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海盐博物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5-19 21:53: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盐博物馆观后感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于20061123日经国务院批准命名,是全国唯一一座经国务院批准的全面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其座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馆区占地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最高奖梁思成奖获得者程泰宁先生担纲建筑设计,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馆名。20094月,经盐城市政府批准,与盐城市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现有三处馆舍:主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老馆盐城市博物馆、省文物保护单位陆公祠管理处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盐被赋予生民喉命国之大宝的盛誉。因为有特定功效的食盐不仅支撑着人的生命,造就了名菜荟萃的泱泱中华美食大国,厚重的盐利还保障着国家的运行。几千年过去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可至今人们仍未发现能够取代盐的物质,食盐仍居调味之首,工业盐作为氯碱化工之母,成为玻璃、陶瓷、电子、航天、石油钻探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古代社会,天下之赋,盐利居半。自春秋时期齐国实行官山海起,盐利成为历代统治者视野中致命的诱惑。海盐的生产、流通被垄断,实行专卖专营,甚至军事管制,其目的就是获取高额的税收以备军国之用。海盐的发展史实际上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史,它融入到国家的管理体系和赋税体系。更由于这种咸咸滋味的渗透,这部特别的文明史透析出被垄断的苦涩,回味绵长。

在我国东南沿海这片富含卤水的大地上,盐民用火艺术地炼就了海的晶华,成就了盐商们的富贵之梦。勤劳淳朴的盐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多彩的海盐文化。一些出身盐民,长期接触盐民的知识分子,对盐民的苦难处境有着深切的感受,他们饱含同情地记录着盐民们的血与泪、情与感,这些作品成为我们洞见这个伟大群体的窗棂。

淋卤煎盐分为四个步骤:备柴、晒灰、淋卤、煎盐。首先,准备柴草作为燃料。然后,在滩地上铺上用茅草制作成的草灰,吸收盐分,次日扫起。再置充分吸收盐分的草灰在灰池上并压实,再用海水淋灰,浓度较高的盐卤流入挖好卤井坑内。验卤达到需要的浓度后,将盐卤置于铁盘或竹编的盐盘或锅钅敝上煎煮成盐。

    “晒海成盐即利用风力和阳光蒸发成盐,产量高,耗能低。这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盐民们总结经验创造出的新的制盐法。先后经历了池晒、板晒、滩晒。池晒、板晒同样需要备柴制卤,盐卤达到合适的浓度后,最终在池内或者板内暴晒成盐。滩晒即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滩形和池格循环走水,使海水蒸发,由淡转浓,最终结晶成盐。

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这是公元13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初次踏上中国盐城这片古老大地时的感慨。早在春秋时期,先民们以近海之利”“煮海为盐。秦汉时广大沿海地区已因盐利兴起一座座城市。于汉元狩四年(前119),盐城就以其兴旺的渔盐之利立县盐渎。东晋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唐宋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盐城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部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盐税成为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元代时两淮盐税甲天下”……盐城的盐业在历史上对国家财政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盐城仍是中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陶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31b183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0.html

《(完整版)海盐博物馆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