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4-25 06:59: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 :在新课程的改革环境中,良好的基础教育可以更快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 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应以人为本, 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有效的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略作探讨。

关键字: 数学 有效 教学策略 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积极思考、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各方面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

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实施多种策略, 创设丰

富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

学策略呢?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



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的说, 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

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 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策略

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种理念给我们的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的备课理清了思路。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 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 ”,更要备 “学生怎样学 ”,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

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加

减混合运算》一课时,课的开始是这样设计的:妈妈给你买了 6 辆玩具汽车,你“开”走了 3 辆时,老师问有什么变化?当又“开”来 2 辆时,老师再问: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老师要求把刚才看到的情况

连起来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说: 我有 6 辆玩具汽车,“开”

3 辆,又“开”来了 2 辆,这时,你自己还有几辆玩具汽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 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 在活动中发展创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 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



现代课堂教学 " 以人为本 " 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是是否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掘。 过去,我们总想把自己的学生都培养成统一的、整齐的合格产品,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最多的应是鼓励、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民主合作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结论, 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提出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 并阐述自己的正确理由。他们既紧跟 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问题,又不担心由于未学会或答错题而受到批评、 羞辱或责骂,他们甚至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超前思维,使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逐步成为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

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的策略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情境化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

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 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焕

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 这是实施创新教学

策略的重要课题。 因此,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

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提出一个问题比

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思考性的,

避免提出那些无需思索就能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

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

中,人们常乐用 “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 ”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

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

4.生活性情境。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动的、 富有生命的, 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5.开放性情境。《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将由 “关注学生知识结果 ”转向 “关注学生活动 ”,课程设计将由 “给予知识 ”转向 “引起活动 ”。将数学学习过程看成学生的 “再创造 ”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氛



围,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活动时间、思维空间和创新的机

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猜测,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如此,第一是能使学生产生动机去积极的探索, 并在探索去积极的思考问题,而另一方面,也能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让他感

觉想知道这些知识可是不能知道, 让那种欲罢而不能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自己不探索出结果不罢休的思想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动手实践与操作, 而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允许学生“插嘴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独特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的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 除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急于表现自己的

心理,回答问题积极性特别高, 但有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欠缺

思考。这些孩子都是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或者听问题只听一半, 就急

于表现,想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低年级一节课

上下来是热热闹闹, 轰轰烈烈,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

升,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要全面、细致

的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例如:在上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时,让学生猜数: “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 5,这个两位数

可能是几? ”这时,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适时



的引导,让学生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对比按顺序写的和没有按顺序写的, 从中得出按顺序写的不会出现重复也不会遗漏,从而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师只有着力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点燃他们心中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思维火花,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

(五)、 合理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建立自信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是对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它依赖于对学习过程的激励性评价。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上《找规律》这一课时,教师提出: “你们能自己创造出规律吗? ”

1 用图形表示,教师评价: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能用各种图形来表示 ”;生 2 用数字表示,教师评价: “真棒,你能用简洁的数字来表示”;生 3 用节拍表示,教师评价:“你的节奏感真强, 很有音乐天赋 ”。

从上述案例中能看出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这种积极而客观的评

价,非常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 教师生动的评价,会使学生兴奋不已,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更高。 但是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回答, 我们应该利用一些巧妙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产生质疑,而不是一味的只说真棒,

很好。例如: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师提问:



6 4 等于几?有一位学生回答等于 9,教师评价: “不错,你的答案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教师给予这样的评价, 会让学生造成误解,以为他的回答没有错,只是接近正确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于错的回答,教师还是应给予否定,教师可以问, “这位同学答对了吗?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其他同学的回答,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回答是错的。 适时、恰当的评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六)、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策略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

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

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

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

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

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地。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

关系、教学关系, 也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

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

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

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

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

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

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

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

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

习共同体 ”。

总之,不管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都要切实地考虑学生的需要。 不同的学生拥 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更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一切,加上一系列 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周小山 严先元 . 《新课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出版地: 出版社, 2005 98-99

[3] (美) Robert J.Marzano Debra J.Pickering Jane E.Pollock

[4] 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153[5]

数学课程标准 [M]. 数学课 -课程标准 -中国小学, 2011 (2).(1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b9afa5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0a.html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