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廊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中国画廊的调研报告
一、中国画廊行业历程
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市场在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专业画廊为主体的一级市场(或称专业零售市场,以艺术拍卖为主体的二级市场(或称二手市场,以及以艺术博览会为主体的一级半市场(或称专业展会市场彼此分工,相互扭合的市场结构。近年来,各市场主体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在强化不同主体间的互动配合,由此推动中国艺术市场结构性优化的发展态势。
与香港和台湾地区不同,中国当代意义上的画廊市场起步较晚,其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整体特征,同时也呈现了大致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这一阶段,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有效调整,传统“画店”式的艺术品销售形式得到恢复,但由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缺失或旧有政策条文的禁锢,画廊业在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第二阶段:80年代。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经济领域深入改革的进程,艺术品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针对民众的艺术品消费的画廊数量明显增加,而针对国外艺术品消费者的销售单位则因有效地附着在中国旅游业强劲发展基础之上,也得到了一定发展。
第三阶段:整个90年代。这一阶段是中国专业画廊的萌芽期。一些画廊逐渐摆脱传统“画店”模式或旅游性“美术品商店”模式,而转入当代性的经营模型。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广泛引入签约代理艺术家的国际性经营制度。这种制度的引入,极大改变了过去完全依赖于艺术家已有的名声而进行的“销售”,从而推动了立足于对艺术家未来价值判断而采取的经纪决策。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北京专业画廊的初步发展期。具体表现在专业画廊的数量急剧增加,以及外资画廊的大量涌入,根据此次《芭莎艺术》杂志针对全国170多家画廊的调研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成立的画廊仅占到被调研画廊的24%,尚不足四分之一;而2000年以后的中国画廊市场,其数量和规模发展也并匀速,39%的画廊在艺术品市场发展最好的阶段,即2006年至2008年成立;而自2009年开始,由于受美国次债危机影响,中国画廊市场也呈现出不景气的状况,仅有13%的画廊在2009年及之后成立。此外,画廊市场初步发展更主要地表现在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专业画廊,已经形成了多元竞走的活跃场景。所谓多元,也不仅仅指的是画廊所经营作品的风格或定位的多元,还涵盖了经营者的背景、运作模式、公关策略等诸方面的多元。与此同时,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强调中外艺术的互通交流,注重对亚太地区艺术的推荐阐发,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专业画廊的基本认识与共同愿景。
二、中国画廊市场的区域性差异1.区域表现冷热不均
中国画廊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首先表现在画廊市场规模上。根据20116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主编、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出版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画廊业的进步明显,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中国正规画廊总数达1512家,主要分布于大中型城市之中。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是我国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区,其中北京地区画廊605家,占比40%;上海地区237家,占比16%;港澳台地区120家画廊,占比8%
中国画廊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经营表现上也冷热不均。根据2010年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调查看,实力雄厚的画廊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市场表现良好,如佩斯北京画廊就表示,他们画廊的经营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有限;中型画廊大多表示目前经营状况只有缓慢回升;小型画廊则大多挣扎在“生死”边缘,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这种状况

主要表现为艺术品博览会销售状况上的差距。
2.二线城市画廊成为新兴势力
近几年国内二线城市画廊业迅速发展,如杭州、广州、成都、重庆、济南等地画廊开始崭露头角,显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浙、广东、川渝、济南等地区都已拥有了百余家大小画廊,一些城市例如成都、广州、杭州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艺术产业园区,同时这些地区画廊也采用代理制与当地较有名气的艺术家签约。
二线城市画廊显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成为国内画廊业新兴势力。这也吸引了部分一线城市画廊到二线城市拓展市场。如千年时间画廊在二线城市投资开办了分画廊,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广东、重庆、江浙一带也是富豪聚集较多的城市,也为当地艺术收藏和艺术消费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3.港台市场更为成熟
相比内地来说,港台地区的当代画廊的发展更早一些,在体制上更为成熟。近年来随着内地艺术市场的火热,港台画廊纷纷进入内地开办分支机构,如大未来画廊、亚洲艺术中心等。
一直以来,香港被冠以“文化沙漠”的称呼,这显然是对香港的“误解”。事实上,香港的艺术气氛十分浓厚,大量画廊曾如雨后春笋般从繁盛的商业区延伸到旧工业大厦。除了聚集在中环、湾仔等区域的画廊以外,沙田火炭、观塘、柴湾、香港仔等工业区的画廊也渐渐受人瞩目。而自由港的地位,对艺术品进出口不征收关税的政策,为香港成长为亚洲以及西方国家的艺术品交易集散地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近年来各大国际拍卖公司与顶级画廊的分支落户香港,香港艺术品博览会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一些缺乏竞争力的画廊倒闭,但香港在亚洲艺术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并未改变。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艺术市场开始蓬勃发展,画廊纷纷出现,到2010年已经有了三十余年的历史。同时,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艺术市场比较低迷使他们开始转移阵地,而购买力雄厚的亚洲艺术市场自然成为他们眼中最有潜力的市场,台湾便是他们选择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国际著名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得相继进驻,加上美术馆、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给台湾画廊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国际画廊也频频与台湾画廊合作,如台北帝门艺术中心就曾与法国联展推出欧洲名画家,并陆续推出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与国际画廊的合作使得台湾画廊能直接学到画廊的运作规律,也扩大了经营圈子。同时,台湾当局颁布了各项文化艺术奖助条例,这也对台湾整体文化艺术环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目前为止,湾地区画廊是亚洲区发展较为成熟,产业链比较稳定的地区之一。
4.欧美大牌画廊抢滩中国
2008年以来,中国画廊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欧美大牌画廊陆续抢滩中国,尤其是画廊市场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地。这一趋势是资本流向的明确表现,这些艺术品交易商往往对于市场十分敏感,无论他们选择香港、北京还是上海进行拓展,无非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中国藏家强大的购买力。从2008年佩斯画廊在北京开设首个美国之外的分支机构,到2011年高古轩画廊于香港中环毕打行开设亚洲首间画廊,欧美大牌画廊以切实行动体现了其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期待和看好。正如佩斯画廊负责人沙拉古利特表示:“佩斯之所以会选择在北京开设分支画廊,主要是看重了北京的潜力,感受到了像纽约60年代那样的发展活力”;香港高古轩画廊亚洲总监尼古拉希穆诺维克(NickSimunovic也认为,“收藏艺术品的亚洲藏家在惊人地增长,西方当代艺术品在亚洲的市场持续扩大”
三、2011年中国画廊市场基本特征1、画廊规模持续发展

根据《芭莎艺术》“中国画廊排行榜”调查发现,中国画廊市场普遍呈现小规模持续发展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在职员人数和经营面积上。按照企业标准来看,画廊行业大多处于小型或者微型企业范畴,就职员人数而言,63%的画廊都集中在5-10名职员;20以上职员的画廊仅占到5%。这与中国画廊市场的发展时间短相关。大部分画廊都是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飞速成长而成立的,其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团队建设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发展成规模。
与此同时,画廊经营面积的分布也比较分散。在本次《芭莎艺术》对中国画廊的调研中,画廊面积在500-999平米之间的画廊有33%,画廊面积在200-499平米的画廊占29%,还有24%的画廊经营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而面积在199平米之下的画廊数量最少,只占到14%在经营面积这一硬件条件上,中国画廊都有不小的投入,即便如北京798艺术区这种租金、地段、知名度都直接挂钩的区域,拥有数百平方米甚至上千平方米运营面积的画廊比比皆是。然而,经营空间的租金成本也成为中国画廊市场的一大生存压力。这一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地表现最为明显,其他城市画廊拥有经营场所产权的比重相对较高,同时不同城市存在的租金差异,也造成中国画廊市场生存压力的差异。
2、签约代理机制逐步完善
签约代理制,是当代意义画廊的重要运营机制。从现有签约艺术家数量和签约年限来看,中国画廊市场还处在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在《芭莎艺术》画廊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画廊没有签约艺术家,尤其是在重要艺术集聚区之外的画廊中,签约机制还有所欠缺。而就采用签约代理机制的画廊而言,签约艺术家数量的分布则比较均匀,其中签约10-20位艺术家的画廊占到30%,签约5位以下艺术家的画廊占到27%,签约5-10位艺术家的画廊占到24%,而签约艺术家数量在20人以上的也占到14%的比例。相比2007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所做的调研来看,签约10-20位艺术家的画廊比例明显上升,从22.2%增长到目前的30%这也是中国画廊市场发展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而在签约年限上,中国画廊主要集中在3年上,其次是1-2年。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画廊市场中签约年限普遍为中短期,这一选择与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飞速发展变化的现状关系密切。
此外,画廊与非签约艺术家也存在普遍合作。有81%的画廊有10位以上合作艺术家,合作艺术家在20位以上的画廊更有半数之多。仅有1%的画廊合作艺术家数量在5位以下。3、画廊品牌推广力度提升
随着越多越人对画廊关注,新近收藏家对画廊的判断与选择标准,将更依赖于画廊品牌传播与推广。《芭莎艺术》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国画廊市场在宣传推广的力度明显提高。首先一点就是展览,艺术作品以画廊展览的方式呈现出来,是艺术品宣传推广的第一步。画廊调研数据显示,从一年内画廊举办的展览次数看,大部分画廊每年的展览次数均在4-12之间,这就意味着有83%的画廊展览周期是1-3个月,其中,2-3个月举办一次展览的画廊更占到55%的份额。
而在展览费用上,各个画廊普遍投入较高,有半数画廊平均在一次展览花费10万元以上,另有25%的画廊平均展览花费为5-10万元,而展览花费在1万元以下的画廊仅有5%与展览对应的是画册印刷种类:36%的画廊出品画册在3套以下,画册数量在4-6套的画廊占比29%。成本问题,是画廊对画册出版的重要考量。
此外,画廊扩大影响的另一重要渠道就是参加博览会和海外交流。在此次调研中,绝大部分画廊都有参加博览会的安排,其中56%的画廊有参加国内博览会的意向,44%的画廊倾向于参加国际博览会。而在海外交流方面来看,中国画廊也有强烈意识:60%的画廊每年4-15次不等的对外交流,其中42%的画廊每年对外交流次数集中在4-8次之间。显然,中国画廊的发展并非封闭自发,而努力将自己置身于国际艺术市场。
宣传推广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媒体宣传。随着艺术媒体的发展,以及大众媒体对艺术的关

注,中国画廊在媒体宣传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画廊每年媒体报道频率主要集中在80次以上,占到被调研画廊的38%而报道频率在20次至40次的画廊比例也在31%再加上媒体报道次数在40次至80次的画廊比例,媒体曝光率较高的画廊比重高达89%这也说明,当代意义上的画廊在宣传推广上更为重视,这也可以看成是画廊“市场经济化”的必然结果。4、销售状况仍在上升通道
尽管受到此前艺术品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影响,中国画廊市场的发展进程减缓,但实际市场仍处于上升通道中。就目前的画廊调研来看,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画廊比重有27%之多,而金融危机之前的2007年,这一比例在北京地区画廊市场中为16.8%,在上海地区画廊市场中仅有4.8%,相比之下增量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年销售额在50万至500万之间的画廊比例也有51%之多。
就画廊经营艺术品的单品价格来看,目前中国画廊市场中单件艺术品的价格分布比较广泛。艺术品价格在1万至10万元之间的居多,占到57.5%;而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艺术品也占到42.5%。其中价格区间在6万至10万元之间的艺术品约占29%,是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目前,中国画廊市场中存在着对年轻艺术家普遍看好的趋势,在这一趋势影响下,万元的原创艺术作品价位也占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画廊人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就参观人数来看,画廊位置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画廊处于重要的艺术区,如北京798艺术区等地,一般参观人数较多,年参观人次基本上都在5000人次以上。而部分在其他艺术集聚区的画廊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综合影响,年内参观人数不足1000人,这一比例占到此次被调研画廊的14%
中国十大影响力画廊佩斯北京长征空间香格纳画廊偏锋新艺术空间大未来耿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Boers-Li画廊
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前波画廊星空间画廊

相对于高古轩、白立方、佩斯这样的国际画廊品牌,以及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经验,中国画廊还处于发展初期,具有长期规划、远大梦想的画廊,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胜出,成为中国的“百年画廊”“中国十大影响力画廊”,正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典范。NO.1佩斯北京PaceBeijing
纽约佩斯画廊在北京开设分支3年后,终于找到了和中国本土契合的发展方式。过去一年中,佩斯北京不仅在本展厅内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还不遗余力地将自己代理的艺术家推向国际主流艺术界,佩斯北京平台的巨大作用无可比拟。
NO.2长征空间LongMarchSpace
长征空间一直是活跃在国际艺术界的中国画廊代表,在近期几乎一个不落地参与了国际重要的博览会及艺术活动。长征空间将本土和国际艺术资源进行持续的勾兑,成为最具国际视野的本土画廊典范。
NO.3香格纳画廊ShanghARTGallery
硬件8.58.38.977.77.66.87.95.27.2
学术36.132.12731.726.728.326.725.722.924.2
商业4948.946.741.544.241.44141.144.941.6
总分93.689.382.680.278.677.37574.77373

香格纳画廊成立的16年中,发掘和推出了众多知名当代艺术家。这些大腕艺术家大多依然和香格纳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这种不离不弃的关系依托的是画廊自身的壮大。香格纳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共开设了四个空间,签约及合作艺术家达50多人,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画廊之一。
NO.4偏锋新艺术空间PIFONewArtGallery
偏锋新艺术空间作为画廊业的新星,曾辗转于北京费家村和草场地,最终落户798艺术区。经营年轻艺术家的明确定位,严肃认真的展览展示,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这三点使偏锋在成立短短5年间成功突围。NO.5大未来·耿画廊TinaKengGallery
大未来画廊这块金字招牌分家后,原合伙人耿桂英单飞成立了大未来·耿画廊。200910月位于台北内湖的空间正式启动,今年5月耿画廊在北京的新空间也重新开张。耿画廊不仅继承了大未来的衣钵,延续了原有定位,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拓展。
NO.6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ContemporaryArt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这些年先后在曼谷、北京和香港成立了分支,初步完成了亚洲的布局。过去一年在这三地所进行的展览超过15个,从展览的内容看,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学术和商业这两条路上走得相对均衡。
NO.7Boers-Li画廊Boers-LiGallery
Boers-Li画廊拥有一中(皮力一德(瓦林·伯尔斯两位策展人出身的画廊老板,这使画廊保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虽然画廊去年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迁至798艺术区后,空间面积略有缩小,但在展览质量上却从未打折,作品销售也大有好转。NO.8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XiDongChenSpaceForContemporaryArt
辗转国际和国内,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誓将艺术交流进行到底。近一年内,在为画廊代理艺术家黄志阳、栾小杰等人举办展览的同时,不断地插入国外艺术家作品展。在全国范围内除了程昕东当代艺术空间,你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展示古巴先锋艺术和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的地方。
NO.9前波画廊ChambersFineArt
纽约前波画廊是海外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机构,2007年前波画廊(北京成立后也一直延续着国际化的路线。近一年中,前波画廊协助与之合作的艺术家去到美国、英国、荷兰及日本等地的艺术机构进行展览交流,对中国艺术家的海外推广发挥了特殊作用。NO.10星空间画廊StarGallery
作为之前对艺术家商业推广最成功的画廊,星空间在近一年内完成了分家和重组。重新获得注资的星空间不断的招兵买马,画廊规模明显扩大,更加大了展览投入和参加艺术博览会的预算,同时更加注重对艺术家的宣传和画廊品牌的推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9d6a7c1711cc7931b71695.html

《关于中国画廊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