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杨绛《我们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发布时间:2018-10-02 23:30: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每周一书|杨绛《我们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作文君感慨昨天凌晨,杨绛先生去世,至此,这位被我们敬称为“先生”的女士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对于她自己来说,或许是意味着“世间再无生离和死别”,何尝又是一件喜乐的事情。杨先生曾在《我们仨》中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而如今再看一遍《我们仨》,妈妈杨绛、爸爸钱锺书和女儿圆圆——“我们仨”似乎已团圆……《我们仨》:因爱和忧伤而生钱锺书、杨绛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因此三联出版社约稿杨先生一家出书《我们仨》。最终,《我们仨》由当时92岁高龄的杨先生独自一人完成。

在《我们仨》里,杨绛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拙手拙脚'的锺书'做了坏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说:'不要紧,我会洗';锺书不小心把台灯砸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锺书把门轴弄坏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

而女儿圆圆一向孝顺父母,对父母百般体贴。'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小时候,圆圆十分乖巧、听话。'阿媛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她始终是父母的安慰、父母的骄傲。

丈夫钱锺书在家人心目中,他是家里最需要照顾的'孩子',然而他的感情是细腻的,他对待妻子和女儿是温存体贴的。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和妻子一起学做菜,一起去'探险'--在散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长期为妻子做早餐。他与妻子、女儿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是女儿最好的'哥们'。

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女士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精彩文段1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锺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

精彩文段2

锺书面目黧黑,头发也太长了,穿一件夏布长衫,式样很土,布也很粗。他从船上为女儿带回一只外国橘子。圆圆见过了爸爸,很好奇地站在一边观看。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目看着这个陌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是圆圆的原话,我只把无锡话改为国语。我当时非常惊奇,所以把她的话一字字记住了。

锺书悄悄地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圆圆立即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圆圆始终和爸爸最“哥们”。锺书说的什么话,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现在已没人可问。他是否说“你一生出来,我就认识你”?是否说“你是我的女儿”?是否说“我是你的爸爸”?我们三个人中间,我是最笨的一个。锺书究竟说了什么话,一下子就赢得女儿的友情,我猜不出来,只好存疑,只好永远是个谜了。反正他们两个立即成了好朋友。

精彩文段3这天很冷。我饭后又特地上楼去,戴上阿圆为我织的巴掌手套。下楼忽见阿圆靠柜台站着。她叫的一声“娘”,比往常更温软亲热。她前两天刚来过,不知为什么又来了。她说:“娘,我请长假了,医生说我旧病复发。”她动动自己的右手食指——她小时候得过指骨节结核,休养了将近一年。“这回在腰椎,我得住院。”她一点点挨近我,靠在我身上说:“我想去看爸爸,可是我腰痛得不能弯,不能走动,只可以站着。现在老伟(我的女婿)送我住院去。医院在西山脚下,那里空气特好。医生说,休养半年到一年,就会完全好,我特地来告诉一声,叫爸爸放心。老伟在后门口等着我呢,他也想见见妈妈。”她又提醒我说:“妈妈,你不要走出后门。我们的车就在外面等着。”店家为我们拉开后门。我扶着她慢慢地走。门外我女婿和我说了几句话,他叫我放心。我站在后门口看他护着圆圆的腰,上了一辆等在路边的汽车。圆圆摇下汽车窗上的玻璃,脱掉手套,伸出一只小小的白手,只顾挥手。我目送她的车去远了,退回客栈,后门随即关上。我惘惘然一个人从前门走上驿道。驿道上铺满落叶,看不清路面,得小心着走。我想,是否该告诉锺书,还是瞒着他。瞒是瞒不住的,我得告诉,圆圆特地来叫我告诉爸爸的。

精彩文段4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么好的书,老师会怎么考Q考写作手法A该书运用现代派手法以求意识流动的自由和主观感受的真实,但情感的表法依然是节制含蓄的。中国古代诗歌抒情的经典手法借景言情,杨绛也运用得自然娴熟。通过情景交融营造梦境邈远迷离,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梦开始,杨绛虚构了客栈、小船和古栈道,对应于现实中的家、医院和两地间的路途。'古驿道烟雾迷蒙,杨柳成行,杂树丛生,野草滋蔓,几棵苍松翠柏掩映着谁家的陵墓。'场景的描写暗示通向死亡的荒凉、迷离、阴森。这是作者内心伤感悲凉之情的外射和物化。Q考文章的艺术特点A《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在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的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网友分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惊世言语,即便提到那场十年浩劫,语气仍是波澜不惊。一位饱经风霜年逾九十的知识女性,叙述起半生的感情,依旧朴素单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挚爱的亲人,最终还是一个个离杨绛先生而去,先生写书,回忆三人在一起的日子,字里行间节制感伤,却让我们阅读这份怀念的后辈抑制不住地难过。钦羡先生的感情,这种爱在岁月的流逝之中逐渐沉淀,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by 佚名就是这么平实的语言才更让人觉得质朴动人。by Luffyjun两部分文章,一虚一实,前一部以驿道比人生,客栈比寓所,道尽生离死别种种难舍,但却以虚衬实,好似一个悲伤的童话,最后相依为命的一家三口最终散失于古驿道。第二部分叙事跨度大,细节更丰富,而且是平实的回忆散文,能够窥见这一学者家庭的一些生活细节。尤其对了解钱锺书人生际遇和性格特点有很大帮助。杨绛孤身一人回忆逝去的至亲,文字中未见过重的悲伤和遗憾,透露出来的是对温馨生活的回忆,这回忆传递出阵阵温暖让杨绛的晚年不感孤寂,也让读者感叹不已。by Paradox想起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by Rae是鱼骨桑 这次不是在以讲故事的角色给我们竟一个前路不明的故事,而是以母亲的身份和蔼地说着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即便带着苍凉却依然掩盖不住和他们在一时光的幸福……by 碧落亦然 作文君的思考虽然多年前读过此书,但今日重读,还是别有一番感触。如果从现世的得失来考虑这些,那么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被唏嘘和感叹,生活将陷入执念与纠缠中。而如果站在生死边考虑这些,那么作文君似乎对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我们生时,从无变有,这是值得庆祝的;我们死后,从有变无,也是一件喜乐的事情。如果有另一个世界,那“我们仨”应该还是如此这般地幸福快乐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44c3b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b.html

《每周一书 - 杨绛《我们仨》: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