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发布时间:2019-11-25 05:13: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

作者:钮勤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9期

2019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今年江苏的作文题目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熟悉的陌生文题!

说其熟悉,身边的事,日常的话,打开任何一种媒体,扑面而来的都会有“绿色”的影子,只不过或浓或淡罢了!百度一下,找到与绿色相关网页约100,000,000篇,生活位列其中,绿色不为生活,又为什么呢?所以,是熟悉的,每位考生都熟悉。另外,题型也是熟悉的,考生们轻车熟路,不必介意多少,沿着反复练习过的提示性材料+题目的形式做就可以了。要求也是熟悉的,“三自一限”的原则没有变。

可是真正熟悉中学作文教学的人会知道,目前的中学作文是作文与生活基本脱钩,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青春年少,却是那样的老成,充满了世事沧桑,毫无青春与朝气;“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作文与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虚空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也许,正因为如此,造成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平面化与呆板化,学生对于绿色生活的理解也多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可真正地写成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就有难度了!可能会见绿色而不见生活,诸如这样的思路:审绿,读出绿意,准确地把握好绿意;点绿,点缀绿意,或用散文笔调诗情画意地将绿意点染到文中;阐绿,或用论文笔法有理有致地阐述绿意。或者,不能把绿色生活上升到精神层面——一种生活的理念,而停留在“低碳生活”方式的简单叙述之列,诸如: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出行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等,用布袋、竹篮等代替塑料袋,不乱扔电池等。由此,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了。

不过,今年高考作文不再是去年的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品味时尚》),而直接要求学生去书写生活本身了,从作文的承继角度来看,江苏的作文命题思路是很不错的。有两点值得肯定: 其一,坚定不移地走生活化道路,把学生的写作方向拽向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的事,直至关注我们的星球!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

写心灵的绿色。诸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地球的绿色当然需要,可心灵的绿色也同样不可或缺,社会的浮躁与喧嚣之下的人的疲惫的心灵不正是需要绿色来安慰吗?繁忙的应酬,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们不能有半点懈怠,心灵的疲惫需要热闹浮华背后的绿色的清净,需要散淡的月光与柔柔的晨风的清洗……我们需要绿色的生活,不就是要远离喧嚣浮躁,寻找到生活的本真吗?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启发我们的莘莘学子,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参与并体察我们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哲、理、思,这样才能考好作文。

其二,材料的引导恰到好处。三句提示性话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度。“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可谓搭其桥。关键在于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正确生活的方向与绿色生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30日参观世博园广东馆,鼓励广东倡导绿色生活;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低碳减排以·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还是回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吧,那上面是明明白白地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作文教学就是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本次江苏高考作文,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作文教学的新课改理念,也合乎时代发展方向,作文就是应该要关注时代生活啊!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

钮勤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秦晓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d59a41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8.html

《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文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