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看石达开率兵出走

发布时间:2012-10-14 16:19: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72

《士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课程结业论文

指导老师:苗田

黄德志11123850

新看石达开率兵出走

摘要:翻开历史的篇章,有过华丽,有过沧桑。历史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站在21世纪的我们,再来看这段历史——太平天国。在这段历史中,有一件事,我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石达开率兵出走。这位草莽英雄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回首这段历史,石达开率兵出走表面上看去是受太平天国内讧——天京事变的影响。透过这层历史的面纱,如果当年石达开没有负气而率精兵出走的话,太平天国会不会持续它的辉煌?如果没有天京事变的话,太平天国会不会成功?石达开这个人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他当年的出走是一气之为还是不可避免?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去发掘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探寻这段历史背后隐藏的秘密。

关键词:石达开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 局限性

18569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虽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却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的出走与天京事变密切相关,而天京事变又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发生的事。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没有天京事变,石达开率兵出走会不会发生呢?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吗?石达开的出走,它的背后又反应了什么呢?

太平天国决策层腐败的表现

1. 最高决策者无视制度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早在攻取永安的时候就开始了政权建设——封王。18511217日,洪秀全诏令(《封五王诏》):“天王诏令通大小兵将,各宜认实真道而行,天父上主皇上才是真神·····天父皇上而外,皆不得称上称帝。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上·····称圣·····致冒犯天父天兄·····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褒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封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又褒封达胞(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另诏后官称娘娘,贵妃称王娘。1在太平军完全占领南京后,太平天国实行严格的男女别营和圣库制度。但令人叹息的是这时在天京城内,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却在恣意享受,其征兆实在金田起义后不久就已显露,在一路征战中,太平军实行的男女别营与圣库制度,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却不受约束。与男女别营、夫妇分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从起义之初就实行多妻制。早在1851年春,洪秀全就有15名后妃。按照太平天国礼制,天王的后妃总称“娘娘”,东、西、南、北、翼五王的妃子通称“王娘”;各王女眷的人数依次递减,除原配妻子外,先是在两广随军女子中选妃,后改为在征伐途中就地从民女中遴选。定都天京后,这种选妃方式被固定化,每逢诸王寿诞之日,照例事先在城内女馆中层层选美:先由各女军挑出12~15岁的处女,汇齐后再经筛选,最终选定在15人左右,每次天王、东王各6人,北王2人,翼王1人。“谓天父各人劳心过甚,赐来美女也”。1856年天京事变前夕,杨秀清的王娘有54人,洪秀全的后妃有88人之多。2

2. 最高决策者贪图享受

洪秀全起义之初,以打倒满清恢复汉族自由为号召,更是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意欲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虽然现在的我们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出发点是好的。洪秀全似足表现出彼实具有相当政治家之眼光,故从之者甚重,蔚为汉人之新希望。但南京定都以后,竟为物欲及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所累,尽变往日之言行,一切作为在显示渠之真意已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立一新王朝。深居宫中,穷奢极欲,务求满足超于皇帝一切享受。日常所专心注重者,唯宫廷之建筑,宫女之征选,金银之聚敛,宫制官制之规定,而置军事政治大计于脑后。3

二、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内部矛盾

1. 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他所遇到的最艰难困苦,与其说是对敌斗争,毋宁说是内部矛盾。在太平天国前期,国务由杨秀清执掌,建都天京后所产生的许多内部矛盾,如队伍不纯、粮食缺乏、夫妻隔别等都由杨秀清负责处理,洪秀全所面对的只是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问题。

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早在金田起义之前,一八八四年冯云山被捕下桂平狱、洪秀全回广州营救时就已经发生。那时候,拜上帝会突然遭到地主阶级的打击,会中又陷于没有首脑主持的瘫痪状态,群众发生了动摇。杨秀清利用当地降的迷信,假托天父下凡降在他身上,稳定了群众,拜上帝会才不致瓦解。这一年冯云山出了狱,一八四九年夏天,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回到紫金山来,他们知道了这一个事实;杨秀清不但利用天父降托稳定了群众,而且,利用天父降托号令群众。作为教父的洪秀全承认不承认杨秀清这一权能呢?如果不承认,拜上帝会就必定分裂;如果承认了,那连洪秀全自己也将为杨秀清所制。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发生了矛盾。但是,洪秀全看到杨秀清已经在拜上帝会里取得了地位,而天父降托的作法在当时号令群众上也确具有它的作用,因此,他从团结出发,为着革命利益,不考虑个人的问题,承认了杨秀清有代上帝传言之权。4

一八五六年春,在天京,打退江南大营,在长江上游,虎踞武昌,在江西,各郡州县望风而归,太平天国取得全面的大胜利。于是内部矛盾急速的上升以至于爆发。首先是胜利冲昏杨秀清的头脑,他假托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万岁。原来在以前,洪秀全称万岁,杨秀清称九千岁,杨秀清到天朝宫殿去朝见洪秀全要立在陛下,太平天国的实权虽握在杨秀清之手,一切军政事务都由杨秀清决定,洪秀全只是签一个名,但究竟杨秀清还是要向洪秀全“取旨”。在洪秀全不同意的时候,还要假托天父下凡。而今他也称万岁了,他就不再要立在陛下去朝见洪秀全了,他也就不再要向洪秀全“取旨”了。这时候,洪秀全不得不答应,在洪秀全答应封杨秀清万岁之后,有人向他告密,说杨秀清要杀他而夺位。5显然,这时候内部矛盾再次上升了。

2 .圆滑狡诈的韦昌辉成“替死鬼”

洪秀全密令在江西督师的北王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翼王石达开火速赶回天京。杨秀清的飞扬跋扈,早已引起诸王的不满。北王韦昌辉是地位仅次于杨秀清的第三号人物,也被杨秀清打过屁股,怀恨在心。接到洪秀全密令后,韦昌辉立即率亲兵3000多人连夜赶到天京,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一家6韦昌辉为人圆滑,工于心计,面对权倾一时的杨秀清,他表现得十分恭敬,甚至忍气吞声,含辱受屈,暗中则心怀积怨,图谋报复。当他接到洪秀全的密诏时,正在江西督战。他见机会来了,立即领兵日夜兼程赶回天京,又马不停蹄,指挥部下封锁所有通往东王府的要道,并严密包围东王府。临近拂晓时,韦昌辉带领亲兵闯入东王府,大开杀戒。这时,天京城内杨秀清的人马仍然很多,洪秀全在杨秀清被杀后已下令赦免所有杨的余党,韦昌辉为了斩草除根,防止东王的势力再起,布下圈套,假借天王旨意,宣布因为自己在进攻东王府时滥杀无辜,须接受杖罚四百的惩罚,召集东王部下前往天王府观看行刑。当这些人匆匆来到时,他早已伏下重兵,将东王余部一概诛杀。在韦昌辉的屠刀下先后有太平军将士两万余人丧命。7 此后韦昌辉横行天京,独揽军政大权。

石达开赶回天京后,见到此种惨象,责备韦昌辉不该滥杀。韦昌辉又对石达开动了杀机,石达开闻讯连夜逃出城去,韦昌辉丧心病狂地杀害了石达开一家老小。不久,石达开率军进驻天京附近,要求洪秀全处理韦昌辉。韦昌辉此时早已是天怒人怨。8长期受杨秀清欺凌、压制的韦昌辉一旦掀翻杨秀清这座大山,便突然激发出疯狂和野心。他的一系列疯狂举措不仅让洪秀全再起杀心,也迅速使他自己成为朝野将士的众矢之的,最终洪借助石达开的声望轻易瓦解了韦的势力。911月初,洪秀全诱杀了韦昌辉及其党羽2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一时的“杨韦事变”,又称“天京变乱”。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适合杨秀清,也适合韦昌辉。

三、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部追逐名利的现象未见消退,“起初是有大功的才封王,到后来就乱了,由广西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亲戚也都封王,捐钱粮的也都封王,竟有二千七百多王了”。天京失守前夕,城内人口不超过三万,其中太平军有万余人,而王一级的官员就占了约十分之一,有一千多人。更可悲的是,大难当头,仍“互相倾轧,人心不齐”。10

在这场大变乱发生时,太平天国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但是领导者们已经从草莽英雄一变而为他们所说的“小天堂”的主人。洪秀全和杨秀清陶醉于既得的胜利中,为争夺权力而争斗起来,这既是小生产者的狭隘观点的表现,又是受地主阶级意识侵蚀的结果。他们当然无法防止在自己内部地主阶级势力的抬头,而恰恰为它创造了机会。11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的打击矛头直指满清王朝。历史过去了这么多年,太平天国都依然给人一种道不清说不明的朦胧感,一种困惑感,或许,通过鉴别史料,辨别史实入手,也许会由上下求索的努力逐渐廓清近百年来人为附加于太平天国的种种“包装”12几位草莽英雄从金田起义到南京定都,经过天京变乱而后失败了。这一切,现在想起来,似乎自南京定都后,天京事变就已经不可避免了,而受天京变乱影响的石达开的出走似乎也成了必然。看上去太平的天国,却也仍然避免不了窝里斗和勾心斗角。或许天京变乱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印刻好了,石达开的出走只是一个必然;或许太平天国注定是不会成功的,这其中隐含的原因是什么呢?想当年从广西走出来的领导者们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我想,这也可能是历史的必然吧,或许在那个封建社会,他们不可能取得成功。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13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浏览那个时代的历史,看这些风云人物的争权夺利,看似这一场伟大运动的失败的导火索是天京事变,而天京事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领导层之间的争权夺利,看上去与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没什么区别,似乎这就是官场之道,政治之法。但,太平天国又是与他们不同的,在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一群农民通过武装起义,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似乎,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是失败的了,只是在过怕了苦日子之后对突然到来的权力与金钱太迷恋了。那个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农民本身带有的某种缺陷和局限性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失败,这样看起来,石达开率兵出走只是历史正常发展的必然了。太平天国革命者关于平分土地和把一切剩余生产物归公运用的社会理想,是他们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强烈愿望的产物,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绝对平均主义“只是农民小资产者的一种幻想”。14这一点也很好的反应了他们自身带有的缺陷。

在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苍莽英雄们,他们可能从未想过他们也能手握大权,享受着权力带给他们的欢娱,于是,对手里的权力放不下了,舍不得放下了,结果是注定的,只能以失败告终。我想,这虽然要很大程度上取决那个朝代束缚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但也与中国传统古老的文化有关吧——农业文化。而形成这样的农业文化又有着很多的因素。其中,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在那个朝代毫无保留的体现了出来;古代中国文化是大陆大河型的农业文化,而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封闭性。李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卷中就注意到中西地理位置的差异:“实际上,地理因素不仅是背景……它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中国和中亚的构造与其他多数地区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种复杂的高山网把许多比较平坦的地区分开。这种复杂的地势对中国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5】所以,早就已经形成的地理情况也似乎随着历史的齿轮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中国封建社会里的这位草莽英雄,虽有过驰骋疆场的辉煌,却也只落个英勇就义, 在他人生只正值壮年的时候。或许,这一切他是无能为力的,似乎历史早已为他写好······

1.月映长河著《欲望是把双刃剑—太平天国的人性透视》重庆出版社 2011.4 84~85

2戴鞍钢著《晚清史》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5 45

3 相湘著《晚清宫廷实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1 121~122

4苑书义 林言椒编《太平天国人物研究》巴蜀书社出版1987.6 141~142

5苑书义 林言椒编《太平天国人物研究》巴蜀书社出版1987.6 143

6赵彦著 《晚清那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1 137

7戴鞍钢著《晚清史》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5 47~48

8赵彦著 《晚清那些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1 137

9陶短房著《这个天国不太平》中华书局出版 2010.10 73

10戴鞍钢著《晚清史》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5 52

11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6 122

12杨宗亮著《晚清史研究新视野》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6 77~78

13周武 何益忠 张剑 志茗著《太平天国史迹真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7 2

14王庆成著《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4 476

15 李约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8

黄德志 111238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36ebeb102de2bd9605880e.html

《新看石达开率兵出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