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页版

发布时间:2018-10-07 15:24: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微信网页版

在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到来,每天都有人离去就像东莞这座城市在高楼大厦崛起、火车地铁铺陈的同时有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

消失的身份证号

在东莞设市之前,我们的家乡叫东莞县。在这里,只有平房和沙地,没有宽阔的马路,也没有高楼大厦。我们的父母一辈身份证号码开头基本上都是442527,而到了我们这一辈,则全部变成了441900…442527是东莞县(建市前)441900是东莞市(建市后)

消失的市井气息

虎门旧街的没落,地标的崛起。▼虎门旧街位于原太平镇,是虎门最古老的商业中心区,也是虎门的一个标志,代表着一个繁荣时代的记号。随着老中心区的没落,这里也失去了旧时东莞本土市井的气息。虎门人,你们有同感吗?横沥牛墟的没落▼有着400年历史的横沥牛墟,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名远播。每逢公历以一、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省内外各地客商、农民就会云集横沥,参加设在这里的耕牛交易墟市。如今这里逐渐失去了以往热闹的气息。日渐减少的莞式骑楼▼莞式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经营商铺,小时候,生活妹的爸妈每逢周末就会带她来这里逛逛,石龙、虎门、莞城等镇区都有这种特色骑楼。目前在东莞保留得比较好的骑楼有莞城振华路、石龙中山路、横沥新埠正街等…其余骑楼已逐渐消失。

消失的建筑

莞城贸易大厦▼莞城贸易大厦,即东信酒店,位于运河东路西城楼的旁边,作为东莞80年代的第一座高楼,共十三层,东莞人就习惯称为“十三层”。生活妹的长辈都曾在这里工作,对这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回忆。由于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新规划和标准,在1998年4月23日被爆破拆除,也已灰飞烟灭。东方酒店▼莞城东方酒店,位于莞城高第街,东莞的商业繁华中心区,楼高15层,酒店拥有当时东莞市第一台观光电梯和全市唯一的旋转餐厅,是90年代初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以前生活妹能上最高层吃西餐那都是因为考试得一百分父母奖励的!随着东莞酒店业迅猛发展,这里演变成了莞城街道办事中心。虎门海滨商场▼虎门海滨商场曾是虎门一家大型国营商场之一,承载着虎门街坊回忆的百货店。店面虽小,但物料齐全。迫于生存压力,海滨百货也不得不面临结业的命运。虎门人,你们怀念吗?莞城运河商场▼这张照片能引起很多东莞人的共鸣,莞城运河商场,位于运河西二路,即在东莞华侨大酒店旁边。这里的货物物美价廉,是东莞一个比较早的百货商场。随着东莞各大商圈的进驻,吉之岛、沃尔玛、百佳的出现,这里早已结业多年。东莞市红楼医院(即人民医院)▼红楼,始建于1888年,迄今已跨越三个世纪,走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以前医院建筑红墙绿瓦,一派西洋风的逼格,被东莞称为"红楼"。2015年11月1日,红楼门诊部正式停业。寮步十三行▼寮步十三行,地处寮步镇旧城区内的小街道,虽然目前仍有一批土生土长的寮步人保持了旧时的传统,经营着他们老店,但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这里也渐渐没落。莞城二中▼莞城二中改名为玉兰中学后演变成了外国语学院,如今最初的莞城二中校址已变成了东莞电大。有在这里读过书的东莞人吗?莞城三中▼这是莞城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生活妹有表姐表哥也在此读过书,如今莞城三中已改名为“可园中学”,校址也改变了。如今的可园中学▲

消失的行当

街边的补鞋匠▼以前在东莞的街头巷尾,总能见到一两个补鞋匠。他们用一双巧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顾客的旧鞋焕发新颜,而且价格相当便宜。如今,换新代替了修补,补鞋匠的身影越来越难寻觅。奶奶说:以前东西坏了总想着修,如今东莞坏了就想着换。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吧~传统美容师▼东莞人称之为“绞黄面”,是用黄麻线将女子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脸蛋变得干净光滑,并修出弯弯的月牙眉,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安全无副作用。现在时代进步了,美容院遍地开花,街巷上的挽面也随之消失。传统修表师傅▼以前能拥有一块手表,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骄傲的事。以前的修表师傅随处可见,手表坏了可以拿去修。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万宝龙、欧米茄...手表坏了直接拿去专门店保修,还不花钱!于是修表师傅的身影越来越少。修伞师傅▼以前的雨伞坏了,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要新的,而是想着找修伞师傅,能修就修。万能的修伞师傅总能让雨伞起死回生。但是现在,坏了的雨伞随手就扔,渐渐没有修理的必要,修伞师傅也跟着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补锅师傅▼补锅以前是街道作坊的一门传统职业,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有专门补铁锅的,有专门补搪瓷器皿的,也有专门补铝锅水壶的。大师傅可以“通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但随着生意萧条,现在已经慢慢消失在城市里。磨刀,磨铰剪师傅▼从前一把刀用到生锈就磨,一把刀可以用好几年甚至上十年。当年磨刀这个行当的生意相当红火。如今,时过境迁,刀生锈了人们宁可买一把新的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磨刀。磨刀匠慢慢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这种老行当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弹棉花师傅▼我们的爷爷奶奶一辈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如今机械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制造,该行业也销声匿迹。箍桶匠▼以前结婚用的子孙桶、提桶、脚盆啥的都是人工实木做的,所以少不了箍桶匠,现在结婚黄金万两,根本没这些东西了,平时家里也很少用上了。修钢笔师傅▼妈妈读书的时候,校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经济水平跟上了,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水笔都有,钢笔用的少了,用坏了也只会换,更不会想到去修了。扁竹篮大叔▼在马夹袋大规模流行前买菜拎东西啥的可都是用竹篮的,既方便又环保,往手里一提就可以往街市买菜去了。摩的司机▼以前市区还没禁摩前,很多人出门都会选择坐“摩的”,如今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和治安环境,东莞已经禁摩十余年,“突突突”的摩托车引擎声已成为了过去。老式理发店▼老式理发店,以前五块钱剪一个头发,现在的发廊琳琅满目,随处可见。装修豪华,价格昂贵技术却不见得很精湛。老式理发店胜在剪发步骤简单利落,价格公道,还能提供刮胡子的服务。东莞烟花业▼东莞制造的烟花爆竹有着闻名中外的辉煌历史。春节假期,东莞每户人家天刚亮就开始烧炮战,噼里啪啦,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留下一地喜庆的红色。但1990年的东莞烟花炮竹二厂爆炸事故后,东莞该行业遭受重创。认识到烟花爆竹的生产和使用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政府逐步实行了“禁燃令”,此行业在东莞从此消失。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拉大锯也是一种传统职业,就是木匠学徒,每个木匠学徒的时候都会从拉大锯开始干起,三年学徒两年效力,得先给师傅锯三年木头才能开始正式学手艺。

消失的老物件

老式灶台▼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门用来催火。现在很多农村都改成带烟囱的炉子了。这种灶台只能在某些老的荔枝柴烧鹅店看到。压水井▼压水井是引水的工具,井头是出水口,后粗前细,压手柄经常会磨的很亮!小时候觉得就这么压一压水就能源源不断的涌上来,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现在不常能看到了!风匠▼爷爷奶奶一辈那时候没电,也没鼓风机,煽风点火,全靠它了。木制盘子▼以前农村红白喜事离不开它,现在多用那种不锈钢的盘子。收破烂的大叔▼鹅毛鸭毛换火柴,收买烂铜烂铁烂胶鞋。在小时候,东莞大街小巷里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音,那时候收破烂的大叔都是那么亲切,如今,你又有多久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呢?水晶牌保温壶▼生活妹对这种保温壶记忆犹新,因为当生活妹还是幼儿的时候,每当妈妈拿起这个水壶,就是生活妹喝奶粉的时候了!生活妹每次拿都是小心翼翼的,小时候觉得样子可美了!手电筒▼装两节电池,就可以用很久,小时候用它玩抓迷藏,晚上用它偷偷在被窝里看小说,现在大家都改用手机了。磁带▼也许你跟我一样,早已习惯用手机听歌,但是生活妹读小学的时候,听音乐听英语用的都是磁带。BB机▼在还没有出现手机之前,大哥大又太过于笨重的年代,BB机成为了东莞人的潮流通讯工具,那时我们的口头禅就是:有事call我!老式摆钟▼90年代,在家里放这样一个摆钟很流行,像大户人家一样,现在人人有手机,也不需要钟表了。蜂窝煤▼蜂窝煤、煤炉、小火钳……小时候把刚做好的煤炭弄个稀烂,绝对会被妈妈打。锥子▼纳鞋底专用的“锥子”, 小时候漂亮的绣花鞋都是妈妈拿它一针针纳出来的。

消失的美食

东莞传统松糕▼传统的东莞松糕都是手工制作,糯米和粘粉的比例、蒸煮的火候都会把握得好,新鲜出炉的松糕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麦芽糖▼又称铛铛糖。“铛!铛!铛!......”小时候每当听见有节奏的锤子和铁片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是卖麦芽糖的来了,找父母要钱去买,买一块半天都舍不得吃完,而现在有几个小孩子还知道。

消失的东莞话

东莞话,是莞宝粤语的代表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东莞的本土方言受到“挤压”,许多小孩从小就讲普通话、粤语。再过几十年,恐怕东莞话也会消失,再无人“识讲东莞话”!越发展,越消失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希望人们通过努力去保护

不赞一个再走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401f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f.html

《微信网页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