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8-09 14:39: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诗选自《必修2》阅读鉴赏板块的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学生在《必修1》中没有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相对来说,诗歌阅读鉴赏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显不足。正因为这样,《必修2》第二单元的每一首诗歌对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古人真挚的情感。

方法目标:1、学生能够学会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寻找关于主旨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

2、培养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敏感性。

3、通过分析意象,把握主人公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1、分析意象。

  2、理解本诗中体现出的乐景衬哀情和“对写法”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通过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中的画面。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体设想」

以情为主线,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贯穿在讲解中,使同学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古人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特别说明

这首诗在《古诗十九首》里有它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这首诗在男女主人公方面可以做多种解读。教者会就着其中的一种着重讲解。但是所谓“诗无达诂”,而且无论是哪一种解读,最后的情感都会落实到思念,做别的不同的理解反而会使思念加浓一倍,所以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意见提出,并且正好体现了“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新课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十九位无名诗人的作品,梁萧统把它们合收在《昭明文选》中。这十九首诗之所以能够穿越动荡的岁月流传至今,并且在后世被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它们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十九首诗都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一起体悟主人公寄予其中的深沉而浓郁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

听读设问:一是注意其中某些字的特殊读音,二是揣摩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学生听录音后,老师明确两个字的读音——“遗”(wèi)和“还”(huán),顺便简单补充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

2、学生齐读。

学生带着对整首诗感情基调的把握齐读这首诗。

三、问情

1教师设问: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是从哪个诗句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发言,必要时老师进行引导。

教师准备: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忧伤的。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可以直接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忧伤的原因是“同心而离居”。古代的男子由于种种原因离家在外,夫妻二人天各一方,相爱却不能相守。从题材上来说判断这是一首情诗,抒情主人公抒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启示一:可以从直抒胸臆的句子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设计说明:本环节让学生在听和读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从感情基调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并学会诗歌鉴赏的第一种方法。)

2教师设问:

本诗中有没有出现游子的形象?你能看出游子什么样的感情?从诗中找到依据。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教师准备: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句诗给我们呈现了男主人的形象。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此刻展现在他眼的,无非是漫漫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他的心因为望不到日思夜想的妻子而忧愁和憔悴。这两句诗中我们看出了游子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求学生带着对游子思念之情的理解自由诵读这两句诗。学生的声音明显地凝重了许多。

、问表现手法

1、教师设问:

本诗中妻子形象出现的背景是哪几句诗?妻子此刻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积极讨论发言。

教师准备

妻子同样对游子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妻子形象出现的背景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一“江南采莲图”。

要求学生揣摩前两句的情绪齐读前四句诗。

2教师设问:

请同学们用散文的语言把前两句的“江南采莲图”再现出来。

教师准备:

材料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采莲的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材料二: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学生积极发言自己摹写的“江南采莲图”。全班同学甚至可以感觉到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和采莲女子的欢乐。

3教师设问:

同学们用非常精彩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了热闹而且欢快的江南采莲的画面,可是在这么欢快的氛围下,却有一个因为思念而忧伤独自落泪的女子,大家觉得这样的景和情协调吗?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准备

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运用,使女主人公的形象饱满而且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她眉间的一蹙,脸上的泪水,更能体会她在热闹背景下独自落泪的凄惶和心伤,使女子的思念显得更加浓烈更加厚重,更让人心碎。

(设计说明:本环节学生通过摹写“江南采莲图”,一方面锻炼了当堂写小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描写感受到江南采莲的欢快氛围,更重要的是对乐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有了更为感性而且深刻的认识。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学会了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方法。)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前四句,特别注意体会乐景与哀情之间的巨大落差。

4教师设问:

游子思念家乡的妻子,为什么要写想象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呢?这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艺术效果?

学生讨论、发言,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

教师准备

运用“对写法”,同样的意思经由对方表达出来,使感情表达不那么直白,显得婉曲有致。

启示二:鉴赏诗歌保持对表现手法的敏感性。

、问意象

教师设问:

本诗中的重要意象是芙蓉花。女子想要送芙蓉花给丈夫,到底代表什么情感呢?

学生发言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教师准备:

1)芙蓉花代表女子的美

外在美:年轻貌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王昌龄《采莲曲》

内在美:高洁,纯洁的爱情——周敦颐《爱莲说》

2)芙蓉 代表爱

《西洲曲》“莲子清如水”

启示三:通过分析意象,把握主人公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意象是诗歌情感非常重要的载体,最后意象讨论环节使同学们更加理解了本诗中思念的分量,更加理解了两人之间“同心而离居”的无奈与忧伤以及二人同心的情感的美好。)

六、学生讨论活动

关于古人“花草赠亲朋”的传统。

     本诗的送芙蓉花,其他如红豆表相思,折柳送别,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甚至只是一句话。

  礼物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真挚的感情最动人。

、诵读并背诵

八、结束语

希望大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在《涉江采芙蓉》里古人在1800年前拥有的真挚动人的情感。希望大家拥有生命中的每一种美好的感情,希望大家珍惜并且经营好它们。

「板书设计」

            二人同心

             ↑

     妻子对游子 ——思念—— 游子对妻子

忧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8eb36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e5.html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