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发布时间:2018-08-12 06:27: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

今天,我们要介绍八件极有分量的古代书画作品,而故事要从三十多年前的这张老照片开始。这是1995年深秋的一张照片,地点:北京达园。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任何一个名字,都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界的重量级。谢稚柳 上海博物馆顾问、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启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画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杨仁恺 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书法家、古代书画鉴定家刘九庵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代书画鉴定家傅熹年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筑历史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古代书画鉴定家谢辰生 文化部文物局顾问上世纪80年代,由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组建,这七位老先生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普查、鉴定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书画。如此阵容,无论从规模或实力上来说,都堪称近几百年来最具分量的书画鉴定组,成员均是全国一流的书画鉴定专家,又各有专攻术业。从1983年到1990年,历时八年,小组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121个市县,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共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制作资料卡片34718份,对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家底”。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等在旅顺博物馆鉴定书画长达八年的巡回鉴定后,他们留下一部心血之作——24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图目凝结了中国古代书画一线鉴定专家的心血,此后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古代书画鉴定的重要指导图册,称得上是一部“当代石渠宝笈”。书中所著录作品,绝大多数为公立文博机构所藏,而极少数文物商店藏品及私人收藏此后通过拍卖等交易方式流通市场,因极其罕有,每每露面必受藏家追捧。《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511-1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嘉德2016春拍预展中,一口气出现了八件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精品,先来浏览一下这八件作品,然后我们继续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部巨著的故事。而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这样的观展机会是难得的。嘉德预展8件《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作品▼宋克 《临》宋克(1327-1387)《临》原为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曾为福建清末章草大家卓君庸所藏,有郑孝胥、陈宝琛、罗复堪、林志钧、姚华、余绍宋、梁启超、罗振玉、周肇祥等人题签、题跋,卓君庸曾两次为此作出版珂罗版单行本,足见藏家对其重视程度。宋克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其传世作品和生平文献却极少,目前已知存世书迹,可靠者仅二三十余件。宋克临急就章有三本,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及本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对本件《临》的鉴定记录为“真迹”,得到了鉴定小组的一致认可。宋克 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册页 水墨纸本 36 × 7.5cm37.9 × 44.8cm37.8 × 43.5cm出版:1.《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京华印书局,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出版。2.《明宋仲温急就章真迹》,(明)宋克书,卓君庸藏,和记印书馆,彩华制版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二版。3.《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录一》,法书五,文物出版社,1984年。4.《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73页,京4-01,文物出版社,1986年。5.《翰海十周年·书画卷》,58-59页,文物出版社,200411月版。6.《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古代书画·古籍善本》,249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7.《宋克书法研究》,76-77页,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8.《中国书画》,2012年第10期,8页(选二开),中国书画杂志社。9.《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籍善本卷》,282—283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册,17页,文物出版社,1984年。2.《余绍宋书画论丛》,98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劳继雄著,41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杨仁凯著,2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5.《书法研究》2007年第4期,5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王逢元、马一龙 《书法杂存卷》王逢元(16世纪)、马一龙(1499-1571)《书法杂存卷》原为辽宁省文物商店旧藏。王逢元以书名闻名海内,楷法锺繇,草法王羲之父子,独得锺、王遗法。父子俱善书、人遂以大令(王羲之)呼逢元。马一龙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工书,法怀素圣母帖颇得笔法。作字悬腕运肘,落管如飞,顷刻满幅,自谓怀素以后一人。其书法以草书见长,世称“梅花体”、“龙蛇体”。其书点画放狂不羁,结体大小悬殊,左顾右盼,章法无行无列,满纸云烟,表现力极强。目前所知流传的王逢元及马一龙作品极少,《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著录的王逢元作品(包括本《书法杂存卷》)仅三件。极为难得。王逢元、马一龙 书法杂存手卷 水墨绢本29 × 344.5 cm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22页,辽4-03,文物出版社,1993年。著录:1.《中国古书画鉴定实录·柒》,劳继雄著,3469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陆》,杨仁凯著,293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王时敏 《隶书七言诗》王时敏(1592-1680)《隶书七言诗》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之首,其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在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然其书名为画名所掩。王时敏隶书被称为清初第一。其隶书,字体方整,结构谨严,开合有度,笔法古朴凝重,收笔处波挑极少,而束之方笔,既保留了汉隶的特色,又有唐隶的韵味。此件隶书作品书写于1678年春,时值王时敏晚年,用笔老辣凝练,厚重沉雄。杨仁凯先生《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记载此件为“佳作”。王时敏 隶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196.5 × 76 cm 戊午(1678年)作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144页,沪11130,文物出版社,1993年。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四册,1909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四册,159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 查士标 《书画合璧册》查士标(1615-1698)《书画合璧册》原为朵云轩旧藏。在新安四家中,查士标最善于吸收前人各家各派画法所长,同时也是颇为多产的一位画家。此合璧册亦是查士标临古之作,画仿诸家,字学米芾。取前人意境,自出机杼。是册山水部分,笔墨精妙,意境深远,画面布局疏密得宜,虽说是临仿前人,却别具自家风貌。书法上,结体严谨,用笔深沉而矫健,风樯阵马,深得米字的笔意。是册品相极好,属难得查氏佳作。査士标 书画合璧 册页(六开十二页) 水墨、设色绢本 21.5 × 15.7 cm × 12题识:(一)仿蓝田叔笔法,士标。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士标。(二)岩端四月犹残雪,山半孤松不着泥。査士标画意。残书阅遍就窗明,少畅闲情赖鸟声。断送春归花事了,一番细雨绿荫成。士标。(三)小艇不知何处客,载将明月过江来。士标。蹄涔不能容吞舟,闽士泛海,客游甚众,求门馆者常十辈,寺院下满,林亦在寺也。米老九札之一。士标临。(四)闲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独。拟潇湘白云图句。士标。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临米山水歌。査士标。(五)月色沙上溪,山云天际浮。春江万里阔,独见一渔舟。査士标。苦雾收,残文翰,别怒涛,惊起老龙蟠。临坡公书,士标。(六)梅花道人法,士标仿其意。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米老诗。士标。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7-024166页,文物出版社,199312月版。2.《春荣十卉:美国珍藏中国书画》,110-12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10月版。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1713页,东方出版社,20111月版。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叁》,142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1月版。 王翚 《普安晋爵图》王翚(1632-1717)《普安晋爵图》原为朵云轩旧藏。系王石谷为杨青村使黔而作,青村之父十余年前曾出任普安令,青村尝随侍入黔,康熙三十二年癸酉,青村亦奉命出任普安县令,不知是朝廷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故杨青村请名重一时的王石谷绘制了这幅《普安晋爵图》以壮行色。杨青村还请了十余位他的朋友兄弟在画上裱边题了字,其中汤右曾、顾图河、查慎行等都是当时文坛闻人。他们从各个角度写出了他们的临别心境与赠言,或安慰、或鼓励,或寄寓治理蛮荒的期望。王石谷画这件作品时,已是六十二岁,正是他人生与艺术的高峰,加之带着感情在作画,故情境丰满,笔酣墨畅,咫尺千里,神韵悠长,十分耐看,杨仁凯先生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对此作的记载是“看似平实,实为佳作”,的是石谷精品。此后他完成了《康熙南巡图》更是名倾朝野,于是应酬日繁,如此用心的作品,就此不多见了。王翚 普安晋爵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癸酉(1693年)作画:75 × 75 cm跋:54 × 75 cm24 × 75 cm普安晋爵图 局部←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7-0310,70页,文物出版社,199312月版。2.《朵云轩藏书画精品集》,图22,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12月版。3.《名家点评大师佳作——中国画》,王伯敏主编,167168页,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12月版。著录:1.《梦园书画录》卷十八,方濬颐著,《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32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12月版。2.《宝迂阁书画录》,陈夔麟著,第二卷,26-28页。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18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劳继雄著,1801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1月版。恽寿平 《五清图》恽寿平(1633-1690)《五清图》原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恽寿平以北宋徐崇嗣“没骨法”为宗,被目为“恽派”或“常州派”领袖,“清初六家”之一。五清指的是松、竹、梅及水、月。在这件作品中,恽寿平以五清来代表君子,用笔温文柔和,扫绝尘氛,呈现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就像他所敬重的谦谦君子一般。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这件作品在民国时期,为著名收藏家狄平子所藏,经多次出版著录,是一件流传有序的恽氏佳作。恽寿平 五清图立轴 水墨绢本画:63.5 × 40.5 cm跋:25.5 × 40.5 cm五清图 局部出版:1.《中国名画集》第二十三集,图版9,有正书局,1929年。2.《中国名画集》下册,图版84,有正书局,1934年。3.《支那南画大成》花卉、蔬果卷,20页,兴文社珂罗版印刷,昭和十年(1935)。4.《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5-0825页,文物出版社,199312月版。5.《艺苑掇英》(第六十一期),图版273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2月版。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1690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叁》,1399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上官周 《瑶岛仙居图》上官周(16651749后)《瑶岛仙居图》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上官周为福建汀州人士,擅人物、山水,善诗文,精工细笔人物,是清初画坛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大家,王伯敏称“上官周所画人物,开‘闽派’先路”。其山水和人物画造诣很高,门生中著名者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查慎行在《题竹庄〈罗浮山图〉》中有“上官山人今虎头”句,把上官周和东晋顾恺之(虎头)相媲美,足见时人对上官周人物画之推崇。上官周 瑶岛仙居图立轴 设色纸本193 × 114.5 cm甲子(1744年)作瑶岛仙居图 局部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11-264,359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劳继雄著,1894页,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肆》,杨仁恺著,1581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郑燮 《竹石兰蕙图》郑燮(1693-1765)《竹石兰蕙图》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扬州八怪”中,最富盛名者,当属郑板桥。在郑板桥存世的作品中,竹石兰题材一直是其最喜爱的题材。郑板桥画作存世量较大,其中以兰竹石为主要题材的也有不少,却鲜有如《竹石兰蕙图》尺寸之大、笔墨之精绝者。此作创作时间为乾隆丙子,即1756年,是年画家64岁,正值画家创作的高峰期,用笔老辣多变,画面疏朗,意境幽远,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当属郑板桥兰竹石题材的代表作。 郑燮 竹石兰蕙图立轴 水墨纸本186.5 × 96 cm1756年作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沪11316160页,文物出版社,199312月版。2.《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郑燮》,575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3.《郑板桥书画集》上册,78页,民族摄影出版社,2003年。4.《扬州八怪精粹郑燮书画精选》,1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5.《郑板桥艺术珍品集》,150页,广陵书社,2006年。6.《郑板桥年谱》,彩图3,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扬州八怪全书》第一卷,90页,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1月版。 著录:1.《郑板桥年谱》,党明放著,244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月版。2.《郑板桥年谱》,王咏诗著,172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3月版。 空前规模八年为文物「摸家底」、「立户口」在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部巨著究竟对当下有多重要之前,有必要来回顾30多年前那场规模空前的“文物普查”。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已经有开展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的计划,不凑巧的是,工作才刚开始进行,小组成员成员韩慎先和组长张珩就先后离世,不久,“文革”开始,鉴定工作就搁置了下来。待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拨乱反正,恢复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工作又被重新提上日程。谢稚柳心中一直挂念此事,和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的夫人高履芳分别写信给当时在国务院分管这方面工作的谷牧,呼吁尽快恢复对全国古代书画的巡回鉴定工作。文物局经过研究决定恢复这项工作,当时,负责组织巡回工作的谢辰生特地跑到上海告诉谢稚柳这个好消息,谢老兴奋极了,还特意与夫人陈佩秋一起请谢辰生到国际饭店吃西餐,滔滔不绝地谈了许多设想和意见。19834月,在“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座谈会”上,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七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正式成立,谢稚柳和启功先生担任组长,率领小组对全国公藏(部分私人藏)历代书画作品进行鉴定和整理,并造册出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合影前排:高履芳、谢稚柳、谷牧、启功、徐邦达后排:谢辰生(左三)、杨仁恺(左四)、刘九庵巡回鉴定的工作量是如今难以想象的,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先生们,每年两次离家外出进行鉴定工作,每次至少三个月以上,一般是春季三个月,秋季三个月。如此紧张而又密集的工作,年轻人尚觉吃力,老先生们每天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谢稚柳更是在八年鉴定工作中从未缺席一天。自19838月工作开展第一天,谢稚柳就说:“这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我很光荣能挑起这个重任。这次鉴定工作与前两次不同,‘文革’后,书画又一次大集中,工作量异常之大,此其一。其二要趁此机会出书出图录,让国家知道自己的家底,让后人有学习研究的资料。其三,培养接班人,不仅培养高一级的,还要为地方培养。”谢稚柳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北京谢稚柳、刘九庵(左)、杨仁恺(右)1987年在浙江省博物馆鉴定书画傅熹年、刘九庵、谢稚柳在辽宁鞍山鉴定书画既要鉴定又要记录、拍摄、出版,如此密集的工作量完全不像我们想象中书画欣赏那么悠闲轻松,全程跟随谢稚柳鉴定的学生劳继雄后来回忆道:“……每天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进度……往往一个城市刚结束,马上又得向另一城市转移,旅途劳顿。”这对老先生们来说,甚至有些煎熬,身体出现不适也是常有的事。八年奔波下来,小组终于系统鉴定了六万余件历代书画,扬州文物店的元倪瓒《山水》轴,辽宁的宋马远《山水》轴,四川的元黄公望、王蒙合作的《山水》轴等稀世珍宝都在此次巡回工作中被抢救了出来。至此,谢稚柳深深吐了一口气,笑着说:“原本在北京开会时估计三年完成,不期一发不可收拾,搞了整整七年(还有一年总结,故一般称之八年),现在总算完成了。”谢稚柳在鉴定书画这么全面的书画普查以前有过吗?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北宋宣和年间,当时留下了《宣和画谱》;第二次是清乾嘉年间,留下了《石渠宝笈》;80年代的这次便是第三次,留下来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在内的三种重要著录。历时十载终出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鉴定工作虽已结束,谢稚柳的心事却还未了,先生始终挂心鉴定成果的出版问题。小组成立之初就已明确要将鉴定工作的成果落实至出版物上以传后代。当时讨论决定,每鉴定一个阶段,凡是真品就出版一册文字目录,是为《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然后选其中佳品,出版一部每个作品都附图版的图目,即《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还有一部《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录》,后被编为《中国绘画全集》和《中国书法全集》。三部之中,《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规模最大、卷轶最繁、工程量最为艰巨,也是需求最切、使用价值最高最广、后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下面出现的博物馆作品,都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之中。元 赵孟頫 草书千字文 卷纸本,纵26.9厘米、横324.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草书千字文 局部元 吴镇 竹谱图 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元 赵孟頫 行书归去来辞 卷(局部)上海博物馆在八年巡回鉴定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请了文物出版社的编辑和摄影的工作人员一路协同,边鉴定就边记录、边照相,并及时整理出版。19905月鉴定工作结束后不久,十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即出齐,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还未出到一辑便因经费困难而难以为继。1992年,谢稚柳移居美国,与谢辰生时有书信往来,对《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一事始终牵肠挂肚,他认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这次书画鉴定成果的集中反映,是极有价值的一部资料性工具书。他更是多次向谢辰生表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定要尽快出全。此后几年,谢辰生为经费多方奔波,终于获得800万周转资金供文物出版社出版。谢稚柳问讯欣喜回国。1995年,在文物出版社的安排下,专家们重新聚首参与会议,兴高采烈地研究讨论并确定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中国绘画全集》的出版计划,也就有了最开始的那张照片——这是七人小组留下唯一一张全员齐全的照片。元 黄公望 溪山雨意图纸本 纵:30厘米 横:217.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溪山雨意图 局部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 纵:96厘米 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赵佶 闰中秋月诗帖 局部纸本 横:44.5厘米 纵: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000年年底,24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终于大功告成,从1990年着手编辑开始,前后经历了十余年艰苦努力,收录作品共20117件,制作图版35700幅,可说是倾国家之力,工程为历史之最。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在推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申请国家图书奖的建议书中,这样描述它的价值与重要性:“这一艰巨繁重的工作过去不但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有了这部《图目》,为全国的书画收藏留影建档,使其无可遁形,对今后的典藏、保护将起到难以估计的安全作用。有了这部《图目》等于建造了一座蕴蓄浩繁的宝库,为书画研究者,艺术创作者及爱好者,文史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学习、参考、研究材料,丰富、便利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书画上的款识、题跋、印章全收入,更是过去著录无法做到的。其中还不知道蕴藏着多少珍贵文史资料,可供我们发掘、探索、分析、研究。”宋 苏汉臣 婴戏图 页绢本设色 纵:18.2 横:22.8天津市博物館藏陈淳 牡丹卷纸本 墨笔 54.8cm,横30.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此之前,关于中国传统画学书学的著录数量虽庞大,但大多因历史局限、个人经验等具有感性色彩,更大的技术硬伤是缺少图像与描述文字相对应,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历史意义显而易见。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涵盖的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大大超越了宋代和清代的典籍整理,自然成为各大博物馆与收藏者备查的资料库,作为按图索骥的权威参考。可惜的是,谢稚柳没能亲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的完成,如今,七人小组中的五位都故去了。老先生们说好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再度重聚的约定再未能实现,像80年代那样规模的一流专家鉴定组的盛况,今后亦不会再有。好在这些古代书画依然如故,我们与它们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人生中一次珍贵的所得。预展现场▼本文参考自:郑重,《谢稚柳系年录(增补本)》,上海书店出版社郑重,《谢稚柳传》,东方出版中心谢辰生,《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后记▌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预展时间: 511-13 拍卖时间: 514-18 展拍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da78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3.html

《七位老先生八年鉴定的两万多件古代书画每件都难得一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