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解读学习专题党课讲课稿

发布时间:2018-03-21 21:2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依法治国的中国道路与实践

同志们好!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依法治国的中国道路与实践。

20173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全国上下高度关注。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关乎每一个人的权益。因此,民法总则的通过,说明中国步入了真正的民法典时代,更说明法律、法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法治与社会、法治与生活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种新形态,或者是另一种新常态

一、法治及其意义

(一)法治

法治中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诸子文献中,比如《商君书·任法》中说任法而国治,《韩非子·心度》中说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从现代意义上理解,法治即法律的统治。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确认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性,把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方式。

(二)现代法治与礼治、德治、人治的不同之处

我国历史上与法治相对应的治国方式有礼治、德治、人治等。现代法治与礼治、德治、人治则有重大不同。

第一,中国自古代到清末不同时期倡导的礼治、德治、人治都是从强化君主统治秩序的角度探讨治国之术的,都是为专制制度服务的;而现代法治则与民主制度相联系,是为有效地约束国家权力并确保相应的民主制度服务的。

第二,中国自古代到清末不同时期倡导的礼治、德治、人治,都注重民众对君主、尊上的服从义务,上尊下卑的社会秩序使社会主体之间没有平等的人格尊严与平等的社会地位。现代法治注重的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全体公民的人格尊严平等,它从形式上破除了等级特权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第三,中国自古代到清末的不同时期,法律没有优于其他社会规范的至上权威性。现代法治则通过代议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等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

所以,现代意义的法治和中国自古到清末时期所倡导的礼治、德治、人治有跟着根本的不同。

(三)法治再次成为中国社会选择的意义

第一,认识论意义。从认识论的意义来看,法治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没有任何经验,最多就是比较多地借鉴了前苏联的国家管理经验,而在国家层面则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强调无产阶级专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第一次对中国发展方向、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认识论上的大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共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认识论上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中国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而法治和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对现代化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有了清醒的认识。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手段必须采取法治,这是我们在国家发展认识论上的第二次飞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2b4d3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33.html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解读学习专题党课讲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