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 一个城市的山水王牌 - 李北陵

发布时间:2016-04-26 10:30: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长江报/2007年/10月/20日/第B02版风貌重庆;一个城市的山水王牌李北陵人类自古有“择水而栖、择江而居”之俗。山城重庆,更因水而生,因水而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史有记载,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重庆就已是华夏民族聚居之地。公元316年,秦国占领巴国,大兴土木,扩城筑墙,将巴都改为“巴郡”;历史上多次移民,大批移民跋涉千里,最后落脚重庆,看重的都是这里两江交汇——长江与嘉陵江汇合,浩浩荡荡一泻千里。重庆早称为“巴”。别看这一个“巴”字,深究起来还颇有名堂。有人称,巴是对渝水(即嘉陵江)的描画,清乾隆时重庆知府王梦庚说:“水如巴字三折,县因得名”。有人考证,“巴”是“鱼”的另一写法。如此种种,但都于水密切相关。古往今来,华夏许多人物与重庆水文化关联。早的,是史前华夏诸族的其同领袖夏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就发生在重庆。有书为证:“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重庆的南岸涂山,至今保留着大禹治水的遗址——结茅台、打儿窝、虎乳溪、夫归石。尤有意思的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也曾三至重庆。20岁时专去渝州,拜谒刺史李邕,触了一鼻子灰;25岁时二下渝州,过奉节出三峡,写下展现长江水势浩荡的诗句:“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到老再下渝州,竟是流放途中,人刚至渝州,朝廷赦令也到,获赦的李白乘兴东下,写下千古传诵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因为水,重庆史上三为国都——远古曾为巴国之都,元末曾为大夏国的都城,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因为水,重庆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商业集散地和工业重镇;也因为水,重庆出美景、美女、美食、美车,享誉全国。在重庆主城,人们可以轻易地“抬头见山、低头见水”,城市有着美丽的山际线、水际线。缙云山、南山,森林密布,植物茂盛,是调节主城区气候的“肺叶”,它们对改善主城区的气候条件和人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渝中半岛是典型的两江环绕的山水之都,夜晚的半岛,高楼鳞次栉比,两江水光潋滟,舟行如梭。在水一方、临水而居成了现代人的居住梦想。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等各个区域都建起了滨江路,这让更多的都市人认识到重庆山水的魅力,给人们“亲水”提供了好的条件。随着城市的进步,重庆人逐步认识到,山水正是别的城市求之不得的珍宝。为此,人们开始珍视山水的利用。比如,一些小区保留山地原貌,一些滨湖楼盘注重对湖水的利用和保护,更多的江景楼盘开始注重观江效果和亲水性。“打造山水园林城市”,“让城市显山露水”,是近些年重庆城市规划中最常出现的字句。城市建设中更为珍视自然山水,已成为全体市民的共识。为此,重庆市政府颁布了《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未来重庆的山水园林建设将呈现“三多”:公园多、绿地多、重点保护地段多。未来主城核心区内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将有64个。其中,新建市区级公园39个,扩建12个,公园面积达到4564公顷。规划建设街头绿地193处,规划建设城市绿化广场35个,街头绿化面积达到672公顷。水,是山城重庆的灵魂。水,孕育了千年传承的巴渝文明。水与文化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的水文化,乃重庆人文之本。第1页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2d93830f90f76c661371aca.html

《重庆 - 一个城市的山水王牌 - 李北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