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 资料阅读

发布时间:2019-06-12 14:01: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精选(1):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一、饮食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推荐阅读: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二、服饰

  哈萨克族的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男人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的吐马克,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冬季,哈萨克族男于的外衣多为羊皮大氅,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夏季喜穿一种皮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还可兼做雨衣)库普。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多姿多彩。哈萨克族妇女爱穿连衣裙,但最讲究的是头饰。未出嫁的姑娘戴塔合亚、标尔克等类型的帽子和包巾。塔合亚是下沿大、上沿小,呈圆斗型的帽子,一般用红色和绿色的绒布制作,用金丝绒线绣花,并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帽顶上插一撮猫头鹰的羽毛,象征勇敢、坚定。当新娘时,戴一种高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戴绣有颊克花纹的克衣米谢克套头巾,老年妇女戴白色披巾。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浅析

  1、肉孜节(开斋节)

  肉孜节,这个名称是波斯语音译,是阿拉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所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此节虽源于伊斯兰教,但此刻已变成了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在斋月里,伊斯兰教徒们要履行的义务之一就是封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封斋30天。在摘月里,每一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直到太阳落山,做礼拜后才进食。

  30天封斋结束,就是为期3天的肉孜节。肉孜节的第一天,举行完了群众性礼拜活动,节日就开始了。这天,哈萨克人就像过纳吾鲁孜节一样,整整3天你家我家地串门。过节时,男女都要穿上新衣服,晚辈定要给长辈拜节,且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食品。这些食品大都是在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星期五),也就是说离开斋节剩下几天的时候开始做的。以油炸食品为主。这一天人们除了走家串户拜节之外,还举行节日仪式,进行哈萨克族的传统娱乐活动。由于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安伊斯兰教历法进行推算的,所以,每年都回提前10天。这个节日曾是3天逐渐变成一天。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到来时,哈萨克族民间首先举行隆重的节日礼拜活动,然后家家户户宰杀大小牲畜。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用以待客或馈赠。宰羊时,传统习俗不帮羊腿。据说,这天宰杀的牲畜会到天堂做乘骑,帮了腿,就没法行走,更上不了天堂了。这天宰的牲口,肉煮熟后,切成大块,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子,客人来了,主人递过刀子,请客人吃肉、喝汤、既热情,又周到。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在节日的白天,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晚上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

  与肉孜节一样,这也是按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与肉孜节70天之之后临。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献牲,也成宰牲节。这个节日源于伊斯兰教,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忠诚,当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俯首听命,易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又令他宰羊代替。所以,就有了教徒们这个虔诚的节日。

  3、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是年头或元旦的意思。也就是说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这个节日证明新年出街来临。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春分。关于纳吾鲁孜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人们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崇拜拜天地诸神,而这个节日与天上的星座有密切关系。人们以为,白羊座是造福人类的主神,儿双鱼座则是人畜的病原。春分这一天,恰好是双鱼星座降落,白羊星座升起的时候,人们选取在这个时辰过节,会带来幸福和吉祥。所以纳吾鲁孜也就有了送旧迎新的含义。

  哈萨克人把从这一天开始的新月叫做纳吾鲁孜月。纳吾鲁孜节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哈萨克人将它作为新春佳节隆重地庆祝是有道理的。古时候,哈萨克人在纳吾鲁孜节这一天要举行纳吾鲁孜节仪式,开展娱乐活动,比如,男女混合摔跤、绕口令、猜谜、合唱《纳吾鲁孜歌》。

  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

  禁忌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宗教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11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但一部分人保留着萨满教的习俗,崇拜自然、灵魂和火。

  总结精选(2):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哪些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8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那么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右面额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伊斯兰教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萨克、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民族禁忌

  自从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后,与之相联系而构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杀。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许把两腿伸直。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讳抠鼻孔、吐痰、放屁、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习惯。

  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忌持马鞭进毡房,会被误认为是寻衅打架的。忌讳客人从火炉右边入座和坐在火炉的右侧,因为右侧是主人坐的,也不要坐在放食物的木柜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客人的坐位应听从主人的指引;吃饭、喝奶茶时,不能用双脚踩餐布,更不能横跨过去,在餐布收拾之前,最好不要离去。如果临时遇有急事外出,也不能从主人跟前走过,务必绕别人背后走;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应高兴地理解,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会使主人扫兴。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则被主人误会。

  儿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不能当面数主人的畜群和点牲畜的数目。不要用脚和棍棒打牲畜的头部。不能跨过拴牲畜用的绳子。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过。不许乘马进出羊群。严禁从作礼拜(乃玛孜)的人前透过,也不能踏作礼拜的布单子,更不要模仿他们的动作大声说笑。

  按哈萨克族传统习俗,妇女怀孕后,忌食驼肉、驼奶;忌穿驼毛做的衣服。因为母驼孕期一般在12个月,认为饮食了驼奶、驼肉,将会使孕期延长。忌食兔肉,因为兔子是三瓣嘴,认为孕妇吃了兔肉会生下豁唇的孩子。忌食狼咬过的牲畜的肉,因为狼的口水很多,怕因此而生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口水。产妇分娩时,忌男人在产房,包括丈夫。接生婆不能是怀孕妇女,认为这样产妇会大出血;忌生过孩子却夭折的人。不许当着父母的面赞美他们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美、俊之类的词。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之婚葬习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理解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在这一天,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立刻,与伴娘逗趣对歌,赢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由于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其葬礼基本上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哈萨克族十分重视葬礼,葬礼大体上分为临终前请毛拉念经赎罪、整容、挂旗吊唁、报丧、奔丧、出殡、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动,全部过程甚至要持续一年时间。

  哈萨克族实行的是无棺土葬。埋体被净身后,用白布缠裹,直体仰身,头北脚南,面西朝向圣地麦加方向入葬。墓穴一般是先挖一个直土坑,在直坑的西壁再挖一个洞穴。安放完毕,用土坯树枝先封住侧洞,然后往直坑中填土,最后在墓上堆石成丘。坟的外形是长方形,周围建有坟墙,有门可出入,形似毡房。坟前立碑。死者去世周年时,要重修坟墓。普通人的坟墓用石块垒起,有必须经济条件的人用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墓冢。有声望的死者,还在坟上用砖石砌起高塔。

  男性死者生前骑乘的马,要被剪去马尾、马鬃,或将尾、鬃梳成辫状,这种马哈萨克语称托力阿特,任何人都不得骑乘、鞭打。

  总结精选(3):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他们制做的马奶子是名贵的饮料。牧民的生活离不开牲畜。他们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缝制大衣,不挂布面。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牧民冬季戴三叶帽,热天则扎用三角布制的头巾。女子们最讲究帽子。未婚女子头戴漂亮的花帽,冬天有时戴皮帽。已婚妇女性头戴方头巾或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诺鲁孜节,时间在旧历正月,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并每家都做这个节日特有的诺鲁孜粥(又称比待粥)。有如汉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每逢节日喜庆时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哈萨克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残余。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右面额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节庆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纳吾肉孜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喝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盐、水等七种物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跳黑足马(哈萨克族传统舞蹈)来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婚俗

  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理解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在这一天,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立刻,与伴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个性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总结精选(4):

  哈萨克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中亚和西伯利亚西南地区的居民。自称卡扎赫人或卡扎克人,在俄国文献中称其为吉尔吉斯人或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约655.6万人(1979),主要分布在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部分分布在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塔吉克等地。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哈萨克语,分南部、西部和东北部3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为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部分地区保留萨满教和祖先崇拜。

  根据出土文物和人类学资料,其远古祖先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居住在今哈萨克斯坦地区。他们是塞种人、乌孙人(公元前2~前1世纪出此刻伊犁河流域)、阿兰人(公元初在咸海以西)等。公元前2~前1世纪,中国汉武帝遣细君、解忧公主和女官冯嫽与乌孙昆莫()、大将联姻,乌孙即与汉朝建立联盟和隶属关系。6世纪中叶,在阿尔泰山区游牧的突厥人建立了突厥汗国,在乌孙故地的居民中又增添了突厥人的成分。随后,又陆续吸收一些外来移民,如1012世纪喀喇(哈拉)汗国的回鹘和葛逻禄人,12世纪建立西辽的契丹人,1213世纪蒙古兴起时的克烈、乃蛮、钦察及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等。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哈萨克汗国的建立构成了哈萨克部族。16世纪末,哈萨克人按住地分为3个玉兹,即乌拉玉兹(大玉兹)、鄂尔图玉兹(中玉兹)和奇齐克玉兹(小玉兹),在中国清代文献中分别称其为右部、左部和西部。其中鄂尔图玉兹人数最多,力量最强。1819世纪60年代,哈萨克斯坦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5年成立自治共和国,1936年底建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哈萨克人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或半游牧业,畜牧业方面以饲养马、绵羊、山羊、骆驼、牛等为主,只有少数地区从事灌溉农业。无论畜牧业或农业都比较落后。自19世纪中叶起逐渐转为定居,出现了家庭手工业(织毯、制毡、呢绒等)、捕鱼和狩猎。十月革命后,工业(开采铁矿及多种有色金属)和农业(种植谷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苏联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过去哈萨克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宗法封建关系占统治地位,男性家长享有绝对的权力,妇女处于无权地位。哈萨克牧民的住所为便于拆卸和携带的突厥式圆顶帐篷,用木杆和毡毯搭成。冬季住平顶土房,设备十分简陋。男子服装为白色上衣、宽裆裤子、长及腰部的马甲和长袍,冬季外穿羊皮大衣,腰束镶有金属花纹的皮带,戴圆皮帽,穿毡袜和皮靴;妇女穿腰际开叉的连衣裙、长马甲、长裤,戴白色披巾。饮食多用米面调制,有馕、抓饭、包尔沙克(即用羊油或牛油炸成的面团),喜食抓羊肉。民间创作丰富,如传奇故事、抒情诗歌、讽刺性曲艺等。

  另有少数哈萨克人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等地。

  总结精选(5):

  哈萨克族的文化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资料,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个性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方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北方满通古斯文化都对哈萨克文化的发展有影响。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感情长诗、民歌、谚语等,其中尤以长诗所占地位突出。据统计、哈萨克族约有200多部长诗,代表作如《英雄塔尔根》、《阿勒帕米斯》等。史诗有《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民间乐器有冬不拉等,杰特肯,霍步子。

  哈萨克族的服饰

  哈萨克族人服饰男女各异。男子的服饰宽大结实,便于骑马和放牧;妇女服饰色彩艳丽,样式繁多。过去,牧民的服饰大多用牲畜毛皮制作。冬季,哈萨克族男子放牧时常穿大裆皮裤,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腰系宽皮带,戴着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楞,两耳及脖后带有三个垂帘的吐马克帽,或戴用羊羔皮、水獭皮、狼皮做的圆顶帽,脚穿牛皮制的筒长至膝盖的皮靴。若外出办事或走亲访友,则穿带布面或条绒面的大衣,颜色多为黑色,腰系一条镶着银饰的宽牛皮带,上挂一精美的小刀。夏季,男子喜穿一种布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库普。男子的衬衣多用白布做成,衬衣领子一般为直翻领。年轻男子衣领上绣有各种图案

  妇女爱穿花色连衣裙和坎肩,衣服多用花色的绸缎、绒、棉布缝制。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子上绣花、下摆带有多褶的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冬季,穿条绒棉大衣,或者穿带布面的毛皮制作的衣服,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夏季,多是裙子配外套、坎肩。过去年轻妇女爱穿绣花套裤,衣服上装饰银元、银制品及各色珠扣,此刻除了小姑娘外,这种服饰已很少见了。

  哈萨克族的舞蹈

  每一个哈萨克人都是很好的骑手,所以他们的舞蹈以骑马为题材的较多。如《走马舞》,这是根据名曲《黑走马》创作的舞蹈。舞蹈主要表现的是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各种骄健姿态。这个舞蹈主要流行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牧区,舞蹈乐曲简捷欢快、节奏明显、跳动幅度较大,旋律悦耳动听。

  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都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体现。《擀毡舞》就是按民间艺人擀毡工序,把打毛、铺毛、洒水、捆绳、拴绳、晒毡等整个擀毡过程,用舞蹈体现出来的。相应的还有《挤奶舞》、《剪毛舞》等。相似的还有《劳动舞》,哈萨克语称也翁别克比,是一个群众舞蹈,表现出忙碌而欢快的劳动场面。

  狩猎也是哈萨克人重要的传统生产活动,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他们细致观察各种动物,掌握了动物的各种特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这些都被哈萨克人民编成了舞蹈,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舞蹈艺术。如《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舞蹈都表现了哈萨克猎人们猎熊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模仿出狗熊的各种动作。类似的还有《孤雁舞》、《瘸鸭子舞》等,这些舞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哈萨克族的《鹰舞》,对鹰的刻画十分真实感人。舞蹈把鹰在空中翱翔、在暴风雨中搏击、捕获猎物的动作刻画得十分逼真。从这个舞蹈中使人感受到雄鹰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12、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吴均《答柳恽》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之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

13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野田黄雀行》

史载,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开端,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身手的热切愿望。

14、《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diàn)枕,容我醉时眠。

“午阴嘉树清圆”,则是用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句意,“清圆”二字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

15、“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南唐]吴均《青溪小姑歌》

注:相传蒋子文妹妹未嫁而死,旧有“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句。此为痴情女子假托的怀人之作。 青溪:水名,在今南京市,发源于钟山。 小姑:汉秣陵尉蒋子文的第三个妹妹。

16、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②》

[注释] ①分(fèn):情谊。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②见宿:留下住宿。

17、《美女篇》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美女篇》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其实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所以,清人王尧衢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古唐诗合解》卷三)

一、作者的分析为我们鉴赏诗歌提供一个重要思路,根据作者观点与思路,请同学们选取以下两组意象中的任一组,诵读、品味其暗示性情韵义,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结果整理到表格中。

注:可选取其中一句或归纳整合几句,亦可进行对比探究。

1、水: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

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A.《窗》是一首出色的叙事诗,展现了一种东方式的温柔的恋情。在这首诗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象征着诗人的一种生活选择和人生体验,它代表着一种难落言筌的微妙而复杂的精神生活。

B你的窗开向明媚的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这些事物具有明丽的色彩,给人带来希望。但是这扇窗又重帘遮住,拒绝诗人的探寻。具有开放、沟通情感的象征意义,诗人选择这一意象是要表现人的心灵世界。

C你的窗象征诗人追求爱情对象的内心世界,而我的窗则象征诗人自己的情感世界。我的窗没有阳光的普照,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这让人压抑、孤寂,象征了诗人遭到爱情拒绝的心灵世界。

D你的窗的明丽深深地吸引着诗人,是诗人追求的爱情境界,但这追求却遭到了拒绝,带给诗人无尽的落寞、无奈;我的窗代表着诗人的心灵,它为爱情而痛苦、忧愁,它色调昏暗,和那明丽色调的你的窗形成对比。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e641b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7.html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 资料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