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其他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2-04-26 21:58: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其他心理问题

案例一(200412月真题)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17岁,高中学生。

求助者主诉:三个月来怕脏而频繁洗手,吐口水,严重影响生活,也不敢住在自己的

家里。

求助者自述:三个月前父亲翻李某的抽屉,发现李某有一本印着女人裸体照片的杂志,

批评了他。李某很不高兴,认为父亲不该擅自翻动他的东西,逐渐对父亲产生厌恶感,对

父亲的动作,说话声音都反感,不让父亲动他的桌子和其他东西,嫌父亲脏,碰了他的东

西都弄脏了,不让父亲进他(跟母亲)的房问,自己也不进父亲的房问,并反复擦洗自己的

桌子,重复洗手,有时用舌头舔手,或向四周吐口水,以为可以去脏消毒,以后怕脏的范

围逐渐扩大,认为父亲碰过的东西都不干净,连筷子都不敢碰,吃饭需要母亲用长柄勺喂

他,因母亲碰了父亲,连母亲都嫌脏。后来,认为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不干净,不敢住在家

里,搬到亲戚家住,又因父母去看他,连亲戚家都不敢住,住到旅馆,结果被父母带来

看病。

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父母均为高级专业人员,家境优裕。独生子,系剖腹产,自幼

体弱多病,由母亲照顾,母亲特别注意饮食及日常卫生。自幼与父母同住一室,7岁以后至

今与母亲同住一室,父亲单住一房问,李某母亲个性强、急躁,在家中居于主导地位,对

李某溺爱、迁就,父亲脾气随和,因工作忙,很少过问家务。李某长大后,较少与其交流,

李某抱怨父亲不够关心他,偶尔会和父亲争吵。进入高中后,李某成绩不理想,经常被父

亲批评,导致父子关系不和,对父亲反感,嫌父亲管得太多,李某性格胆小、任性,依赖

性强。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心理咨询师,您根据什么形成对求助者的初步印象?判断顺序是什么?

答:(1)初步印象指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之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

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的大致判断。形成初步印象的依据主要有:

①郭念峰教授提出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a.主观世界与客现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e.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病与非病三原则是区分心理异常与心理正常的重要标准,只要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活

动违反了其中的一条原则,就可以认为其心理活动是异常的。

②自知力(求医行为)标准

自知力指求助者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重性精神障碍的患者通常对症状的自知力丧

失,不主动求医。而患有神经症的求助者则自知力良好,有很强的求治愿望。一般心理问

题以及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对症状也有自知力。因此,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力以及求

医行为,来判断求助者是不是重性精神障碍。

(2)对求助者形成初步诊断的判断顺序应该是从重到轻,由粗到细。具体来说,应该是

首先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属于异常还是正常。如果属于心理异常,

则应根据自知力标准,判断求助者是属于重性精神障碍还是神经症。如果属于心理正常,

则应考虑情绪反应有无泛化,最初刺激的强弱,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在

确定求助者问题的性质之后,再根据求助者的典型症状进一步判断求助者属于哪一类精神

障碍、哪一类神经症等等。

2.您对李某的初步诊断中。其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根据案例描述,李某的初步诊断是强迫性神经症。其主要问题包括:

(1)强迫观念。求助者认为父亲脏,碰了他的东西都弄脏了;认为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不

干净。

(2)强迫动作。求助者反复擦洗自己的桌子,重复洗手,有时用舌头舔手,或向四周吐

口水。

3.李某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类加以说明。

答:根据案例描述,李某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其性格胆小、任性,依赖性强,对父亲

的反感。分类说明如下:

(1)社会性原因

①父子关系紧张。李某抱怨父亲不够关心他,偶尔会和父亲争吵。进入高中后,李某

成绩不理想,经常被父亲批评,导致父子关系不和,对父亲反感,嫌父亲管得太多。

②母亲溺爱。其母亲对李某溺爱、迁就,使李某任陛、胆小、容易产生强迫性症状。

7岁至今与母亲同住。求助者母亲特别注意饮食及日常卫生。

(2)生理性原因

①体弱多病。

②青春期。

(3)心理性原因

求助者性格胆小、任性、依赖性强,很难与父亲进行交流,从而使父子关系紧张,对

父亲产生厌恶之情。

所以,李某的性格加上与父亲的冲突,对父亲反感,泛化到对与父亲有关的一切东西

都反感。

4.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对于制定咨询方案来说,还缺少何种资料?请补充并说明理由。

答: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对于制定咨询方案来说,还缺少以下资料:

(1)求助者本入对问题的认识以及想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求助者本人对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心理咨询师对其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这

对于制定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有影响;求助者想要鳃决的问题,直接影响达成的咨询目

标,因为在确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在现实

中。有时候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太一致,虽经双方讨论,但还是难以统一,这种情况

下。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2)适合的心理测验结果

要全面的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需要对求助者的性格特征、问题特征等进行深入了

解,所以需要一些心理测验的结果,这有利于咨询目标的达成,同时为咨询效果也提供了

一种评价手段。应对求助者进行MMPlEPQSCL90SAS测试。

案例二(20056月真题)

一般资料:某男,26岁,工人、高中文化、未婚。

求助者主诉:突然左侧头颈痛、左半身不适,伴心慌、失眠、烦恼七个月。

求助者自述:七个月前,求助者因其兄精神病复发出走不归,四处寻找,感到精神压

力很大,也极劳累。一日晚,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左侧头顶部。当时出现

头痛,左颈活动受限,左手足发麻,左侧睾丸牵扯作痛并伴心。IIi。当时求助者认为可能是

“脑冲血”或“心脏病”,很着急。次日即前往医院内科就诊,体格检查与心电图、胸透均未

发现异常。求助者仍不放心,回家后查阅医学书籍,但一无所获。几天后前述表现一直存

在,头颈痛、胸痛加重,酸胀、闷痛。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再次前往省级医院就

诊。在求助者反复要求下作钡餐透视、脑电图、电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但对检查

结果仍不放心,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因为左胸与头颈部痛而烦恼,工作效率降低。时感

不安、紧张、且因“查不出病来”而心情不佳,社交与业余兴趣爱好下降,但无内疚、早醒

和食欲减低。几个月来常请假奔波于市内几家医院,找专家看病,请求作超声波、心电图、

纤维胃镜、甲状腺功能、血尿常规、肝功能多项检查。检查结果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为阳

性外无其他异常发现。病情一直未见好转。半月前应求助者要求,某市级医院为其拍胸片

一张,当医院通知他去取照片报告时,以为发现“重大疾病”(实为正常)顿时手忙脚乱,骑

单车赶往医院途中不慎撞伤一老妇。以后又为赔偿一事搞得焦头烂额,病情加重。除前述

表现外开始出现失眠、阵发性心慌、胸闷,终Il头昏脑胀、忧心忡忡,工作任务不能完成

而来访。自开始以来无高热、昏迷、抽搐,无怪异言行,无冲动伤人与自伤,自杀行为,

饮食二便如常。

心理咨询师了解的情况:儿时因肺炎高热引起抽搐,住院治愈后未再发。无颅脑外伤

手术史,无毒物、疫水接触史,无长期服药史。在家排行第二。从小寄养在姨妈家。儿时

发育与他人无异,在校成绩中等,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人际关系尚可,能胜任工作,不

嗜烟酒,爱好球类运动与书法。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易受到伤害,好幻想。家庭气

氛一般,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有一兄三年前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治疗,七个月前病。II

复发外出一直未归。父患“冠心病”多年,母体健。

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交谈主动合作。未发现幻觉与妄想。怀疑自己患有脑冲

血”,“心脏病。对身体忧心忡忡,呈明显烦恼、苦闷,紧张表情,但无内疚,自责与生

不如死之感。希望早日康复。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胸透、心脑电图均无异常。

心理测验结果:

1.智能记忆检查无异常。

2.MMPI

L

K

F

Hs

D

Hy

Pd

Mf

Pa

Pt

Sc

Ma

Si

40

118

33

95

94

78

71

63

97

93

120

65

67 l

3EPQP60E45N70135

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师在收集资料后,对来访者的痛苦表示理解,想与来访者建

立良好信任关系,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在来访者心中要树立起高度的“权威”,然后让来访

者尽情倾诉,暴露出心理矛盾和冲突,向来访者逐步讲解检查结果及身体情况,并对来访

者个性特征进行分析,教导来访者要以理性观点去克服种种非理性观念,克服困难把心神

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以改变其顽固观念,使来访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

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经三次咨询后来访者的情绪有所改善,但对自己的身体仍持怀疑态

度.后来自动脱离咨询。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案例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该案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该案例求助者躯体症状有:突然左侧头颈痛、左半身不适、阵发性心慌、胸闷。

(2)求助者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有:紧张不安、失眠、烦恼。

(3)医学检查资料:

①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交谈主动合作。未发现幻觉与妄想。怀疑自己患有

冲血”,“心脏病”。对身体忧心忡忡,呈明显烦恼、苦闷,紧张表情,但无内疚,自责,

与生不如死之感。希望早13康复;

②躯体检查无异常发现;

③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胸透、心脑电图均无异常。

(4)儿时因肺炎高热引起抽搐,住院治愈后未再发。无颅脑外伤手术史,无毒物、疫水

接触史,无长期服药史。在家排行第二。从小寄养在姨妈家。儿时发育与他人无异,在校

成绩中等,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人际关系尚可,能胜任工作,不嗜烟酒,爱好球类运动

与书法。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易受到伤害,好幻想。家庭气氛一般,父亲对子女要

求严格。有一兄三年前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治疗,七个月前病情复发外出一直未归。父

患“冠心病”多年,母体健。

2.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

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实的规定

性时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称它为同一性(或统一性)

标准。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该求助者对自己的心

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第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

等部分,各种心理过程之问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无

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

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

般是不易改变的。求助者个性具有相对稳定性。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

②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七个月,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

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因为左胸与头颈部痛而烦恼,工作效率降低,社交与业余兴趣爱好

下降,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

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③疑病症是指以担心或相信罹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

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对疾病的疑虑。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左侧头颈痛、左

半身不适,伴心慌、紧张、失眠、烦恼等症状。几个月来常请假奔波于市内几家医院,找

专家看病,请求作超声波、心动图、纤维胃镜、甲状腺功能、血尿常规、肝功能多项检查。

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怀疑自己患有“脑冲血”,“心脏病”,有反复就医的行

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3.针对该求助者情况,你认为可选用哪些心理测验工具?

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工具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MMPl的各个分量表都是根据经验法编制的,而且

对于分数的解释也是以经验为基础,较为客观,用来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

鉴别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较高。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可以评定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症病人。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在咨询门

诊中作为了解就诊者或受咨询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

4.应如何分析该求助者问题的原因?

答: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

求助者男性,26岁,未婚;突然左侧头颈痛、左半身不适,伴心慌、失眠、烦恼七个

月。儿时因肺炎高热引起抽搐,住院治愈后未再发。父患“冠心病”多年,母体健。有一兄

三年前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治疗,七个月前病情复发外出一直未归。

(2)社会原因

①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气氛一般,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在家排行第二,从小寄养

在姨妈家;儿时发育与他人无异。

②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七个月前,求助者因其兄精神病复发出走不归,四处寻找,

感到精神压力很大,也极劳累。②骑单车赶往医院取照片报告途中不慎撞伤一老妇,又为

赔偿一事搞得焦头烂额,病情加重。

③求助者人际关系尚可,能胜任工作,不嗜烟酒,爱好球类运动与书法。

④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婚,家庭气氛一般,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

(3)心理原因

①存在认知偏差:求助者因为一日晚,突然感到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左侧头顶

部。”当时出现头痛,左颈活动受限,左手足发麻,左侧睾丸牵扯作痛并伴心慌,从而认为

自己可能是“脑冲血”或“心脏病”,虽然多次到各大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无躯体异常发现,

但仍怀疑自己患有“脑冲血”,“心脏病”。

②情绪方面:对身体忧心忡忡,呈明显烦恼、苦闷,紧张表情。

③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易受到伤害,好幻想。

案例三

一般资料:陈某,女性,23岁,未婚,中专文化

求助者主诉: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已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余。因严

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而前来门诊咨询。

求助者自述: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课后

对镜子观察,并未发现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气促,以后只要遇上该教

师便言行失措。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秘密,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

业后,父母告诫求助者:“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求助者奉为信条,努力

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们的闲谈。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佯装

做其他事,或托辞走开。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速度,避

免与人同行。ta知如此做实在无必要,甚至于会遭到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

此陷入矛盾之中。后经人介绍相识一男友,才貌均可,但不能像其他年轻人那样相互依偎

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剧院、商场;尽管每次下决心,却又马上心慌、脸红,以至勇气全

消。偶尔邀赴约,也是故意姗姗来迟。一次男方父亲寿辰,被特邀赴宴,求助者无辞推托,

几天前便开始忐忑不安,惶惶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待到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

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将她急送医院就诊。以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用餐

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辞休息在家,以免交往。自诉“得了一种怪病,怕见

人的病。”深知这种害怕毫无必要,但事到临头又紧张不已,自己对此百思不解,因而苦恼、

不安,迫切要求医治。

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姐妹二人,排行老大。幼年家境不宽裕。父母平日寡言,

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母打骂。求助者

童年身。L,A育正常,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

礼貌、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未受表扬,而抱怨或

自责。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力立志发愤读书,以示

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忿忿不平,甚至有嫉妒之意。然而在

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长时间性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

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答: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紧张不已、苦恼;局促不安。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头昏目眩,满身大汗。

(3)社会功能状况: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用餐也有些不自然,常托辞休息

在家。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答:(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社交恐怖症。

(2)该案例诊断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根据病与非病的三个原则,排除精神病的诊断。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

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实的规定

性时便形成妄想。这些都是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称为同一性(或统一性)

准。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对自

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多次想来咨询,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第二,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

分,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无逻辑

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第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并未发生改变。

②社交恐怖症表现为怕与人见面、谈话,见人就紧张,面红耳赤,颤抖,因此常独居

屋内避不见人。根据案例描述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紧张不安,羞于见人,该求助者可诊

断为社交恐怖症。

3.心理咨询师尚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答:咨询师还应该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2)该求助者的既往疾病史。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5)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6)该求助者的朋友、同事反映的情况。

(7)该求助者是否存在未暴露的症状,如被害妄想等。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4.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答: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

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知情意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

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希望尽快解决,因此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可知本

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

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af8757f01dc281e53af078.html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其他心理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