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我国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年级学院:2011级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
学号:201131141712
姓名:赖敏珊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可耗竭资源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的利用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可利用水资源,所以,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更应该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且开采量在不断地加大,污染也在不断加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 配置 问题 对策

1. 地下水资源概况 1.1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通过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人类的污水处理来使得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全球水储量。地球表面的72%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1.2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和其他水资源不一样的是,地下水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被开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1.3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


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12000-2011年我国水资源情况
数据来源:我国统计年鉴
根据图1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水资源量总体保持一个平稳的量,但还是稍微有一点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地下水,所以如果我国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将很可能造成水资源的大量减少。
1.4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
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制约,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加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近年我国水资源情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同时受到现有工程调蓄能力、供水保障程度的限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为了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开采量亦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表1数据显示,2000-2010年间,我国地下水供水量1069.2亿m3 增加到1107.3亿m3,年增长率达1.21%,而同期地表水供水量由4440.4亿m3 增加到4881.6亿m3,年增长率仅为0.99%,辽河、淮河、海河等一些北方地区,地表水供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一些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因为地表水体的污染,转而开发利用地下水。其中,西南诸河地下水供水量年增长率变幅较大,达7.97%,而同期地表水供水增长率仅为3.02%,地下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

12000-2010年我国水资源供水情况



年份
(亿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大量的地下水开采使一些地区暴露出严重的地下水超采问题,并因此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据统计,全国地下水超采量已由20 世纪80 年代的100 亿m3/a 增加到现状的228 亿m3/a,地下水超采面积由5.6 km2 扩展到18 km2。更令人担忧的是,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全国近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直接威胁到居民饮水安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是民生水利迫切需要加强和取得突破的重要工作之一。
2. 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说明
水资源配置即是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与需求的不一致性,人为采取的调控措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的表述较为全面,即“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配置”。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水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公平、高效、可持续。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方法取决于地下水或地表水是否被补给。5530.7 5567.4 5497.3 5320.4 5547.8 5633.0 5795.0 5818.7 5910.0 5965.2 6022.0
4440.4 4450.7 4404.4 4286.0 4504.2 4572.2 4706.8 4723.9 4796.4 4839.5 4881.6
1069.2 1094.9 1072.4 1018.1 1026.4 1038.8 1065.5 1069.1 1084.8 1094.5 1107.3
21.1 21.9 20.5 16.3 17.2 22.0 22.7 25.7 28.7 31.2 33.1
地表水
地下水




如果储水量短缺,地表水的有效配置问题是指在竞争的用水户之间分配更新的供给量, 代际间的分配并不重要, 因为它取决于将来的自然条件。而对于地下水来说,今天的开采将影响后代人对地下水的开采,因此其跨时期分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2.1 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由于地下水的形成要经过一定的地质年代,地下水是有限的,而且是可耗竭的资源。析地下水的有效配置必须考虑它的这一特点。因而,地下水资源的跨时期有效配置可用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的可耗竭资源的有效配置模型来分析。根据图2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下水资源的边际开采成本在不断上升,在达到一定的量时,趋于不变。如果不存在可再生替代资源,则边际开采成本将无限上升,直至将地下水资源耗尽。



作为可耗竭资源,地下水的有效配置必须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因为当前的开采使用会影响后代人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有效开采路径随时间不断下降。边际开采成本随河床的下降而增加,边际使用者成本则随边际开采成本的增加而减少,总的边际成本(即边际开采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之和)不断增加。当河床干涸或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大于从其它渠道获得水的边际成本时,地下水的开采将停止。当地表水的获取成本大于地下水的开采成本时,人们将倾向于开采地下水。目前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就是因为对地表水的竞争太激烈,同时,地表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利用后没有得到处理而是作为废水排放,影响了清洁水的供给。若地表水的获取成本小于地下水的开采成本,人们将倾向于利用地表水。在一个有效的地下水市场里,地下水的价格将随时间上升直到等于边际开采成本。目前地下水超量开采的另一原因是其开采成本中没有包含边际使用者成本,这就不能使水资源在当代人和未来使用者之间通过水资源的保护达到一种平衡。2存在可再生替代资源和可耗竭资源开采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耗竭资源的边际成本



总之,地下水的有效配置的关键是:要考虑边际使用者成本。 3. 我国地下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我国地下水利用量占全国水资源利用量的16%,已勘查评价的集中供水水源地约1400多处,其中已开采近1000处,日开采量近1亿立方米。依靠地下水供水的城市达400多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60%。 3.1我国地下水开采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在我国的农村里,由于农民是基层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没有对农民使用灌溉水等情况进行限制,所以由于大量地使用灌溉水,挖井等行为,地下水损耗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大。
3.2 南北方在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城市供水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
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仅占全国的29%。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为唯一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52%。这充分表明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生产的战略性经济资源。资源分布不均和不合理的开采布局,使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严重问题。
3.3在许多地区和城市,局部超采现象较为普遍。
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其中呼和浩特市开采强度达193.6%,已严重超采。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有些地区虽然总体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未超过允许量,但由于地区间开采程度不平衡,造成局部开采强度分布不均,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特别是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局部地段,已多处发生地面塌陷事故。在我国沿海城市地区,由于超采引起的海水入侵问题已比较严重。
3.4地下水污染严重。

大量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地区及城市已有136座,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包头、沈阳、兰州等城市。浪费地下水资源的现象也很严重。目前西北盆地有的地区每亩灌溉定额高达700-1000立方米/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大量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被浪费。 4.
对策措施



4.1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与配置管理
根据当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全国水资源规划有关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和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下水演变规律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并进行预测、预警分析,提出地下水资源形势报告;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体系,建立以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水量分配和水位控制为核心,以水文地质单元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地下水功能区保护指标体系,立起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体系,合理安排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4.2地下水涵养与保护
加强地下水补给区与地下水水源地的涵养与保护,探索增强地下水水源地涵养能力的途径和措施,提高地下水调蓄能力,提高地下水源供水保障程度。研究推广雨洪补源技术、方法,开展雨洪补源工程示范、增加地下水补给,探索利用雨洪资源补给地下水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机制。
4.3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2004 年地下水保护行动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区、北方煤炭主采区、地热水开采区、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保护试点工作,为探索我国不同类型区地下水管理经验,推进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一段时间,应继续选择地下水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主要以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为重点,编制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方案,明确地下水超采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目标,制定地下水压采、水源配置、地下水人工补给和回灌、封填井、计量及监测等措施和方案。同时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全国地面沉降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开展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与管理有关地下水保护标准与技术、政策措施、制度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建立地下水压采的长效机制,并逐步开展重点区的地下水治理与修复、污染含水层治理与修复的专题研究和示范工作。 4.4地下水管理和监督能力建设
研究和制定地下水管理政策与制度体系、规程规范体系,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制度研究、地下水调控政策研究与示范和重点地下水规程规范编制工作,完善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管理制度、地下水涵养与保护制度、地下水动态水位预警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有机结合的地下水管理制度体系。



4.5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建设与管理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应积极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与战略储备水源,制定水源建设规划和管理保护方案及管理措施,研究提出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管理的具体制度,包括备用水源启用程序、涵养要求、保护区管理、压采封停取水工程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应急水源调配方案,增强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建设与管理能力,提高应对极端干旱、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下水作为一种珍贵的水资源,应得到大家的重视和保护,只要合理地使用和配置水资源,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便可以可持续发展,而不会成为稀缺资源。

参考文献:
刘一明.卢瑛.我国水资源的分配体系及其有效性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第1 何广武.我国城市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应采取的对策研究,《民营科技》2010年第3 王小军.赵辉.耿直.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国水利》2010年第13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a647d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f1.html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