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奥赛】近十年生物诺奖概述

发布时间:1714083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
英国生理学家罗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而被授予该奖项
2011
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所作贡献,是认定免疫系统中的“受体蛋白”,可确认微生物侵袭并激活先天免疫功能,构成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 斯坦曼所作贡献,是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枝状细胞”(DC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即以自身调控方式适应并清除体内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构成免疫反应的后续步骤。
2012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和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蝌蚪的分化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进入卵母细胞质中,并培育出成体青蛙。这一实验首次证实分化了的细胞基因是可以逆转变化的。2006年山中伸弥等科学家把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多功能干细胞。这意味着未成熟的细胞能够发展成所有类型的细胞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诺贝尔化学奖碘同位素附着到各种激素上,借助放射学,成功找到数种受体,其中一种便是肾上腺素的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将编码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从浩瀚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认识到,存在着一整个家族看起来相似的受体,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一样。这一家族被称作“G蛋白偶联受体”。大约一千个基因编码这类受体,适用于光、味道、气味、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以及复合胺等。大约一半的药物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作用。


2013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兰迪·W·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传送分子的工厂。分子通过细胞周围的囊泡在正确的时间传送到身体所需部位。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地释放出内部物质。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细胞内的运输系统。所谓囊泡运输调控机制,是指某些分子与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依赖围绕在细胞膜周围的囊泡进行传递运输。囊泡通过与目标细胞膜融合,在神经细胞指令下可精确控制荷尔蒙、生物酶、神经递质等分子传递的恰当时间与位置。若囊泡运输系统发生病变,细胞运输机制随即不能正常运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乱等严重后果。
2014
约翰·欧基夫和迈-布里特·莫泽以及爱德华·莫泽获得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构建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GPS细胞。发现了一种大脑定位系统——内部GPS,可以指导我们的空间定位,为更高级的认知功能提供了细胞基础。
201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获诺贝尔化学奖。发现了细胞修复自身DNA的机制,为创新癌症治疗手段提供了广阔前景。发现,DNA会以一定的速率发生衰变——按此速率,地球上的生物甚至都不该存在并发展下来的。这让他揭示了一种分子机制——碱基切除修复——该机制不断地抵消了DNA的崩溃。绘制出了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细胞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8a0ca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c.html

《【高考生物】【生物奥赛】近十年生物诺奖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