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寒假作业

发布时间:2019-07-17 07:04: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背诵:

八年级下册26——30 课外古诗词10首。

1、《藤野先生》学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ì____  托cí____  fěi____ xùn____ jié____ màn qī luòdì yìyángdùncuò piē jī yǎo无消息 wǎn yì 油光可 痛绝 油光可 芦荟

2、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说是穿衣服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5)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论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本文就选自他的散文《朝花夕拾》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揣摩所填词语的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_______极了。

2)大概是___________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3)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____________似的喝采……

二、文本研习

1《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 )。

A 抒情散文 B 叙事散文 C 说理散文 D 散文诗

2《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  

A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

B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

C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即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

3《藤野先生》的主题是  (

A 赞扬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B 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C 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 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B 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C 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 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5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正人君子是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7、结尾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指的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我的母亲》学案

一、报得三春晖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用你心底的声音向母亲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蛮(   文绉(  ) 先生(   )

号(   ) 戏(   ) 祖母(   )

(   画(   (   )

(   (   )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2.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3.广大空旷。

4.宽容饶恕。

5.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6.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7.仁爱慈善。   

8.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四、作者简介及课文背景: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五、深入剖析: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

答: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答:

4)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3、我的第一本书

一、

1、看拼音,写汉字

yōu mò qī cǎn ào mì fān lǎi fù qù

( ) ( ) ( ) (

2、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 凄惨 红暑 梦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

②奥密 马鬃 赖皮 孰师 翻来复去

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作者是 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 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四、阅读回答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4、《列夫﹒托尔斯泰》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 掌握文章文学常识及生字词

2 品评语言,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妙喻描写人物外貌的手法

读准下列画线的字:

髭(     髯(     鬈(     黝(  )黑 滞(  )留     炽(   )热  颔(  )首低眉 锃(  )亮 犀(  )利    广袤(  )无垠    尴尬(    禁锢(  愚钝( )  ( )    侏儒( )  ( )酒肆( )  甲胄( )

( )  ( )

二、解释下面词语:

1、犀利:    锋利;锐利。           2、禁锢:  束缚,限制。   3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4、滞留:  . 停留不动。..     5、轩昂:

6、鹤立鸡群: 7 正襟危坐:

8、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9 颔首低眉:

10、诚惶诚恐: 11 广袤无垠:

12、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13、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14、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15、黯然失色:

三、介绍作者及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1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四、主旨探究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旨探究  

五、探究课文: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结合课后练习三)
 

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就全文来看,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文豪的不凡,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参看书P36二)

5.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5、《塑生学案

、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看教材第38页注释,并了解下面的材料: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1904年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读一读,尽量结合语言环境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搓捻(cuōniǎn)       觅食(mì)      譬如(pì)      小憩(qì)      遨游(áo)

企盼:盼望。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觅食(mì):寻找食物。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

风云突变:比喻局势突然发生重大变化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初开的或落下的花繁多而凌乱。      冥思遐想(xiá):漫无边际的深思想象。

二、文学常识积累

《再塑生命》选自《                  》,作者                    国女作家、教育家。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                                                    的故事。

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步骤:先独立思考和作答,后小组讨论,统一看法)。

①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                                                                

                                                                        

②     通过了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③     读了本文,你认为莎利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                                                                

                                                                          

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答:                                                                 

                                      

   26《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一、给下列字注音

( ) 冽( 坻( 屿( 嵁( 参差( )( )佁( )俶( )翕( )悄怆(  )( )邃(

二、解释词语

1、小丘: 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行,走

3、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水尤清冽:尤, 。洌, 。(意为清澈)

5 卷, 。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

6、为坻(chí):为,成为。坻, 7、屿:

8、嵁(kān): 9、翠蔓:

10、蒙络摇缀: 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1 可百许头: 。可, 。许,

1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3、日光下澈。下,名次作状语,向下。澈 ,穿过,透过。

14、佁()然: 15、翕()忽:

16、俶尔 17、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8、其岸势:其,那。势,形状。

19、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0、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1、悄怆, 。悄,寂静。怆,悲伤 22、以其境过清: 以:以为。 清: 。 23、居,

24、去, 25、隶而从者: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cī)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佁()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

10、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按要求写出相应语句:

1.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 文中表达作者悲苦心情的句子----------------------------------

五、文学常识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请自查资料完成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 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的修辞手法,摹形状貌,形象逼真;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的印象和感受,突出一个“( )”字,表现出作者( )的心情。第五段交待了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 )流向( );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 )”、“( )”。

六、赏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试分析本文中的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 本文是写景名作,写景中的动静结合、对比与烘托、镜头与画面的处理恰到好处,试分析

文中的

点拨:游鱼的怡然不动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文中的对比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文中的镜头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7、《岳阳楼记》学案

《岳阳楼记》学案

一、给加横线的生字注音:

谪( )守 朝晖( )夕阴 霏霏( 薄暮冥冥(

霪( )雨 心旷神怡( 皓( )月 宠辱偕( )忘

二、重点解词

1.增其旧制: 2.横无际涯:

3.朝晖夕阴: 4.前人之述备矣:

5.山岳潜形: 6.薄暮冥冥:

7.翔集: 8.岸芷汀兰:

9.长烟一空: 10.何极:

11.樯倾楫摧: 12.郁郁:

13.把酒临风: 14.微斯人:

15.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点词:具,同“俱”)。

译: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重点词:开,放晴)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重点词: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重点词:去,离开)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重点词:宠,荣耀;偕,一起)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重点词:求,探求。为,指以物喜,以己悲两种心情)

译: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重点词:以, 因为)

译: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四、文学知识

1.本文出自 《范文正公集》。作者是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六、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4.'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七、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20XX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八、巩固训练:用课文填空

1.滕子京政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应。

4.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虚写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反两方面写古仁人的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醉翁亭记》学案

一、注音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翼然( )

辄醉( ) 酿泉( ) 酒洌( ) 野蔌( ) 伛偻( )

觥筹( ) 颓然( ) 苍颜( ) 提携( ) 喧哗( )

二、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 ,号 代文学家。

三、解释词语

1. 翼然临于泉上(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野芳发而幽香( ) 4.佳木秀而繁阴( )

5.杂然而前陈者( ) 6、觥筹交错 ( )

7、负者歌于途 ( ) 8、太守谓谁? ( )

四、句子翻译

1、环滁皆山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8、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1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五、填空。

(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满井游记》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语。   

    2.学习课文把山水风光、游人活动、感情抒发交融在一起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作者__________朝文学家。字_____,号_____,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文体简介  

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二、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燕地寒(  ) 花朝节( ) 飞沙走砾(  )廿二日( )波色乍明(  )靧面(  )髻鬟(  )罍而歌(  )浅鬣(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装而jiăn )者 pù( )沙之鸟 xiā( )浪之鳞 泉而míng )者 wū( )能无纪 汗出jiá( )背   

    3.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三、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冻风时 土膏微润( )于时冰皮始(  )波色明(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 面(  ) 麦田浅鬣寸 泉而者(  ) 而歌者( 红装而者(  )汗出背( 沙之鸟( 浪之鳞( )游人未盛( 局促一室之内( 不能以游堕事( )而此地适与余(  能无纪( )未百步返( ) 

2翻译下列句子。  

1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7)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8)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四、深入探究  

1.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试找出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2.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  

   

  3.概括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始知郊田之处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它的新奇之处。如把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这篇文章除了写满井早春景物之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试分析他们在表达文章主题上的作用。   

   

五、积累迁移  

  1. 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现象的词。  

1)罍而歌者( )  (2)泉而茗者( )  

3)红装而蹇者( )( )  

2.下列三组词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分析下列 “之”字的用法,并举例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1)一室之内 郊田之外   

可译成“ ”,现在 ,如   

2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   

可译成“ ”,现在 ,如   

3 倩女之靧面 髻鬟之始掠   

可译成“ ”,现在 ,如   

    3.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写一段描写家乡初春的景色的文字,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诗五首》与10首课外诗词训练题。

一、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采菊东篱下, 。 4、山气日夕佳,

5、此中有真意, 6、金樽清酒斗十千,

7 ,拔剑四顾心茫然。8、欲渡黄河冰塞川,

9、闲来垂钓碧溪上, 10、长风破浪会有时,

11、八月秋高风怒号, 12、茅飞渡江洒江郊, 13 下者飘转沉塘坳。14、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15 ,风雨不动安如山?

16、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17、忽如一夜春风来,
18、散入珠帘湿罗幕, 19、瀚海阑千百丈冰,

20、山回路转不见君, 21、浩荡离愁白日斜 22、落红不是无情物, 23 ,天涯若比邻。

24、无为在岐路, 25、行到水穷处,

26、蓬莱文章建安骨, 27、俱怀逸兴壮思飞,

28、抽刀断水水更流, 29、人生在世不称意,

30、天街小雨润如酥, 31、最是一年春好处,

32、相见时难别亦难, 34、春蚕到死丝方尽,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 ,是离愁

37 ,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根据要求填诗词原句

(一)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1、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

2、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的诗句:

3、诗中能够做为送给即将远行的朋友的一句话:

4、诗中的千古名句:

5、诗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诗句:

6、唐代陆龟蒙《离别》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句子,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此诗中的句子:

7、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诗中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8、本诗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

(二)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感怀大志之人的大悲怆、大寂寞的诗句:

2、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

3、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

4、屈原《远游》中有句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生勤。本诗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

(三)读《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心绪被时间所扰乱的诗句:

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无法解脱的诗句:

4、诗中包含哲理,并写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的诗句:

5、诗中借他人自况,表达诗人对李云和谢公的推崇和高度评价的诗句:

6、诗中巧借比喻来抒发自己用远离现实来摆脱苦闷和烦忧的诗句:

7、诗中饱含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充满苦闷的诗句:

8、诗中诗人用以表达自己避世隐居思想的诗句:

9、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愁绪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化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4、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

5、诗中寓境、景、理为一体,且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6  虞世南《咏蝉》诗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此诗中也能表现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

7、请写出你积累的诗词名句中含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哲理诗句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3c4aa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e.html

《初二语文寒假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