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经典的现代文阅读题(有答案)

发布时间:2013-05-02 13:43: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花事 杨轻抒

古老师不懂花。他从小在乡下长大,后来在乡下教书,四十岁了才调进城,对狗尾巴花以外的花他通通分不清楚。啥花哟,古老师自我解嘲,小时候眼睛好时只认得狗尾巴花,上了年纪眼不好就能认清花尾巴狗。

进了城的古老师知道,城里和乡下不一样,要不跟跟城里的潮流,还那么土气,孩子大了。会觉得面子上不好看。再说,刚分了新房,不弄几盆花摆摆,阳台上太荒凉也让人觉得寒碜。于是古老师打定主意上花市街买几盆花。花市街路段不长但历史长,据说打三国时起这儿就有花鸟集市,这份历史自然让一条街变得有些古色古香,也因此在花市街能淘出名花品种来。而在花市街有一席之地的,多半都是大款儿一级的人物。古老师是花盲,也不指望能从花里掘出个宝来,打定主意只照着便宜的买。

但古老师就没料到一进花市街就被人认出来了。那是个胖胖的中午女人,一见古老师脸上顿时笑开了花,问,古老师是闲着散心呢还是想买点花?古老师老老实实说是想买几盆花弄弄。

女人把大腿一拍,说古老师,您认得我吗?

古老师说不认得。

女人说,我是范晶晶她妈!

范晶晶是古老师班上成绩顶不错的一个学生,还是班干部。古老师也高兴起来,说范晶晶不错啊,是个乖孩子!

女人很激动,说谢谢古老师培养有方,这花您就别花钱了,我这摊上您喜欢哪样挑哪样!

古老师说,那咋成?

女人说,您真要给钱我咋回去给范晶晶和她爸爸交待?她爸还不把我揍扁了?说罢硬拉着古老师要他挑选。

古老师没法子,只好照着盆小的、搁在角落里估计不值啥钱的挑。女人见状,叹口气说,古老师您也真是的!说罢,从兰草中挑了一盆出来,说,古老师您也得挑点上档次的嘛!这盆佛兰在市上很值钱的,我不是要贿赂您什么的,我是不想让人说古老师您是花盲。

古老师把花弄回去,摆在阳台上,阳台果然增色不少。古老师感叹,这城里人的活法是不一样!正说着,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班上学生李小雨。李小雨手里捧着一株花。

老师……李小雨说,您搬新房子,我给您送一株……花来。

李小雨手里的花还包着一团厚厚的新鲜的泥,看得出来是刚挖出来的。古老师看看满头是汗的李小雨,心疼了,说,谁让你送花的?

李小雨喃喃地说,我家没钱买,我从乡下姥姥家后坡上挖来了一株,老师您别……

李小雨话未说完,转身就跑。古老师说,哎哎……

古老师知道李小雨母亲刚下岗,家里困难,古老师是想留小雨吃饭的,但李小雨很快就跑远了。古老师说,这孩子!

以后又有学生或家长送花来,古老师的阳台上很快就花团锦簇起来,惹得过路的人啧啧不已。

再后来,古老师就病了,躺在医院里,学生都来看古老师。李小雨是一个人来的,空着双手,一见古老师就哭了。古老师说,哭啥呢?李小雨说,其他同学送的都是值钱的好花,只有我送的是一株野花!

古老师哈哈大笑,问,你知道你那花叫啥名字?李小雨摇摇头。

七里香。知道吗?叫七里香!多美的名字!其实,在老师眼里,花都是一样的,美的就是好的,懂不?

李小雨似懂非懂地点头。

老伴儿说,范晶晶她妈送你那盆哪是什么佛兰,我请行看了,一盆野兰草!古老师问:那野兰草开花吗?老伴儿说开花。古老师说,这不就行了?管它啥品种,只要能开花就行,谁叫古老师我是个花盲呢?

古老师病好之后继续当他的老师。古老师很喜欢当老师的感觉,古老师说,他老觉得一班几十个孩子个个儿都是开得很漂亮的花,至于啥品种,就没必要在乎了,就像阳台上那些花。古老师说,在咱花盲眼里天下的花都一样!古老师边说边狡黠地眨着眼睛。

阅读训练:

1.本文开篇有一句交待古老师不懂花的话,很精彩,请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花市的情况,在行文上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塑造范晶晶妈时用了哪些描写表达方式?范晶晶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中省略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塑造李小雨的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表达方式?李小雨是个怎样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塑造范晶晶妈和李小雨人物形象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老师说,在咱花盲眼里天下的花都一样!这里的“花”是指阳台上的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老师是真正的花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夕照透入书房

  冯骥才

  (1)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2)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3)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背上的文字也看得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4)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5)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编辑(得)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6)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7)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透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圆瞪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8)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9)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反倒觉得安全。

  (10)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阳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里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11)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的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它最后的阳光照耀得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选自《文汇报》20051212)

  1.作者在书房中享受到夕照穿窗带来的哪些“异样的神奇”?(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段中“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这句话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段中的小银鱼和第(8)段中的小蚂蚁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点?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重笔叙写书架上面“幸存下来的泥公鸡”,这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写泥公鸡的目的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如果说城市是一座座砖砌的奶桶,乡村只是一头头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的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损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浓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和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景渐行渐远。

  (选自2006325日《今晚报》)

  5.文章一开头说,“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请用简洁的语言,对第①②两段中所描绘的“乡村”的特点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段画线的句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妙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段中写思念乡村的种种有什么作用?(2)段中举长治的八义镇为例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全文看,作者对建设新农村有着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简单说明:

  1.使被照物分外美丽,使案头物品妙不可言,使平凡事物无比神奇。第一、二层各包括三个具体事物,第三层包括二个具体事物,答不全面相应扣分。(意思对即给分)

  2.只有思想和精神才能永存,只有文字才能让思想留传,文字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重要(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来对待文字工作)(三层意思前后相连,意思对即可给分)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对社会对世界作出自己的解答,而不应该一声不吭(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意思对即给分)

  3.同:均突出了神态、动作描写。如写小银鱼“瞪圆眼睛”,写小蚂蚁“迟疑不前”、“赶快缩回来”,把两个小生灵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就在眼前。(只抽象说不作具体分析适当扣分)异:一真一假,一写静态,一写动态。

  4.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民俗文化的挚爱及对其前景的忧虑和呐喊;用形象的事物引起人们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关注。(要突出关键词“挚爱”、“忧虑和呐喊”和“关注”)

  5.古老而质朴自然、生活丰富而充满诗情画意、饱含喜怒哀乐之情(三层意思,意思对即给分)

  6.乡村喂养(或:滋润、发展壮大)了城市。运用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把抽象的事理写得具体可感。(意思对即给分)

  7.(1)通过写为这些人医治创伤,写出了乡村的大度、厚道、善意、温情和真诚。(2)事例典型而为人所熟知,有力地说明了古老村落保留着深厚的宝贵记忆,是有力的物证。(意思对即给分)

  8.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但不能损伤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要搜集、整理和保护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三个分句,意思对即给分)

答案:

1.小时候眼睛好时,只认得狗尾巴花,上了年纪眼不好就能认清花尾巴狗。2.这既写出了古老师的

淳朴,又为范晶晶妈的出场及其欺诈行为做铺垫。3.主要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

写。她是一个喜欢拍马逢迎,左右逢源又有欺诈之小的市侩。4.说话断断续续。体现了李小雨没有为古老师买到名贵花草时的难为情。5.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李小雨是一个纯洁质朴,热爱老师的孩子。6.两个截然相反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拓宽了反映现实的宽度。7.这个“花”并不是阳台上的“花”,而是指他的学生。8.古老师不懂得花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花盲”,但他精心培育了自己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不是“花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84f3adf524ccbff12184ad.html

《很经典的现代文阅读题(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