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翠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3.抓住文中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结合图片通过想象感受翠鸟的美丽以及动作的迅捷。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片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过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首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画出单元学习目标,标上序号。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单元学习目标,相机出示板书:
单元学习目标:
(1)看看人们对行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2)留心周围的环境,想一想,为了保护周转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2.小结导入
师:这一单元是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课文,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读课文,把字意读正确,语句读通顺,同时思考作者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一)字词
(认读)苇秆绣满赤褐色衬衫泛着锐利饲养渔翁陡峭
(书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清脆疾飞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
1)学生自主认读后,指名认读。
2)组织交流字音字形易错点:重点:翠:下面的竖不要通上去。腹,中间是一个日字。衬衫:都是衣补旁
3)学生书空易错字,并组织学生同桌认读检查。(二)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交流评价,再次思考作者写出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外形色彩鲜艳,小巧玲珑。飞行迅捷,动作轻盈)?
三、熟读课文深入感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结合单元学习目标,结合自己阅读中的问题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1.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

懂的问题。
2.教师组织学生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并板书。3.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预设问题
1.翠鸟的有什么特点?
2.我们对翠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非常地喜欢翠鸟?5.翠鸟的外形特点与他的飞行特点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提不出来,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一问题。
二、解疑合探
问题1:翠鸟的有什么特点?问题5在这一环节可一并解决。(正因为它有这样的外形特点,所以翠鸟在飞行的时候才那样轻盈。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1.2.3自然段进行理解。同时可以解决第5个问题。
第一自然段:(翠鸟外形的特点:1)色彩鲜艳(2体态小巧玲珑(3)眼睛灵活、嘴巴长尖)颜色鲜艳
师:引导学生抓住“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红色、赤褐色”等颜色词语体会鲜艳的意思:鲜明而美丽。
这是一个比喻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体现了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的特点。也是一个总分的写作方法。在朗读的时候要语气轻快一些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体态小巧玲珑(3)眼睛灵活、嘴巴长尖
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教师可以出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并引导学生运用“小巧玲珑”来说句子。
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写出了翠鸟外形的特点:色彩鲜艳,体态小巧

玲珑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可进行范读。1)填空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色的小爪子,)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的羽毛像(,绣满了()的花纹。)的羽毛像的羽毛像它(,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课件出示它的颜色非常的羽毛像绣满了的花纹。的羽毛像)的羽毛像()的(。这一部分,让学生再次阅读,看看作者在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的构段方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对翠鸟进行描写。
2)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如:孔雀、小鱼,海葵„„(学生先自主练习口头描写,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孔雀的写法。第二、三自然段:(动作特点:动作迅捷)第二自然段:
抓住“疾飞”联系下文,“一眨眼”,感受翠鸟飞行的迅速。“轻轻”体会到翠鸟动作轻盈而敏捷。“一动不动”等待”用拟人化的我汗体现了翠鸟的耐心。朗读时就强调“一动不动。
学生进行朗读:这些词语要读得迅速一些。2.问题2:我们对翠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读课文的4.5段,明确我由开始想捉一只到后来的脸红,说明我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把它据为己有。已经把对翠鸟的爱升华到了一种无私的爱,一种博大的爱。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阅读后明白的道理:喜爱的东西

不一定要据为己有己有,只有让它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爱它。(思想教育点)
3.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非常地喜欢翠鸟?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交流,从想据为己有己有,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出了作者喜爱翠鸟,再加上前面对翠鸟细致地观察,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地喜欢翠鸟。(可以在前面的学习中一并解决。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这些问题自己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预设:
1.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2.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运用拓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变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抓住课文关键词句,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首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
师:同学们至今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与燕子有关的课文呢?(学生回顾交流:1.燕子2.咏柳)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有关燕子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讨论明确(专列:专门准备的列车,这里指专门为燕子准备的列车)

二、初读感知
交流字词(一)词语:
欧洲瑞士启程特殊骤降长途跋涉濒临覆盖车厢(二)生字:


(三)书写词语:
欧洲瑞士启程特殊骤降长途跋涉舒适疲劳政府踏着救护载着
2.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2学生汇报练习说主要内容。

.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课文讲了,有一年春天蒸欧洲瑞士气温骤降,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经过这里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寻找求助燕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人类对鸟类的博大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2.课文哪些地方能够让你体会到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对鸟类的博大爱心呢?请你自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人们的爱心。1学生自主阅读。2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1.“漂亮舒适”:舒适:就是舒服的意思。这个词语写出了列车不但好看而且还很舒服。
空调列车:看出了这列列车还可以进行气温的调节。人们为燕子准备了这么好的列车,看出人们对燕子非常的重视,非常的喜爱。
(师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把这几个词语突显出来。2.“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通过“站满了人”看出人们都来了,大家对燕子非常的关心。

3.这里把燕子当成了客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看出对燕子的关爱。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师:可以引导课文中的问题泡泡,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因为政府部门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正常来说不会管这些事情但是这里却由政府出面决定这件事情,并且利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政府、广播”从中看出政府对燕子也很重视。
第三自然段: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师:是呀,课文抓住了政府的决定来突显出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
这里的“呼吁”是什么意思?(呼吁是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师:“呼吁”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语:号召。师:同学们找的真准确,找到了政府的作为,还有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理解:1.“纷纷”看出参与行动的人非常的多。2.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雪也非常的大,就连山路都被冻得坚硬,可能已经冻上了很的的冰,而“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作词语,看出了人们不怕严寒,以极大的热情来参与求助活动。3.“四处”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到处,从中看出人们寻找的范围是非常的广的。
从这些词语看出人们非常地关心小燕子,为了求助燕子,不怕严寒风雪,从中能够看出人们燕子的爱。

师:如果去掉这些环境描写的词语,你感觉如何?(学生讨论,明确:环境描写是为了突显出人们求助燕子过程中的那种艰辛。更能表达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已经顾不上自己的寒冷全心都在救助燕子的活动中。
(学生交流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要读出当时寻找时的不易。
师: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人类对鸟类的爱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在政府的呼吁下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人们是如何求助燕子的。1.学习第4自然段。
体会环境描写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所有的人都出来救助燕子了,课文重点抓住了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来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她是如何求助的吧,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二、解疑合探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所有的人都出来救助燕子了,课文重点抓住了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来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

段,看看她是如何求助的吧,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皑皑白雪”:形容雪非常的大,非常的白。(2“覆盖”说明雪非常的大,已经把所有的地面都盖住了。
(教师出示课件情境图,帮助学生全运会雪的大。(3“山间岩缝”在山上的岩石缝里,结合当时满地白雪,可以看出当时的山路特别的不好走,非常滑非常的危险。
师:这一段明明要写贝蒂救助燕子的过程为什么要写当时的环境呢?(明确这样写更能显示出当时环境的险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贝蒂还来救助燕子,结合我们自己,作为孩子的我们这样的日子里都是在温暖的家里,可是这个小姑娘却出来救助燕子,更能显示出人们对燕子的爱。(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小姑娘当时什么样子?(学生阅读找出相应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当时天气非常冷,手脸都冻得通红,但是就是这样,小姑娘仍然坚持救助燕子,她自己就救助了十几只,从这看出姑娘非常的关心燕子。
师: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为什么单独选择了小姑娘贝蒂呢?
学生讨论明确,小姑娘年龄很小,选择她进行描写能够更突显出所有的人民出来救助燕子的那种爱心。

三、质疑再探
1.看了贝蒂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你想对贝蒂说些什么?1学生自主练习说。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学生课下完成这次小练笔。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请学生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四、运用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启发?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再出示练习题,学生改正错题后交流反馈。教师总结:鸟类也是我们地球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爱护鸟类,和它们做朋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中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田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起表达效果。4.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首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说说看完图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图片一)美丽的小村庄(图片二)荒凉的小村庄(学生交流看图后的感受。
师:这是同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认读字词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出示字词组织学生认读交流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读词语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易错字音:
湛:zhàn裸露:lù
(3)交流多音字:露:lù(露珠)lòu(露出)
学生小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教师出示会写生字,学生自主练习写一个后交流哪个生字容易写错。学生再次书空生字。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预习中了解到了这里面哪个词语的意思:
重点: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深远:(影响,意义)深刻而长远。

甜润:甜美滋润。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
那么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主要内容:
(山谷里有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街头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扣,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预设:原本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是什么导致了村庄的消失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不懂的地方打上“?”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
二、解疑合探
(一)同桌交流。(二)集体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理解体会1.锋利的斧头,看出斧头非常的快,这样写体现了人们对待树木的无情。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砍树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进行管理。
“拎”就是“拿”的意思,但是不能换成“拿”一个“拎”字看出人们的那种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回事的心态定得淋漓尽致。“一棵一棵”表明数量的不确定,更能突显出人们不把砍树当回事的心态。
“出现”“裸露”写出了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人们还不注意的话,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不可避免。第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在读的时候要把这些重点的词语读出来课件出示相应地段落
1.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文中的省略号,说明还在继续砍伐树木,更写出了过度砍伐是怎样一步步开始的。
2.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林变成了柴烟”这表面上是说人们对树木有就用,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在对人们这种行为的谴责。指导朗读:读出气愤和惋惜的语气。语言训练点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不断()„„第四自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1.“日子过得还错不错”这里是对人们实际生活的

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但是一个“还”字看出来作者是勉强说人们的生活不错,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否定。
2.“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雨当成了人,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的状态。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体会当时的天气。3.“咆哮”本来是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木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自己对这一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无情。(语速要稍快一些)第五自然段
师:最终整个村庄消失在洪水之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的。1“一切”指的是用砍伐树木换来的所有的东西。2“什么”这里批所有的一切,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三、质疑再探
1.课文读到这里,你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吗?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并解疑。
四、运用拓展
看了小村庄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体会,你受到什么启示,或者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1.学生先练习自己说一说。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写自己的心理话,写完的小组内读一读。教师小结

是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想好好的生存下去必须要热爱我们的地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首次备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设疑自探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知道小村庄的村民们把树木都砍光了,结果导致村庄消失在了洪水之中,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人和树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正确。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解疑合探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回答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南北两个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了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查橡树,工人和工程师在不改变工期的前提下将树旁的公路改成了马蹄形的故事。
2.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3.“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橡树)比喻成(哨兵)这样写显示出了橡树那种挺拔笔直的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人看了不由得喜爱上它。为下面人们不愿意将它砍伐做了铺垫。4.课文中两次提到了“叹气”,工程师“叹气”是因为(),工人们叹气是因为()A、要砍树B、害怕工程师决定砍树
C、筑路计划不能完成。D、这条路将不是笔直的了。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宽阔——()平坦——()6.填写词语
()的橡树()的心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核对。

三、质疑再探
1.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预设:筑路工人为什么要这么做?2.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四、运用拓展
1.谈收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同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梳理有价值的自测题,在班级交流。3.教师补充:
小练笔:你想对筑路工人和工程师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c096f005087632311212b3.html

《三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三疑三探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