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地理讲义:必修 自然地理 第1章 第五讲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8-02 09:39: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五讲 地球的结构(必考)

考点 地球的内、外部圈层(必考)

[考点梳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b)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地震波的分类

B纵波: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波速较快

A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波速较慢

特点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A横波B纵波,两者在经过C莫霍面时明显加速;在经过D古登堡面时,A完全消失,B波速明显下降。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位于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厚度越大;海拔越低,厚度越小。

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圈层,其下界面在距地表2__900千米深处。其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可能是由极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组成。其中E为外核,横波不能传播,表明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F为内核,呈固态。

2岩石圈的范围(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

3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b)

(1)大气圈

含义: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上界:高度为2__0003__000千米。

(2)水圈

状态: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分类: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生物圈

分布: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作用: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考点突破]

 地球的内部圈层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思考 通过下图分析岩石圈与地壳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2016·浙江金华十校高二调研)20151218日,决心号钻探人员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首次打穿了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据此完成12 题。

1.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技术不包括(  )

A.钻探技术 B地震波

C.北斗定位 D岩石分析

2.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  )

A.上地幔顶部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横波消失处

解析 1题,了解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钻探技术和对岩石的分析。北斗定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地球表面的定位。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面。

答案 1.C 2.B

[考点专练]

(2016·浙江模块测试卷)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12题。

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台湾海峡

C.渤海湾 D青藏高原

解析 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熔岩属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壳厚度的区域分布。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所以地壳厚度最大。

答案 1.B 2.D

3.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可能是(  )

A.岩石圈 地幔 地壳

B.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地壳

C.岩石圈 地幔 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 地幔 软流层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

答案 D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A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C圈的主体是陆地上的冰川

D.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的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5.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解析 4题,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即图中的ABC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图中D为地壳,EF为地幔,G为地核;C圈为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的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第5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答案 4.D 5.D

6(2017·西湖高中高一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1)图中MN代表的地震波分别是M________N________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________面;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________面。

(3)三个圈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________(填字母)层。

(5)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顶部(填名称)

解析 根据地震波MN在相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可知,M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N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

答案 (1)横波 纵波 (2)莫霍 古登堡 (3)地壳 地幔 地核 (4)B (5)地壳 上地幔

[课时训练]  

(2016·西湖高中高一月考)下图是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地壳的厚度是从地面到莫霍面,故0千米即是莫霍面。

答案 1.C 2.C

3(2016·西湖高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厚

B.硅铝层和硅镁层合称为岩石圈

C.厚度最大是地幔,最小是地壳

D.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解析 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球内部圈层中,地核厚度最大;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融熔状态。

答案 D

(2016·西湖高中高一月考)下图为地震波在地壳内的传播速度图,回答45题。

4.以下对地震波A判断正确的是(  )

A.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感受的震感为上下颠簸

C.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人感受的震感为左右摇摆

5.据图判断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在(  )

A1×103千米附近 B3×103千米附近

C5×103千米附近 D6×103千米附近

解析 4题,由图可知,地震波A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A为纵波,且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B项正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古登堡面以下为外核,横波消失,故可以判断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在3 000千米附近。

答案 4.B 5.B

(2017·嘉兴高一月考)201626日早晨3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多幢大楼倒塌。据此回答68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面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

7.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8.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此次地震成因的是(  )

解析 6题,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千米,小于地壳平均厚度,故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中,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项正确。第7题,地震发生时,陆地大楼里人们先感受到纵波,上下颠簸,后感受到横波,前后左右摇晃。A项正确。第8题,台湾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D项正确。

答案 6.B 7.A 8.D

火山景观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911题。

9.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

1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1.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 9题,结合右图判断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第10题,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第11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答案 9.B 10.C 11.B

读图,运用所学的有关地理原理,回答1213题。

1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13.图中ABCD四圈层中处于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中的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解析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转化和循环运动之中。

答案 12.D 13.B

1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玉树地震相关资料。

材料二 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玉树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________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________面。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_______(),到了该界面,地震波传播的速度突然________(增加或减小),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

(4)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地表接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早迟取决于地壳的厚度。玉树海拔最高,地壳最厚,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第(2)题,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第(3)题,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厚度即是地表到莫霍面的厚度,故0千米表示莫霍面,到了该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加快。玉树海拔高,地壳厚度大于平均厚度33 km,故震源位于地壳中。第(4)题,读图归纳,先总后分,即可作答。

答案 (1)A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上地幔 古登堡

(3)莫霍面 增加 地壳

(4)自西向东逐渐递减 西部变化较大(东部变化较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ae16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3.html

《2019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地理讲义:必修 自然地理 第1章 第五讲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