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发布时间:2020-05-05 12:51: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未能远谋

B.遂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C.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进尽忠言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达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面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首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良策。

【答案】⑴9A(鄙:目光短浅.B答应/表大约;C把/因为;D增加/愈加)(3分)

10.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4分)

11B南北已平定表述不准确。)(3分)

【江苏省淮安市】二(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萧何:刘邦的丞相。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⑴臣本( ) ⑵先帝不以臣( )

⑶何信亡( ) ⑷王之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此乃信所以去也。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案】7平民,身份低微听说答应(4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4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关键词”“和倒装句式。关键词所以”“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江苏省盐城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此悉贞良节之臣 ( ) ⑵先帝不以臣( )

⑶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 ⑷平居无私 (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先汉兴隆也 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 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1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⑴【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⑵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⑶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

【答案】10……而死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给予,送给书信(4分)

11C2分)

12(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4分)

13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2分)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2分)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1分)

【江苏省镇江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以陛下平明之理: ⑵随命仆棉花斤余:

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不能改矣: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4分)

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译文: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3分)

答: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 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

【答案】9⑴“显示表明”⑵偶尔⑷“这种人”“这人(一个1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10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关键词陟罚臧否”“异同)关键词”“

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12.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偏私(1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参考译文】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丰书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了他感叹赞赏说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必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7”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幺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又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很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是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就先打他(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民.(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孟子》二章

【安徽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⑴百里奚于市 举:      ⑵必先苦心志   其:     

益其所不能  曾:      ⑷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答案】15被选拔,被任用;他,他的;,增加;了解,明白;在国外(或在外面,指国外) (共5分。每小题1分)

16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1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释】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       

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创业与守成 孰:       

征与吾共天下   安: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3.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2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答案】10.(4分)被选拔,梗塞,不顺哪一个安定,管理

11.(3分)A

12.(6分)3分)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所以,译对给1分。

3分)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3.(5分)2分)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3分)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身边大臣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是创业难啊。魏征说:历代君主,哪个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在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魏征与朕共定天下,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事了,眼下守业的艰难,才应该是我与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湖北省孝感市】(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之将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朝政皆废。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从事: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苦心志 尔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

C.及凯旋而纳 庄宗受而藏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

【答案】10C

1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分。得分点:,梗塞,不顺;,有所作为)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2分。得分点:忧劳,忧愁而劳苦;逸豫,安逸享乐)

12B

13.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共3分。)

【参考译文】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辽宁省营口市】(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10~12题。(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故不为得也 ⑵由是则而有不用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2.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案】10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每词1分,计2分)

11.示例: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每个句子2分,计4分)

12.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1分),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1分)。(答出论证方法得1分,论点正确得1分,计2分)

【山东省聊城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共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②人恒然后能改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5这个,这样犯错误(2分)

6.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2分)

【云南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今为所识穷乏者我而为之。 得:

⑵此之谓失其。 本心: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15.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12,感激。天性,天良。(2分)

13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分,每句2分))

14.作者用比喻,用熊掌比喻,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分)

15.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ebd04d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f.html

《(完整版)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