗祭祖和缅怀先贤是当今构建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清明节的道德观念也将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情感沟通的纽带成为海内外华人华侨凝聚力的引肇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源泉也必将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强劲动力。四、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思考1.洗涤清明祭祖中的糟粕污垢。清明节今年首度纳为国家法定假期为民众拜谒先灵和家庭团聚带来了便利令奔波在外的孝子贤孙得以轻松地相约祭祖为先人敬上一柱香献上一束花以表感恩追思之余亦可享受共聚天伦之乐。随着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民众似乎也认为使用豪华的祭品才能更显对先祖列宗的孝心。于是清明祭祀品也花样百出、与时俱进纸做的信用卡、股票、别墅、轿车、高档电器一应俱全。更有甚者将纸质的保姆、美女等作为祭祀用品在列祖坟前焚烧给先人。送保姆、美女的低俗气味玷污了清明这一祭祖传国粹易俗尽孝心的传统美德。不难想象在施者为其逝父列祖列宗焚烧美女祭品的时候其逝母及历代祖母们在泉下有何感受。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69中说:房子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51095焚烧美女祭祖的行为实在有违于敬祖孝宗的传统美德亦需进行打扫和洗心革面。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69中告诫我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伟人的战略眼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两个务必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如今奢华繁杂的祭祀用品的攀比歪风不仅造成了大量物质资源的浪费而且焚烧大量的纸质用品和丢弃野外的塑料袋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实在有悖于两个务必的告诫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尊敬先人贵乎内心缅怀、传承先人的精神品格更重于物质上的供奉孝道应该发扬厚养薄葬观念。亲人在世时多做出实质孝敬丧葬祭祀则尽量从俭令清明节的形式真诚真实才更富有教育后人的意义。因此清明祭祀应该提倡节俭环保祭奠仪式改变攀比奢华的祭奠心态特别是剔除送保姆、送美女等伤风败俗的低级趣味回归精神上的敬祖、尽孝、和谐、传承等优良传统的清明节内涵。2.摒弃清明祭祖中的庸俗陋习。清明节放假祭祖固然可取它是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以德治国价值的认可。但亦存在同一时间大量孝子贤孙涌向墓地令墓园人满为患交通不胜负荷增加发生危险的隐患。特别是在南方集体林区人们拜坟祭祖仪式中烧香、点烛、焚纸、燃放鞭炮等野外用火的陋习屡禁不止。祭祀时不少人由于思想麻痹松懈存在侥幸心里未对墓地或墓地周围的杂草和凋残物等可燃物进行清理也未开设必要的防火隔离带就盲目进行野外祭祀用火甚至未待香、腊、纸、烛彻底燃尽就离开了祭奠的墓地。祭祀焚烧物带着火种随风飘移或就地与墓地可燃物接触点燃可燃物而导致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以贵州荔波县十五期间为例年均因上坟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平均达到23起占年森林火灾平均起数48次的47.92受害森林面积年均达413公顷占年森林火灾总受害面积647公顷的63.83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贵州省罗甸、三都、荔波等县清明祭祀用火已经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一大隐患。因此为了减少清明祭祖交通危险和森林火灾隐患清明节祭祀活动也需要引入移风易俗的新思维。例如逐渐接受和普及家祭、网祭、花祭、树祭等祭祀模式既减轻交通压力和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又令清明祭祖符合环保节约原则。民国时期清明插柳还曾一度成为植78凯里学院学报第26卷树节这一特有的植树祭祀风习时尚应该恢复和提倡。采取多种多样而简节的祭祀模式彻底摒弃野外祭祀用火陋习可以更好地让教子贤孙们利用清明节假期间进行远足、登山、踏青等亲近自然活动充分感受和张扬清明时节催护新生的文化。3.弘扬清明祭祖的和谐氛围清明节人们给祖先扫墓和供祭品与儒家的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相吻合。清明节列入国家公休节假日提升了清明节这一传统的价值是儒家思想复兴的一种国教的体现反映了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之际传统美德与价值观能成为社会秩序之锚。从意识形态上看儒家文化正在成为或恢复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来源。孔子说过:首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是说用行政与刑罪可以使人们畏惧而不犯罪但并不能消除人们的犯罪观念。如果用仁德加以感化。用礼义加以规范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就可以使其自觉的消除犯罪观念。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69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亦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8可以看出不论儒家圣人还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教化民众时不无以德教为本。揭示了规范一个人或群体亦是政党或民族的活动行为时必须施以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今天建立健全法制是治标而恢复儒家传统价值观是治本。从理论上讲法治和德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在于法治和德治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的区别在于法治是解决不准和准的权利与义务问题规范的是行为活动德治是解决自愿和不愿的问题。法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活动是带着强制力的外治弱点在于被动性、滞后性和局限性。而德是规范人们的思想活动是带着自控力的内治优势恰好在于主动性、自觉性和普遍性。法所缺德者所补德所缺法者所堵。两者互为补充里外兼治无疑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从现实上来讲道德涉及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它直接涉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行为。外因只是行为活动变化的条件而内因则是诱导行为活动变化的肇端。胡锦涛倡导的八荣八耻无不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456d54477232f60ddcca150.html

《论清明节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