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失马焉知非福辩证法观点-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边界险要之处; 翁:老头。 塞翁:边塞的老头儿。失马:丢失马。焉知非福: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解释:“福祸相倚”。既不以福喜,也不以祸忧。古时候,塞上有一户人家的老翁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邻人来安慰老翁,老翁并不难过,却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以为老翁气糊涂了,丢了马明明是祸,哪来的福呢?过了一年,想不到老翁丢失的那匹马自己又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可爱的小马驹。邻人们纷纷来道贺,老翁并不喜形于色,却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又迷糊了:白白添了一匹小马驹,明明是福,哪来的祸呢?小马驹渐渐长大了,老翁的儿子很喜欢骑马。有一次,老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竟把腿摔折了。邻人们又来安慰老翁,老翁十分平静地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这回不响了,心想,儿子瘸了腿,怎么可能有福呢?过了一些时候,塞外发生了战争,朝廷征集青壮年入伍。老翁的儿
子因腿部残疾而免于应征。应征的青壮年大多在战争中死亡,老翁和他的儿子却免于难。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里有一篇这样的故事: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安慰他,他说:“此何遽不为福乎?”几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匹上好的胡马。 当然,并非每个人丢了东西后都能失而复得。那么这些人是嚎啕大哭,痛不欲生呢?还是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态度呢?我想,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因祸得福,否极泰来”„„瞧,先辈们给我们多少有关得失的阐述,我们还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以得失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件事的意义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确,许多事物都有两面性,福祸是相依相存的。得失、利弊也是如此。 一件事情对你造成了影响,乍一看,似乎是你的一个损失,仔细一分析,或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却正好弥补了你在该方面的空白,使你下一次做同样的事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得与失,把握好得与失这架刚好平衡的天平。不要因为“得”而沾沾自喜,乐不可支,也不该因“失”而怨天尤人,痛不欲生。君不见,历史长河里有那么多人在得失间作出了艰难的选择。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却得到
了千古美名。 文成进藏,远嫁吐蕃,她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失去了待在皇宫里欢乐、舒适的生活,却得到了西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也得到了坚贞纯洁而又伟大的爱情,更换得了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和平友爱的情谊。 保尔·柯察金为了祖国的安宁与繁荣,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失去了健康,成了残疾人,但他“残疾”却不“残废”,他得到了千千万万青少年、中年、老年人的尊敬与崇拜。 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扛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却得到了后世千万人民的尊敬。 当然,也有许多反面事例。 吴三桂投降清政府,虽然得到了“平西王”这一高官与天下第一美女陈圆圆,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必将遗臭万年。 秦桧害死岳飞,卖国求荣,虽然得到了享用不尽的财富与权力,却失去了清白,必定为千夫唾弃,留下千古骂名。 „„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有些人考不上大学却自学成才。有些人被原单位辞退下海做生意,获得巨大成功。有些人去赌钱,因为赢了钱,心红了,想发达,结果输得一败涂地。有些人去炒楼,开始时顺顺利利,因此越炒越勇,最终又输掉了整副身家。有些人不敢去赌钱,他一进赌场便会输钱,表面上是坏事,实际上他不敢去赌钱是好事。 有一句话,天以微福来试人。天以微小的福来试你,其实有一个大祸跟着来,所以福来不用太高兴。天又会以微祸来试人,但是,福又会跟着来。这句话的意思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样的。 当一件事情来临时,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我们都不应太执着,太高兴,应以平常心去对待之。我们要看它的发展,因为好事可能变成坏事,而坏事又可能生出好的结果,这
不在我们意料之中。但是若我们有这思想准备,不要把好的事情看定是绝好的,或者是把坏的事情看定是绝对倒霉,我们不是这样看事情的。我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看事物的结果,看它一浪一浪的推进,这个叫辩证法。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充满辩证法的话。
3知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所以忧乐悲喜有时候是很难分辨的;老子的"祸福倚伏",还有中国人最常挂在嘴边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都是说明很多事情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失去的有时并非真正的失去,得到的是否就是真正的获得呢? 督教有一个根本的思想"没有蒙难,就不会有复活"和易经的"否极泰来"其实有着相通的意念,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有许多事,有时必须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 得失之间,实在难以斗计,也无法丈量,大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际,海明威努力的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苦心孤诣的专心写作,不幸的是,他却遗失了放着所有手稿的手提箱,其中有许多故事是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之作,字字珠玑,他一直计划将这些故事集结成册。遗失了手稿,使得海明威身心备受打击,因为,他无法想像自己必须重写这些作品,他所能想到的只是这几个月以来,埋首写作的艰辛,而这一切都将付诸流水。 他向诗人庞德悲悼他的痛心时,庞德却称之为天降好运,庞德向海明威保证,他将重写这些故事,而且会写得比过去更好,所以毋须害怕,因为最好的题材还是会出现。于是,海明威不再执着于遗失手稿的框框里打转,而让自己有机会重写这些故事,日后并成为美国文学最重要的人
物之一。 所谓"得之应得,失之所失",如果能不执著于表象,而用另外一个角度来冷眼看人生,那么得失之间就很难在短时间立即判断,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潜藏着"机会"。有了积极的态度,在面对挫败时,才能用"逆向思考"的方式来透视人生,即使是遇到最坏的状况时,也不要忘了,人生处处藏着陷阱和机会。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得意之事时,别高兴得太早;碰到不如意的事,也别急着难过,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多点童心,少一点世故 能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永保年轻。 很多人在社会上打滚久了,身上多了世故却少了天真;处心积虑久了,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了。虽然,人不可貌相,但是"相由心生",人的容貌还是操之在己,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长相负责。 人的容貌除了五官之外,气质和神韵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精神内在的表现,心机狡诈之人绝无可亲的相貌;反之,具有赤子之心的人其容貌一定是清楚明朗。还有眼睛是不会骗人的,看一个人,从他的眼睛看起,内心不安定的人,眼睛一定是闪烁不定,"眼睛是灵魂之窗",所以,拥有天真美善之心的人,他的眼睛一定是清澈明亮的。 拥有童稚之心,说起来很简单,实行起来却是不容易,就好像世界上的道理一样,听起十分简单,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但是,凡事存乎一心,若能从心开始,复杂就趋向简单,简单就趋向清澈。从世故到天真和从天真到世故,其实是一体两面,就好像黑夜和白天,只有放下世故复杂面貌,才能回归天真的本质。 有位作家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饱受生活的沧桑,就会僵化、苍老了,而佛又是怎么样让自己像个赤子呢?我们可不可以在心灵和形貌上保持
像童子一样呢?他说,有一次读《四十二章经》,好像知悉了佛为什么可以像童子的秘密,佛说:"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统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界如无上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花,视禅定等如须弥柱,视涅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为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也许就是这种无所得的心,正是返老还童的秘方。 "天真",人生才多点趣味,让我们做个永保赤子心的人,在生活中多点纯真,少一点匠气,三十岁以后,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容貌负责,让我们做个纯真而成熟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b4b2d9d5bbfd0a79567389.html

《塞失马焉知非福辩证法观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