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耳朵的四字词语-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描写耳朵的四字词语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耳边风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耳鬓斯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
耳目一新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耳软心活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耳食之谈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耳闻不如目见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闻目击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耳闻目见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闭目塞聪 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
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
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蔽聪塞明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 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先由努力,后成自然。”
蔽明塞聪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 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
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充耳不闻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 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
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耳聋眼黑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身体·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耳聋眼瞎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耳满鼻满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 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耳染目濡 染:沾染;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耳热眼花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
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耳濡目击 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耳濡目及 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耳视目食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
比喻颠倒错乱。 出处: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处:《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耳闻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耳习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方面大耳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交头接耳、 洗耳恭听、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贯耳、 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隔墙有耳、 耳朵底子、 耳朵眼儿、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稗耳贩目、 耳食之徒、 属人耳目、 耳不离腮、 言犹在耳、

三耳秀才、 袖手充耳、 酒酣耳热、 耳听心受
有关耳的四字词语 :面红耳赤、 耳聪目明、 掩耳盗铃、 震耳欲聋、 耳熟能详、 抓耳挠腮、 充耳不闻、 交头接耳、 洗耳恭听、 俯首帖耳、 耳濡目染、 如雷贯耳、 掩人耳目、 肥头大耳、 耳目一新、 历历在耳、 隔墙有耳、 耳朵底子、 耳朵眼儿、 忠言逆耳、 不堪入耳、

稗耳贩目、 耳食之徒、 属人耳目、 耳不离腮、 言犹在耳、 三耳秀才、 袖手充耳、 酒酣耳热、 耳听心受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1cd13e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df.html

《描写耳朵的四字词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