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当堂同步训练2(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9-24 08:2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塌(tān)缝

B. 厚(zhōng)山子(xiàng)毛

C. 磨(zhuó征(yīng)滚tàng乱(rǎo

D. 朗(yìng灭(huǐ雾()白huá

【答案】B

【解析】A应读

B.正确;

C应读yìng

D应读huà

答案:B

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

选项B应为

选项C微簿应为微薄

选项D薄菏应为薄荷

故选:A

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区别.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 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 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

D.正确。

故选:C

这道题目考查词语的运用,做这类题目时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成语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的意义。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掌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 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答案】A

【解析】A.正确;

B是公家的后面的问号应为逗号;

C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分号;

D项两个问号应为逗号.

故选A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5.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答案】D

【解析】A.比喻,狂风比作野兽

B.比喻,比作神秘泉水

C.比喻,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

D.没有修辞,好像表示推测.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它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写文章过程中要注意恰当运用.

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喻词起连接作用,常见喻词有好像似的如同好比等.

好像”“”“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6. 下列与本文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叙事清晰.

B. 本文主要写了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选种、种树的工作,使荒山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C.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是本文最明显的特点.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继续读下去.

D. 本文主要赞扬了老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答案】A

【解析】A.有误,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不是空间顺序行文的.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其他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毕升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最早的工商业印刷是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这是至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物。印刷术从中国传到西方后,使西方广告进入了新的阶段。

    1473年英国第一个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许多宣传宗教内容的印刷广告,张贴在伦敦街头,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国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马斯珂切尔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每周新闻》在伦敦出版。在这一年中,有一则书籍广告。1650年在有关国会的几则诉讼程序一栏里,登出某家12匹马被盗的寻马悬赏启事。以后,1710年阿迪逊和斯提尔又在《观察家》杂志中刊登了有关推销茶叶、咖啡、巧克力、书刊、房产、成药、拍卖物品以及转让物品的广告。到1830年,美国已有1200种报纸,其中65种是日报。许多报纸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广告。从1830年至1850年间是便士报时代,因为每份售价一便士,价格低廉,销路增加,对广告的效力也相应提高。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

【话广告】

1)阅读这则材料后,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作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作虚假广告的商家。

【品广告】

3)下面这条广告收到了很好的公益效果。说说它具有怎样的妙处。

水龙头在哭泣,请擦干他们的眼泪吧!

【写广告】

4)请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拟写一则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限20字内)

【答案】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解答此题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中心句,要注意每段的第一句和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是此段中心句,所以可以提取出来,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意思是我国的广告提前了三四百年,要注意句子的主语.在报纸广告盛行的同时,杂志广告也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广告代理商和广告公司由此概括出广告也越来越发达.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此题需要结合实际,从消费者角度,组织语言,规劝商家.可直接陈述要求.比如:尊敬的各位商家,广告是宣传你们产品的好途径,请你们在策划、宣传的时候讲法规、守诚信,不要误导消费者.

3)本题考查广告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本广告赋予水龙头以人的性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形象地警告人们要节约用水.

4)本题考查了广告语的拟写能力.做好广告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本题围绕着推广普通话的主题,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20字以内即可.如: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答案:

1)示例: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我国印刷广告比西方印刷广告早三四百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业越来越发达.

2)示例:尊敬的各位商家,广告是宣传你们产品的好途径,请你们在策划、宣传的时候讲法规、守诚信,不要误导消费者.

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简洁、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4)示例一:普通话是沟通你我他的桥梁.

示例二: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示例三: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天下.

示例四:你想方便交流吗?请讲普通话.

【解析】本则材料以广告为中心,第一段,阐述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广告的新纪元;第二段,介绍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比我国北宋刘家针铺印刷广告晚三四百年;第三段,介绍了广告杂志广告业的发展过程.

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三、现代文阅读

8. 课内阅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A(琢磨揣摩)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B(酬劳报酬).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1)在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______B______

2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什么又踏上了那条去往高原的路?

4)文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琢磨;酬劳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时,需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选择即可.揣摩一般用于人的心理,根据年龄一词可知此处应用琢磨.根据第二处的语境可知此处应用酬劳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的主旨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因为树代表着生机与活力,可以给人带来希望,所以没有树,就没有生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可提炼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分析作答.从文本中牧羊人种树这一事件可知,他是一个勤劳,有毅力的人.

答案:

1)琢磨酬劳

2)这地方荒凉,树木稀少,没有生机.树能给人带来生机与活力,给人带来希望.有了树,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生命的活力.

3)因为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并且想看看那个勤劳的牧羊人和他种的树.

4)牧羊人是一个勤劳、富有毅力的人.

前两段写牧羊人种树的原因.后两段记叙战争结束后,我再次来建议牧羊人,他还在那里种树.全文赞美了牧羊人的勤劳、善良、敢于付出、勇于奉献、富有毅力.

人物性格会分析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9. 课外阅读

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我所认识的好校长莫振高

周仕兴

    10多天过去了。我刻意不要去想他。一想起他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让我流泪的人,叫莫振高。

    起初,他只是我的采访对象。那是9年前,因为他资助贫困生的事迹,我作为一名记者,初次走进石山王国都安,走进他的苦乐世界。

    我本贫寒家庭出身,也曾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走出大山。对于贫穷,我有深刻的体会,自认为已免疫了。

    但在都安高中几天的采访,校长莫振高一次次给我的心灵带来全新的震撼。为了一个又一个无亲无故的贫困孩子,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进学生的家里,来到孩子们身边。

    有的家庭,因为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没征得学校同意,便擅自让孩子辍学回家。山里通讯不便,莫振高只好朝着学生家的方向,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挨家挨户去问,往往要辗转多次,才寻找到学生的家。

    在一个学生家里,走了一天山路的莫振高满身疲惫地责骂学生和家长:不是告诉过你们吗!有困难,找我莫振高!

    不容辩解,他强行把学生带走了。

    一个学生家长,攥着一沓皱巴巴的毛票,在学校门口徘徊良久,终于鼓起勇气,找到莫振高,颤巍巍地说:能不能先让娃……”话没说完,莫振高掏出100元,连毛票一起塞回家长怀里:孩子留下!这是路费,天晚了,你赶紧回家。

    此情此景,让我早有准备的心,突地为之震颤!

    A这,就是那个用几十年呵护两万名贫困孩子圆大学梦的校长吗?就是那个一下雨就广播让孩子们收衣被的校长吗?就是那个每逢过节给学生免费加菜的校长吗?就是那个四处奔波拉赞助帮助贫困学生的校长吗……

    望着他,我想起了自己。想起我那一个个鸡蛋凑来的学费,想起我和母亲徒步4小时去借钱而无果,想起母亲长满老茧的手和同样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毛票……彼时的我,一定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莫振高能来到我身边。

不觉间,我已热泪盈眶……

    初识莫振高--B这个如父如兄如友的好老师、好校长,着实令人钦佩。

    在都安的每一天,我都被莫振高的事迹熏陶着、感动着、震撼着。在他精神和品格的洗礼中,我经历了一名年轻记者做人与作文的成长。

    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莫振高和都安孩子励志感人的故事被外界广为知晓、传扬,八桂大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圆梦行动,进而推向全国。

    后来,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了圆梦号列车,护送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一路北上。我有幸和莫振高一路同行,在火车上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一路上,我看到他给上千个孩子一一写下临别赠言,看到他和孩子们一起畅想、规划美好的大学生活,看到他们一起欢歌起舞玩游戏……我体会了他那句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更体会着他们的快乐

    抵京前夜,我由衷地对他说:遇到你,这些孩子真幸运!他连连摆手:认识你们才是我的幸运!有了媒体的关注,力量大多了。以我一己之力,太微小,太艰难了……”

    他转过身去,眼含泪花。

    是啊!过去几十年,为了一拨又一拨的贫困孩子,莫振高就这样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若没有他那不懈的坚持,哪来今天这浩浩荡荡的千里送行

    我想,这位为大石山区孩子穷尽青春年华的好校长,毕生梦想已成真,可以枕着中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殊荣,安心退休,安享晚年了吧……

(有删改)

1)概括文中与莫振高校长相关的主要事件。

2)从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读全文,分析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答案】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一件事的一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细读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细致刻画的几个情节,然后加以归纳概述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先明确修辞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主旨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第一句话由四个问句组成,句式工整,语义相关,这是排比的修辞.富有气势的列举了莫校长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第二句连用三个和两个,突出赞扬了莫校长的高尚品质.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通读文章可知,是莫振高的事迹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让感动.根据文章概括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即一心为了学生,为了教育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坚守山村,不图回报.这些都让我感动,让我潸然泪下.

答案:

1挽回辍学的孩子;拒收贫困生家长送来的学费,并赞助其路费;圆梦号列车千里送行

2)示例一:A处用了一组问句构成排比,慷慨激昂地列举了莫校长的动人事迹,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莫校长的敬仰之情.

示例二:B处连用了三个和两个,极力地赞美了莫校长的优秀品质.

3)因为莫振高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为了圆一拨又一拨贫困学生的梦,一直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

【解析】本文用充满深情的笔触记叙了莫校长的三件事:挽回辍学的孩子;拒收贫困生家长送来的学费,并赞助其路费;圆梦号列车千里送行.表现了作者对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四、作文

10. 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有人说:生命正是在最团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你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生命的意义

        人活着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但活下去便会发现意义.

         如你遇见这花、如我遇见了你.

        我觉得这已经把生的意义找到了.

        这是大蛇丸对君麻吕说的话,大蛇丸开导了迷茫的君.

        并且给君麻吕讲出每个人活着才能享受的权利和意义.

        君为了大蛇丸最终带着信念死去,为何?

        因为君找到了他的生的意义、

         所以他可以为了这个意义去倾尽全部.

         每个人都会有些事情会这样做.只是君的选择或许有些人不认可.

         不认可的只是他为了信念.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命题.生命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们可以借助发散思维进行拓展,感悟生命”“感谢生命”“珍爱生命都可作为子话题纳入思维中,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追求”“生命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的不朽等都可以用作主题或中心.

【构思点拨】比如可以由一条小鱼为了实现梦想,以生命为代价,在空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圆弧,点出主题:生命因追求而精彩.以小见大,滴水藏海,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形式创新】单纯的记叙文、议论文已无法满足阅卷老师的阅读欲望,好的形式将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阅卷老师流连忘返.学生可以用小小说的形式来反映社会中某一群人的价值取向或对生命的看法,也可以用童话的形式来讲一株幼苗的奋斗史,还可以用剧本的形式上演一出曲折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精彩

这段文字用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了追求信念是人生的意义.形式新颖,富有创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e0e40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d.html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当堂同步训练2(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