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

发布时间:2018-06-29 21:4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唐四杰”

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出现在唐高宗至武后时期,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朔漠,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开朗豪放、积极进取。诗体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沈宋”

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张和创作特点:

创作主张:一、复归风雅。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这一倡导,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创作特点:诗歌创作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倡导风雅兴寄,具有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追求风骨以及对美学思想的提出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的一个曲名,为南朝陈后主制作,属宫体诗。艺术特色为:1、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借景抒情;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2、结构清晰,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标题即线索。全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围绕春江花月夜依次展开,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第二部分先总写明月之下的离别相思,由思妇到游子,最后八句将题中五字再一一收束。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和谐婉转,富于音乐美。张若虚是借用宫体诗旧题作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清丽婉转的诗句描绘了春江之夜的静谧与美好,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彻底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唐诗名篇。

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的繁荣作了哪些准备

1、确定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文学发展方向

南北文学的差异。 先秦诗经与楚辞。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学。南北文人相互学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

二、在写景体物的技巧、对仗等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上官仪的上官体为代表。“上官体”诗的主要特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错(泛指镶嵌或绘绣。)婉媚。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三、诗歌题材的开拓

初唐四杰的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走向关山大漠。陈子昂的诗歌

创作中反映现实政治生活的作品。

四、风骨的倡导

杨炯倡导骨气刚健;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的相关论说。

五、五律的声律定型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宫庭文人,题材较为狭窄,但对近体诗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在声律、对仗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

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说明: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沈佺期、宋之问在五律定型上的贡献。五律定型的意义:具有推导作用,成为近体式的定式、法则。

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六、优美意境的营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 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融合。以月光统摄群象,画面清新明丽;融入人生短暂、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伤。

《代悲白头吟》: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那玄学家所谓的永恒——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在它面前一切都变渺小了,一切都没有了。自然认识了那无上的智慧,就在那彻悟的一刹那间, 恋人也就变成哲人了。

“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王维、孟浩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两人均为盛唐时期杰出的田园山水派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孟浩然诗风平淡自然,山水诗的特点:长于表现大自然清幽景象,多用白描手法,以清幽淡雅或清空闲远为主要风格,但也有例外。其田园诗的特点:在内容上多与隐居思想融合,风格平淡。王维山水田园诗,主要写山林幽美风光及隐居的快乐,曲折表现对官场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山居秋暝》就创造一清新明郎、洁静纯美的世界。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标志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达到高峰。

高适、岑参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者为边塞诗派的代表,合称“高岑”。高适诗歌的主要内容:抒情人失意感慨,隐居情怀,反映民生疾苦的边塞作品,交游酬赠。高适以擅长边塞诗闻名,他一生三次出塞,边塞诗是诗人据边塞生活体验写成,代表作有《燕歌行》等。其诗中既有报效沙场的壮志,又有对军中苦乐悬殊的揭露,还有对失职将领的讽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风慷慨悲壮,雄浑朴厚。岑参的边塞诗:两次出塞写下七十多首诗,在盛唐时代,他是写作边塞诗最多、成绩最突出的诗人。边塞诗内容丰富,有的写边疆战事,有的治国安边抱负,有的写边疆奇异风光。其诗风壮丽奇伟,多写西北边塞奇异景象,将士豪迈情感,极具浪漫色彩。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最擅长的诗歌体式:乐府诗、歌行体诗、绝句。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特点有:(1)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2)充沛的气势。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4)语言清新俊逸。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李白乐府诗的主要特点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占之妙。李白的乐府诗诗创作创新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等。简说《丁都护歌》。二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情怀。(李白用古题写己怀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李门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诗圣”

“诗圣”指的是杜甫。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顿挫的风格。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激动人心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既对现实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诗歌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后世称之为“诗圣”。

“诗史”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其感情基调是悲慨。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忧时伤乱、忧国忧民感情悲壮深沉,忧思浩渺,千汇万状。所谓“顿挫”是就其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言,表达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回怀有力,语义顿生逆转。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主要风格为沉郁顿挫。(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如何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

1、杜诗大量而忠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的历史事件,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又可弥补史书之缺载。如《三绝句》。

2、某些作品虽然反映的是家庭生活、个人遭遇,但由于作者能够将其与动乱时代相关联,情之所系,未离时局,所以仍能从中感受社会的面貌和心理状态。

3诗史不同于史书,史书只记录事件,杜诗却则提供比史书更为广阔、更为具体、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4、史书要求客观冷静的记录历史事件,而杜诗则充溢着强烈的情感。

“大历十才子”

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风格特征是“省净清约”。

“韩孟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韩孟诗歌创作主要主张

1)提倡不平则鸣。所谓不平,是指人内心的不平衡,不平则鸣,就是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不平则鸣与司马迁的发愤说。(2)提倡笔补造化。强调作诗要有创造性的诗思,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以妙笔弥补造化之不足。 一个是自然本身,一是想象、设想的自然。该派风格倾向: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作诗追求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造境的奇特。这是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艺术特色:(1)异于常人的艺术思维;(2)奇异荒诞的想象、夸张;(3)大量虚幻意象和古怪生新诗境的营造;(4)奇异峭拔、幽奇冷艳的遣词造句。语言富于创造性,多自我感性之语,色调凄冷。“凝绿”、“寒绿”、“颓绿”、“静绿”,通感手法。;(5)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元白诗派”

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并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元白诗派创作的主要特点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艺术上都写实尚俗。不同点: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 旗帜鲜明。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1)现实生活精细描绘和艺术想象结合,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2)情节生动曲折。(3)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和声调优美。4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叙事详细有致,章法上下贯通,抒情缠绵细腻,借景物渲染。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韩柳”

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宋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韩柳并称,始于宋初。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韩柳倡导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主张有四点:(1文以明道。超越汉代的章句之学,用文章阐明先秦儒学的义理,以用于政教。(2)充分意识到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搏采前人遗产。(3)破骈为散,文从字顺,务去陈言,贵在创新。(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染力量。韩、柳在散体文的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二) 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韩愈文如潮,柳宗元文如江。韩愈文跌宕起伏,柳宗元文思绪流动不绝;韩愈文雄大,柳宗元文精悍。在题材内容上,韩愈同柳宗元的散文题材一样广泛,都积极的反映社会现实,内容极为丰富,大大推广了散文的应用范围。韩愈的叙事散文多取材于官僚将士文人墨客的事迹,柳宗元的散文则多以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自然界的现象为创作题材。韩愈以杂著见长,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富于诗情画意,为后人所称诵。

韩柳散文创作的主要主张、主要特点

(一) 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乎徘优者之词”的骈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请效果。从语言上来看,韩愈既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和“体备”“词足”。从技巧上来看,韩愈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二) 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唐代的散文到了韩、柳这里,可以说是竖起了一座明确的界碑。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柳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唐传奇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作品数量少,艺术上也不够成熟。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

2)中唐时代为兴盛期。名家名作辈出,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这个时期。

爱情传奇:

第一期神怪色彩:如陈玄佑的《离魂记》(张倩娘)、沈既济的《任氏传》(人狐相恋)、李朝威的《柳毅传》(人神相恋)

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

仙道传奇:

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遇道士吕翁)、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淳于棼)。

历史传奇:

陈鸿的《长恨歌传》

3)晚唐时代为衰落期。作品内容单薄,无复昔时光彩。豪侠小说最为出色。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红拂、李靖、虬髯客)等等。

唐传奇主要艺术特色

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

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

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小李杜”

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二人皆擅长于“咏史诗”的创作。诗歌形式上杜牧长于七绝,李商隐长于七律,为晚唐诗坛增辉甚多。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李商隐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杜牧怀古咏史诗的主要特点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花间集》”

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入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特别是她们内心的生活;在艺术上则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追求婉美,形成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花间词的这种特点对词体文学的影响特别大。

“花间词”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温韦”

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

温韦词的主要特点

在词的发展史上,温庭筠和韦庄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同时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花间派多写闺阁生活、女子相思,以香艳缠绵、简练典雅为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作为同一流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所以温韦并称。但他们的词作也有一定的区别。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温庭筠的词华美浓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的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的想象;韦庄的词则多对人物的情态心理作直接的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深语秀。

李煜词的主要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西昆体”

西昆诗派(西昆体):宋代初年,诗人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引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唯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上仍有一定影响。

“晩唐体”

“晩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晩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柳永词创作的贡献

1、创调方面:用调150多调,大部分为其创调,且多为长调。唐五代时期长调仅十余调。柳永在创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手法方面:用赋体创作。小令多用比兴,长调则需铺叙展衍。 如《望海潮》:

3、雅俗并陈的风格取向。柳永词创作的两类主要题材:俗词创作:反映市民爱情生活和理想。雅词创作:感伤羁旅行役。柳永在词作风格上雅俗兼取。

(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1、创作态度和影响: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柳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使它走向市民和世俗。柳永通过采纳市井新声,自度曲及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使之成为家 2、内容题材的开拓: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第三,描写都市风光。柳永的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第二,表现羁旅行役之苦。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3、柳词艺术上的贡献:第一,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第二、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柳永贡献最大的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晏殊词的主要特点

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蝶恋花 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浣溪沙》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

欧阳修散文的主要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振衰救弊,在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

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

2)意蕴上沉厚含蓄。史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政论文《朋党论》,游记文《丰乐亭记》等。

3)章法有回环流荡。如《醉翁亭记》以乐为线索,先交代醉翁与醉翁亭,再写朝暮四时之景,后写太守与客的宴乐,最后写与民同乐。

4)语言上平易晓畅之美,叙事写景中带着浓厚的抒情气息。叙事简明、生动、抒情深情委婉深细、议论透辟。

“半山体”

指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时创作的诗歌。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此时他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这类诗的特点是重炼字炼句,又重修辞,新奇工巧,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三苏”

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人皆为“唐宋八大家”中人。其中苏洵和苏辙以散文创作见长,苏轼则在诗歌、散文及词等领域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诗、词、文的主要特点

苏诗总的艺术特色:长于比喻,长于议论,气势奔放,善于捕捉动态之景,风格刚柔相济而多呈清刚雄健之特色。

苏轼的散文:议论文,包括奏议、策论、杂说等。特点说理透辟,精于思辩,往往意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气势酣畅,善用生动的比喻的说理。如《日喻》、《文说》等。叙事游记文: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的水乳交融,善于抒写性灵,文风上舒卷自如,如《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苏轼的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又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句式上更加散文化,剔除传统赋中习用套语。

苏词1、以诗论词,以诗为词,提高词品,自是一家的词风。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3、苏词是严守音律的,特是在慢词调运用方面与柳永一起为慢词声律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西诗派”

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一祖三宗”

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主要主张和艺术特点

主要主张

1、强调学养,要多读书,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强调修身养性。

1、作诗要讲究法度和诗艺。他讲究章法,特别是句法、字法。

2、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力主独创、切忌尘俗。

3、推尊杜甫

5、黄庭坚不赞成诗歌的直接剌世作用,应做到“不怨之怨”(有利于发展诗歌的美感,不利于发扬诗歌干预现实传统)

艺术特点

黄庭坚现存诗歌约一千九百余首,其中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比重较大,就题材而言其诗中值得关注的是直接涉及现实和侧重表现自我的作品。

1、富于理趣,耐人寻味

2、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

3、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

4、声律奇峭,多用拗句。 如《题落星寺》。

晏几道、秦观、贺铸词的主要特点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秦观的词有两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善于描写迷离朦胧的意境。二是善于通过比喻、写景等手法,将无形之情写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主要特点为情韵兼胜。

贺铸词主要特点为清丽柔婉。一方面沿着苏式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李清照“别是一家”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要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征。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首先,词必协律。其次,李清照对词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点也提出了一套很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使词在思想内容和审美特点上有别于诗,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从而达到别是一家。她认为词必须文雅、铺叙、典重、故实而有情致。第一,词尚文雅。在这一点上,李清照认为词应该尚文雅,要有文人的高雅审美情趣和格调风骨;反对淫冶俚俗。第二,词须铺叙。李清照重视词的文学整体性,反对词内容和意境的散漫破碎。第三,词尚典重。典重就是典雅、持重。李清照认为词应端庄典雅,含蓄持重,反对轻佻不羁、浮薄放荡。第四,词慕故实。故实即运用典故。用典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典雅,充实作品的内涵与意韵,更符合词的情调。第五,词主情致。这是由词的功用和演唱者的身份而提出的要求。)

李清照词前后期创作特点

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风格委婉清丽、轻盈。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风格灰冷凝重、沉重感伤。

“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首推陆游清奇奔放、雄浑自然,愤书强烈的爱国激情于字里行间最为出色;其次,杨万里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范成大以刻画田园风光著称。尤袤虽有才名,可惜作品流传不多,难窥全貌。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陆游词的主要题材和艺术特色

创作题材1、反映民族矛盾,抒发爱国激情。如《关山月》、《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2、描写普通生活情景。如《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等。3、爱情题材。如《沈园》二首

风格特色1、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雄肆奔放。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2、清新婉丽的风格。

“诚斋体”

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淡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生活小情趣的特定场景,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范成大田园诗的贡献

范成大田园诗的突出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在范成大以前,描写田园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主要表现田园的优美宁静和文人的隐居之乐;一类以《诗经》中的《伐檀》等为代表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农村中农民生活的困苦。范成大的可贵之处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四时田园杂兴》中既有农家景物、风俗、岁时,又有农民的劳动、苦难。所以有人称范成大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辛弃疾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和主要内容

艺术成就1、大量军事意象群的出现2、以文为词、用经用史,典故的大量使用(1)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2)用经用史(3)用典浑融,使表达内容深厚沉郁。也有人对之批评(掉书袋)3、化刚为柔、亦庄亦谐的多样化风格

主要内容:

“辛派词人群”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姜词风格清空骚雅,用词与前人有明显的差异,写景、抒情清空。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吴文英词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永嘉四灵”

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永嘉四灵开始出现于诗坛上。永嘉四灵是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这四人都出于叶适之门,各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所以叶适把他们合称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为之揄扬。四灵诗多数作品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接近贾岛、姚合的诗风。

“江湖诗派”

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元好问“纪乱诗”的主要特点

一、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 如“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歧阳三首》之三),以雄劲的笔力书写深哀巨痛。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是元好问的独特诗风。

二、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装备松弛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c118e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f.html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期末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