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微《文始真经言外旨》探赜

发布时间:2023-03-13 09:16: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陈显微《文始真经言外旨》探赜 詹石窗 张丽娟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成都610064) 提 要: 关尹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记载有《关尹子》九篇,但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内未见于世。今本《关尹予》在宋朝重出于世,受到道教中人的重视和推崇,被称为《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简称《文始真经》,多 位学者为其作注。其中,陈显微的《文始真经言外旨》是成书时间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关尹子》注疏,其内容丰富,版本 众多,有必要对此进行搜集和整理。陈显微的《文始真经言外旨》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以老子和关尹相参相证,阐述道论思 想;二是引《阴符经》《参同契》等经典,建构内丹理论。 关键词:《文始真经》;《文始真经言外旨》;老子;内丹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17)01—0050—07 关尹子是先秦道家人物的重要代表,《吕氏春 建构当然是以《文始真经》为基础的。所以,在考察 秋》将其思想主旨概括为“关尹贵清”…,《庄子》称其 陈显微注本之前,有必要就《文始真经》的由来、流传 为“博大真人” 。从先秦古籍可知,关尹子崇尚清 情况以及核心思想略作考察。 静无为的自然生活,在哲学上表现出重本即重道和清 《文始真经》即《关尹子》,相传是老子的弟子尹 静无为的特征,主张无欲无积,摆脱外物的羁绊,柔弱 喜所作,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部道教经典。司马迁 甘为人后,使内心保持虚静的状态,通过忘情无为、 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见周室王朝 “纯气之守”,“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 日渐衰弱,准备离开,出关的时候关令尹喜请他著书, 所造”,体认至精无形的道体。《史记》记载了关尹子 于是老子乃述《道德》五千言后离去。后来的《神仙 向老子请教,并请老子著道德五千言的事迹。后来许 传》《犹龙传》等神仙传记敷衍发挥了这个故事,《列 多神仙传记都发挥了这个故事,称关尹子姓尹名喜, 仙传》还记载尹喜自著书九篇,号日《关尹子》。《汉 “道德五千言自喜传受方行于世”,故又称“文始先 书・艺文志》道家类也记载有《关尹子》九篇。但之 生”。《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记载有《关尹子》九篇, 后的《隋书・经籍志》、新旧唐志及宋初目录均不载 但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见于世。今本《关尹 此书。同样,汉末至隋唐这段时期的典籍中也较少提 子》在宋朝重出于世,受到道教中人的重视和推崇,被 到尹喜的事迹。从唐朝起,由于统治者对道教的信奉 称为《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简称《文始真经》,多位学 和对老子的尊崇,尹喜的事迹又重新出现在各类书籍 者为其作注。其中,陈显微的《文始真经言外旨》是 中,特别是在注解《道德经》的经书中。宋朝开始,不 成书时间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关尹子》注 少目录类书籍又开始载有《关尹子》九篇。如尤袤的 疏,其内容丰富,版本众多,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陈 《遂初堂书目》,在道家类收有《关尹子》书目,其作 显微的注本研究甚少。为了更好地理解《关尹子》, 者、卷数皆不载。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记 梳理道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本文拟以陈显微的注 载日:“周关令尹喜,盖与老子同时,启老子著书言道 本为基本史料,展开论述。 德者。案:《汉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唐及国史志 《文始真经》的流传与核心思想 皆不著录,意其书亡久矣。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 陈显微《文始真经言外旨》虽然具有鲜明的宋代 定,首载刘向校定序,篇末有葛洪后序,未知孙定从何 烙印,但作为对《文始真经》的义理诠释著作,其体系 传授,殆皆依托也。序亦不类向文。”_ 因其一出现 50 
甘肃社会科学 2017年第1期 即被扣上伪书的帽子,故未引起学者的广泛注意。但 循“道”,万物由“道”生,最后通说学人求“道”的弊 并给出良药妙方。这样篇篇不离“道”,正体现了 是道教中人对其尊崇有加,把《关尹子》称为《文始真 病,经》,全称《无上妙道文始真经》。宋朝开始也陆续有 《庄子》中记载的关尹子重本即重“道”的思想。 人为其作注,现存最早的注疏是陈显微《文始真经言 《文始真经》原文还有一条思想主线是“不执”。 外旨》,其序落款时间为宋宝{占二年(1254年),盖其 《文始真经》开篇就说:“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书的成书时间亦在此间。后来又有杜道坚的《关尹子 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这显然是对《道德经》 阐玄》、牛道淳的《文始真经注》和王一清的《文始经 “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众人多以为这是在说“道” 释辞》。除了这四个完整的注疏本,明清时期还有近 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文始真经》则指出,言与不 三十种《关尹子》的辑校、品评、节抄和校订本 J。 从《关尹子》的流传情况来看,《汉书・艺文志》 所载的《关尹子》九篇在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见 于世,而在宋朝重出于世时,第一部记载它的目录书 籍就称其为伪书,由于这种先人为主的观念,后来的 学者多因其为伪书而不甚重视,但是这并不影响道教 中人尊其为经典,王夷称赞它说:“道家大藏亦千万 卷,最精微者《关尹子》书也。” 杜道坚也赞叹日: “指法莹切,信夫老子之脱胎也。”_ 吴之鹏说:“道家 典籍,予尝遍观其梗概,惟读《文始经》‘能忘精神而 超生’之句,则恍然若有得焉。” 正因为道教中人的 重视和阐发,才使得后世之人重新认识到《关尹子》 的思想内容和价值。 《文始真经》共九篇,分别是:《一宇》《二柱》《三 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和《九药》。 在《总序》中,陈显微对九篇的篇名、顺序及其原因作 了简要概述:“宇”本来是穷尽四方上下的总称,是人 和天地的安身立命之所,而“道”充塞宇内,是天地万 物的本根和动力,所以,《一宇》篇讲的就是“道”; “柱”是“宇”的支撑与形成基础,故而《二柱》篇阐述 的是“道”如何化生宇宙万物;而人居于天地之中而 成三才,圣人更是“道”在人世间的真实体现,故《三 极》篇集中讲圣人之道;三才既立,则讲《四符》,即人 之精神魂魄(乃契神之物);《五鉴》篇进而讲人之心 (能照彻万物);而心须有所寓,故《六匕》又说到食以 养形;有形则有化,所以《七釜》篇专讲化;化是物之 化,《八筹》篇的“筹”指的就是“物”;物物可以为药, 故接之以《九药》篇。药篇之为终,然药又能救物,故 终者,又始也。如此循环往复,则宇宙生生不已。当 然,《文始真经》并不是简单地谈论天、地、人,神、心、 形,物、化及杂治等内容,它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思 想——“道”。全文围绕“道”展开论说,先总论“道”, 次而讲“道”建天地,再讲圣人修“道”,四讲精神魂魄 生死在“道”,故继以言以心悟“道”,再讲悟“道”之心 能役天下的有形有数之体,而天地万物的变化莫不遵 言、思与不思都是求道者所要抛弃的,就像人不能执 着于物一样,人也不能执着于道。《一宇》篇多次提 到世人不要爱道、观道、逐道、言道、思道,认为固执于 “道”的人就像迷惑于鱼饵的鱼一样,奋力前往却会 为此丧生。天地、万物、我和道都只是“寓”于气中, 甚至“天地者,皆我区识”,所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二柱》)。正因为道和天地万物一样,只是暂寄于 混沌之气中,故圣人行事顺随自然,从不刻意表现自 己的与众不同,他们不会用所谓的“道”来教育众人, 而是注重顺应众人的习惯、依据众人的本性而加以引 导,“圣人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 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 言无我,故守之以信。”在《文始真经》看来,社会规范 的存在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仁义礼智信也不过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所以 圣人行“仁义礼智信”也是其“自然”之治的一种权宜 之法,但圣人虽行而不执(《三极》)。《四符》篇讲“精 神魂魄”无人无我,生死不过是一气之聚散,不可执着 于生死。《五鉴》篇则直指“是非好丑,成败盈虚,造 物者运矣,皆因私识执之而有”,故人应抛弃“私识”, 不以“我心揆彼”,即不执着于己见,回归无气无形的 寂然之心,才能契道。《六匕》篇继续发挥无我之说, 认为不管是众人的逐于外,还是贤人的执于内,都是 应该摒弃的对象。同样,众人的见著而不知微、贤人 的见微而不能任化,也是偏执的行为,“圣人任化,所 以无化”(《七釜》)。《八筹》篇多次讲到物物不同 “不可执”,并明确指出“不执之即道,执之即物”。 《九药》篇把“执”当作学道之人无药可疗的心腹之 疾,要人随时同俗,可动可止,可晦可明,可为而不 可执 。 二、陈显微《文始真经言外旨》的版本流传 《文始真经》能够流传下来,这与陈显微的注本 的影响力关系极大。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道 藏》本的《周易参同契解》中郑伯谦写的《抱一子解周 易参同契叙》称其为“维扬人”,但《四库全书总目》卷 51 
学 四六子部道类《周易参同契解》三卷,下云:“宋陈 之后有《葛仙翁后序》。正文前皆冠以“关尹子日”, 显微撰,显微字宗道,自号抱一子,淮阳人。”[919对 注文则以“抱一子日”开头,主要内容与《道藏辑要》 于陈显微籍贯的这两种说法,台湾的陈敏祥博士作了 本大致相同。王夷是陈显微的弟子,长期跟随在陈显 较为详细的考辨。陈博士先考察宋代地名维扬的历 微的身边,现存陈显微的两部著作前后都有王夷的序 史变迁,确认维扬乃指扬州。再从郑伯谦序文末尾的 文,故此推测这个版本是王夷从陈显微处亲受的最早 落款“有宋端平改元夏五月朔旦,金华洞元天璧壶道 版本。 人郑伯谦拜手谨叙”人手,从《宋史・艺文志》中查找 出《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统集七卷》,并据《宋元学案》 2.刘本 《文始真经言外经旨》三卷,明正德二年(1507) 的记载,认定郑伯谦为南宋永嘉学派学者之一,为南 刘希古刻本,现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是郑伯熊(1124 1181)、郑伯英(1130—1192)的堂弟,曾任大理寺 丞(当时大理寺当位于临安,即今之杭州),后被派任 知常德府,又有载其知临江军,知阳山县,与当时著名 学者刘宰为金石之交,他“在生活中是修炼内丹的道 徒”,由于其博洽经典,治学态度严谨,故而推断他所 记载的陈显微为“维扬人”的可信度极高。对于《四 库全书总目》中的“淮阳”一说,陈敏祥博士从史书的 地理志中寻找“淮阳”的位置。他指出:在唐代,淮阳 位于长江以北的区域,至宋代,淮阳属京东路,“南宋 因偏安江左,领土编制中已无‘京东路”’。由此可 知,陈显微的籍贯当为“维扬” 1 。关于陈显微的生 卒时间,现今所见到的历史文献数据中皆无明确记 载,仅能从其相关著作的序文可以推知他是南宋时 人,宋宁宗嘉定癸未年(1223年),遇至人于淮之都梁 (今江苏省盱眙县都梁山),尽得金丹真旨;宋理宗宝 庆初(1225年),又得《周易参同契》。对于这部丹道 经典,陈显微非常有兴趣,为了弄通其奥义,陈显微尽 谢宾朋门人,闭门人室修炼年余,于是“以其亲履实诣 者笔诸训解”,撰成《周易参同契解》三卷。此外,他 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即收人《道藏》的《文始真经言外 旨》。 陈显微注解的《文始真经》流传着多个版本,现 存的版本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刊刻本,1900年后 的影印本多是根据此前的刻本重印而成。按照年代 顺序,这些版本是: 1.《道藏》本 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录的陈显微注本 题名为《文始真经言外旨》,收录于文物出版社、天津 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的《道藏》第14册第691 734页。该本前有陈显微的弟子王夷作的《文始经 言外旨序》,该篇序文与其他版本的王夷序都不相同, 接着是《汉刘向进关尹子书》,然后是陈显微作的《文 始真经言外旨序》及陈显微对九篇题名的解释。正文 52 3.阎本 明万历十九年(1591)阎鹤洲编、积秀刊《道书全 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8年将《道书全 集》真本制作成缩微文献,共4盘卷片(98.8米2164 拍),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国立图 书馆馆藏信息为:《文始真经言外经》二卷,希微子 受,道书全集真本、嵩秀堂蒇版。北京中国国家图书 馆还收藏有阎鹤洲编、(清)周在延重修增补的《道书 全集》本。 该本还收于海王邮古籍丛刊《道书全集》第 889—938页(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正文前 第一篇为陈显微的《文始真经言外经旨序》,第二篇 《新刊道书全集秘传文始真经言外经旨序》,落款为 希微子王夷,该序认为《文始真经》融合三教于一体, 并列举文中语句为例进行阐述,教学者不可非己所 异、是己所同,最后盛赞陈显微的批注乃了悟道真。 第三篇是《文始真经篇目》,将九篇离为上下两卷,一 至四篇为上卷,五至九篇为下卷。最后一篇序文是朱 象先的《文始真经出世纪》。正文之后有《丹阳葛稚 川后序》。 4.蒋本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蒋时馨刻本等。《文始 真经言外经旨》三卷,全书上、中、下三卷,每篇分段低 格作注,称“抱一子日”。篇末附小字“考异”“阙 疑”及“订伪”,校订文字。前有大宋宝j占二年陈显微 《文始真经言外旨序》,次篇目,附抱一子《叙目》。末 附咸和二年葛稚川《后序》。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 5.汪本 名为《关尹子文始真经注》(九卷),明万历二十 七年(1599)汪延讷环翠堂刊本,此本正文前的第二篇 序文为汪延讷的《叙抱一子注文始真经》,《续修四库 全书》子部宗教类的《关尹子文始真经》和《故宫珍本 丛刊》第523册的《关尹子文始真经》即据此本影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59759665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9.html

《陈显微《文始真经言外旨》探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