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4 07:56: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水产养殖学(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21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需要的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能在水产养殖、饲料生产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推广、开发、营销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具体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优良的学风、求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饲料营销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饲料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饲料生产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5.掌握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6.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7.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学期与学制

学期:

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80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水产养殖学(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形成

核心课程:

鱼类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鱼类增养殖学等。

形成:

水产养殖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分流出部分学生组成水产养殖学(营销与饲料方向)班。

五、主要课程简介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8学时)见第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见第2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见第2

5、大学外语(288学时)见第2

6、体育(72学时)见第2

7xx18学时)见第2

8、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8学时)见第2

9、高等数学81学时)见第3

10、大学计算机基础63学时)见第3

11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63学时)见第3

12、化学实验技术见第3

13、有机化学(54学时)见第3

14、基础化学(72学时)见第3

15、动物生物化学(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动物体内正常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以及与动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化学、酶学、生物氧化、核酸化学、糖脂及蛋白质代谢等内容为本门课程学习的重点。

16、动物生物化学实验(27学时)本课程主要学习生物机体生化反应(生化指标)的检验、动物生化过程的观察,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等。

17、鱼类学(63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鱼类各系统和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及其在不同类群间的变异,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研究鱼类分类和进化上的意义;鱼类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鱼类分类系统,探讨鱼类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及多样性。

18、养殖水环境化学(36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天然水体和养殖用水体中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水化学因子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途径、时空分布,以及这些水化学因子与养殖生产的关系、相应的水质分析方法等,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9、水生生物学(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原生动物、轮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棘皮动物等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活方式、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以及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的分类鉴定技术和水域生态学的一般知识。

20、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水产动物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及功能;循环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排泄器官、生殖器官、内分泌器官、感觉器官、皮肤和鳞片等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和功能;水产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基本过程。

2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63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水产动物遗传与变异规律、育种原理和方法。

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基因的本质和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表达等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引种驯化、选择、杂交、诱变、倍性育种、细胞核移植和遗传工程等育种方法的原理及技术。

22、鱼类生理学(63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鱼类生物机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例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目的是要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及规律。

2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水产养殖动物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其评定方法;常用饲料原料的性质、特点、选用注意事项及其加工贮藏方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饲料加工设备及

主要加工工艺等。

24、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27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物理性状、营养素、抗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及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原理和方法,以及饲料法规、饲料安全和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5、水产动物疾病学(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水产动物主要病原的种类、形态结构、生活史、以及对水产动物的危害情况及其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基本病理机制,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6、鱼类增养殖学(上)(63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苗种培育技术、商品鱼的主要养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关键、鱼类运输,以及国内外鱼类人工养殖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27、鱼类增养殖学(下)(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养殖大水域以及海水养殖水域的水文特点及渔业利用方式,大水域的养殖方式和渔业管理方法,渔业增殖和养殖水域的改良方法,以及海水鱼类的养殖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养殖大水域的环境特点和利用价值,以及大水域中鱼类养殖和资源增殖的方式和途径等。

28、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54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淡水及海水养殖甲壳类、贝类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繁殖和生长特点,以及苗种培育、成体养殖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国内外甲壳类贝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从事相关生产及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9、水产两栖爬行动物养殖学(36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蛙类生物学、牛(美)蛙的养殖、中国林蛙的养殖、棘胸蛙的养殖、大鲵的生物学和养殖;龟鳖类生物学、中华鳖养殖、乌龟养殖、绿毛龟的培育以及扬子鳄的生物学和养殖。使学生点面结合,掌握水生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场地建设、人工繁殖、饲养技术、饲料和疾病防控等生产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六、实践教学简介

1、军训(2学分)按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2、《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实习(1学分)第4学期进行,实习时间1周。主要内容为:

在学校实验室和实习渔场进行水质分析训练。要求:

掌握常规的渔业水质分析方法和有关的操作技术,并完成实习报告。

3、《水生生物学》课程实习(1学分)第4学期进行,实习时间1周。主要内容为: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植物的采集、鉴定,生物个体数及生物量的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要求:

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并完成实习报告。

4、《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实习(1学分)第5学期进行,实习时间1周。主要内容为:

学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及钙、磷含量等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术,配合饲料加工等。要求:

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并完成实习报告。

5、教学生产实习

(一)(4学分)第6学期进行,实习时间4周。主要内容为: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定点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基层生产单位家鱼人工繁殖及名特鱼类繁殖生产、水产动物疫病预防、诊断、治疗;了解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要求:

掌握渔业生产的有关技术,完成实习报告。

6、教学生产实习

(二)(5学分)第7学期进行,实习时间5周。主要内容为: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定点教学实习基地或其他水产养殖单位、水产药品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参加生产管理、研究开发、

营销等日常工作,并完成实习报告。

7、毕业实习(8学分)第8学期进行,实习时间8周。主要内容为:

在水产站、养殖场及饲料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水产增养殖生产、水产动物疾病防控、饲料生产与销售、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

8、毕业论文(设计)(8学分)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主要内容为:

选择一个与水产养殖学相关的题目,进行试验设计,并通过试验研究获得有关数据,撰写毕业论文。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选定专题的研究或设计任务,通过论文答辩。

9、社会实践(1学分)第26学期进行。主要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养殖实践、科普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宣传、智力支农等活动,并完成社会实践报告。

10、劳动(1学分)第12学期进行。主要利用周末或国家法定假日参加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公益劳动、清洁卫生、支农、抢险等体力劳动。所获得的学分可以按规定替代选修课学分。

11、创新活动(1学分)第25学期进行。要求从以下3个内容中选作1项:

科研学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或学术活动,可以从鱼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繁殖生物学、生理病理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生生物与水化学等方向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具有新意的小论文或文献综述;

技能学分参加技能培训,可以从标本制作、石蜡切片、水质分析、水生生物鉴定、水产动物疾病诊断、饲料检测、鱼类人工繁殖、饵料生物培养等方面选择一项进行系统训练,通过技能测试;

实践学分利用业余时间或夏季学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可以在实习渔场劳动或参加某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写出总结报告。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发展课必修课

选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选修课

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学分

46

12

39.5

19.5

33

128811比例(%

32.22

21.94

29.17备注实践教学环节

16.11

毕业论文(设计)

社会实践

劳动

0.56总学分之外自主创新学习1

八、教学计划表(附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382100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3f.html

《水产养殖学(营养与饲料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