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品质

发布时间:2018-06-30 16:1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君子品质

    君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兴旺所必需要的人才,君子越多,社会就越安定、经济就越繁荣、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因为君子与一般的人不同,他们不仅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适度的言行举止。在孔子划分君子的三个层次中,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具有以下这些最基本的品德:
1,细微而全面的学习。
孔子的学生继承孔子的学习观点,对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论语.子张》4-7节中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认为,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是,对于远大的事业,小的技艺显得很有局限,所以,作为君子,不能仅仅只拘泥从事于这些小的技艺;君子所要做的是: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懂得已过去不知道的道理和知识,每月注意复习所学习掌握过的知识,做到了这样,就算得上是好学了;再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就在其中矣。坚持做到广泛的博览群书,专心致志地刻苦钻研,多提出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认真思考一些自己还没有办成的事情,做到了这些,仁德就已经贯穿在其中了;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至其道,子夏认为,各行各业的工匠是在自己的店铺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则是通过学习更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坚守正道,主持正义。 
孔子的学生子游对子夏认为君子该不该学习做那些细小的事,进行了辩论,子游认为:子夏之门人小子,当一个洒扫应对进退则可以,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何之?子夏闻之,曰:噫!言过矣。君子之道,熟先传焉?熟后传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游认为,子夏的那些学生只学习做些洒水扫地和迎来送往的细小事情,对重要的文化知识没有学习到,这是不行的。子夏却认为,子游的话是错误的,君子学习,也该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对于哪些知识该先传授,哪些知识该后传授,这就像草木一样,是有大小区别、先后顺序的。君子学习这些正道礼仪知识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君子应该像圣人那样,尽量做到有始有终,按照次序,从小事学起,逐渐由浅入深地递进。做到仕而又则学,学而优则仕 即使做了大官,也要坚持挤出时间不断地学习,而对于学习好的了学者也要积极争取做官造福一方。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112节中提出:在加强学习时,作为谦谦君子还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善于从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中,领悟出新的见解,获得新的知识,这就能使自己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然後才能自如地运用和创新。有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就可以当其他人的老师了。同时,还要做到:君子不器,作为一个君子不能像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只学习单一的本领,而是要学习多种才艺,才能更多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认真读书,而不作深入细致的思考,就会使人变得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能静心专注地从书中获得广博的知识,那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因而,孔子认为,只有君子广泛地博览群书,吸取中外古今的文化精髓,才能知道礼仪,才能用礼仪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就不会违背君子追求的正道事业。

3,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
对于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一生不可以终止,像颜回那样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终生做到努力奋进,好学不止。在清贫的学习生活中,君子要经得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具有一种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正如孔子在《论语.学而》14节中认为的那样: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个潜心于学业、道德品质高尚的君子,不会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和舒服,而是做事敏捷迅速,说话谦虚谨慎,做事实事求是,随时恭敬地向道德品质好的人学习,并对照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到了这些,算是养成了时时处处都加强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贡什么是文时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也(《论语.公冶长》15),孔子在回答子贡问孔文子的谥号为什麽称为时,孔子的回答是:因为孔文子具有谦虚向文化知识不如自己好的人请教而不耻下问的学习品格和精神。 
持之以恒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20),养成把学习作为一种爱好,把学习当作一种人生的乐趣,并使之成为自己终身的习惯,如果全体公民从小就开始培养这种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风尚就能较好地形成,就能使整个社会文明、和谐。

二、君子应该具有的行为准则和人格修养
● 仁爱
仁爱,是君子有益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首要品行。《论语.里仁》5中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正人君子如果离开了施行仁爱的品德,就不可能成就好的名声,所以,作为君子应该时时刻刻,哪怕是在一顿饭的功夫,也不能离开仁爱的品德,在最危急的时刻,也不忘记仁爱的言行,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坚持施行仁爱的品德。在孔子看来,即使选择居所也要选择有仁爱的地方居住,因此,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1),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会使人感到美好和幸福,如果不选择有仁爱的地方居住,就不能算是明智的选择。仁爱的言行表现是: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5),当有人评价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却口才很差时,孔子回答说,口才好有什么用处呢?快嘴利舌地与别人顶撞,常常使人难堪,让人讨厌,虽然我不知道冉雍是否有仁德,但是,只是口才好却没有仁爱的品德,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君子以仁爱的品德热心帮助他人,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篇》4),具有仁爱品德的君子,总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不奴颜眉骨地帮助那些富贵高傲无礼的人。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在与他的学生宰我和子贡谈到仁德时,宰我问道: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枉也。宰我问孔子,如果告诉有仁德的人说井里掉下去一个有仁德人,他该不该跟着跳下去?孔子说,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可以让君子远远的走开不让他再回来,但是,却不可以诬蔑、陷害、戏弄他,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被愚弄。子贡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子贡问孔子,如果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能帮助众人,这样的人应该算得上有仁德了吧?孔子说,这样的人何止是有仁德,简直就是圣人,就连尧舜都难以做到这样,作为一个具有仁德的正人君子,自己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要帮助更多的人得到好的发展。做什么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作想,推己及人,这就是施行仁义道德的方法。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2)。如果一个国家的君王做到了对亲人和老百姓施行仁爱,那么,亲人和老百姓也会用仁德的行动来回报君王及国家。如果君王不遗弃原来的旧友和百姓,那么,旧友和百姓也就不刻薄,不刁钻,能通情达理地待人处事。
樊迟在向孔子询问怎样才算有人仁德时,孔子回答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22)。一个人只有历经磨难,经历过艰难困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才称得上具有理解、关心他人的仁爱品德。
诚信
诚信,是作为君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品德。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8)。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为人要以忠实、诚信为主。不与道德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能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论语.学而》13节中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认为,君子讲究城实的信誉,按照礼节、正义的规则行事,这样,所许下的诺言才可能实现,对他人尊敬并且符合礼仪,就不会受到他人的侮辱,所依靠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就是可靠的。做到了这些,就能达到君子坦荡荡的胸襟。一个人如果做到诚信,就会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依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孔子回答子张文问一个人的主张如何才能得到通行时说,讲话要诚实守信,行为要敦厚恭敬,这样,即使在方圆百里的地方,自己的主张也能得到人们重视和采纳。如果一个人说话不诚实可信,行为不执着和恭敬,即使在自己的家里和家乡,也没有人信任你。所以,君子在任何时候,无论是站着,还是行走,都要做到诚实守信,把这几个字谨记于脑海里,甚至写成座右铭,放在自己时时能看见的地方,像子张那样把这几个字写在自己的腰带上时时提醒自己,这样,自己的言行就可以顺利地得到通行。
正义
    正义,是一个正人君子必须具备的品德。作为君子,不仅要懂得正义,而且要善于坚持正义,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就能做有利于他人和国家的事。君子之于天地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910),君子应该胸怀天下大事,即使不一定要做到这些大事,也一定要具有坚守正义的品德;君子必须关注社会的道德教化,只有小人才只关心土地、住宅等具体的实惠;君子关心法律制度的实施,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作为读书的正人君子,不会为苟且偷生而干出些有损于正义、仁爱的事情,而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即使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实现仁义。
因而,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1823)。君子做事,总是以坚守正义为根本,用礼法来维护正义,并使之得到顺利推行,用谦虚的言行来表达证实自己的正义德性,用诚实可信的态度来维护正义不被玷污。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作为执政阶层的正人君子,不会因为某人当面吹捧、讲几句好话就提拔此人,也不会因为这人的某些错误就不采纳他的意见。
在利益面前,做到见得思义”(《论语.子张》1),反复思量自己所得到的东西是不是符合正道义理。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19),一个人能够很好的活着,是因为他的正直无私,心胸坦荡,不正直的人活着,即使没有灾难,那也只是侥幸得以幸免罢了。
谨慎、谦虚、恭敬和尽职四种美德
   谨慎、谦虚、恭敬和恪尽职守是作为君子必不可少的四种美德。孔子在里仁篇24节中认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做事都谨慎小心,做事的行动要敏捷快速,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当季文子谈到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20)。孔子认为,谨慎也要讲适度,过尤不及都是错误的。像季文子所说的那样: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反复思考,掂量多次才付诸行动,也就显得有些过份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每做一件事,只要认真考虑两次就可采取行动了。
孔子对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问道: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11),孔子对颜回说道,有人重用我,我就积极认真地干好份内工作,没有人重用我,就安静地隐藏起来,像这样的人生态度,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了!一旁的子路问道:如果要统领三军去作战,您将愿意和谁一起去呢?孔子回答说:赤手空拳去与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要过江河,像这样做,死了都不知道后悔的人,我是绝对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喜欢和他共事的人,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并要努力争取成功的人。在这里,孔子强调了为人处事谨慎小心的重要性,每做一件事都要开动脑筋思考,不能猛撞猛打,鲁莽行事。相反,也不能犹豫不决,只有一旦思考成熟,就立即付诸行动。
    在《论语.公冶长》16中,孔子评论子产时谈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很赞赏子产的四种道德品性:他的言行温和庄重、谦恭;在侍奉君主时,也很恭敬和尽职;给老百姓施予恩惠;使唤老百姓也是合情合理,不任意无理奴役。
    要修炼这些道德品质,还需要与礼义、礼仪、礼节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子曰:恭而无谦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2),如果只注意到了态度的恭敬,但是,却不知道礼,就会有劳疲的弊病;只是谨慎而不知道什么是礼,就会显得畏惧怯懦;只是刚强勇敢而不知道礼,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只是直率而不知道礼,就会显得尖酸刻薄。所以,君子在修炼自己的道德品格时,要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适度。
    做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论语.颜渊》5)。只要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认真做事,尽心尽职,尽量避免过错,待人谨慎、谦虚、恭敬,那么,即使到天崖海角,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君子何必忧愁没有朋友呢?
智慧、质朴和勇敢
智慧,樊迟向孔子询问什么是智慧时,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22)。作为君子,就是专心致志地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胸怀爱国爱民的大志,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功底,又能结合客观社会实际情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于为人民谋取利益。虽然敬重鬼神,但是,不迷信它,做到了这样,就算得上有智慧了。
质朴,是君子应该具有的另一种道德品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君子((《论语.雍也》18))。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有些粗野,但是,如果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措辞文采和质朴的比例协调一致,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即使住在简陋地方,也不会觉得简陋,依然会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仍不改其乐。孔子当年想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却说那里很落后,不能作为理想的居住场所,然而,孔子还是温和乐观地说,作为君子怎麽会害怕那里落后?只要君子住在那里,他就一定能够为百姓出谋划策,帮助那里的人们发展当地的经济,为老百姓谋取福利,改变那里的贫穷面貌。像这样,君子住的地方,即使落后也能使他周围人的思想变得先进,生活变得富裕。
勇敢,也是君子应该有的、不可缺少的种品德。在人们遇到困难,处于危急状态时,作为君子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孔子认为:君子道者三,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累。拥有仁德的人,就没有什么忧愁和顾虑;拥有智慧的人,就不会感到迷惑不解;勇敢的人就没有什么值得恐惧和害怕。但是,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23)。君子崇尚勇敢必须与坚持道义结合起来,如果君子只有勇敢而不讲究道义,就会犯上作乱,扰乱正常的公共秩序。如果小人只有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所以,君子的勇敢必须与坚持正义结合起来。
● 正确的财富观 
作为君子,还应该有正确的财富观。君子的主要精力是集中在学习知识,为他人着想的这些事情上,因而,财富欲望淡薄,所以君子喻于义,走正道,做正当的事。而只有那些不是君子的小人,他们不好深入学习,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私欲私利的满足上,因而孔子说:小人喻于利
孔子认为,作为读书人的君子,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如果过分留恋舒适安逸的物质和家庭优裕的生活,便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士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虽然,君子也需要有足够的物质生活条件来维持生命的延续,身体的强壮,但是,只要君子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论语.宪问》212)。只要我们在谋取物质利益的时候,采取正当的谋生手段,看到有丰厚的利益可以获得时候,要首先想到是否符合道义,在遇到国家和人民为难的时候,愿意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倾心竭力,普度众生,必要时,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即使长期处于贫困的窘境,也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宏大志向,不怨天尤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仍然能伸出援助的手,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32)。因为,君子总是在全力以赴地学习修炼、完善自己,胸怀大志,追求人生的真理,探寻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因此,君子便没有精力过多关注饮食起居等具体物质利益。
总而言之,正人君子要以坦荡的胸襟对待人生,淡泊名利,加强学习,专心修炼自己的德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cb904c05087632311212fa.html

《君子品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