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4-24 13:29: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7.《课本剧》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授课日期

20131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 5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综合语文、音乐、英语等学科,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自主探究,结合排序游戏、抢答问题、完成任务等多种教学形式加以呈现。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了解课本剧的相关知识,学习运用学科内外的知识联系有目的的完成任务。教学内容突出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关注文化与生活,突出体现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

理论依据:

维果斯基的建构理论为依据,他指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扮演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应该为学生获得新知,搭建“脚手架”。他认为教师不应该包办学生的全部探究过程;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于学生的困难置之不理。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这一理论,为学生感受新知和探究新知,搭建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的基础上,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剧》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七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隶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与上一课《巧用纸袋装扮自己》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带有展演彩排性质的美术单元。同时本课又在综合探索的教学领域中,为后面本领域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如《我们的科技小报》,《走访民间艺人》等课,为学生在分工合作,综合探索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总览12册教材,在第一册第20课《玩纸偶》和第三册第19课《头饰》中,学生已经尝试过运用美术中的造型游戏,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自编自演小故事的实践活动,本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利用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已有知识、技能,展开探究式、合作式、开放式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以美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

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语文、音乐、英语等学科内容,以造型游戏的形式,进行美术创作;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制作或者巧妙地运用道具,并通过这样学生兴趣浓厚的形式,更好的感受和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优势: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造型游戏的方法,进行美术创作并不陌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对于制作头饰和手偶的方法有所掌握,并经常运用这些美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

劣势: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面具的知识和制作方法了解有限。学生对于美术课中的表演虽不陌生,但是如何巧妙的运用道具,来完成课本剧中复杂的角色刻画和情节叙述,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通常缺乏大胆的想象和有个性化的尝试。

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1:对于课本剧的特点和创编流程缺乏有效的认识。

对策: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表演,学生观摩小组探究,来形成有效的知识联系。在教师引导的探究活动中来构建新知。

问题2:学生对于巧妙的运用材料和制作创意道具的能力有限。

对策: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道具,以及发放与课堂实践有关的小奖品,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观摩法: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课本剧《狐假虎威》,让学生现场观摩,拉近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游戏法:通过猜猜他在哪儿,让学生了解认识舞台上布景的作用。

提问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头饰与面具的区别。

赏析法:通过赏析视频片段,音乐剧《猫》和相声《兵法云南》,让学生体会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技巧。

反馈法:通过概念填空题、选择题和环节排序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反馈。

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剧的角色刻画,并集体参与汇报展演。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两次示范,让学生通过示范直观的体会面具的制作。

奖励法:通过奖励给学生图书《课本剧》,完成本课的拓展环节。

对比法:通过头饰与面具,面具与面具的相互对比,让学生明确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技术准备: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与PPT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

2、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选取最直观最精彩的部分,以提高课堂效率。

3、与语文、英语、音乐教师学习相关的课文和歌曲,共同创编学生所熟悉的课本剧剧本。

教具准备:

1、为课本剧设计并制作相应的舞台布景教具,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课本剧的舞台情境。

2、制作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道具,准备瓦楞纸、彩丝绳等学生不易搜集的材料。

学具准备:

1、水彩笔、油画棒、水粉工具等造型工具,以及身边可以利用的相关材料。

2、以组为单位准备本学期语文书、音乐书和英语书。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本剧的综合学习,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创作课本剧中的问题。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摩表演、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本剧的创作过程,并汇报进行彩排演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本剧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激发学生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本剧的概念、特点以及创编过程。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刻画剧中的角色。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M

导入观摩

1、师生共同表演课本剧《新狐假虎威》

2、板书课题《课本剧》

1、每组一名学生参与演出,其他同学观摩

融洽师生关系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具布景音效

2

新课讲授

1、 明确“课本剧”的概念

学生通过刚才的表演,通过填空的形式,总结课本剧的概念。

1、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填空题

课本剧就是把课本中的______,通过______的形式,来表达主题。

明确课本剧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出示填空题

1

2、 学生多角度感受舞台表演的形式

1)请同学们说一说,像这样的舞台表演,你还知道哪些?

2)教师补充音乐剧视频片段《CATS

1)学生根据课前资料简要汇报

话剧、芭蕾舞剧、京剧。

2)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多角度感受

2

3、 探究课本剧的选材特点

1)选材短小,叙事性强

请同学们从刚刚学过的四篇课文中,找一找哪一篇课文不适合改编成课本剧?为什么?

1)学生根据语文课的所学知识,进行选择

利用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衔接点,解决课本剧的选材问题。

1

4、 探究课本剧的布景特点

1) 空间概括

请同学们猜猜图片中的角色在哪里?

2) 时间集中

请同学们观看相声片段《兵法云南》,体会舞台表演在时间上的概括性。

1)学生讨论抢答

山、船、森林

2)学生简要了解课本剧等舞台表演,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集中性。

利用其他的文化资源,让学生体会布景的作用以及舞台表演的技巧。

猜猜他在哪

相声视频

1.5

5、 探究课本剧的角色刻画方法

1)了解剧中角色刻画的手法

观摩教材,说一说书中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剧中角色?

2)迁移已有的头饰知识

结合表演道具,请同学们想一想,头饰有哪些种类?

3)对比分析头饰与面具的区别

请同学们利用对比法来说一说面具的特点。

4)探究面具种类

请同学们通过桌上的面具模型,讨论一下面具的种类。半遮挡面具与全遮挡面具

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汇报。

2)根据的头饰教具,回忆头饰的相关知识。

3)学生通过对比、交流自主分析头饰与面具的区别。

4)学生摸一摸,戴一戴,并自主总结。

解决教学难点

1)让学生有目的的运用教材,解决问题。

2)综合学科内部的知识联系,为新知的构建奠定基础。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比法自主探究头饰与面具的区别。

4)通过体验式的探究学习,构建新知

教材P1415

以往的作品

学生动手体验

戴一戴玩一玩

3.5

6、制作面具的方法与材料

1)教师示范

教师利用直接的绘画方法,示范制作面具的要点。

a、注意面具的整体大小

b、注意面具上眼睛的位置(三指测量法)

2)探究制作面具的材料

通过启发式的第二次示范,启发学生运用身边不同的媒材。

1)学生观摩示范

学习三指测量法。

2)学生感受废旧材料的运用和不同材料带给作品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示范,了解面具的制作要点。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容易搜集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

利用废旧材料的面具

3

7、角色服饰的启发

1)迁移《巧用纸袋装扮自己》的知识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两个课文中的人物如何刻画?

《羿射九日》中的后羿

《滥竽充数》中的齐宣王

1)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综合本学科内部知识,利用上一课《巧用纸袋装饰自己》的作业,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刻画角色。

利用纸袋服装刻画角色

2

8、 创编课本剧的流程

1) 排序小游戏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创编课本剧的流程,给下面的环节进行排序。

a选材改编 b角色道具

c设计布景 d彩排展演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给四个环节重新排序。

让学生通过排序,明确课本剧的创编流程,完成书中问题

排序习题

1

实践

操作

1、完成任务,得到剧本

出示语文、英语、音乐课中适合表演课本剧的九篇课文和歌曲,请同学来选一选

2、根据剧本,动手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与分工,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角色的设计与刻画,并准备展演。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剧本,并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如:说一说,讲一讲,唱一唱等;并得到相应的奖品。

2、学生选择材料进行艺术实践。

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

发现并收集可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提高动手能力。

开放性的9个剧本,供学生选择

17

效果评价

1、请每组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课本剧的展演。

2、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道具和表演进行简要的点评。

补充英文课题

3、发放奖品,奖励每个小剧组了一本书《课本剧》。(书中有很多改编好的课本剧)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演本组的课本剧。

2、学生聆听。

3、学生领取奖品。

全体学生分三组展演,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运用奖励法,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

奖品《课本剧》

5

情感延伸

1、请同学们课下,把你们的课本剧进一步加工,把它展示给其他教师。

2、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本校的“红领巾才艺展示活动”,把我们的课本剧表演给更多的同学。

学生积极响应

鼓励学生积极的展示自我;

培养学生感恩之情。

1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电子白板 多媒体课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 问答法:填空题,选择题,排序题。

2、 点价法:教师针对学生展演进行点评,注重对剧本之外的学生自创环节,加以点评鼓励。

3、 互评法:组内成员参与分工和展演,以及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评价量规

达标

优秀

问答法

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参与交流并积极参与汇报

点评法

完成剧本要求的展演

完成剧本要求的同时加入了组员自创的环节

互评法

全员参与分工合作,部分参与展演

全员参与展演并配有自制道具

教学特色

1、兴于学,趣于演

作为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兴趣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表演本身就是中低年级孩子的一种天性,他们在本课中自制道具天真无暇的释放和表演,就是对美术课程和学习兴趣最好的诠释。从导入环节中的“我演”;到选剧本时的“他演”;再到最后展示时的“大家演”,把“演”这个学生的兴趣点贯穿于课堂始终。既把握了本课的特点,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运用一些废旧过时的玩具,来巧妙的运用于自己的舞台表演,让本课的趣味性有的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综于内,合于外

本课的课业类型决定了本课要有一定的维度。在教学环节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内部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迁移从而构建新知,增强了本课的“长度”。例如:从回忆头饰,到探究面具的过程就是如此;还有服饰的迁移,就更加直接了,运用上一课《巧用纸袋装饰自己》的学生作业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思路上,则是广泛的参考和借鉴了语文、英语、音乐学科的现有知识和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增强了本课的“宽度”。特别是在让学生选择剧本的时候,设计了完成任务的环节。要求学生讲一讲、说一说、唱一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已展示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则并没有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运用到了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多种舞台形式,如儿童话剧、相声、芭蕾舞剧等,来增加本课的“深度”。引导学生广泛的关注文化与生活,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

3、探为主,教为辅

本课以学生的小组探究和交流,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再辅助以现场观摩、视频赏析、你来猜猜、动手玩玩、完成任务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呈现。九个剧本任学生选择,充分体现了课前预设与课堂现设的并重,最大限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注重让学生多观察、多交流、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把探究学习落在实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d1534b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f.html

《《课本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