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著及阅读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14-11-06 22:53: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管理学名著及阅读书籍推荐



《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 

作者简介:  

巴纳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近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巴纳德在哈佛大学读完经济学后,于1909年进入AT&T,先后担任多种管理职务,后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  

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是组织论的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巴纳德开创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西蒙、马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 

内容提要: 

    巴纳德把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建立了一个有关组织的定义和概念的逻辑体系。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理论,以及经理人员的三项基本职能: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巴纳德此书表述抽象,晦涩难懂,但并不影响本书作为现代管理学经典名著的地位。 







《管理实践》[]彼得德鲁克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与管理人员共同工作的经历撰写成本书,其目的是为身居管理要职的人们提供一种指导,使他们能够考察自己企业的工作绩效,找出薄弱环节,提高所负责单位的业绩和工作效率。着重阐述了企业管理的职能,目标和作用,内中特别强调了对人的管理。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专家。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29年去伦敦任新闻记者,1937年后定居美国,曾在美国几家国际性大公司担任管理顾问,并在纽约大学、贝宁顿学院等高等学府执教、教授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撰写出版了数十部经济学、管理学著作。彼得德鲁克著有《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九十年代的管理》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专著,大都成为管理者奉为圭皋的经典,并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发行全球。《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石,《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鲁克同时还是多家有影响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者。 







《有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屠端华译 工人出版社 1989出版  

 本书作者序:  

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一,人们有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那些不知道怎样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的管理者树立了错误的榜样。  

  光有聪明、勤奋或者知识渊博,还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就有合理的有效性。有效性是另外一种东西,是一种不同的东西。但是要变得有效也不需要非凡的才能、特殊的颖悟和专门的训练。作为管理者所应具有的有效性只要求我们干某些事,某些相当单间的事。其中包括一点点练习,这些练习本书已经给出并有所讨论。但这些练习决非天生的。我干了四十五年的管理顾问,为许许多多管理者提供咨询,这些管理者来自各种各样组织:大企业小企业、政府部门、工会、医院、大学、公共服务部;包括美国的、欧洲的、拉丁美洲的、日本的等等,但是我从来没有遇上过一位天生有效的管理者。所有这些人都必须练习自己的有效性,直到有效性成了他们的习惯为止。而且所有的人只要坚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都能成功。有效性可以学会,但只有学才能会。 . . 



                             





《管理行为》 []赫伯特西蒙   杨跞等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  

 作者简介:  

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他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内容提要:  

赫伯特西蒙的《管理行为》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有限度的理性令人满意的准则;其次是决策过程理论。 

由于现实生活中很少具备完全理性的假定前提,人们常需要一定程度的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的理性导致决策人寻求最佳措施,而有限度的理性导致他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 

西蒙认为,企业或任何组织机构内部的活动都可以分为经常性的和非经常性的两类,前者的决策为程序化决策;后者的为非程序化决策。日常的活动不管如何复杂都可以分解为最简单的行动步骤,加以程序化。当企业中产生新的和修正旧的程序的创新过程时,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就要依次地经过全部决策过程。西蒙将全部决策过程大致概括为:判定问题,确定目标,然后寻求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并评价这些方案的得失。在这些方案中进行选择,并作出决定,在执行决定中进行核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也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的决策。  

  





《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   龙向东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6月第1   

 作者简介:  

托马斯彼得斯,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曾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及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和商学博士学位,目前负责自己创立的顾问公司(Palo Alto Consulting Center),对同时任教于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他曾任麦肯锡等公司顾问,并长期为《华尔街日报》撰稿。  

罗伯特沃特曼,生于美国丹佛市曾获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曾在麦肯锡顾问公司任职约二十多年。他发表了许多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章并被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内容简介: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玄门幽秘。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把样本筛选确定为43家企业作 为基本分析样本。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它们,般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如IBM通用电器、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沃尔-马特、爱克森、波音等等。 作者发现尽管每个优秀企业个性不同,但拥有许多共同的品质也就是八大基本属性。这些属性久经考验造就了企业的辉煌成功。每一个企业不论其大小,只要真正贯彻了这八大基本属性。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这八大基本属性是: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助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该书被誉为美国工商管理的圣经,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国内外多所大学管理专业和MBA将其列为必读教材。发行量高达九百万册。 

  



  

《第五项修炼》 []彼德圣吉著    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8-7-1 出版    

 作者简介:  

彼得圣吉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史丹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读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在其中,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  

内容提要:  

《第五项修炼》这部巨著便是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和伙伴们的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以表彰其开拓管理新典范的卓越贡献。《第五项修炼》提出最先进的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新技术,通过五项修炼及其工具,不断学习,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并采用电脑模拟系统, 使网络时代的新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管理学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经问世,便赢得了西方管理学界的极高赞誉。美国著名学者维纳评论说:《第五项修炼》一书为人类找出了一条新路。 



第一,理科偏重逻辑思维,文科偏重形象思维,在具体工作中,理科多于严谨和理性,文科多于激情和感性。举个例子,在软件或者系统开发当中,理科生更关注于系统内部的如何实现,更关注系统内部的逻辑,对系统界面的变化敏感度不够,比如如果系统的界面(UIUser Interface)发生了变化,文科思维的人为因为界面好看了而欣喜;

理科生在工作完成之后往往稍显沉静而腼腆,(为什么会沉静?这一点我是太理解了!系统开发和编程是如何不容易啊,费劲脑壳,解决了多少bug才初成,况且即使通过软件测试,也无法证明软件100%正确,因此在此种形势下,低调是做事态度的唯一选择),至于为什么要腼腆,那主要是因为工作是与机器打交道与其他人(尤其是异性)打交道较少所致。

文科生为什么有激情?因为他们往往事先定位干某件事的“巨大”意义,事后继续总结干完这事的后续意义。而理科生,虽然也知道意义,但更关注这事咋做呢,如果干得漂亮呢?

第二,理科的思维模式是线性或者树状结构,而文科的思维模式是网状的。高中一位老师讲,理科是聚合思维,而文科是离散思维,我觉得有点道理。所谓聚合思维,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首先定义概念,定理,然后再去推理得出结论;而离散思维,其实一种联想能力,从一个点立马跳到另一点。以修长城为例,理科思维的人看到长城更多想的是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能把这个长城修得如此长而质量不错;文科的人想到更多的是,长城与国防建设的若干关联。

正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区别,导致很多文科生人认为理科生略显“呆板”,而理科生认为文科生“没事找事”。

第三,思维顺序不一样,理科思维侧重由因到果,而文科思维往往由果到因。理科生往往关注系统如何实现,因此更加关注细节和过程,至于结果只是过程要达到的目标而已;文科时,往往先规划一个远景或者系统运行图,然后在论证如何系统如何实现。网上有文字说“工科的如果是1,顶多说到10,最多了15,文科不一样,窥一斑知全豹;比如,去一个地方,工科的一般从眼前开始计算;文科一般是从目的地开始往后推”(不知此句有大成分是胡说)

以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为例,一个博后师兄后来总结我论文思路就是文科思维,给倒过来了。难道先说意义不妥?我至今没搞懂我的论文行文思路是如何形成文科式颠倒呢,还有点不服气呢,咔咔,由此可见文理科思维差异之根深蒂固。

第四,理科思维散发出的是一种求真的工具理性;文科思维偏重中与求“善”与“美”的人文关怀。其实,从专业内容就可以看出一二,文科中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人性化特色;理科思维并不排除人文,但那不是重点,更关注的是改造客观世界(造物运动)的工具设计。其实,理科也美,正如陈省身先生说“数学之美”,杨振宁大哥也谈“物理之美”,至于艺术类思维中追求的美,那就更直接。

其实,世上本没有文理科,但分科的时间长了,就也就形成了这两种思维模式。脑科学的结论告诉我们:其实俺们大家脑力的那点对各类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大致平衡,只不过通过专业学习,强化了某方面的能力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426be0148d7c1c708a145ac.html

《管理学名著及阅读书籍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