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3 11:21: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和演奏分析

作者:殷楠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8

        摘要: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则是其在弦乐领域的代表作,作品形式完整,内容丰富,堪称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一颗明珠。鉴于此,本文从这部作品的背景谈起,就其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对其人其作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和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03-02

        一、门德尔松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1809-1847),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1809年出生于汉堡,父亲是远近闻名的银行家,家境十分优越,这为门德尔松的音乐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岁跟随母亲学习钢琴,并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9岁开始登台演出,14岁时组织乐队,17岁发表自己的作品,20岁时候已经成为了德国远近闻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此后开始在欧洲各国游历,先后创作出了多首器乐和声乐佳作。1841年,门德尔松受邀担任柏林音乐学院的音乐总监,两年后又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状况恶化,于1847年病逝于莱比锡,年仅38岁。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却取得了辉煌的创作成就,《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其诸多佳作中的代表。1835年,门德尔松为了感谢小提琴家大卫为自己乐团的帮助,决定为其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创作过程却不如想象中顺利。因演出十分繁忙,让门德尔松始终难有时间潜心创作,直到1844年,门德尔松在连续多场演出后来到法兰克福度假,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这部作品,实现了六年来的心愿。而且在创作结束后,门德尔松还与演奏家大卫进行了细致地沟通,让大卫从演奏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大卫的帮助下最终定稿。18453月,作品在莱比锡首演,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了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0a5ec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fe.html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和演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